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29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Dino Hsu 标题: 为何佛经那麽多没有一本统合的? 时间: Fri Feb 15 00:42:36 2013 我在Yahoo知识看到这问题,正面意见都有,但是某宗派再度跳出来回应,又说 "如 来藏心阿赖耶识" 是核心;这就是我来本社团之前遇到的困援,当然我现在是努力建 立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LinkTitle: 为何佛经那麽多没有一本统合的? LinkDescription: Dear 各位佛教人我不是谤佛或谤僧只是有些疑惑!也许我不了解佛教的所有教义,但纯粹只想说"过了几千年若有本简单的经典真好"想问一下!为何佛教的经典从来没有人想要统整一下做成像圣经一样的250页左右的经典!?虽说佛教一直说不要拘泥於文字,但总也要有本像样的经典吧!每一本都很发散,还有些是中文不中文梵文不梵文的,或是长篇大论後没有什麽重点下,真觉得佛教的经典真的需要统整!不是量多就伟大,而是要真正用於人生,对困难者有帮助才行!试问,若有人要跳楼时,临时要翻哪一篇去开导他?基督教多的是这种引索式字典,而佛教几千年却都是这样!好像没有跟上时代!我觉得佛教真的需要进步,所以才会提出... LinkTarget: http://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tw.knowledge.yahoo.com%2Fquestion%2Fquestion%3Fqid%3D1511060805407&h=ATMydPXxfGXOT1AXxfLir0hGmv83ZZaG4JnjsA1h9kp-ki4cNlZv1b9iehYGHGVY4MUbcLVDpt8Y0bXlyuYizDds5M2rf5Bpp_TJ3EgAEAIALpU&s=1 > -------------------------------------------------------------------------- < From: 刘运泽 Time: Fri Feb 15 09:07:12 2013 原始佛法之探究 选录自随佛法师著 《相应菩提道次第》2008 年8 月初版 2010 年6 月增订版之部份内容 亚洲的佛教界,对长久以来被宗派佛教的信仰与典 籍,轻视为「小乘」的「阿含圣典」,重新的正视 其史献价值与思想内涵,而「小乘」一词也不再是 「理所当然」的「事实」了。不仅如此,亚洲汉传 佛教的学者,更针对汉译藏经当中,印度部派佛教 之各部派的传诵,作进一步的研究与了解,试图从 与南传巴利圣典为同一源流的其他部派传诵中,完 整与确当的探知早期佛教的思想,而目的是「寻觅 释迦佛陀教法的原貌」。 在此一探寻中,有著相当可贵的研究成果,亚洲佛 教学者的研究,有许多是比西方的研究者更向前一 步,不仅确认了印度部派佛教共同传诵的四部古老 圣典,即《相应部》、《中部》、《长部》、《增 支部》(相当於汉译四阿含)当中,以《相应部》 (相当於汉译《杂阿含》)为四部的根本,是四部 中最早形成的圣典。当中所传诵之『修多罗』、『 □夜』、『记说』等三分相应教,则以『修多罗』 为最早,『□夜』、『记说』则出於佛灭後百年间 的增新。最为可贵与重要的发现,是确认了在『修 多罗』中,以当中的「因缘相应」、「食相应」、 「圣谛相应」、「界相应」、「蕴相应」、「六处 相应」及「念处等道品相应」等七事『修多罗』, 是为最古老的传诵,是佛灭之初「第一次经典结集 」的集成,是佛教圣典传承的源头。 此一研究结果,立足於西方近代对佛教史献的 研究,更进一步的从汉译佛教史献中,寻得初期佛 教传诵形态的根据,更进一步的确认了「原始圣典 」的真实所在。然而,现今所传诵的南传《相应部 》与汉译《杂阿含》,虽是出於同一古老的传诵, 但却是部派分化以後的「部派诵本」,除了保有古 老的传诵之外,当中也包含著许多出於日後增新的 部派见解与思想,而早期佛教圣典的传诵多是「增 新不去古」,所以两部形成「同中有异」的面貌。 因此,依著两部圣典当中的七事『修多罗』为本, 探寻两部传诵的共同说法,并依此确认共通的古老 传诵,过滤後期的新说及部派义学,进而还原及整 治出统贯一致、前後相应、完整确当、次第明确的 教法,以此作为「佛陀教法原貌」的根据,并依之 修学而正向无上菩提。 