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3865/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如何将八正道行於日常生活当中 时间: 2005年12月15日 22:59:07 星期四 如何将八正道行於日常生活当中 1. 芸芸忋俊魽滚滚红尘,钞票、股票、选票、饭票..,家事、国事、天下事,身为一个佛 教徒生活在这纷扰价值观混乱的社会当何以自处?幸好佛陀对於弟子在生活中,对身口意 三方面行为上开示了八正道,只要按照这些要求实践,就能舍离贪、□、痴,获得究竟的 解脱趋至涅盘及获得现法安乐利益。 八正道者,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盘,故名为道。八正道就 是四圣谛中的「道谛」。八正道(梵语 rygika-mrga)为,正见、正思惟(正志)、正 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八种求趣涅盘之正道。又作八圣 道、八支正道、八圣道分、八道行、八直行、八正、八道、八支、八法、八路。乃三十七 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之实践法门,即八种通向涅盘解脱之正确方法或途径。 於杂阿含佛光版七九五(七八三)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 诣尊者阿难所,问讯已,退坐一傍,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 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 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於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 阿难答言:「婆罗门!为断故。」 复问:「断何等?」 答言:「贪欲断,□恚、愚痴断。」 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恚、愚痴耶?」 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 定。」 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 我们如能依止此八正道而行当能不行偏邪,而行於正道上。而使我们的生活具足戒、定、 慧,持之有恒地力行,在当今的生命中不断的破除心理障碍以及贪、□、痴等等习性的束 缚。从发展道德品行(戒),内观培养精神集中(定),再以戒、定做增上缘,透过直观 悟证真理(慧),这样才能获得现法安乐利益,到达解脱、趋至涅盘的终点。 (一)正见:就是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思想观念。 知见指引我们行动的方向,使社会一切文明活动、经济、生活导向任一可能的趣向。如我 们的知见正确,当可使我们人生方向正确、行动正确,使我们达到好与善的目标,及整个 社会便是安和乐利。知见不正确偏邪,将导致方向不正确,及产生错误邪恶的行为,不但 好与善的目标不能达成,将使得整个社会便充满纷乱不安。可见知见正确有多重要。 在杂阿含经[七八五]经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正见?谓正见有二种。有正见,是 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无取,正尽苦,转向苦 边。何等为正见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见有施、有说……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不 受後有,是名世间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 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 於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 苦,转向苦边。」 此经内容就是说明正见有分「有漏」正见与「无漏」正见两种。也就是说正见有世间 与出世间正见。 一般人在世间的知见能合於法令、公共秩序、善良风俗习惯、乃至合於儒家思想的道德标 准、及行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就算有了正知正 见。但是我们身为一位佛教徒,除了有此世间「有漏」的正见更要有出世间「无漏」正 见。那麽何谓出世间「无漏」正见呢? 又作谛见。即见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 世,有父母,世有真人(阿罗汉)往至善处,去善向善,於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 另经云:谓人修无漏道,见四缔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 要知我们佛教徒,除了要能行善救济苦难的世间「有漏」善法,更要有上求佛道的出世间 「无漏」正见。