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300/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邱大刚 标题: 路上化缘的出家人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出家人? 时间: Sat Mar 09 20:22:37 2013 路上化缘的出家人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出家人? 这议题以前在狮子吼站上谈过,但我一直也没空接下去谈。 早些年,听说一般说来大多不是真的出家人,而是假冒的,因此似乎一律不供养较好 。 後来读阿含经读到「一切众生皆以食存」,想想在路上的出家人,是真的出家人最好 ,有胆化缘真是不简单,是假的出家人的话也只是为了混日子,那麽只要他没有损及 出家人的形象,还是会偏向供养。 但有时有慈悲却没智慧,让假冒的出家人得了甜头,他就会更喜欢假冒,那反而是由 痴而成全他人恶业,也要小心。 有些假出家人太夸张,沿路一直乱敲引磬要钱,让民众对佛教起反感,这种假出家人 我哪天太□了可能会到警察局检举,或是去当众戮破他。不知道有没有什麽法令可让 假出家人到看守所待的?还是说供养的人是自愿的,因此没得抓? 还有一些看似真的出家人,长久看来也有点可怜,早些年是谨慎的站路边化缘,过些 日子就开始眼神乱飘、四处乱看、动来动去、甚至讲手机,我也搞不清到底是世俗化 的真出家人,还是一开始装得比较像的假出家人了... 社团里有很多位出家众,可能对目前在台湾的制度比较清楚,请问一般说来在台湾还 有真的出家人会在路边化缘的吗?纵使只有少数,也毕竟是出家人,那麽随缘遇上还 是可供养。但若几乎没有、几乎全是假的,那麽大家判断起来就要用较严的标准了, 以免鼓励假出家人。还请教各位出家师父。谢谢!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at Mar 09 20:25:34 2013 以上所谓的真假出家人纯粹是就是否受过出家戒而言,和修行无关,受过出家戒的出 家人纵使修行不好,我等还是会随缘供养,希望资助道业;但若是假冒的、没受过出 家戒的人假冒出家人,那不但不该供养,还应该要纠出来...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at Mar 09 20:47:22 2013 对了,如果有供养到假出家人的朋友也别後悔。经上有说,有的布施是因为受施的人 而清净(接受供养的人是圣贤),有的布施是因为布施的人而清净(布施的人本身三 轮体空),这一切毕竟是无常,布施是无我的自然表现,因此纵使以前被假出家人唬 过,也别挂心,毕竟大家想供养的是三宝而不只是一人,这护持三宝的心意还是最重 要的,假冒出家众者会有自身恶报,而以信施供养三宝者虽然损了财,但善心的部份 还是会有善报。 > -------------------------------------------------------------------------- < From: Ven Juexu Time: Sun Mar 10 09:09:37 2013 当我看到大刚发这篇文,哈哈!我有很深的感触,说真的早期我对於这一群出家人, 我真的很反感,但在几次的偶然下,我才了解他们有他自己的苦衷,我一直很庆幸我 有寺院及居士护持的出家人,我的生活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料,那时我常常以偏盖全的 ,认为那一群出家人都是像乌鸭的一般黑。但後来我了解了一些状况,我才觉得我应 该要改变的的观念,当然我不可否认有一些专业的托?人士,其一天所得的供养之丰 富真的会使许多出家人心动,但那也只是仅限於那一群人。有一些人他跟本,一天所 得的供养少之又少,甚至可能还会被乞丐□或是被打,因为有地盘的缘故。 有一些呢!则是刚出家,走错道场,师父要盖道场,徒弟要去建房子,要外出化缘, 说真的这在各大山头是很常见的,在小庙更是多的事。这是台湾佛教本身结构的问题 。 有时我之前遇到他们,我也劝他们去僧团跟人共住,好好深入经藏,好好修行,但是 ,他们年纪己经大了,道场年纪限制学历的限制,而且他们也不收年纪大的人,年轻 的学历也不高,其实的听了我真的很感伤,顿时我觉得的我幸福。各位,请你们当下 思维一下,你们所供养护持的道场,下当真正是负起安僧办道的功能吗?还是宣扬个 人不可思议的功德的道场,还是在造作万古留名的宗派伟人,有具足真正僧团的功能 吗? 就好像,我佛学院的同学来跟说,他跟我说很讨厌在外面帮人诵经的出家人,这跟本 是贩买佛法嘛,破坏出家人的形像,我说喔!的确,但如果在讲经的人,不好观照内 心,为了名为了利为了更多的供养那其实上台讲经的人也跟在赶经忏的人没什麽二样 ,最大的差别就是一个是人家跪著请他接受供养,一个是家给的钱,是今天诵经的工 资,哈哈,说真其他地方的有差吗?只不是过另一种,高尚的贩卖佛法,跟我同学说 有很多人他们有是很不得己的苦衷。不要以偏盖全,说真的没人愿在别看不起之下去 托?,去赶经忏,那一个人不想要像台上的大法师一样,受人供养呢?