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57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乔瑟夫 标题: 何以故善清净慧 时间: Thu Apr 09 21:54:49 2015 《解深密经》卷1〈2 胜义谛相品〉:「何以故善清净慧。非於诸行如是行时。名能 通达胜义谛相。」(CBETA, T16, no. 676, p. 690, b18-19) 请问:怎麽理解?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hu Apr 09 22:06:05 2015 ***善清净慧是一位菩萨名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Fri Apr 10 20:28:02 2015 「非於诸行如是行时」的「如是行」,指的是前ㄧ段所提到的错误知见。意思是,那 样是无法如实了知何为胜义谛。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Apr 12 15:27:37 2015 同意 Linus Hsao 以上所说,「如是行」是指一些佛弟子诤论到底真理(胜义谛)和 世间法(诸行)是一模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作这种诤论是错误的,原因可见《解 深密经》第二品整品在说的义理。 简单讲,如果真理和世间法是一模一样的,那麽每个人都在世间法中,都应该已成佛 了,也不须修行了。但我们尚未成佛,因此「真理和世间法是一模一样的」此说为误 。如果真理和世间法是不一样的,那麽佛及阿罗汉在世间行走不就不能解脱吗?佛及 阿罗汉在世间行走,并无碍其解脱,因此「真理和世间法是不一样的」此说为误。 证得真理是内证境界,没有证到的话都是瞎子摸象,因此不须诤论;而证到真理的话 则於一切事物都能见真理,这是自证的深密境界,因而此经称为《解深密经》。 > -------------------------------------------------------------------------- < From: 乔瑟夫 Time: Sun Apr 12 16:07:21 2015 呵....我承认我卡到了 > -------------------------------------------------------------------------- < From: Linus Hsao Time: Sun Apr 12 16:12:26 2015 没关系,读解深密会卡到很正常。那表示阿含的基础需再深入而已,狮子吼站的周日 阿含读经班不错喔。 > -------------------------------------------------------------------------- < From: 乔瑟夫 Time: Sun Apr 12 16:56:21 2015 《深密解脱经》卷1〈4 圣者善清净慧菩萨问品〉:「善清净慧。如是如是彼诸一切 善男子等。皆是愚痴不善黠慧。不知正法堕邪念中。何以故。以不能知[10]微细行相 。过一异相第一义相故。」(CBETA, T16, no. 675, p. 667, b16-19) [10]微细=有为【宋】【元】【明】【宫】。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Apr 12 22:04:24 2015 Sky Walker,您问的这问题,在解深密经该品中刚好佛陀作了回覆,结论如我上述, 细节则可见经文 :) 经文中也有一个比喻,意思类似是:贝壳上面有白色,但不能说 白色就是贝壳。经文是《解深密经》卷1〈胜义谛相品2〉:「如螺贝上鲜白色性,不 易施设与彼螺贝一相异相。」(CBETA, T16, no. 676, p. 691, a14-15) 套用在您所提的问题上,则可说,人有成佛的,但不能说人就是佛,没有修证经验的 人瞎子摸象,才把不该直接这样比的两种东东(胜义谛、诸行)相比,有修证经验就 知道有证入的话於诸行中能悟胜义谛,但胜义谛又不是诸行本身。 基本上整品看似很复杂的论述,不外乎在讲这个基本逻辑概念,有《阿含经》基础的 人要读起来并不难。 > -------------------------------------------------------------------------- < From: 邱大刚 Time: Sun Apr 12 22:15:52 2015 To 乔瑟夫,您上面第二段引用的对应经典的经文,校勘标点如下就会比较清楚了: 《深密解脱经》卷1〈4 圣者善清净慧菩萨问品〉:「如是如是彼诸一切善男子等, 皆是愚痴、不善黠慧,不知正法、堕邪念中。 何以故?以不能知有为行相过一、异相,第一义相故。」(CBETA, T16, no. 675, p. 667, b16-19) 白话翻译如下:「像这样诤论的这些所有的善男子,都是因为有点呆、智慧不够,不 能解正法、而堕在邪念中。 为什麽呢?因为他们(没有修证经验而)不能知道在第一义(真理)的角度来看,有 为(世间法)的行相既不能说(和真理)相同、也不能说(和真理)相异。」 就像把贝壳和白色相比,既不能说贝壳和白色相同,也不能说贝壳和白色相异,是问 这个问题的人有点呆,才会诤论这个问题,看过贝壳是白色的人,自然不会有这个问 题 :) > -------------------------------------------------------------------------- < From: 乔瑟夫 Time: Sun Apr 12 22:27:30 2015 我还有一个版本,哈哈....不过,大刚兄:不能知道在第一义(真理)的角度来看 ...这句跟我想的意思是差不多 > -------------------------------------------------------------------------- < From: Chris Tan Time: Mon Apr 13 12:58:55 2015 非胜义谛的的世间法(非於诸行)也要如实去了知(如是行),因为这是导向了知胜 义谛的途径(名能通达胜义谛相)。 > -------------------------------------------------------------------------- < From: 乔瑟夫 Time: Mon Apr 13 21:09:51 2015 http://www.ddm.org.tw/maze/95/7.html > -------------------------------------------------------------------------- < From: 乔瑟夫 Time: Mon Apr 13 21:21:22 2015 http://blog.yam.com/chanfaq/article/21389670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Apr 14 12:35:38 2015 解深密经疏... 解节经云。我说真实非相行处。 真谛记云。(相行处者。)谓十八界。(相即六尘)。(行即六识)。 (处即六根。) 此根尘识。但觉观境。 真如非觉观境。是故非十八界摄。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57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