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ood ◎ 健康饮食与养生之道 板主: forjjlu |
阅读文章: 第 1545/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mail@Lion (传统医学快递), 信区: TradMedicament 标 题: <转信> ● 奇□之腑 [转载] (hebb)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Apr 18 11:40:36 1996) 转信站: Lion 发信人: hebb@Maple (我是慈慈的老公喔!), 信区: TraditionalMed 标 题: 奇□之腑 [转载] 发信站: 台大医学院◎枫城杏话◎ (Wed Apr 17 07:11:08 1996) 转信站: Maple (local) 发信人: t123.bbs@csie.nctu (小山山), 信区: medicine 标 题: 奇□之腑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Sat Feb 11 20:01:00 1995) 转信站: aidebbs!bbsroute!phoenix 三 、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 。皆藏於阴而象於地,故藏而不写,明曰奇恒之腑。"指出六者形体类腑而作用似脏, 非脏非腑,亦脏亦腑,故名奇恒之腑"。六者除胆以外,其生理功能以包含在五脏之内 。 脑髓 脑位於颅内,与脊髓相连。《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腑",说明 了脑与思维活动有关。《灵枢.海论》指出脑的功能不足,"则脑转肠鸣,胫酸,眩 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明代李时珍明确说"脑为元神之府"。汪昂说"人之记性 ,皆在脑中"(《本草备要》辛夷条),清代王清任认为:人的思维、记忆,以及嗅、视 、听等生理活动都归属於脑,他在《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於脑","两目系如线长於脑,所见之物归於脑","鼻..所闻香 臭归於脑"。以上论述,都已认识到脑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但在中医脏腑 学说中,把有关脑的生理和病症,多分别归於五脏,如心藏神,主喜;肺藏魄,主悲;脾 藏意,主思;肝藏魂,主怒;肾藏志,主恐等等。其中尤以心、肝、肾三脏涉及脑的功 能最多,这是因为心主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主疏泄(调节七情之气);肾主藏 精,生髓而充脑。因而在辨证中的"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热入心包"、"肝气 郁结"、"肝火上炎"、"肝风内动"、"肾精不足"等证候,以及治法中的"心心开窍" 、"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平肝熄风"、"填补肾精"等,就包括了脑的病症和治 疗。 女子胞 女子胞又名胞宫。位於小腹,其生理功能是主月经和生育胎儿,它和肾脏及冲脉、任 脉的关系最为密切。因生殖功能由肾气所主,而冲、任二脉同起於胞中。当女子发育成 熟,肾气旺盛,冲任二脉气血充足时,月经便按时来潮,并具有生殖与养育胎胞的能力。如 果肾气虚弱,冲幼□□ㄗ炭N会出现月经不调、经闭或不孕等症。此外,胞宫与心、肝 脾三脏亦密切相关。因为正常的月经,胎儿的孕育,都有赖於血液的充盈,而心主血,肝藏 血,脾统血,所以当心、肝、脾的功能失调时,亦往往影响到胞宫的生理。如心脾两虚,气 血不足,可见经行量少,或後期而至,甚至闭经等证;脾虚下陷,不能摄血,可出现崩漏;肝 气郁结,疏泄失职,也常导致月经不调之证。 -- <ORIGIN>: ◎枫城杏话◎bbs.mc.ntu.edu.tw . <FROM>: smtp.Generation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ccbs.ntu.edu.tw> [FROM: ccsun8.cc.ntu.e] |
阅读文章: 第 1545/281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