但是他遇到的 因缘真的不是很好。 有时我出吃饭时,我到了一些素食馆前都会看到一些出家人,我都会请我同学或是居 士,买一份供养他们但是,他们都一种心态直接说,万一他们是假的出家人呢?我说 就当在做善事,给他一餐温饱,他或许可能因为这样的供养使升起惭愧心,去过真正 出家的生活,各位或许你们在路上遇到的出家人,有可能是假的.也有可能是真的, 如果不供养也没关系,但别起嫌恶之心,我们是佛教徒,佛陀告诉我们要慈悲众生, 愿三宝祝福您们。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Mar 10 18:21:22 2013 非常感谢二位法师的指点!_/o\_ 看来路上拖钵的出家人,还是有受过出家戒的。那 麽佛教徒还是可以供养,顶多先观察是否是冒牌的就是了。 这样说来,以前曾听说建议一律不供养较好的法师大德,可能是因为是向未学佛的大 众说,为了避免社会大众因为一些行事不良的冒牌出家人而误会其馀出家人都是那样 ,为划清界限而说的。不过看来若是佛教徒,有智慧分辨的话,如觉虚法师所说慈悲 众生还是最好的。 当然,如果是冒牌的、恶行恶状造成大众对佛教的反感,那麽不供养他们才是智慧, 以免慈心却长养冒牌者恶事,就看智慧和慈悲的拿捏了。 前述「一切众生皆以食存」没有解释,在这边也说明一下,例如以下这则经文: 《增壹阿含经》卷13〈23 地主品〉:「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曰:「自今以後,当 广布施沙门、婆罗门四部之众,诸外道、异学来乞求者,我不堪与。」 世尊告曰:「大王!莫作是念。所以然者,一切众生皆由食得存,无食便丧。」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念当广惠施,终莫断施心,必当值贤圣,度此生死源。」(CBETA, T02, no. 125, p. 613, a25-b2) 波斯匿王听了佛法後,发现佛法才是最好的,以後都不打算供养任何外道了。但佛陀 反而没有叫他不要供养外道,而是要他起慈心、广惠施,由自身的善念自然招致善果 ,「必当值贤圣,度此生死源」,和凡僧云水法师所说的一致。 > -------------------------------------------------------------------------- < From: Yw Liu Time: Sun Mar 10 20:53:34 2013 有时在路上会遇到已经有些年纪了大热天很辛苦的站在路边的出家师父,我会满於心 不忍供养些许金钱。有些是年轻出家人,固定在同样路线一再遇到後,我也就会躲开 想把资源分给其他出家人好了。有些则是看到穿著打扮气质,让我不得不立刻起分别 心,赶快装没看到快步走开。我也遇过供养後对方和我说天公保佑我的祝福话,让我 当下也不知道是何宗何派的出家法师。 :-D 其实我自己有机会在路上供养出家人时, 心中是想著我在"供养出家众" 而不是供养 眼前这位师父, 所以他是真是假理论上都与我无关。 其实心中都很阿Q的功利想著,真的法师结缘以後也许他可以指导我,假的法师也许 有一天他也可能会要我的帮助吧。不过更多时候我实在很难押著自己不乐供养。大部 分时候我都随心情吧。 印像最深的一次,是某天晚上在某个庙门口前有位尼师在拖?。那天人很少,我供养 後,就进去庙□。离开时,尼师看到我,和我点头微笑。那一笑,至今记忆犹新。 > -------------------------------------------------------------------------- < From: Sun Chiou Time: Sun Mar 10 21:43:55 2013 我供养时 一定会问是否了知四圣谛 > -------------------------------------------------------------------------- < From: 邱大刚 Time: Wed Mar 13 00:54:38 2013 谢谢凡僧云水法师的分享。的确不能因为有假冒的,就说正牌的不存在。也更因为鱼 目混珠者众,而彰显真正修行人的可贵。而就佛弟子供养僧团而言,是不宜专挑圣人 供养的,这些佛陀是有告诫过。 另外也记得见过经文是说,就功德而言,布施初果圣人比布施凡夫的果报殊胜、布施 二果比初果的果报殊胜、……、供养佛的果报比供养阿罗汉殊胜。但对众生起一念平 等慈心,比这些都还殊胜,可呼应凡僧云水法师所说。 慈悲和智慧是并重的,行事不是为了「自己」,才能更清楚的看清事实,也更有智慧 、也才有慈悲。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功德而布施、听说供养谁功德大才布施,恐怕心念 的杂染就让布施这事蒙了尘埃;而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功德,才是佛陀所说的清 净布施吧。谢谢各位的指点与分享。 > -------------------------------------------------------------------------- < From: En Tian Hu Time: Wed Mar 13 10:37:52 2013 我的看法,出家人收受银钱布施就是不合正法律。 > -------------------------------------------------------------------------- < From: 张轩豪 Time: Wed Mar 13 14:05:19 2013 这个问题我没想那麽多耶~讲讲我的经验好了。 1、那种一看就知假的成份较多,不会给。但主动来跟你要的,多少会给一点。 2、那种一看就知假的,但在路边站很久的,看心情给。对方还会阿弥陀佛回应。 3、那种跪在地上,拉著载有佛像且放著阿弥陀佛圣号音乐的车前进苦行的,会布施 ;对方会回赠佛经、劝世文、佛珠和叫你蹲下来摸你的头加持你。 4、那种一行人沈默不语,一直走路苦行的,我会给。对方会回赠一瓶饮料给你。 5、那种自已出来卖蔬菜水果的,会买但买不多。 以上是我碰到的,但不知这样的「布施」是否清净就是了。 XD~ > -------------------------------------------------------------------------- < From: En Tian Hu Time: Wed Mar 13 14:13:05 2013 明明佛陀禁止比丘受蓄金银,现在僧人化缘却以此为常态。真的不能苟同!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Wed Mar 13 15:54:44 2013 律典的条文非常多,一般法友可能没有办法详读,进行全面性了解与掌握。 关於金银戒律的问题,印顺法师有做过一些研究,法友可以自行参考: http://goo.gl/bn30P > -------------------------------------------------------------------------- < From: 云柔 Time: Wed Mar 13 18:10:03 2013 曾经我在我所亲近的尊者~有这样的有趣的对话~但是我只能用片面的记忆来描述。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有一次有一个比丘来拜访~我所亲近的尊者~他直接说他从泰国受戒回来~有部份的 戒律的持守~很难圆满~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护持他的净人~可以帮他保管金钱部 份~水果的作净等等~他问了尊者~你台湾有关於金钱戒的持守你是怎麽持守的。 尊者回答:原始佛教有几个怪现象~日中一食的人~而且还是吃素的人~居然可以像 北传弥勒佛身材~肚子大到有点不可思议。(大家哄堂大笑)然後呢~指导禅修的禅 师~脾气居然是比没有禅修的人还差(大家哄堂大笑)不拿钱的人~居然可以存在净 人中的钱~比拿钱的人还多~(大家哄堂大笑)这真是奇怪的现象阿。 比丘(笑笑著说):那你的金钱怎麽处理呢? 尊者:我的钱都放在净人那。 比丘(得意的笑):那你放在净人那的钱~应该比拿钱的人还多罗。 尊者:是比拿钱人的多没错,问题我不可以随意的动用这一笔钱,都全数给了寺院~ 有保管寺院钱的净人 比丘(疑问):那应该也不是你的钱吧 尊者:对阿~不是我的钱~但如果我生病了~或是有缺资具~我就可以用到了~所以 我不是说了吗~我不可以随意去动用这一笔钱。在特殊的情况我才用。 比丘:那你有拿钱吗? 尊者:我不拿钱,我不是说了吗~我的钱全数请净人都给寺院了吗?如一切由净人去 处理。 比丘:那你刚刚说到不拿钱的钱比拿钱的人还多~这是什麽意思呢? 尊者(哈哈笑):这真的是一个很怪奇的现象~但出家那麽久~我最近才了解~不拿 钱的人都有净人护持~出去吃饭不用钱~座车护持的净人又会帮他出钱~然後呢?缺 什麽东西跟净人说~净人永远都是付帐的那一个~老实说~我很喜欢台湾人~台湾人很 护持~很善良~只要比丘开口说的~都尽自己的力量去满足比丘所要的~人家要供养 比丘的钱~很多台湾净人都不敢动到人家供养比丘的钱~都是自己出钱了事~但这是 也台湾人净人很多福报~但是请你自己去想想~只进没出你觉得比丘常年累月~所存 放在净人那的钱你觉得呢?但说明白了这一些钱还是比丘的阿,他只是不去碰触。 比丘(笑笑著):没错~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尊者:那是出家人~然後有一些~台湾学原始佛教的~学者居士也很奇怪~不知道是 不是维摩结经看太多了~怎麽居士都在学维摩结在当出家人~也不曾看他们护持~那 一个比丘清净的戒律~整天说那边不如法~这边不如法~或是说佛陀禁止比丘作什麽 ~戒律又如何说~怎麽台湾居士变出家戒律的律师了~变成佛陀在监视比丘在判定比 丘的律仪了~还有居士在写戒律著作~教诫著出家人应如何作~真是奇怪的现象~这 一些居士怎麽都不会想要来出家呢(大家哄堂大笑)? 这在南传国家很少见到这样。 各位大家参考一下~这是尊者与比丘之间的对话~有一些对话大家可以醒省一下 > -------------------------------------------------------------------------- < From: En Tian Hu Time: Wed Mar 13 18:25:04 2013 在家居士懂的观察?