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101/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golzen (果任) 标题: Re: 生命本身就是苦吗?? 时间: 2013年 1月 3日 9:27:40 星期四 ※ 引述《newgolfwcl (Charlie Wang)》之铭言: > 是的...那位法师的确是在强调[无常故苦]而说的. > 但後学认为因为如此而延伸说[生命本身就是苦]..总是很难契入内心处. 在人生当中赚一笔大钱、结婚生子、买名牌车、友情之爱、长辈晚辈之爱、成名、拥权……种 种顺意境界之乐,看似充满快乐。但仔细观察,人生也充满著「苦苦」的「八苦」,即生苦、 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再仔细观察,所谓看似 充满的快乐实际也是坏苦、行苦。於种种顺意境界坏灭时,身心所感受的苦,称为坏苦。如车 子会折旧会被偷、钱亦会耗尽或被偷。念念生灭、迁流不止,「一切行」是无常,无一时一刻 安住。难免生、住、异、灭,令身心感到逼恼,就叫行苦。如车子会因边际效用递减而渐渐你 不像当出那麽喜欢它。所以追根究底生命本身本质就是苦。 而生命本身本质是苦,指的是因缘所生的一切有为法的特性,因它是无常、无我在变动著,一 切有为法都无常遵循著生、住、异、灭的律动变化著,非我所全能控制。因此在四圣谛中「苦 谛」指出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时,身心上所承受的种种痛苦,有所谓「三苦」为苦苦、坏苦、行 苦。、这些苦的本质,都属於无常的逼迫性。 但凡夫就如《瑜伽师地论》卷八.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凡夫起倒想者,谓於无常、 苦、不净、无我中,起常、乐、净、我妄想分别。而产生种种苦。 因此佛陀在<杂阿含一、一>教我们: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 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 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观无常。 苦.空.非我 亦复如是。佛陀如此在四圣谛中,先讲「苦谛」是要我们彻底认识苦谛的真理,方能「知苦、 断集,慕灭、修道」。以证无为法的涅磐,使能灭苦得乐。也就是要我们了解因缘所生的一切 有为法是不可乐、不安稳,本质就是苦。惟有证无为法的涅磐,使能灭苦得乐。 了解「苦谛」是要我们不执取贪爱因缘所生的一切有为法,而去寻求无为法的涅磐平静之乐。 > 如果这样说是成立的,那会不会和佛陀在宣说[色身不净]时一样..造成[自杀]的念头. 你说的修[色身不净] 造成[自杀]的念头,应指的是修「白骨观」。修「白骨观」通常能对治 □欲及贪欲,白骨观就是用观想的方式把人看成白骨一堆。 把自己幻化成一堆白骨之外,您还可以再进一步把「别人」观想成白骨,包括你喜欢的人或者 其他的人。修成白骨□□的白骨观,你就不会跟一堆白骨计较、贪爱一堆白骨。但有些有忧郁 症倾向者及悲心较重者,修「白骨观」者可能会产生厌离现世而产生自杀。此比较是一种较猛 烈的对治□欲及贪欲的快速方法,不容意在心的调适上一下调整过来,因而自杀。所以佛陀又 开出了数息观的修行法门。 [生命本身就是苦]只是要我们了解因缘所生的一切「有为法」是 不可乐、不安稳,本质就是苦。惟有证「无为法」的涅磐,使能灭苦得乐。就如同你不喜欢 「那个讨厌的人」——世间的有为法,你可远离它,而不必自杀。但你可追求你喜欢的人—— 「无为法」的涅磐,使你能灭苦得乐。 了解此义,那会像修[色身不净]时一样..造成[自杀]的念头. > 无常故苦,但如果因此而[知苦因],有正见时,就不会觉得[生命本身就是苦]不是吗? 当然如果能正观了知无常故苦,有此正见时,有可能就不会觉得[生命本身就是苦]。但要经过串 习与正观实修、实证,不是嘴巴说说就算。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51.147.147 |
阅读文章: 第 17101/1789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