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所著之《中国佛教研 究史》一书中提出:「我国自隋、唐以後,佛学者 以读小乘为耻,《阿含》束阁,盖千年矣!吾以为 真欲治佛学者,宜有事於《阿含》……。《阿含》 为最初成立之圣典,以公开的形式结集,最为可 信。……虽不敢谓《阿含》一字一句悉为佛说,然 所含佛语之多且纯,非他经所及。《阿含》实为一 种言行录的体裁,其性质略同《论语》」。梁启超 在此书中又说:「试以汉译四阿含与锡兰之巴利本 相较,当能发现诸多异义。他日若能将全世界现存 之各种异文异本之阿含,一一比勘为综合研究,追 寻其出自何部所传,而因以考各部思想之异点,则 亦为学界之一大业也」。可见在二十世纪初叶,中 国的知识份子就已经注意到,《阿含》为最古老与 可信的典籍,而十九世纪末叶至二十世纪初叶,日 本学者对於印度初期佛教与原始圣典的研究,即有 相当深入与可贵的研究成果。其实中国古代的佛教 学者,比对佛教所传承之典籍的内容,早已承认与 接受《阿含》是佛教早期传诵的教法,如隋天台智 □之「四教说」即判《阿含》为世尊初始之教。 由於古代学者无法求证於印度佛教之史实,而受限 於後世增新典籍的说法与学派思惟,所以虽承认《 阿含》为佛教之初始传诵,但多以後世学派的立场 ,评判佛陀真传的《阿含》为「小乘」。因此, 直到近二十世纪末叶,《阿含》圣典的探究,以及 对汉、巴之《阿含》的比较研究,才真正为国人所 重视,为华夏佛教界所接受。 由於现今承自部派佛教时期所传诵之四部《阿 含》圣典,不仅包含初始结集与佛灭後百年间的集 成,随著部派的分化,各部派自部的思想与主张, 也会融入、增附於部派传诵的《阿含》中。在长久 的流传中,不同部派经由彼此影响与相互融摄後, 许多部派的「部义」,会发展成部派间共有的「义 解」,此时由「部义」融入部派传诵的「新经说」 ,就变成部派间「共有的新经说」。因此,各部派 传诵之『阿含圣典』,当中的共说有三种: 一、「第一次结集」集成的古老经法;二、「第一 次结集」以後至佛灭後百年「第二次结集」间的增 新传诵;三、部派分裂以後,经由部派「部义」的 相互融摄,而相近共说的「新经义」。在这三种共 说□,只有「第一次结集」集成的教法,才是真正 可信的「佛法」,其馀多是出於後世的增新。 此外,在菩萨道的典籍中,则有更多後世的增 新,当中的义理有承续自部派之部义,也有再创新 的见解,故多与初期佛教的思想不合。虽然这些新 出的典籍,也有益於世人,但对於佛陀教法的学 习而言,如不加以抉择□清,必将造成学习上的混 淆及困惑。所以,探寻《阿含》的学人,需善知□ 清古、新说法之差异,否则只有徒受辛劳,而难有 真实的利益。若将南传五部巴利圣典一律信持,则 必陷於古、新传诵与部派义学之间的矛盾;将各出 自不同部派的汉译四部《阿含》全部纳受,则有古 、新传诵与不同部派思想混杂的问题;若把南、北 传诵之汉译四部《阿含》、五部巴利圣典全然受持 ,则古、新说法与不同部派义理交相揉杂混淆的问 题更大。如再加上後世部派的论书义学,则必似同 将汉传八宗一律等持不疑,最後学人只能信受一切 说法皆对,无法识知古、新之异,而抉择出「佛陀 之正道」。 > -------------------------------------------------------------------------- < From: Dino Hsu Time: Fri Feb 15 10:10:17 2013 这样看起来,今天读到的经典内容可能有许多是历代大贤依自己的体会所添加的内容 ,注明出处来源就没问题,但如果混杂在一起就不洽当;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看来这原始佛法的追溯与整理,是佛法现代化之外的另一件重要的工作。如果佛陀 现在能再出来说法的话,就可以用 CreativeLive 实况转播,放在 YouTube 或 TED 给大家反覆观看 (可以加各国语言的字幕)。我会将这篇报导放到精华区供参考,我 想再确认一下关键字: 1. 随佛法师 Bhikkhu V?pasama (几乎查不出东西来) 2. 内观 VIPASSANA (有许多内观中心) 3. 上座部佛教 (台湾南传上座部佛教学院) 4. 原始佛教 (台湾原始佛教会) 5. 正法之光 (找不太到耶) > -------------------------------------------------------------------------- < From: Dino Hsu Time: Fri Feb 15 12:18:22 2013 @RG, 前几天我带小朋友去 "儿童育乐中心" (即捷运剑潭站),我又看到发传单,我 心想不会吧,在书展世贸及新光三越发就算了,这个儿童乐园也要发,发给他们的父 母看吗?