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6764/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Re: 请问「十念」在实修上要如何由「禅定」转入「慧观」?
时间: 2010年11月29日 19:30:35 星期一

※ 引述《Melon888 (melon)》之铭言:

> 谢谢 golzen 师兄的实修分享!^_^
> 由於小的学习禅修的时日非常短,算是初学者,知见有限,所以以下
> 小的若有任何误解之处,还请各位师兄不吝指正,谢谢!
> 小的一直以为一切「禅定」的练习,所缘境都必须专一,「不变」才
> 能「定」。
> 例如安般的所缘,从头到尾都要「系意鼻头」,锁定人中鼻头的呼吸,
> 身体的其馀一切觉受全部不管(当然若真痛得半死就再说 XD)。
> 然而 golzen 师兄的所缘境似乎一直有所转换?还是这种观想的方法
> 也是另一种禅修方法呢?

        刚开始学禅定当然要所缘境都必须专一,不能变来变去,不然不容易得定。您刚开始
安般的所缘,从头到尾都要「系意鼻头」,锁定人中鼻头的呼吸,身体的其馀一切觉受全部不
管是对的。当你使用这个方法纯熟後,心中妄念渐少或轻安,你便可长呼吸知长呼吸、短呼吸
知短呼吸。你就也可以舍「系意鼻头」,以长呼吸知长呼吸、短呼吸知短呼吸为所缘。其
它………知气遍满全身类推。不能在禅坐时,一下数息、一下随息、一下观息长短….或方法
跳来跳去,这样不容易得定。一切得定在方法纯熟而已。当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定是通外
道,唯有起观行才能开智慧。定只能伏烦恼,有观才能拔烦恼根。


> 另外,小的也一直以为「如实观」和「假想观」不一样。例如观三十
> 二身分、观四界分别,都是「如实观」,就是能用定力清清楚楚看见
> 自己身体的各部份,如同用 X 光透视,而不是用想像的。

一般如观三十二身分,除非你是宿世善根发相,在入一点定後,便能自见三十二身分。否则一
般要以「假想观」进入。如墓地九想观,南传佛教便有人提供□体以供修白骨观的修行人观看
□体的变化以便修行白骨观,此即是「假想观」进入。

> 不过「念佛」在禅定实修中,则一开始似乎的确就是「假想观」:
> 取一尊佛像来观想,直到定力增加,能在定中清楚忆念到这尊佛像,
> 然後进阶的来忆念佛的功德:如来十号的由来、佛的十力四无畏、佛
> 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 详细「念佛」的方法,依照《增一阿含经》卷2〈广演品3〉1分段条
> 列如下:
> =============================================
> 1. 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
> 2. 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
> 3. 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长。四无所畏】。在众勇健。
> 4. 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
>    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
> 5. 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慢强梁。诸
>    情□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
> 6. 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
> 7. 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
>    於生死。
> 8. 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
>    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
> 是谓修行念佛。
> =============================================
> 这样?

此观佛很明显是从「假想观」进入。另在般舟三昧经所进入的见佛是否为算「如实观」我就不
知道。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40.229.181
阅读文章: 第 16764/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