家人行为如不如法也是好事。在佛时比丘不如法也会被居士告到 佛陀面前。正是学懂了戒律,才能判断比丘是否依正道而行,值不值得护持. > -------------------------------------------------------------------------- < From: 云柔 Time: Wed Mar 13 18:35:26 2013 我有一个师兄出过家~後来某一些因缘他还俗了~他对出家戒也相当的了解~当他看到 出家人~有不如法的行为时~他就上前~他说师父~这个弟子来做就好了或者他就会上前 去问~师父是不有什麽东西需要我帮忙的~这师兄~有很多举动我真的感动~我也一直在 向他学习~有时有一些出家众那种行为给你看起来就是不想承认他是出家众~但师兄 ~对这样的出家众的举动我只有三个字~足甘心 > -------------------------------------------------------------------------- < From: Ven Juexu Time: Thu Mar 14 00:14:40 2013 En Tian Hu 法友你说的很正确,出家人有如此不当的行为,的确是无法让人苟同, 但是呢!我不是叫你们认同,还是鼓励他们有这样的行为,或是觉的他们这的为行是 无过失的得当的,我觉大家用同理心角度去看这样的事情,能够体会他人的动机和背 後因素是什麽、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并解决问 题,这是我们讨论这样的主题的目的,并可以得到好的方法决解不是吗? 在者你说的没错,在佛世比丘不如法也会被居士告到佛陀面前,但我记的佛陀都会说 法令他们对佛法僧心生欢喜敬信,但我不曾看过,佛陀有叫那一个居士别护持谁,除 了某部份比丘,被僧团做某一些结摩之外,我记的佛陀好像不会因为某一些事,而叫 在家人别去供养任何一个比丘或是嫌恶他们。 在家人了解戒律是一件好事,但了解除了拣别如不如法之外,应该还有更大的功能吧 ! > -------------------------------------------------------------------------- < From: 释智慎 Time: Sat Mar 16 22:39:35 2013 批评一件事是很容易的,但是有建设性的,就不容易了!一个生存於这个不圆满的世 间,由凡夫多数所组成的团□,应当想的是可行性和如何让他更好,而不是只有批评 !有惭愧心的出家人和卖弄戒律的出家人我也是见多了,若真不幸要二选一,那我是 知道要怎麽选的,居士们就去护持你们认为好的出家人吧,有些事不是你们所了解的 ……!其实需要务实去做的事真多…… > -------------------------------------------------------------------------- < From: 吴文雄 Time: Fri Apr 05 00:04:40 2013 En Tian Hu 说:「出家人收受银钱布施就是不合正法律。」 如果要找茶,岂此这一项说。佛弟子如果喝水前没有先拿滤水布过滤水,以过滤掉肉 眼不可见的小□,也不合正法律。佛弟子必须符合世俗法律,所有软体都不应该用盗 版的,才是符合正法律。请问我们通通都符合正法律了吗? 《中阿含经》卷26〈4 因品〉:「如是正法、律,若信尊师者,是正、是第一,若信 法者,是正、是第一,若戒德具足者,是正、是第一,若爱敬同道、恭恪奉事者,是 正、是第一。』」(CBETA, T01, no. 26, p. 591, b16-19) 我了解 En Tian Hu 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我们也小心不要被利用成为宗派互亏的工 具,要找茶的话真是不缺题材说。如果今天 En Tian Hu 出家了,强调钵里只收食物 不收银钱布施,是否能加速成就道业?还是有碍成就道业?这没有定论,但也是後末 世学佛的无耐,我们还是以敬僧为上啊,毕竟爱敬同道也是正法律。 云柔所说的,很实际,值得深思。 > -------------------------------------------------------------------------- < From: En Tian Hu Time: Fri Apr 05 05:11:30 2013 这个话题似乎很有争议,那我最後补充提出两点看法就不再回应了。阿含里佛陀有说 佛陀曾说明:「假设沙门释子接受并储蓄金银宝物是清净的话,那麽所有的五欲功德 都应该是清净的。」 假使非不得以使用了金钱的话,也是为生活方便之故。而不是像今日各大山头坐 拥现金地产似的....... > -------------------------------------------------------------------------- < From: En Tian Hu Time: Fri Apr 05 09:28:30 2013 那麽就如此吧,祝福云水僧有个美好的一天□! > -------------------------------------------------------------------------- < From: 吴文雄 Time: Fri Apr 05 09:42:21 2013 对南传佛教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云柔所引述南传法师所说的意思,所以我解说下 。 