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学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阅读文章: 第 97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wangtom@Lion (王瞳), 信区: BudaFeeling 标 题: Re: 上教堂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ue Oct 16 21:48:52 2001) 转信站: Lion alubi没有精神问题, 只是一位把「责任感」转成「压力」的家伙而已。 人生的许多抉择,尽管念念谨慎, 却不必每回都似项羽到了江边,就要自刎一般绝然或凄然。 alubi常提出很复杂的问题,获得沈默以对。 其实佛法诸般最深邃层次的见地,皆是真理或境相的一隅。 但落实到真正生活层面的,其实是很单纯的部分。 学佛,尤其是到了这一代的深入经典者, 往往在现实生活的思考、观察与适应中,经常出现「不食人间烟火」的状况。 人际关系一无可取,耽於法义忽略本业。 读了很多经,却活得自己也觉得一塌糊涂,那又如何? 忆及佛法在於佛陀的本怀上,终究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抉择与展现」。 这提醒了我们一种此刻大多本末倒置的迹象。 很多时刻,alubi提的复杂问题,也让人清楚感受他一点都不复杂。 善於思考或若热中思考的学佛者,如何不失一片单纯如童稚般的心地, 是很重要的关键。 大菩萨们身旁的童子,便是既深邃又单纯的成就者。 否则学过的佛法或经典,一旦成为深邃的森林, 虽然用心滋养得蓊蓊郁郁,却也障碍住仰观或俯瞰人生的真实角度。 我很喜欢alubi为父母「牺牲」的孝心。 也令我尴尬地自觉惭愧,自己没这麽孝哩。 佛菩萨或「天父」有知,自然能够领略这份心意, 不会让这般心境,成为两方的叛徒或说谎者角色而被错解对待。 而所有触发alubi的善知识们,一如菩萨们的誓愿,并非要让众生「变成佛教徒」。 而是透过佛法的触发,得令众生离苦得乐,烦恼解脱。 从来没有辜负的问题。 会思维要求众生「不辜负」的,唯魔而已。 alubi所坦言在教别法门的纠结,以及自身情欲的困扰, 其实是很多人共同的问题。 生命或思路,感觉会出现闭塞或沈滞的学佛者, 往往只是暂时缺乏宽阔的触发,而无法豁然旋开生命情境的舱门。 其实经典中记载的许多觉悟的触发, 往往是在「大自然」或「众生界」(人们)中的经历与体会。 三大阿僧□劫的历程,如同是在众生界中, □集一颗颗诸佛因缘散落於众生界中的慈悲智慧之钻。 只有靠无穷尽的「学习」而如幻获得。 佛陀的本因宿世,提示了这些明钻不只在佛教教界或经典里有, 还包括佛陀犹然流转六道、甚至历经外道的所有历程。 至於菩萨们无不是在这个历程中,一边□集学习,一边触发给予。 从这个角度来思维,只要懂得掌握,也看得见无非念念都是「历程」, 出入教堂、庙宇的机缘,乃至曾经身为其中一员; 男女交往,身心探索,乃至走入婚姻, 依然无碍於菩提的如实增长。 只要能够在历程中,平等看清楚自己的如幻因缘, 同时平等看清楚人们慈悲智慧的真实即可。 有为诸佛法,无非对治众疾。 成就父母的宽松欢喜,尽管舍己所执,而知见无一能失。 对治自己的色欲薰扰,择从人间善姻缘,无非随顺而超越之行。 万般法义圈隔成迷关,身入大自然与众生界中谦卑领略,方得成就平等智。 是的,菩萨,或者天父,或者妈祖, 都会祝福alubi,及与他同处同样境困的朋友~ -- ------------------------------------------------------------------------------ 稽首观世音 菩萨摩诃萨 发大心 行大愿 苦海驾慈航 普陀洛伽山 化现千万身 随缘施 无亲疏 拔苦更与乐 嗡 吗呢叭咪 □ 六字真言常持诵 能除无明苦 嗡 吗呢叭咪 □ 恭敬称念观世音 烦恼都成空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版 - 有多位善知识坐镇指导 BudaHelp |
阅读文章: 第 97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