後来向西方一看,看到不是极乐世界,而是该团体的招牌。破坏力强是真的 ,我就是因为我的社团也加入了几位该团体的成员,所以才立志自己来了解。(可能 有人问我,为何不能限制他们的PO文或社籍?首先我认为讨论区的管理重点放在防制 "离题" 或 "病毒行销",如果不算离题,我原则上不作限制,但是我很希望能得到平 衡报导;对於其攻击藏传佛教一节,我已针指出其不当之处,并建议适当地做法,特 别是发传单,但因为发传单已经不是网路的行为了,只能言者谆谆了) > -------------------------------------------------------------------------- < From: 杨子萱 Time: Fri Feb 15 12:25:50 2013 徐兄如果有心向佛,我才赞成你继续钻研;如果你只是要当一门佛学的专家,而非以 究竟解脱为目标,那就别再浪费时间了。 佛教的争论充满了「我慢」在里面,你再怎样解也解不完,这是一条不归路,最糟的 是成为佛学专家之後,还以为自己真解脱了,以此耽误众生,罪就有点大了。 如果你只是要经营心灵方面的社团,为何不禁止宗教方面的讨论?牵涉到宗教,这不 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处理的事情,各个宗教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你想要回应此类的文 章,是否有点超出正常人的能力? > -------------------------------------------------------------------------- < From: Dino Hsu Time: Fri Feb 15 12:55:00 2013 @杨兄,其实我有点不知道要怎麽回答您的问题,因为您的意见自是一片诚意,只是 因为在有些立场及假设上,我们有些差异。希望您不要介意,容我简单说明一下我的 想法,我并不特别想要成为专家或大师,但我对於 "融合" (英文我用 Reconliciation) 特别有兴趣,我也相信,透过前辈建立的基础及知识间的比较,我 们个人可以在知识上精进 (何谓进步,这到了哲学的层次,可再议)。另外我不算是 任何宗教的信徒,也许算是 "不可知论" (agnostic) 吧,不论谈神也好佛也好人也 好众生也好,我尽量站在 "人类" 的立场来理解,我当然知道这是很有局限的,但在 没有更好的基础时,我只能这样谈;本来佛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灵性的知识的来 源,只是现在佛教除了汉传藏传,有所谓 "原始佛教" 的发展,还有各式的 "新兴宗 教" (我们客气一点不称 "附佛外道"),我必须设法弄清楚佛教的主张到底是什麽, 才能与我人类的立场来做比对。在这个过程中,对於教义部分,我只能依赖大师专家 学者,对於道德法律的部分,我就依据人类立场来理解。对於所有人类间的不同想法 ,包括佛教内部的,宗教间的,灵性与科学的,我尽量鼓励 "对话" (Dialog),对话 未必能达成共识,但可以厘清问题,增进理解。这听起有点像是 "辩证法",以最近 人类脑神经的研究来看,"关连" 不同的概念确是人类大脑的强项,也是学习进步的 好的方法。因此,我实在很难用排除某些重要人类知识领域 (佛教、基督宗教、伊斯 兰教) 的方式,来继续这个探险的工作。圣严法师也做比教宗教学,虽然我的知识要 少得太多,但这并不表示,这种比较宗教的方法,对我及一般大众是没有帮助的。希 望您能谅解具有这样心灵的人类,阿弥陀佛。 > -------------------------------------------------------------------------- < From: 刘运泽 Time: Sat Feb 16 00:19:43 2013 http://www.arahant.org/tc/obs_magazine_1.shtml 正法之光期刊目录与下载(简体 与正体) > -------------------------------------------------------------------------- < From: 刘运泽 Time: Sun Feb 17 00:17:19 2013 推荐网站: 庄春江工作站 http://agama.buddhason.org 理念:阿含经是佛教的根本经典, 佛教各宗派发展的根源,佛弟子毕生中必读的圣典。 