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66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yuan@Lion (缘), 信区: BudaFeeling 标 题: 念与心 发信站: 狮子吼站 (Mon Apr 16 19:26:05 2001) 转信站: Lion ~ 楞严经中, 有正明 反辨见不是物, 之後更显见精不离 现前所见种种相; 之後文殊菩萨启请, 显示 本真无二相; 在来则 合二喻而说: 是以汝今, 观见与尘, 种种发明, 名为妄想, 不能於中, 出是非是. 由是真精, 妙觉明性, 故能令汝, 出指非指. 1.因此见精性质 离一切现前所见相 即现前所见法, 见精如是, 闻性是否如是? 现前意识此中真妄又是如何? 2.楞严经: 全真成妄, 全妄即真 无垢称经: 法无有比 离相待故 楞严经: 言妄显诸真, 真妄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3.六祖坛经中, 有人诵卧轮禅师偈: 卧轮有技俩, 能断百思想, 心念不数起, 菩提日日长 六祖大师闻之, 则说彼师尚存知见, 并且说了一偈: 慧能没技俩, 不断百思想, 心念数数起, 菩提那麽长 4.檀经: 何名无念?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 是为无念; 用 即遍一切处, 亦不著一切处, 但净本心, 使六识出六门, 於六 尘中无染无杂, 去来自由, 通用无滞, 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 , 明无念行. 若百物不思, 当令念绝, 即是法缚, 即名边见.... 於诸境上心不染, 曰无念; 於自念上常离诸境, 不於境 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 念尽除却, 一念绝即死, 别处受生, 是为大错. ------------------------------------------------------- 念起, 不染著一切境界, 念念无滞, 去来无碍叫无念, 是因为心不著於境而称"无", 因无妄想颠倒而称" 无",非念 绝而称为无念. 念绝或是止念, 就是止病与灭病. 5.迷人於境上有念, 念上便起邪见, 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 .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 若有所得, 妄说祸福, 即是尘劳邪见. 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 无者无何事? 念者念何物? 无者, 无二相, 无诸尘劳之心; 念者, 念真如本性. 真如即念之体, 念即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 非眼耳鼻舌能念.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 真如自性起念, 六根虽有见闻觉知, 不染万境常自在. 故云: 善能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 -------------------------------------------------- 上面是檀经中连贯的一段; 说明无念 以及念为真如之用, 不当 止 与 断, 无念只在念念无病; 提这段, 只因为楞严 经中详辨 见精 闻性; 那意识方面呢?? 参话头就会明了这一念的特性, 对它的特性没有错认,才能离 作 止 任 灭 诸病. ~ --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典电子化讨论版 - 三藏经典电子化结集中 BudaTech |
阅读文章: 第 66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