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43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标题: 有大德善知识能够讲一下关於《五蕴》的叙述吗?谢谢 时间: Sun Nov 17 22:09:22 2013 有大德善知识能够讲一下关於《五蕴》的叙述吗?谢谢!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Nov 17 22:28:09 2013 请由第25分06秒看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eW95nv54M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Nov 18 12:44:29 2013 可参考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html 中对「五阴」的定义以及相关经文 。另外先前阿哲好像也提出过其中一些细部的讨论。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Nov 18 14:45:40 2013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21/yinshun21-00.html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Nov 18 14:54:01 2013 经的层面比较高,论的层面比较细致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Nov 18 15:16:48 2013 关於《五蕴》这层面还是比较高,这是对智慧比较高的人;佛陀为他们讲关於《五蕴》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Nov 20 22:06:05 2013 如果简单的说,对自己的观察,可以把自己分成物质部分跟精神层次。物质部分,基 本上就是占有空间的现象,这个称为色蕴。而精神层次,基本上就是有别於物质的心 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分为四种,就是受、想、行、识 这四蕴。 蕴有积聚或联集的意思,所以五蕴整个来说就是一切身心现象的积聚跟联集。 一般经上看到的五蕴指的都是五取蕴,就是说我们对五蕴因为无明爱著而有执取。而 经上常看到的教法就是要我们对五蕴正念观察其无常生灭的层面,以除去对五蕴的执 取。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Nov 21 22:01:20 2013 维基百科也许有帮助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Nov 21 22:10:19 2013 净空法师:「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你的身,「受想行识」是 你的心,都是讲心理。《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讲五蕴,五蕴把宇宙 之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尽了。这个「色」是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用这一个字代 表。心法说得详细,说了四个:「受」,是你的感受;「想」,是你的思惟;「行」 ,比较难懂,行是刹那不住,这个生灭的念头永远不会停止的,前念灭後念就生,这 叫行,念念不住;「识」,是含藏,你所造作的,无论是善法、恶法、无记法,落谢 影子含藏在阿赖耶识里面。佛经上说它是种子,这个东西麻烦!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 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消灭,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就起现行,遇缘就生起现相,我 们讲的受报。佛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阿赖耶识里含藏的,永远不会 消灭;「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跟我们说出事实真相。如果了解事实真 相,这个人决定不会作恶,为什麽?作毫发之恶,也要自己受诸恶报。我们所造作的 不是别人受,是自作自受,要懂这个道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Nov 21 22:13:54 2013 阿赖耶识出来了,呵呵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22 17:54:08 2013 阿赖耶识出来了,就要把他消灭掉,才能成道 :D 但对还没解脱的人,因果的确丝毫不爽。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22 18:11:31 2013 用电脑来比喻不知是否适当,"色"外部的资讯,"受"输入的设备及讯号,"想"程式运算 ,"行"运算的结果,"识"将以上的过程逻辑化.????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Fri Nov 22 19:20:32 2013 郭志弘大德说得也有道理。 「想」的部份有点像 if () then {} 这种比对,反正程式就是一堆比对,也像是「 想」的标记识别功能。 