使命:学习阿含经、推广阿含经之学习(无关大小乘之争)。 服务:随分随力地提供研读阿含经的友善环境。 主张:从杂阿含第1经开始,以南北传经文比对方式逐经研读, 从中发掘佛法核心教义,开发适合自己的实践方法。 > -------------------------------------------------------------------------- < From: 刘运泽 Time: Sun Feb 17 21:34:07 2013 www.yinshun.org.tw/books/31/yinshun31-00.html 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 「佛法」在流传中,出现了「大乘佛法」, 更演进而为「秘密大乘佛法」,主要的推动力, 是「佛涅盘後,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怀念 ,是通过情感的,也就可能有想像的成分;离释 尊的时代越远,想像的成分也越多,这是印度佛 教史上的事实。 佛弟子对佛的怀念,起初是:释尊遗体—— 舍利的建塔供养,释尊遗迹的巡行,表示对释尊 的信敬与思慕。释尊过去生中——菩萨的大行, 也从「本生」、「譬喻」、「因缘」中流传出来 。佛及过去生中菩萨行的伟大,是因佛弟子的怀 念释尊而引发的,成为佛教界的共同信念。涅盘 ,涅盘了的释尊,不是神教想像的「神」那样的 存在;但一般信众,对於佛入涅盘而再见不到了 ,不免引起内心的怅惘。态度自由而重於理想的 大众系说:佛是不可思议的存在;佛寿是无量的 ;现在的十方世界,有佛出世:这多少满足了一 般人心——「大乘佛法」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 释尊开示的正法,是「先知法住,後知涅盘 」。修学者先彻了因果的必然性——如实知缘起 ;依缘起而知无常,无我无我所,实现究竟的解 脱——涅盘寂灭。涅盘不落有无,不是意识语言 所可表示,为修行而自觉自证知的。以菩萨大行 为主的「初期大乘」经,继承「佛法」的正法中 心,但「佛法」是「先知法住,後知涅盘」,而 「初期大乘」经,却是直显深义——涅盘,空性 、真如、法界等,都是涅盘的异名。所以,「佛 法」从缘起入门,「初期大乘」是直显诸法的本 性寂灭。诸法本性是无二无别、无著无碍的,在 「佛」的怀念中,传出一切众生有如来(胎)藏 ,我,自性清净心的「後期大乘」经。这样,「 正法」由缘起论而发展为法法平等无碍的法(本 )性论;又由法(本)性论而演化为佛性(如来 藏)本具论;再进就是本来是佛了。这是佛教思 想发展中,由法而佛的始终历程。 佛法甚深——缘起甚深,涅盘更甚深,一般 人是难以受学的。为了方便普化,施设「念佛, 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六念法门 ,使不幸的人,在恐怖、苦恼或病重时,能内心 安定,不失善念,这有点近於一般宗教了。「念 (忆念,系念,观念)佛」是特别发达的!大乘 兴起不久,犍陀罗、摩偷罗一带,有塑造、绘画 的佛像流行。方便的「念佛」,过去是念佛的功 德,现在也取(佛像)相而念佛的色身。一心系 念,佛於自心中现起;依据这种修验,得出「自 心作佛」,「三界唯心」的理论。後期的大乘经 说:如来藏、我是相好庄严的,自性清净心是清 净光明的,众生本具,所以念佛不只是念三世十 方佛,更要念(观)自己是佛。「念佛」,是从 「初期大乘」,「後期大乘」,进入「秘密大乘 佛法」的通途。 菩萨发菩提心,久在生死修难行大行,精神 伟大极了!但在一般人,可说向往有心而不免无 力承担的,於是继承「佛法」的方便,说佛前忏 悔,劝请,随喜,回向菩提。这是广义的「念佛 」,容易修行,为养成大乘法器的方便。一般的 「念佛」方便,著重称名,有「消业障」,「生 净土」,「不退菩提」,种种的现生利益。西元 前後,经典的书写流行,为了普及流通,经中极 力称扬读、诵、书写、供养经典,有种种现生利 益。般若「是一切咒王」,胜过一切神咒,也就 承认了世间的神咒。以唱念字母,为悟入无生的 方便。大乘经的音声佛事:唱字母,称佛名,诵 经,持咒,是「大乘佛法」能普及民间的方便。 「佛法」说到了「念天」,菩萨本生中,有 以天、鬼、畜生身而修行的,「大乘佛法」也就 出现了「天(大力鬼王、高等畜生)菩萨」。帝 释等每说陀罗尼——明咒护法,咒语渐渐重要起 来。「後期大乘」的『楞伽经』等,进一步说: 印度民间信仰的天,鬼神,古仙,都是佛的异名 ,佛所示现的,奠定了「佛天一如」的理论。