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阅读文章: 第 431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chakwos (五五) 看板: BudaFeeling
标题: [转录] 华□经净行品心得分享-03
时间: Sun Jul 31 23:02:49 2011

◎ 原作:雪狼

----------------------------------
  《华□经净行品》第四愿: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

  「欲」和「愿」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成佛度众生的欲,才能发修行
成道的愿。为了分辨,所以通常将「有为法(有所为而为)」归类为「欲」;
而 「无为法(无所为而为)」则称为「愿」。

  然而,这里所说的「五欲」,则是单纯泛指「色、声、香、味、触」这五
种「有为法」的□围;也就是「从眼根入而好色;从耳根入而好声;从鼻根入
而好香、从舌根入而好味;从身受入而好触」这五种偏好。其实我们可以扩大
成为「六欲」,将「法贪」这个「意根」的过失也列入当中。

  通常我们可以把世间人分为四种:「富中之贫、贫中之贫、富中之富、贫
中之富」。前两种就是「悭」与「贪」;後两者则是「觉」与「舍」。有了不
肯舍,称为「悭」;没有或自觉不足想要更多,称为「贪」;知道有而成造福
,称为「觉」;没有或匮乏犹能布施就是「檀度」--「舍」,世间少有。

  布施又可以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容易了解,法施就难了!
很多人会自恃得法高人一等,不肯为人说法解惑。或是为了一些利益,如主张
著作权、版权等等…而藏私;不能理解佛法之所以能够「无上」就是在於「能
施」。佛陀喝斥这种人为「焦芽败种」。既然一切法都来自於佛陀,为报佛恩
,应当要「能施」。

  参考:《静思晨语。慈济宗门》237.《法华经》法用於大用 行於大行
  (网址: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67 )

  「无畏施」就更难了,有些人财施的时候,目空一切,鄙视他人;或是法
施的时候还会出言恐吓,自以为是为他好,空言因果报应,却不能「开示悟入
」导正於途。所以这等等都还不是檀度,还需要继续精进。

  如果有所求,无论是求财、求名、求利…等等而布施,那都还是「有为法
」,不是「檀度」,因为欲箭尚在身上。但如果能够「无受施者、无施者、无
所施」三轮体空,才是真的「无为法」,这才是「檀度」--以清净法能度彼
岸,所以称为「檀度」,这是菩萨六度最重要的一度,也称为最上施。

  也因为有「有为」与「无为」的分别,所以古德特别将六度之首翻译为「
檀度」而不只是「布施」,求其清净本意能被後世知晓。藉以达到究竟清净,
才能 令诸众生得到「安隐乐住」!

  所以在无量义经选辑当中如此称赞:

  令诸众生受快乐,三世诸佛所共护;
  无有众魔能得入,一切邪见难坏败。

  无常无我与苦空,诸法四相不思议;
  法性法相本空寂,不出不没不来去。

  甚深无上大乘义,真大慈悲信不虚;
  以是因缘成菩提,安乐人文多利益。


--
任何微细行,若为智慧者,当有所谴责,皆应不犯过。
但愿诸众生,快乐且安稳,愿一切众生,心中常喜乐。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
阅读文章: 第 431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