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6891/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Help
标题: Re: 止与观的差别与关系
时间: Thu May  5 12:36:24 2011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我采用的「止」、「观」的分类,是以「不分别所缘」、「分别所缘」来
> > 区分,因为曾见过一些经论采用类似这种分类,例如:
> > 《解深密经》:
> > 「分别影像所缘境事」,是「观」。「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是「止」。
> 这部份的文义是我所不理解的。
> 我只能猜是:止法是针对所缘不做分别,专注在不动的那一部份。
> 而观就是针对它的变动而分别,也就是观其无常。
> 但这都是我用已知的去猜未知的,若有了解的愿意加以解释,那就太好了。:)

我查了一下, 最後还是不甚了解, 大概还是可以用所缘来分别止与观的差别,
但当然分别的方法有很多, 方法不同, 目的不同.... 这都可以再研究.

我先说自己看法, 因为我觉得修观至少要有未到地定 (近行定),
之後有二种方向, 有一种是直接修观, 有一种是认为定力最好要再提高,
甚至到四禅再来修观.

所以我先以近行定为目标, 之後再来研究哪一种方法适合我?
并研究那些方法究竟如何修? 现在就不用担心太多。^^

我贴一下查到的资料:

《解深密经》卷第三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四种所缘境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
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事。於此四
中几是奢摩他所缘境事。几是□钵舍那所缘境事。几是俱所缘境事。佛告慈氏
菩萨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像。一是□钵舍那所缘境
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所缘境事。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也就是所缘有四种,无分别影像是 "止" 的所缘,分别影像是 "观" 的所缘。
後二者则皆可为止观的所缘。

至於详细一点的说明,可参考底下经文,我只贴前二者: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

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见或闻或分
别故。於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多地□钵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遍寻思
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
性上地静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
或听闻正法为所依止。令三摩□多地作意现前。即於彼法而起胜解。即於彼所
知事而起胜解。彼於尔时。於所知事。如现领受胜解而转。虽彼所知事非现领
受和合现前。亦非所馀彼种类物。然由三摩□多地胜解领受相似作意领受。彼
所知事相似显现。由此道理名所知事同分影像。修观行者。推求此故。於彼本
性所知事中。观察审定功德过失。是名有分别影像。

云何无分别影像。谓修观行者。受取如是影像相已。不复观察简择极简择遍寻
思遍伺察。然即於此所缘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静其心。即是九种行相令心安住
。谓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彼於尔时成
无分别影像所缘。即於如是所缘影像。一向一趣安住其念。不复观察简择极简
择遍寻思遍伺察。是名无分别影像。即此影像亦名影像。亦名三摩地相。亦名
三摩地所行境界。亦名三摩地口。亦名三摩地门。亦名作意处。亦名内分别体
。亦名光影。如是等类当知名为所知事同分影像诸名差别。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教X档案 - 世界搜奇, □谈梦、奇谭、外星、新知                 BudaXfile
阅读文章: 第 16891/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