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093/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Re: 到底要舍到甚麽程度,才没有烦恼??? 时间: 2012年12月24日 13:50:08 星期一 ※ 引述《newgolfwcl (Charlie Wang)》之铭言: > A.一位30年的同学好友,经过几年的谘询筹画,终於要举办小学同窗会.事前多次向我确认, > 肯定成行. > B.同学会那一天的两周前接到大哥要回国作六十岁大寿,只邀请兄弟姊妹至亲家人参加. > *圣贤在根尘相触时,就能识别是[因缘生],所以无论参加哪一边的聚会都不会起烦恼,甚至 > 没有参加与否的烦恼. > *凡夫众生学习圣贤的[随缘行]….却迷惘於-->[五取蕴世间]到底要[舍]到怎样的地步,才 > 没有烦恼?? > 这种时候的[内观],从苦受中看到自己的欲望…而学习舍欲. > 但还是感概…到底要[舍]到怎样的地步??? > 居士有[情]果真难以成事?? 所谓正知,在《沙门果经》及《大念处经》讲四种正知即有益正知、适宜正知、行处正 知、及不痴正知。 壹.首先正知,就是依於正念与所处的时空环境,能对自己身心活动与认知物件有一个正解的 判断与适宜的抉择。而知四种正知如下: 1.利益正知是正知言行的利益与过患,任何行持,都要思惟是有利益或是没利益,是利益自 己,还是不利益自己,是利益别人,还是不利益别人。 2.适宜正知是正知言行在时间、场合、方式上是否适宜,了知行为、活动适当不适当,称为适 宜正知。 3.行处正知是禅修者正知专注於业处的方便与善巧,在行、住、坐、卧等每一个姿势中,都应 当只专注於所缘静。修行者应当在一切姿势中,都保持不断的精进,以明觉的正知与敏锐的正 念,一步一步累积涅盘的资粮。 4.不痴正知是禅修者正知一切行无我。 贰.再来知能办,不能办、该办、不该办。 如你提的例子:首先站在1.利益正知考虑你如果不参加那一边会,实质是否会造成那一边任何 人利益损害。我想实质利益损害应是极微,但可能有人情的不好意思。以2.适宜正知考虑,同 天举行同时参加是有难度,但是否能刚好不同时间,如果距离许可赶场参加。或是与大哥协商 撮开时段,因家人较少也较好说话。另外先答应同学也可考量。以3.行处正知,以正念正知不 起情绪与诸漏〈贪、噌〉作决择。以4.不痴正知,不纯粹以自我主观色彩或冲动而平稳作决 定。 在知能办,不能办、该办、不该办下,去面对它、接受它、处理他,然後你就放下它罢。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51.145.120 |
阅读文章: 第 17093/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