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6886/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Help
标题: Re: 止与观的差别与关系
时间: Tue May  3 23:44:44 2011

※ 引述《evan (菩提子)》之铭言:
> 师兄们好,
> 最近有师兄提出了「内观」是否就是「止观」的问题,
> 这同时也是我的疑问,所以在此提出来。
> 0. 目前有许多教「内观」的修法,是否就是「止观」呢?
>    如果不是,其差别何在?

我简单提出我所了解的部份,这可能掺杂了一些不同来源的观念,供参考了。

「内观」似乎不算是正式的用法,所以要看使用时的情况。
我刚去内观中心的网站看到如下文字:

「□钵舍那(Vipassana),简称内观,是由释迦牟尼佛所传下,.........」

在我一般接触的□围里,提到内观也通常就是指「□钵舍那(Vipassana)」。
「止观」就是「止」与「观」,二者所要阐述的是不同的情况。

止:奢摩他,Samatha,也就是一般修定就是用「止」。
观:□钵舍那,Vipassana。

关於二者的差别,简单来说,「止」是以概念法(某些情况是究竟法)为心的目标,
将心专注在这些目标上,例如:呼吸、地、水、火、风、色身......
这方法就是修奢摩他,此法定力较强,慧力较弱。

而□钵舍那则有点不同,是以「真实法」为心的目标,也就是将心专注在
「无常、苦、无我」。也因为心的目标是无常等变动之法,所以无法让心完全固定
在一个不动的地方,因此定力差,慧力强。

> 1. 「止」与「观」是分开的两项,还是一体两面(有
>     止就有观,有观就有止?)

我想这就像慈悲与智慧一般,基本上这是二个不同层面的东西,但不是互斥,
真正的慈悲,一定是具足智慧;而真正的智慧,也一定是充满慈悲的。

止观情况相同,它们可以是不同的修学方法,也会有定力强弱与慧力强弱的差别。
但也有定慧等持的情况。

> 2. 在经文的修行方法中,我们如何分别一个方法究竟是在
>    修「观」或是修「止」,例如《观无量寿佛经》的初观
>    经文: 「正坐西向,谛观於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
>    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
>    皆令明了。」这一段修行的方法是止或是观?如何分别之?
>    有如数息或随息,是止或是观?如何分别之?

由原理来看,就比较容易分别。
若目标是一般的概念法,就是修止。
像上面的落日观,或是观呼吸,或是慈悲观.... 虽然有时会带著「观」字,
但他们还是属於奢摩他的修法,主要还是在修定。

唯有当观照的目标是:无常、苦、无我,这种才是修□钵舍那。

> 3. 同一种修行方法可能有时修止有时修观吗?或是止观双运?

在一般的方法上,都是偏止或偏观的。
不过还是有定慧等持,止观双运的一刻。

在修奢摩他时,是心在一个目标上,这样是有可能得定,证入初禅乃至更高的禅定。

而修□钵舍那时,心的目标是在无常、苦、无我,但在机缘成熟时
(或称为波罗蜜成熟),就会依无常、苦、无我而证道证果,成就初果(或更高),
此时就是依观入定,达到定慧等持。

> 4. 有可能只修止不修观吗?或是只修观不修止吗?止观与解脱
>    的关系是如何?定力不足只凭观慧能够解脱吗?

止观不能偏废。修止,是为了有能力修观,一般认为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才能修观,
而修观到了一个程度,就可证道证果,也就是证入解脱。

我觉得二者在某些原理是很像的。

修止是以概念法,或者也可以说一开始是以色法为目标,将心放在色法的目标上,
当一切因缘成熟,行者就证入色界禅,也就是改变了欲界种性,证入色界。

同样,修观是以无常、苦、无我为目标,将心全力放在目标上,当一切因缘成熟,
行者就证得圣果,也就是改变凡夫种性,证入圣位。而此时修观而得定,在论中也称
为果定,一般是认为至少有初禅的定力。

> 不好意思,因为弄不清楚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所以一下问了
> 这麽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同一个问题。师兄们不必一
> 一细答。谢谢!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教育板, 关怀教人成人的百年志业 (本站精华区完备欢迎参阅)         Education
阅读文章: 第 16886/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