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27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York Jiang 标题: □如实知□□如实观□...这□如实□是什麽??... 时间: Sat Jan 12 16:41:46 2013 □如实知□□如实观□...这□如实□是什麽??... 怎样作意才叫做□如实□? 有一说..□如实□就是眼耳....等所接触的对象。 另有说..□如实□就是诸法的"实相","空性","不一不异"..等胜义谛....。 站在法的修证次第上,如何在行住坐卧中,达到佛说的□如实...□? > -------------------------------------------------------------------------- < From: 锺□隆 Time: Sat Jan 12 17:47:38 2013 师兄吉祥~~ 哇呜....这是个好题目ㄛ... 先向您说赞赞赞... 看看其它善知识之师兄姐们,有何看法... 小弟资浅,先潜水一下啦... > -------------------------------------------------------------------------- < From: 杨子萱 Time: Sat Jan 12 18:29:49 2013 「如实」,就是不添加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和感受。 简单来说,你看到一颗树,为何知道它是「树」?这是因为你学过,长这样的东西叫 做「树」这个名词,如果你学得更多,你还会知道它叫做「榕树」之类的名词。 再来感受的部分,或许整天都大太阳,当你看到树的时候,可能会想到这颗树可以让 你乘凉,内心就想到「哇~这颗树真好啊」,这些都是人为添加上去的。 以观察力来说,当你认定它是一颗树的时候,它对你来说就只是一项「物品」,你不 会发现它的树叶茂不茂密,不会发现树枝藏著一个鸟窝,不会发现树皮上的刻痕,因 为你的主观已经把它当成一整个制式的物品,也就是「树」,它就只是一项物品,没 什麽好看的,也容易忽略非常多的细节。 所以「如实观」,就是「很单纯地看」,眼睛接受到什麽,它就是什麽,没有任何解 释、没有任何延伸的感受。当你对一件东西没有任何主观意识时,它什麽也不是,你 的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这样的一个东西。 要说它是树吗?其实它是榕树;要说它是榕树吗?其实它是上面有鸟窝的榕树;要说 它是上面有鸟窝的榕树吗?其实它是上面有鸟窝且树干上有刻痕的树。依此类推,没 完没了。 当你真正「如实地」对待任何事物时,言语是多馀的,思考也是额外添加的,最好的 方式就是什麽也不做,就是如其本然,它是什麽东西?它就是它,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 > -------------------------------------------------------------------------- < From: 阿难 Time: Sat Jan 12 18:48:56 2013 请问如果「如实」就是不添加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和感受,那上礼拜那位左脑中风、 中风时没办法作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和感受的学者,不就是「如实观」了吗?请问她 是不是就证悟了呢?请问有没有比较严谨的佛经看法? > -------------------------------------------------------------------------- < From: 杨子萱 Time: Sat Jan 12 19:04:01 2013 先补充一下,当我针对「如实」这件事,用言语来陈述的时候,就已经偏离了「如实 」这件事的原貌。言语是有其局限的,语言像是线段,而事物的本然像是正圆,即使 用再多的线段去拼凑,还是无法等於正圆。 如实观,当然不等於证悟,不然你也可以说每个初生婴儿都是证悟的圣人。一种是智 慧才达到的境界,一种是无知的纯净状态,这两者就表面上看是很类似,但本质上是 完全不同的境界。中风那个状态,的确是能够看到物质的本然,因为他丧失了主观的 能力,但这其实只是退回到无知的纯净状态罢了,不是真的证悟。 佛经看法的话,要请其他师兄姊来指点了,我对佛经的钻研不深,只能就个人的体验 心得来分享。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at Jan 12 19:26:37 2013 回阿难所问,「如实观」的字面意思是「如其原貌的观察」,但什麽是「原貌」?各 宗教的看法就不一样。 例如佛陀在世时的婆罗门教主张梵我一如(宇宙是「大我」、天人合一),如实观是 要观到全部都是大梵的一部份,是永恒的主宰。而佛陀主张那并不是如实,那只是禅 定中的一个过程,大我也是无常,佛陀观察发现大我仍然是幻像,其实没有主体(作 者),真正实际的是三法印、四圣谛、空性等,因此而证道,成为第一位觉者。 「不添加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和感受」这是第一步,毕竟入禅定也有这个过程,所以 这是有帮助的,不能说是错的。而在佛法而言,能有完整的次第一步一步增进,四无 量心、四禅、四果,终究证得涅盘,那就是佛教真正的如实了。 如果要举佛经经文的话嘛... 到CBETA搜寻「如实观」、「如实知」有数千笔,可自 行参考。举一个最简单的:《杂阿含经》卷3:「云何如实观察?此是色、此是色集 、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CBETA, T02, no. 99, p. 17, a26-28)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at Jan 12 19:36:40 2013 举个或许比较容易听懂的粗糙譬喻:以电影 The Matrix(骇客任务)的设定来看, 在 Matrix(母体)中的人,怎麽观察,自以为怎麽去除主见,都还是根据电脑□给 他们的资讯来观察。而真正的如实知,能够像 neo 一样看到原来这些画面都只是电 脑□出来的讯号、声光效果,而不是真实存在永恒不变的。由戒生定、依定发慧,是 佛陀所教每个人都能从观念上的了解到无间等的如实知的次第。 > -------------------------------------------------------------------------- < From: 锺□隆 Time: Sat Jan 12 20:04:14 2013 请问如果「如实」就是不添加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和感受,那上礼拜那位左脑中风、 中风时没办法作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和感受的学者,不就是「如实观」了吗?