西 元三世纪起,印度梵文学复兴,印度教也渐渐兴 起。在「大乘佛法」的方便道,及如来果德的倾 向下,适应外在情势,发展为「秘密大乘佛法」 ,多与神(天)教相通。如教典不名为「经」, 而名怛特罗(续)。取「奥义书」式的秘密传授 ,师长的地位重要起来。咒——佛、菩萨等的真 言,是「语密」。神教的手印,佛法也有了,是 「身密」。护摩——火供(「佛法」所禁止的) ,成为自利利他的重要事业。民间信仰的鬼神, 进入「秘密大乘」的堂奥:有手执武器,忿怒相 的天菩萨(或佛所示现)。□婆天派有「性力」 崇拜,「秘密大乘」也有相抱相合的(俗称)欢 喜佛。适应与融摄神教,「佛天一如」的具体化 ,为「秘密大乘」的特色! 「大乘佛法」的菩萨大行太难了,一般倾向 於重「信」的「易行道」。恰好如来藏是佛智与 色相庄严的本来具足,与「念佛」的是心作佛, 自心是佛相通,「秘密大乘」这才观自身是佛— —「天慢」,发展为即身成佛的「易行乘」。即 身成佛,不用修利济众生的菩萨大行,等成了佛 再来利济众生。难行不用修,佛果可以速成,对 一般人来说,真可说太好了! 大乘经中,十方世界的佛、菩萨多极了,再 加入印度群神,不免杂乱。「秘密大乘」作了有 组织的序列,如『瑜伽续』以中央□卢遮那,及 四方四佛,分五部(族)而统摄一切。五方五佛 ,是仿照忉利天主帝释在中央,四方来的四大天 王四面坐的集会方式。帝释是执金刚(杵)的夜 叉;夜叉是一向分为五族的。夜叉王——执金刚 ,金刚手,金刚藏,普贤(坐六牙白象,与帝释 相同),是「秘密大乘」的当机者。忉利与四大 王众天,是欲界的地居天,天龙(鬼畜)八部的 住处。欲界是有淫欲的,地居天形交成淫而不出 精,正是「无上瑜伽续」,修天色身,贪欲为道 的理想境界。太虚大师称「秘密大乘」为「依天 乘行果而趣佛果」,这是不以人事为本,适应印 度神教,以天(鬼神)法为本的大乘。 > -------------------------------------------------------------------------- < From: 刘运泽 Time: Sun Feb 17 21:34:21 2013 以上是大乘经法的情形。分别抉择经文,成 为条理严密的义解(论义也影响後起的经典), 是论。大乘论有1.中观系:「初期大乘」的直显 深义,学者容易流入歧途,龙树起来造论,说缘 起无自性故空;以「佛法」的「中道、缘起」, 贯通「大乘佛法」的「性空、唯(假)名」。龙 树说:「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那是回归 於「佛法」的立场,「先知法住,後知涅盘」了 。所以中观是三乘不二的正观,有贯通「佛法」 与「初期大乘」的特长!2.瑜伽行系:无著依( 文体近於论的)『解深密经』等造论:「初期大 乘」的一切法空,是不了义说,缘起——依他起 相是自相有的;「後期大乘」的如来藏、我,是 真如的异名。瑜伽行系的特色,是依虚妄分别( 的「分别自性缘起」),说「唯识所现」。为了 论证唯识所现,陈那与法称,发展了量论与因明 。说到转染成净,立佛的「三身」、「四智」; 佛果是当时佛教界的重要论题。中观与瑜伽行二 系,都分别如实与方便,多少纠正了佛教界的偏 差。不幸是,後学者为了龙树说缘起无自性,无 著说缘起自相有,彼此间引起无边的论诤,忘失 了佛法「无诤」的精神!3.如来藏系:如来藏、 我,自性清净心,近於神教的真我、真心,适应 世俗而流行。坚慧的『究竟一乘宝性论』,受到 无著论的影响,却没有说种子与唯识。论说四法 :「佛界」是本有如来藏;「佛菩提」、「佛法 」、「佛事业」,是如来藏离染所显的佛体、佛 德与佛的业用。有的学者,融摄瑜伽行派的「五 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使虚妄的阿赖耶 ——藏识,与如来相结合,说「如来藏藏识心」 。以真常为依止而说唯心,是文体近於论的『楞 伽』与『密严』。『宝性论』明佛的因果体用, 『密严经』说如来藏是念佛三昧者的境界,也就 是观自身本来是佛。後起的「秘密大乘」,摄取 「中观」与「瑜伽」,继承「如来藏」说,从信 仰、修行中发展完成。 印度佛教(学)思想史,一般都著重於论义 。论是分别抉择,高层次的理论,是不能普及一 般的。「大乘佛法」後期,那烂陀寺的论学,成 为佛教权威,而重信仰,重他力,重事相,重修 行,重现生利益的佛法,正以「念(佛天一如) 佛」为中心而普遍流行。晚年多读经典,觉得适 应信增上的方便,如造塔,造像,念佛,诵经… …,存在於佛教中的异方便,对佛法思想的演化 ,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曾写了『佛法方便之 道』十馀万字。