也就是我们要透澈了解苦集灭道四圣谛,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世有真人 (阿罗汉)往至善处,去善向善,於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明白有因缘果报、缘起性 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知人人有佛性只要透过修行你我皆能成佛、行中道不偏执外道的 常见与断见、要知诸法无常,故一切常在变。诸法无我,故非我所能欲,只有因缘扮其 份,缘起缘灭任运转。要常提醒我们自己身、口、意皆能造作善与不善的业力,不可不 慎。唯有将身、口、意安住在彸耪醊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之上,也就是行十善、戒十 恶、行无相布施、放下执著、行住坐為釶(空)中道相应,放大心量行六度万行,必能 成就佛道。 同时要知道正见为八正道之首,它正引导其後面的七个正道,正志、正语、正业、正命、 正方便、正念、正定,遂一开展与完成。 如杂阿含七六○(七四八)经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日出前相,谓明相初光。如是比丘正尽苦边、究竟苦边前 相者,所谓正见。彼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起定 正受故,圣弟子心正解脱贪欲、□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弟子得正知见:我生已 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若无正见也就是以「无明」为前相,就是说对事实真理不清楚,而依颠倒观念为因时,就 会在生起恶不善法时,不会有惭愧的心生起,若无生起惭愧的心,就会随而生起邪见。邪 见生起相继的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就随著生起。为什麽呢?因 为邪见就是观念错误,观念若错误,一切的行为也就会随著错误。所以说,邪见生,邪 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就随著相依而生起。人若是误认邪见为正 见,当然就不会生起惭愧之心,没有惭愧的心生起,自然就不会有忏悔之心,没有忏悔之 心就不可能想要去改善恶不善的行为,没有改善的意志,就不可能去改变习性。要改变恶 不善的习性,就必须要有「光明」的正见。 如杂阿含七六一(七四九)经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明为前相,故生诸恶不善法。时,随生无惭、无愧;无 惭、无愧生已,随生邪见;邪见生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 定。若起明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 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 欲、□恚、愚痴。如是圣弟子得正解脱已,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二)正思惟:又作正志、正分别、正觉或谛念。即谓无欲觉、恚觉及害觉。凡有所思, 不离佛法,皆无邪曲,称为正思惟。或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 是谓正思惟。 地藏经有云:「南阎浮提忋俊魽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故一般人的思惟,妄 想纷飞,由妄想发动身、口、意而造作种种业行,而致流转於六道。若能照见四圣谛、无 常、苦、空、无我,行於中道实相,当能所思所念,离一切恶法、邪执。能思一切善法, 及使意业清净。也就是说,对於佛陀的根本思想,已经持有正确的见解,就必须来力行实 践,实现消灭无明圆满正见。要实现消灭无明完成正见,在力行上必须要有次第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身口意三业,正志[正思惟]就是属意业,正语是属口业,正业是属身业。 在身口意三业中,意业是三业中之首,意业正确身、口行为就正确了。同时我们对佛陀的 每一句教法,都必须用心思惟,这样才能了解佛经那些是了义说,那些是不了义说,并了 解佛的真实意,这样我们才能□实受用与获得法益。所以说,正见、正志是属闻思慧的方 面。 要知我们动了守五戒的思惟念头,我们就能趋向人道。动了不守五戒思惟念头,就可能趋 向畜生饿鬼地狱道。动了行十善思惟念头,我们就能趋向天道。动了清净行的思惟念头我 们就能趋向解脱。因此我们在,行、住、坐、卧上,应常彙醭耪醊行、诸恶莫作、自净其 意之思惟念头,这样才是正思惟。 (三)正语:正语,又作正言、谛语。即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正直、清□的语 言,远离口四过、大妄语、戏论、及诽谤正法等口业之过失,即称正语。亦谓人以无漏智 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话不可不说但避免妄语、避免背後中伤或诽谤他人,也要避免用粗恶的言词及避免无益的 □谈。语言可害己害人,也可利己利人,不可低视了语言的力量,端看我们如何的运用语 言。有时语言所造成的伤害,是比刀、枪、棍还来得深痛,一句温馨的话也有可能会化解 一场悲剧的。如能发展自利利他,社会人人生活便能和谐,我们应该要积极的避免恶不善 的语言,而时常口语不离一切善法。我们万不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即□加指责怒幈应 该反躬审视自己也是凡夫尚有许多缺点。