当代南传佛教的出家人,对於「不持银钱」戒,也很难持守,毕竟当今社会不像古代 每天可靠化缘食物度日,南传国家还有供养比丘食物的习俗,但要靠这种供养度日, 除非住佛教徒密集的地区,否则常会没饭吃,何况要过午不食,时间一过没化缘到, 就一天没东西吃。就算以物易物,也不符合不持银钱戒,而自耕自食若要严格说也也 不太符合出家律。 因此一般南传比丘,靠二种方法避免犯不持银钱戒: 1、拿筷子夹钱,说这样就没有拿到钱了。 2、找在家人(净人)帮忙拿钱、处理财务。 南传比丘和北传比丘遇到的问题仍是类似,这二种方式都是另外再透过个媒介而支配 银钱,只是2比起1有气质得多。问题是,一位比丘就要搭配一位居士伺侯,这样的排 场实在不小,在先进国家专属□人比高级跑车还贵说。 居士也不是□□没事做,德高望重、有号召力、或有团体支持的比丘才容易找到「净 人」服务,大多数福德没那麽好的比丘怎麽办?就活该饿死、没机会奉行正法律了吗 ? 这可能是云柔所转述南传僧人所说的背景。 南传比丘还有第三种方法避免犯不持银钱戒,但须要更好的福德及感召力,实行的人 因此也就凤毛麟角:自己不取钱、也不找在家人拿钱。须要用钱时怎麽办?例如要订 火车票怎麽办?把条件开好,要求支持的信众买好火车票,把火车票寄来。吃饭的事 怎麽办?找支持的居士长期支援,就不须要自己花钱买菜,也不必担心连续几天没化 到缘而饿死。但这些方法有点像依赖在家人维生,如果真要找茶,阿含经中也有说比 丘亲近在家人不如法。 这是社会变迁下,某些戒律难以照字面直接持守的客观环境改变,佛陀也曾说过小小 戒可舍,但什麽是小小戒?吵了两千年还没结论。 其实,照南传比丘的作法,现代化国家信用卡在手,只须要签单,不须要碰钱了,钱 是大企业代为仲介处理,比净人还专业。但我们都知道这其实不会真的比较清净。 因此我认同 En Tian Hu 所说的「坐拥现金地产」这是真的问题,以及凡僧所说这是 毒蛇所在。另一方面,戒律是规□自己的身口意的,不是要求别人的,我如果自己做 不到,则不会轻易批评别人。 日本僧人取妻嘛,是另件事了,当年天皇下令日本出家人要取老婆,增产报国,这种 政治干涉宗教的事,实在不是宗教本身的问题,只能怪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皇帝了。 > -------------------------------------------------------------------------- < From: 吴文雄 Time: Fri Apr 05 09:54:45 2013 如我解佛及诸位法师大德所说意,对於此事, 【以智慧决定是否供养】:如果是出家人,依佛所说,不管圣人与否,愿供养则供养 。如果是假冒出家人却没受戒,要避免鼓励其造恶业。大乘行人更应考虑这点,而不 是只开方便,《法华经》中说:「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 怨嫌之心。」 【以慈悲平等布施】:亲手施、下心施、恭敬供养,供养时三轮体空,供养後船过水 无痕。 不过是身外之物、无常之物…… > -------------------------------------------------------------------------- < From: En Tian Hu Time: Fri Apr 05 14:50:41 2013 Abwarten und Tee trinken! > -------------------------------------------------------------------------- < From: RG Shi Time: Fri Apr 05 19:05:18 2013 Niet over naar je volgende leven, hopelijk. > -------------------------------------------------------------------------- < From: Cheng Soon Lee Time: Fri Apr 05 22:46:49 2013 这是什麽语言? > -------------------------------------------------------------------------- < From: En Tian Hu Time: Sat Apr 06 04:57:15 2013 Danke sch?n!! In der Alter von der formal ?hnlichen bzw. scholastischen Lehre......In der Not erkennt man den Freund.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300/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