又觉得:如实与方便,是相互影 响而演化的,所以又想起了『印度佛教思想史』 的写作。如实与方便,有佛法自身的开展,也受 到外来——神教思想,不同地区,政治情况…… 的影响。把握佛法特质,理解发展中的重要关键 ,多方面的种种影响,才能完整的表达出印度佛 教思想史的真相。这是我的学力所不能达成的, 而衰朽馀年,念力减退,也不容许作广泛的写作 构想。所以本书只能著重佛法自身,作概略的叙 述,而『印度之佛教』所说过的,有些不再重述 了。 我对印度佛教的论究,想理解佛法的实义与 方便,而缩短佛法与现实佛教间的距离。方便, 是不能没有的;方便适应,才能有利於佛法的弘 布。然方便过时而不再适应的,应有「正直舍方 便」的精神,阐扬佛法真义,应用有利人间,净 化人间的方便。希望诚信佛法的读者,从印度佛 教思想的流变中,能时时回顾,不忘正法,为正 法而怀念人间的佛陀!民国七十七年二月三日, 印顺序於南投寄庐。 > -------------------------------------------------------------------------- < From: Dino Hsu Time: Sun Feb 17 22:25:39 2013 @Wizer: 该线上 "印度佛教思想史" 用这种方式标示重音符号,似乎是一种方便的替 代方式,用英数字键就可以输入所有的梵文字母,不知这种用法是否有统一的标准? 感谢 S/a^kyamuni > -------------------------------------------------------------------------- < From: 刘运泽 Time: Sun Feb 17 23:23:49 2013 TO 徐师兄: 个人不知道这种用法是否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许多引用印顺导师著作与 讨论的地方都可以见到此一沿用用法. 若师兄对佛教与相关宗教的文献思想研究有兴 趣,末学愿意再推荐一个很不错的部落格-台语与佛典 http://yifertw.blogspot.tw/ 部落格格主应该曾经亲近过许多不同宗门的法师与佛学教授,十分值得参考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Mon Feb 18 02:02:22 2013 印顺导师的著作可参考此网站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books 它已采用 Unicode 字集了. 至於开明师兄所问的输入方式, 那是有一些标准的, 而且标准不只一种, 但目前都会 尽量改用 unicode 来处理了. > -------------------------------------------------------------------------- < From: Dino Hsu Time: Mon Feb 18 09:30:05 2013 如果使用 Unicode 的话,那些特殊发音符号要怎麽用我们的 (美式) 键盘输入呢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Mon Feb 18 10:44:23 2013 回覆开明师兄, 如何输入我就不知道了, 这得问问有经验的法友, 我很少需要输入, 都是找现成的使用复制贴上的方式. > -------------------------------------------------------------------------- < From: Dino Hsu Time: Tue Feb 19 08:41:58 2013 我本想在 "批踢踢" "佛教板" (Buddhsim) 问这个问题,但是该板限登入100次才能 PO文,我才登入35次,不知有没有人能帮忙?感谢 > -------------------------------------------------------------------------- < From: 刘运泽 Time: Tue Feb 19 08:54:56 2013 我可以帮忙,请把要问的问题PO上来吧! ^_^ > -------------------------------------------------------------------------- < From: Dino Hsu Time: Tue Feb 19 08:58:41 2013 就是上面有关梵文罗马字输入的问题 (以及发音的问题),包括用 ASCII 及 Unicode 的输入法,这问题已经困扰我很多年,从我第一次在书展看到 克利希那穆提的英文 书开始。