证严法师说得好,「缺角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 杯口就是圆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缺点,则每个人都是好人。不要两舌搬 弄事非,这会讨人厌。有时候一句戏言、玩笑话语、或是取笑别人,也会造下不可收拾的 因果,在佛经便有「一句戏言而堕五百世猴身」的例子。尤其不可犯大妄语,这可要负很 大因果。 (四)正业:正业,又作正行、谛行。即离杀生、不与取等。即所作所为皆是正当、清 净,乃至梵行清净不瀟三毒。亦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住於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 之行,是谓正业。 「业」是种子,延续过去也造就未来,是一切作为所造的结果。「业」是一种驱动力的 因,遇缘会造就未来果。善的业能感善的果报,恶的业能感恶的果报,清净业能趋向解 脱。因此我们要身不造杀生、偷盗、淫三种恶行。正业是关系到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财 产的尊重及对他人私权名节的尊重。生命对一切有情来说都是珍贵的,所有的生命都恐惧 死亡,我们要爱惜他们不可杀害他们。我们不应该藉由诈骗、偷盗或暴力强取他人财物, 这些都是违背道德的行为。人人都有私权名节,不应该犯通奸及避免不正当的性行为。断 邪淫对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是相当重要的。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起 贪、□、痴,一切行止,皆是清净无邪,更要积极行清净善业、自利利他。 (五)正命:正命,又作谛受。是从事正当的职业,即舍咒术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饮 食、床榻、汤药等诸生活之具。另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 因为忋俊踮闒活命,为了活命就有动作,有动作就会产生业。善业与恶业,无论是幸福或 是罪恶,都是由於忋俊跻啊鮎的存在,才会造就这些善恶业。因此我们虽然为了要活命, 但为不造恶业而招致恶果,当行正当职业。就一般人而言,只要不违背法令、公共秩序、 善良风俗习惯、乃至合於道德标准的生计,就是正当职业。然而身为一个佛教徒,不仅如 此,而要从事清□、不违背因果的职业,并远离1.诈现异相2.自说功能3.占相吉凶4.高声 现威5.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以求利养的邪命。 也就是不违犯道德及法律,以正当的手段去谋求衣、食、卧具、医□等生活上的需要,不 可使用如诈骗等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正命是一个人在不违背道德、法律原则的前提下谋 取生计。不从事杀生的事业,如屠宰业、渔业、畜牧业…,□业如酒家、妓院….,令人 堕落的行业如酒廊、舞厅…,不从事酒肆业等不良因果的行业。 (六)正精进:正精进,又作正方便、正治、谛法、谛治。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 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精进。 正精进或正方便是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意思就是有持续积极的心,勤勉上进永恒不退 失。正勤世间八正道,增上善学使善根具足。何谓是善根?例如能分别善恶、惭愧、不放 逸等。有善根具足必须还要在向上正勤增上信学、增上戒学、增上意学[正定]、增上慧 学、增上正解脱学,完成解脱知见。也就是知见正确了,还要精纯专一、勤修戒、定、 慧、六波罗蜜,志趋菩提、涅盘。 在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当中,当以正见为思惟,正念精进达成你的目标。在修行的道路 上,应发长远心、精进心、专心於菩提道上,成就佛道。更要有魄力,在这一身中,修小 乘帯酢酢鮪证初果,修大乘者至少也要明心见性,念佛也要达事一心不乱。每天至少要花 部份时间於修行方法上,持之以□,久必有功,则成就佛道必指日可待。 (七)正念:正念,又作谛意。即心不散乱,意不颠倒,即为正念。小乘以自共相观身、 受、心、法等四者。大乘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进止涅盘,是 名正念。 於修阿含行者「正念」,那就是随观身口意,行住坐卧悉明觉的念住在身、受、心、法四 种上面正念觉知。「正念觉知」的培养,是属完成果智的不二门,正见、正志是属道智, 先要有道智[正见、正志]然後依道智[方法]力行实践完成果智。要具足有道智必须要 依正见、正志[正思惟],要完成果智[证智]必须要力行实践正念觉知。「道智」就是 具足八支正道的智见,果智就是证智,也就是成果的意思,已经具足体验到四圣谛[苦、 集、灭、道]到达解脱知见了。 於大乘行法,乃为思惟系念戒、定、慧,以五停心方法达成正念。即在事上,只起善念不 起恶念,常起十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死、念息、念身、 等。念一切善法,是为正念。於理上,修一切善,不执一切善,由有念归於无念,无念即 是究竟正念。 因此我们在行住坐卧乃至工作,每个念头、每个动作,都要能保持清清楚楚,少起妄想。 