「行」是电脑主机根据程式的结果,执行一些动作了,例如萤幕上要显示东西以和使 用者互动、开启网页等等。 「识」要用电脑来比喻就比较难精准了。识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 「眼识」能说是影像辨识软体吗? 「耳识」能说是语音辨识软体吗? …… 「意识」则是电脑的人工智慧逻辑,藉由以往的规则或资料训练来作分别判断,决定 电脑「要」或「不要」做什麽,这人工智慧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根据所学习的东西而 变化。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Nov 23 03:30:09 2013 如果把法界比喻为一电脑,五蕴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如果把龙树菩萨的中观,大 乘的一实相,带入思维.法界体性好像可以描绘出具体的架构.生命,空性,佛性,很像电 脑的原始码,无名妄念产生杂讯,乱码,因缘际会乱码排列成有意义的讯息,连动的作用 产生有规则的认知,法界成立.佛法从两个方向出发,一个探究生命的本来面目,一个运 用法性如实展开菩萨道的行.我从这样的观念理解佛法,五蕴皆空,五蕴的本质就是原 始码,空不亦色空性的本质可以成立有意义的法,而因为这些法都是空性的所以都可以 破除,也可以重新成立,也可以把插头拔掉进入灭尽,然而能让以上所有状态发挥作用 的就是佛性,佛性不落入空也不落入有.能令法住法位,常乐我净,每个程式码不多馀 ,并且有意义......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Nov 30 15:14:42 2013 请问在哪可读到先前阿哲提出过细部的讨论?谢谢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Nov 30 15:22:49 2013 阿赖耶识出来了,就要把他消灭掉.....怎会用消灭的字眼?而且也不是消灭阿赖耶识 才能成道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Nov 30 15:48:12 2013 行蕴----http://youtu.be/B0aFCHts7C8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Dec 01 19:52:52 2013 佛陀是善於说法者,只要按照适当的顺序由浅入深,经典并没有那麽难懂。像是北传 阿含经(与南传尼柯耶)这些经典都是佛陀在人间四十多年的言行身教,说法对象涵盖 王公大臣、贩夫走卒、外道苦行者、婆罗门知识阶级、市井小民、阿婆小孩等等社会 各阶层。当初的人们听得懂,现在我们只要克服经典语文的问题,一样不难听懂。甚 至,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做白话的翻译。目前读经,又比以前容易得多。 许多基本的佛学都在阿含经中有详细的解说,到了大乘经典就谈的比较少了。所以从 基本经典读起,以经解经,有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这才是建立依法不依人的基础, 也是本社团的宗旨。 祈请佛陀亲说,并非常法。而且就算有"佛"现身说法,您怎判定是佛是魔? 到最後还 是得依照经律来做判准,这才是经上教导的常法。 以下,引用佛使比丘,一问一智慧: 「对某个教法,若生起是佛说或非佛说的怀疑时,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佛陀设定了一个检核的原则:对照经典(Sutta)——法,来审查及判断,并与□奈 耶(Vinaya)——律作比较。这个原则是建立在不相信任何人,或不以任何人为权威 的基础上。 若有人发表论述,自称是从佛陀或一群博学的长老听来的教法,并说用它来修行可以 灭苦。如果我们对他的言论产生怀疑,佛陀说要用二种方式进行检核: 一、对照经典以审查、判断。经典是将各种不同的教诲予以系统化集成,它有明确的 轨则,若某种说法不符合这个轨则,那麽就抛弃它。 二、与□奈耶比较。□奈耶是一种典□、准绳、明确的制度,若某种说法不符合这个 制度,那麽就抛弃它。 不要一听闻就相信,例如某个比丘说这教法是我从佛陀那儿听来的,或说是听闻於僧 团长老和博学的人,而他们都说这是辗转从佛陀那儿听来的。虽然如此,也请各位务 必先起疑,并且去审查它,然後对照经典去判断,它如法吗?与□奈耶比较,它如律 吗? 这是个保障的工具,即使佛教延续了二千年、三千年、五千年,甚至数千年、数万年 ,假如这个原则一直保存使用,佛教或法、律将不会被毁灭或混淆。所以它是一个非 常有用的原则,名叫「四大教法」【译注一】,这是佛陀设定以经和律作为检核根据 的教导,他没有提到阿毗达磨(Abhidhamma),只提出要以经典来审查、判断,及与 毗奈耶作比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Dec 04 00:29:29 2013 呼应 Bowen Ke 所说,参见『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著: 「现在的一般年轻人,都在诅咒佛教典籍的难懂难读,那是由於他们看的佛书太少, 同时也没有看到大部的佛经;比如大般若经、大涅盘经、华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 等,他们可能从未见过,至於阿含经,看的人就更加少了。其实,如果真想看佛经, 应该先由阿含经看起,接著看法华、华严、涅盘、般若,那麽,我敢保证他绝不会觉 得佛教的经典比耶教的新旧约更加难懂而更加使人厌烦。」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43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