希望知道的人能提供相关的资讯来源,感谢.... 对了,不知道巴利文是否 也这样,我搞不太清楚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Tue Feb 19 11:02:35 2013 这个工具可以试试看: http://fsnow.com/pali/keyboard/ 这个工具的缺点是必需记住每一个码的热键。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Tue Feb 19 21:52:29 2013 有一个更好用的工具: Diacritic and Indic Script Conversion · diCrunch v2.0.1 (http://goo.gl/xPFSZ) 这个工具可以使用许多现有的标准输入方法,例如:Harvard-Kyoto, ITRANS, Velthuis 等等(输入标准请参考:http://goo.gl/7LVPH)。 (唯一的缺点是必需要在 网路上使用。) 例如:要以 Velthuis 的方法输入??kyamuni: 请先连到:http://goo.gl/xPFSZ 然後先设定输入及输出: 1. 在上方的 source 中选择 Velthuis, 2. 在 target 中选择 IAST Unicode, 再来就可以输入你要转换的梵文或巴利文了: 1. 在上方的框框中输入「 %"saakyamuni 」 2. 然按下下方的「click to convert」 这时在下方的框框中就会转成罗马字母的 ??kyamuni 。如果要直接转成梵文只要在 target 中选择 Devanagari script,就会输出 ?????????。 > -------------------------------------------------------------------------- < From: Yuan Chuan Su Time: Sat Feb 23 00:16:19 2013 受人之托过来看,不过有点抱歉,我还是有点看不懂师兄是要问输入法还是发音? 所以我就有点自由发挥,希望有回答到问题. 输入法的部分: 如果只是要输入罗马拼音字母,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热键.一种则是用独立输入 法.热键前面有人提过在此就不提. 我个人的输入习惯则是属於後者,学一个属於巴利与跟梵语的输入法.学这个输入法的 好处是除了可以输出罗马拼音外,我还可以输出天城体.必要时还可以将天城体转成其 他字体. 在网路上,提供独立输入法的软体算是不少,我有在用的有两种软体一个是google输入 法,一个是itranslator.然後这两者又属後者我比较常用.会比较常用的一个原因是他 可以同时输出天城体语罗马拼音,且也可以在MAC与Windows的系统上使用. 举个例子,我只要在软体输入A ,软体可以输出? ?,输入a ,软体会输出? a,所只要把 天城体的对应发音的输入键背起来就可以趴啦趴啦的自在输出了. 底下就有我靠itransloater输出梵本金刚经的天城体与罗马拼音的结果,供师兄参考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199787034388&set=a.4199786954386.2 147109.1276145447&type=1&theater 发音的部分, 不得不说,对於东亚人士,学巴利与梵语,绝对是痛苦的.而且是越不会讲方言的就越辛 苦.因为人们的口腔肌肉大约在七岁就定型了,如果从小就不会抖舌,震声带,那就一定 会有痛苦的学习过程.我身边学习梵语的人,就有人无法发出浊音.这种人常是从小只 说北京话.因为北京话只有四个音.但方言往往有八个音.这也是为何会方言的学巴利 语或梵语会比只会讲北京话的还好优势. 如果你只是要背一些单字而已,那你就不用对发音太认真.但如果有至於研读经典,那 就真的得对发音下苦功.举个例子 ? ta ? da 这两个都是发注音符号的ㄉ,但前者是清音,後面浊音(震声带) 不知道这样师兄可以理解吗?只要听错或念错,拼音就全错了~ 加上还有某些特殊单字才有的抖舌音或者某些情境需要连音,这不是罗马拼音可以表 达清楚的.因此我都不太鼓励靠罗马拼音去自学发音.罗马拼音是给会巴利语与梵语的 人去把音转回文字.