请问她 是不是就证悟了呢?请问有没有比较严谨的佛经看法? ~~~~~ 师兄吉祥... 以上.. 若中风者,若是如实观? 已经中风,代表神经丛(医学上)功能已坏,也就是根对尘已无法生识,那怎如何能根尘 识而缘触,那又如何观呢?那又何来的如实观呢? > -------------------------------------------------------------------------- < From: Hank Wang Time: Sat Jan 12 20:09:29 2013 . 1、经文: [勤方便禅思,则如实知显现] <杂阿含、八、二○六> 『当勤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 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於何 如实知显现?於眼如实知显现,若色、眼识、 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 乐,彼亦如实知显现;耳、鼻、舌、身、意亦 复如是。此诸法无常有为,亦如是如实知显现。』 2、善知识: http://www.tzulien.org.tw/?p=2085 『要观察五阴之前,先亲近善知识了解五阴是需要的,了解五阴并非是如实正观五阴 ,要正观五阴当然必须学习四念住,只有学习四念住才能正观五阴,获得五阴无常, 苦,空非我,非我所的如实知如实见,如果没有学习四念住,所了解的五阴只是受限 於文词名相的了解,既然如此,那并非是如实正观』 3、实修 建议找个正信道场参加四念处禅修,由已自身经验走过、有实修实证的指导老师指导 ,扎实的把实修基础学好。听多位法友亲身分享,其效果会比自己读经摸索十几年来 得有效。实修是有很多要领的,修到哪、请教指导老师到哪。 4、比对 『等到如实知、如实见,生命本质的现象和非生命本质的现象,自然就能分辨出经典 中,文字记载的是对或错,到了这个程度就不会依文解义,偏离正法而自己不知道。 』 > -------------------------------------------------------------------------- < From: Heawen Chou Time: Sat Jan 12 21:18:35 2013 这是佛陀亲自说明的「如实知」 《杂阿含经》卷1: 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 若近,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於色生厌、 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 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 子於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CBETA, T02, no. 99, p. 6, c28-p. 7, a8) > -------------------------------------------------------------------------- < From: 锺□隆 Time: Sat Jan 12 21:24:28 2013 这是我个人浅见… 先定义何为如实?我个人认为就是指,实实在在的活在当下 而对应於佛陀法义呢? 那我会认为,如实就是八正道中之正念,是趣向於灭苦道路上之念住当下,称佛说之正 念,这是有别於外道之止.定ㄛ;有此正念者,而念住当下所缘,令恶之根源五盖不生…. 有了如实,才能去探讨知.见(观).… 即□如实知□□如实观□ 有如实(正念)的培养而确立,在正念为靠山所缘下,才能知,知甚麽?就是正知 有正念之念住当下所缘而五盖不生,才能清楚知道当下所缘是甚麽? 有正念正知相依相缘,就是如实知了,清楚.知道当下所缘现象而观察,知见所缘之生灭 .变异.集灭现象ㄚ… 如实而知,如实而见,即如实观也, 有如实见(观),才能与缘起.四谛相应生起正智,即如实知见而现观缘起缘灭现象,知见 这是苦.苦集.苦灭.何为苦灭道迹之现观四圣谛…..如此而正定生ㄚ. 完成正定者而舍觉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不添加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和感受」这是第一步~~ 这就是正念的基本条件之一.所谓的如实,因为不添加任何人为主观的解释和感受,就 是当下嘛. 只是真正的如实,是要趣向於灭苦道路方向者,这也是必备条件之一,才能称作正念,那 这正念之念住当下,是为了要灭苦而用(正念是修行灭苦道路上所必须.一定.要具备的 工具), 如此,才能真正如实的作到知与见,能当下现见,现观观四圣缔,知见色之集.色之灭,是 无常,是有我及我所而故苦,无我无我所为灭苦…..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名色.五阴无常.苦.无我;是无明缘行…..乃至忧悲恼苦大苦聚集;是无明灭,行灭… …乃至忧悲恼苦大苦聚集就灭) 大家参考…。 (不代表大家) > -------------------------------------------------------------------------- < From: 锺□隆 Time: Sat Jan 12 21:34:43 2013 再搭配忍兄所说的杂阿含~~ 《杂阿含经》卷1: 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 若近,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於色生厌、 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 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 子於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CBETA, T02, no. 99, p. 6, c28-p. 7, a8) 如实观察内身.外身.内外身...受.心.法亦复如是(五阴)... 生正智,生厌.离欲.灭尽.正尽苦,断除无明烦恼...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知与行之道理,都是一致性,无任何偏差,邪见... 这就是佛说:手中叶 > -------------------------------------------------------------------------- < From: Chong Tuoo Choi Time: Sat Jan 12 23:30:14 2013 大家明白了何为因缘观吗?为什麽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27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