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饮食与养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阅读文章: 第 1534/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mail@Lion (传统医学快递), 信区: TradMedicament
标  题: <转信>● 脏与腑 [转载] (hebb)
发信站: 狮子吼站 (Wed Apr 17 10:59:26 1996)
转信站: Lion

发信人: hebb@Maple (我是慈慈的老公喔!), 信区: TraditionalMed
标  题: 脏与腑 [转载]
发信站: 台大医学院◎枫城杏话◎ (Wed Apr 17 07:05:40 1996)
转信站: Maple (local)



发信人: t123.bbs@csie.nctu (小山山), 信区: medicine
标  题: 脏与腑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Sat Feb 11 20:03:02 1995)
转信站: aidebbs!bbsroute!phoenix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心与小肠
    心手少阴经脉属心,络小肠;小肠手太阳经脉属小肠,络心,两者构成表里关系。
病理上,心经实火可"移热於小肠",引起尿少、尿赤,排尿时前阴灼热等小肠实热证
。反之,若小肠有热,亦可循经上炎及心,见心烦、舌赤,甚则舌体糜烂等证。

    2.肝与胆
    胆附於肝,肝胆的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它们在生理上同主疏泄,协助脾
胃消化;病理上也不能截然分开,常同时出现变化,如肝火旺或胆火旺的患者,都可出
现胁痛、口苦、咽乾,性燥易怒等症。肝胆湿热而致的黄疸,既有发黄、口苦之胆汁

外溢症,又有胁痛、纳呆等肝气郁结的表现。

    3.脾与胃
    脾胃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熟腐,脾主运化、转输,
胃为脾的运化做准备,脾为胃行津液而输布精微,故脾胃又同称为"水谷之海"与"後
天之本"。如果胃的受纳失常,可以出现纳呆或嘈杂易饥;脾的运化不健,则常见食後
腹胀,大便溏泄等症。脾属阴,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胃属阳,喜润而恶燥,得阴乃安
。脾气主升,升则使水谷精气上输心肺而散布周身;胃气宜降,降则使受纳、熟腐水谷
下行於肠腑。阴与阳,湿与燥,升与降,都是相互依赖、相反相成,从而维持了脾胃正
常的生理功能。因此,若脾运不健,久则影响胃纳;胃纳失常,亦可影响脾运,故临床常
见脾胃同病,如腕腹胀痛、呕吐、便泄、食欲不振等症。

    4.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肺的肃降和大肠的传导功能互相影响,即
肺的肃降有助於大肠的传导通畅,若肺有火热之邪,气机壅塞,肃降失职,则可引起大肠
实热,壅滞不通,而见便秘不行;反之,若大肠积热,津亏液燥,大便秘结,传导阻滞,亦能
影响肺气肃降,而使肺气壅盛,出现咳喘等症。

    5.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有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上共同完成水津的调节和排泄。
肾脏下流的水液,必须由膀胱贮存和固摄,再经膀胱的气化作用为尿而排出体外。膀胱
的这些功能,又取决於肾气的盛衰,肾气充盈则膀胱开合有度,水液能正常代谢;若肾气

不足,气化不利,则膀胱开合失常。故临床上对小便不利、癃闭不通,或尿频、尿多甚
尿失禁等病证,常对膀胱与肾同时进行治疗。
    此外,心包络与三焦,虽在经络上有络属关系,但心包和心的病变是一致的,三焦与
其分属脏腑的关系,前面已有叙述,这里不再重覆。



--
<ORIGIN>: ◎枫城杏话◎bbs.mc.ntu.edu.tw . <FROM>: smtp.Generation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ccbs.ntu.edu.tw> [FROM: 140.112.7.141]
阅读文章: 第 1534/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