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6896/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Help
标题: Re: 止与观的差别与关系
时间: Sat May  7 13:57:57 2011

※ 引述《bachida (大愚若智)》之铭言:
> > 止:奢摩他,Samatha,也就是一般修定就是用「止」。
> > 观:□钵舍那,Vipassana。
> > 关於二者的差别,简单来说,「止」是以概念法(某些情况是究竟法)为心的目标,
> > 将心专注在这些目标上,例如:呼吸、地、水、火、风、色身......
> > 这方法就是修奢摩他,此法定力较强,慧力较弱。
> > 而□钵舍那则有点不同,是以「真实法」为心的目标,也就是将心专注在
> > 「无常、苦、无我」。也因为心的目标是无常等变动之法,所以无法让心完全固定
> > 在一个不动的地方,因此定力差,慧力强。
> 我的分法跟david是一样的,不过这种分类法真的很清楚。
> 以前有听过观法中,除了静态(如观日轮)以及观无常无我等之外,观法也可以观到
> 动态如到各佛国供养诸佛,而且是可以互动的,例如拿著水果想供佛却找不到供具时,
> 就会出现从没见过却妙不可胜收的器皿来装盛供物,以上述的分类法,不知这类观
> 法是属於止还是观。

我所知有限,所以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看法,我觉得这有二个层面可以谈。

第一个动态的观,像慈心观也是蛮动态的,要观四面八方,也要观各种不同的众生。
或是三十二身分,要观身体内许多细节。或是像密教的一些修法,要观想坛城,
要观想自身种子字,或是要观想各种大供养,修起来也是很忙碌,这些大概都是动态
的观。

不过这些在我所了解的分类,都算是「止」法,它们的目的,依然是要把心拉回到某
一个□围中,以藉此得定。它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去观那些诸相的实相,它们主要是摄
心,针对不同情况的行者,使用各种技巧,用意还是在修定。

至於在修法中有一些特别的像,修一般的止禅,就会有似相,修观禅,也会有
「观之染」的境界发生,不论只是光影或殊胜影像,一般禅修都是以不理它带过,
就像楞严经提到的各种情况,都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
即受群邪」。

所以这些应该都是禅修的境界,只是不同的行者及不同的法门所感应的相会不同,
我所提到的只是我知道的大原则,细节处如何处理,最好就是请教指导的禅师。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大家来读经板 - 共同深入经藏, 以期智慧如海                      BudaDigest
阅读文章: 第 16896/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