时时将念头安住在彸耪醊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之上,也就是行十善、戒十恶、行无相 布施、放下执著、行住坐為釶(空)中道相应,放大心量行六度万行,必能成就佛道。 (八)正定:正定,又作谛定。心达到寂灭境界,即是正定。小乘即谓离欲恶不善之法, 成就初禅乃至四禅。大乘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愙鞟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 定。 大多数人,心与念都无法统摄在一彙魽这就是凡夫日常生活中所养成的习气。定力,定是 修禅证心一境性的力量。若是无定就没有定的定力,没有定的力量就会随习性反应游走。 虽然知道这件事不能做,但做不了主还是做了,做了以後後悔,不断的做、不断的後悔, 这都是没有定力所引生的。正定主要是著重於「持守觉知的心念」,这才是八正道中「正 定」所重视的。正定并非只是专注而已,是精神专注在「定相」保持「正念觉知」。不仅 心寂静不动,还要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能够寂照一如、定慧等持,当下这念心就是正 定,就是菩提、涅盘。 结语: 世尊说偈言:信戒为法轭 惭愧为长縻 正念善护持 以为善御者 舍三昧为辕 智慧精进轮 无著忽辱铠 安稳如法行 智士乘战车 摧伏无智怨 可见此分说为八个正道,但其实是相依相缘的,八正道要由「理」而「行」,由「行」而 彻「理」始能完成,两者是相依不离的,因此八正道是属事行,空性中道缘起法是理观。 正语、正业、正命,这三支是属戒的方面而言的。从八支圣道中就可看出,戒定慧是相依 相成的。虽然分为戒、定、慧三种,但它是相依而行,并非是偏修一种。也就是说,持戒 要先具备正见的智慧,修定也要具备戒清净及正见的智慧,修慧也要戒、定具足。戒定慧 从文字看起来是三项分开的,其实是相依不离的互助互补,因此被称为三无漏学。 在生活中保持正见,没有训练正念是不能完成正定,没有正定就难力行实践完成正见的生 活。正念、正定、正见都必须相依相缘才能破邪见;破邪见以後还要在行住坐卧生活中, 时时的保持正念觉知,并非破邪见以後就放逸了。要改习性不是那麽简单,因此从正定中 直观体验到身心非我後,也要在行住坐卧的生活中,保持正念觉知的训练,到达熟能生 巧,才不会再引生邪见。正定并不是一定只有在坐禅时才有正定,最好能在行、住、坐、 卧当中保持正念觉知,能保持正念觉知就是正定。名色分别智已经完成了,就如实的体验 到身心的实相了。实相是指身心的自然真实状态。完成此身心分别智之後,就会改变过去 无明妄执身心是「我」的邪见。妄执身心为「我」引生烦恼,这种状况已经存在非常久的 时间了,所以要到达证悟身心无我的智慧,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说修证初果最难, 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前面所说的正见,是修行人必须要有的正确观念,虽然观念已经具备了,要如何落实 正见才是重点。有正确的观念[正见]了并不是就完成了,有正见可以说只是具有八支圣 道中第一支的完成而已。何况要实现正见就必须要实践力行,要实践力行这些正确的观 念,必须要有正确的意志[正志],时时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观念,这样才能完成没有 贪、□、没有害人之心。 「正勤」要和「正念」保持密切的关系,否则就难有正勤的效果了。正勤是为了要实现理 想[正见]的正当努力,完成正定到达心解脱。 不论此身体处於何种的状态,要按照状态清楚的觉知,也就是身在那□心在那□,保持正 念,正知身、受、心、法。若失去了正念、正知时就失去了念力。没有念力就随著无明习 性颠倒妄想,引生种种忧悲恼苦。一切烦恼都出自於身心,若不向身、受、心、法如实正 观,就不知身心是无常、苦、无我,因此染著身心为永恒的我,生起贪、□、痴引生忧悲 恼苦,因此就不知依离、依无欲、依灭、向於舍。 八正道中的正定保持正念觉知是重要的。正念觉知的所缘目标必须以身心现象为所缘,因 为如实正观身心是直接觉知到的,不需要经过一般思惟、推理、判断的粗糙思想过程。虽 然思惟法义到达对法义的知见是重要的,但只有法义的知见是不足的,必须去力行如实正 观体验完成果智,然後也要保持内心清明的觉知,使念念觉知在涅盘所缘上,完成厌、离 欲、灭尽贪、□、痴、忧悲恼苦。 因此要知缘起性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因缘和合能生万法。身、口、意皆能造作善与 不善的业力,不可不慎。六道轮回、十法界、解脱、西方□土、成佛,全在这一有觉的 心,以此正见并起正思惟。将身、口、意安住在彸耪醊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之上,也 就是行十善、戒十恶,而行正业、正命。行、住、坐、灣﨎作息、彙酢酢跆鏏都要随时训 练保持这个觉性清清楚楚。常训练定於此如如不动、历历分明的觉性,不起第二念。时时 注意不要随妄心所转,保持正念。解知要能行,发长远精进心,才能成道。培养加强止、 观的能力,才能止於净念,不为妄念牵引而入轮□。有敏锐的觉察力,才能了知心内微细 的无明,才能断无明,永断有漏烦恼。 行住坐卧守中道、知因缘果报无住而生心。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勤修三十七 道品可成就阿罗汉道。再加上求佛道,下化忋俊魽行六度万行,可成就佛道。 2005.11.23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30 |
阅读文章: 第 3865/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