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6602/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Help
标题: Re: 双运转道/慧解脱与梦光明[Re: 三道 [Re: 禅修一问]]
时间: Mon Jun 21 13:17:15 2010

※ 引述《magelinus (巫师)》之铭言:
>     如前所述止道和观道本身是非异非不异,因为止道就是心缘一境直到起身
>     心轻安。观道就是有稳定止道後思维法时出现的需要判断的影像。这个『

以上这二点我蛮认同的,也很容易理解:

一、止道就是心缘一境直到起身心轻安。
二、观道就是有稳定止道後思维法时出现的需要判断的影像。

当然止道可以更深入诸禅,不过至少身心轻安也算是基本止道了。

世尊的确没有说『奢摩他是 "止" 多於 "观"』or『毗婆舍那是 "观" 多於 "止"』。
不过世尊也没有提止道和观道本身是非异非不异,没提的事不一定对或错,
这是可以再判断的。

例如在第一阶段,心缘一境直到身心轻安。此时若不进行修观,
若说此时是『止多於观』,应该不难想像与理解才对,因为此时正在修止而未修观。
何况连名称都称为「止道」了。

>     甚麽是『身心轻安』?没有身体就没有身体的苦,入了"止"就不会有身体
>     感自然没有身苦,无苦就是一种乐,所以身心轻安。

这种说法可能有问题,若身心轻安是没有身体,那也可能会被人误以为也没有心了。

世尊的说法是这样的:

《长阿含经》卷13:「得入初禅。彼以喜乐润渍於身,周遍盈溢,无不充满。」
(CBETA, T01, no. 1, p. 85, b12-14)

所以若是喜乐润渍於身,自然是有身感,才有满身被喜乐润渍的觉受。

《长阿含经》卷13:「入第四禅,身心清净,具满盈溢,无不周遍。」
(CBETA, T01, no. 1, p. 85, c3-4)

又如四禅,身心清净,若是无身感会有轻安,那四禅更应该有轻安。
但此时却是不苦也不乐,身心清净。
可见身心在诸禅中觉受各各不同,而身体的觉受就是身感了。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狮子吼读经班,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BudaDigest
阅读文章: 第 16602/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