但不是给不懂梵语与巴利语的人自修学发音的. 另外,巴利语与梵语的文法跟印欧语系是很类似,所以对欧洲人来说,学习门槛比较低 ,如果你会至少一种欧洲语言(例如德语),那你还有机会自修摸索.如果不会,会建议师 兄还是找老师学好了.但如果师兄真的很有兴趣想先看书摸索看看,可以先参考季羡林 教授的梵语基础. 关於文法的部分,以下是用巴利语造的例句 samattho luddako bh?te mige ca sase ca hanati ?????? ??????? ???? ???? ? ??? ? ???? 翻成中文是 能干的猎人杀了惊恐的羚羊(或鹿)和兔子 其中能干是samattho 猎人是luddako 杀是hanati 惊恐是bh?te 羚羊(或鹿)mige 兔sase 与 ca 这例句中,还只用阳性名词,主格,受格,单数,复数, 现在时态的动词.(还有六个格,两 种时态,阴性,中性名词等一堆变化还没用上) 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印度的语言架构跟中文差很多呢? 所以会中文的人自修英文是有可能的,因为就语言学来看,英文跟中文的语言架构是类 似的,但只会中文的人要自修梵语巴利语是困难的.我看过能摸索自修到一定程度的几 乎都是欧洲人或是懂德语等印欧语言的人. 另外,在欧美,都是先教梵语,然後老师再顺便教巴利语.在台湾则是两个分开学. 希望这样有帮助到师兄了解梵语与巴利语~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Sat Feb 23 10:49:03 2013 看起来 itranslator 好用多了,网路上可以下载吗? > -------------------------------------------------------------------------- < From: 张轩豪 Time: Sat Feb 23 11:03:49 2013 看到这个,我已肃然起敬。 > -------------------------------------------------------------------------- < From: Dino Hsu Time: Sat Feb 23 18:22:20 2013 感谢大家的帮忙,我不敢说自己要学梵语或巴利语 (我学语言很慢的五年十年跑不掉 ),只是因为在看英文的时候,会遇到这种类似梵语或巴利语的东西;简单的当然没 问题,经就是 sutra 或 sutta ,但是很多复杂的就不会念也就记不起来,像 "薄 伽梵歌" 我就一直记不起起。所以我想如果会念的话,应该会有帮助,可以还包括学 习人名地名。我想知道这种罗马字那种重音符号有几种可以加在那些字母上,各怎麽 念,如果我用 ASCII 输入如何用其他符号代替重音符号 (例如%代表什麽),我想初 步我需要是这样。等熟悉了这个以後,有空自然可以学更多。感恩 > -------------------------------------------------------------------------- < From: Yuan Chuan Su Time: Mon Feb 25 00:48:36 2013 itranslator的载点如下 http://www.omkarananda-ashram.org/Sanskrit/itranslator2003.htm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Feb 25 02:58:21 2013 前阵子频繁出差,现在也在出差,好久没上来,看到大家认真的讨论,随喜赞叹。 回到徐兄的第一篇,除了看关键字外,也要再审查其意涵,因为当一个关键字变成热 门字後,自然就会有各种人附会了,像几十年前圣严法师提倡「正信佛教」,近年来 很多附佛外道也自称「正信」了。 以【原始佛教 (台湾原始佛教会)】为例,阿含或原始佛教早期专指基於或不违背四 阿含(或五尼柯耶)的教法,後来也冒出了五花八门的附佛宗派,例如日本的「阿含 宗」据我所知是附佛外道,台湾也很多自称原始佛教的却不是依於经律的,有些协会 成立就是要募款的,攻击而不修行。到头来,还是依经依律、依法不依人,在我们这 个众说纷纭的时代,比较容易回归佛陀的说法罗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295/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