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593/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宝王 标题: 中论观本际品 时间: Mon Sep 28 19:58:04 2015 请教各位大德: 中论观本际品, 第三个偈子: "若使先有生, 後有老死者, 不老死有生, 不生有老死", 第四句的逻辑我不懂. 若 "生" 是最初的起始点, 则 "不老死有生", 可以理解, 因为生既然是开端, 前面 自然无老死. 但为什麽 "不生有老死" 呢? 我找过网路上几个解释, 包括印顺法师, ..., 和吉藏的中论序疏, 对於 "不生有老 死" 的解释, 都是说若先有生, 则生与老死脱勾, 不相关, 所以"不老死有生". 这样 的解释, 我仍不明白. 实在看不出 "先有生" 和 "不生有老死" 之间的必然关系. 恳请明此中道理的大德, 慈悲为末学解说, 开示. 感恩!! > -------------------------------------------------------------------------- < From: 邱大刚 Time: Mon Sep 28 20:23:42 2015 论的文字常比经还难懂,看不懂是正常的 >:o 个人胡乱搞的经验是:要看懂论,常常要把经先看懂了,自己再深思该论讨论的主题 ,先把道理想通後,再去看论,比较容易知道论在讲什麽了 :p 直接说结论:《中论》这段是在讲为什麽说「无始」生死?为什麽是「无始」?简单 讲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把这几句的「生」改成「蛋」,「老死」改 成「鸡」,您就知道是在讲什麽了。 「若使先有蛋, 後有鸡者, 不会先鸡後蛋, 不会先蛋後鸡」 也就是逻辑上的矛盾啦,蛋一定在鸡之前的话,根本就不合逻辑,因为第一颗蛋又是 哪只鸡生的呢?因此不只不是先鸡後蛋,也不是先蛋後鸡。 「无始轮回」也是如此,没有「第一因」,如果有众生号称他是第一因,那麽他又是 谁造的呢?因此「第一因」之说是青蛙跳水 -- 不通 :D > -------------------------------------------------------------------------- < From: 宝王 Time: Tue Sep 29 09:51:37 2015 邱贤友, 感谢您回应. 本际品开宗明义说: "本际不可得",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 龙树菩萨在第三偈中先提出 一个与开宗明义相反的假设, 假设本际可得, 然後自己再来破解这个假设. 这是龙树 菩萨在这□用的说理方式. 第三偈前半先假设: "若使先有生, 後有老死者", 後半的破解则说: a. "不老死有 生" ==> 不待老死而能有生. 这一句, ok, 没疑问. 既然已经暂时叫 "生" 坐在第一 个座位, "生" 的前面当然没有其他人. 但接下来, b. "不生有老死" 就大有疑问了. b1.为什麽 "生" 坐第一个位置, 就可以 '不待生而有老死'? or b2.为什麽 '不待 老死而能有生', 就可以导出 '不待生而能有老死' 这个结论? > -------------------------------------------------------------------------- < From: 宝王 Time: Tue Sep 29 09:52:56 2015 所以, 我现在的问题不在於探讨有没有第一因, 而在於 "不待生而能有老死" 这个结 论, 是怎麽演化出来的? 谢谢.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29 10:28:20 2015 原因就是我先前提过的: 蛋一定在鸡之前的话,第一颗蛋又是哪只鸡生的呢?因此不只不是先鸡後蛋,也不是 先蛋後鸡。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29 10:29:57 2015 其实这就是小时候数学证明题的反证法,没什麽复杂的 :) > -------------------------------------------------------------------------- < From: 宝王 Time: Tue Sep 29 11:09:59 2015 您是把蛋拿来比 "生", 把 "鸡" 拿来比老死吗? 鸡生蛋的时候, 乃至生完蛋以後, 鸡还活著, 可是生与死则是, 生时则无死, 死时则 无生, 情况不同, 不可比拟. 正如 火喻不能成就眼见法, 灯喻不能成就自生法. 再者, 第一颗蛋是谁生的, 应该不是这□问题重点. 问题在於: 已经先假设先有蛋 (生), 然後得到结论, 没有蛋(生)可以有鸡(老死). 这是令人无法理解之处. (您说的第一颗蛋是谁生的, 应该对应到 "不老死(鸡有生(蛋)", 这一句, 已经说了, 没有疑问. 有疑问的是第四句 "不生有老死") 谢谢.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29 13:38:48 2015 宝王真是努力 (y) 可注意这品叫做「观本际品」,「本际」就是类似「第一因」的意思,而结论则是「 无始」,没有第一因。 《中论》在您所问偈子的前二段话是: 《中论》卷2〈观本际品11〉:「生死无始。何以故。生死初後不可得。是故言无始 。汝谓若无初後。应有中者。是亦不然。」(CBETA, T30, no. 1564, p. 16, a12-14) 轮回是没有「第一因」(初)的,在轮回中也没有「最後果」(後),除非超出轮回 ,因果会一直相续。找到有前面的因,这因的前面还更有因;找到後面的果,这果的 後面还会有果。所以「第一因」和「最後果」都是没有的事,叫做「无始」。 没有第一因、也没有最後果,中间发生的事情也只是因缘假合、暂时的、虚妄的。( 因缘所生法就不是实有、永恒的,这义理请直接参考《阿含经》,这边就不解释了。 ) 您所问偈子的前一句话是: 《中论》卷2〈观本际品11〉:「因中後故有初。因初中故有後。若无初无後。云何 有中。生死中无初中後。是故说先後共不可得。」(CBETA, T30, no. 1564, p. 16, a18-20) 这是说知道有轮回的中间、後面,才能推论到轮回的「第一因」(初);有初、中, 也才有後。如果没有「第一因」又没有「最後果」,又怎麽有「中」呢?因此生死的 初中後都是虚妄的,不是实有的。 到目前为止OK吗? 接下来就是您问的偈子。这偈子下一段则有说明: 《中论》卷2〈观本际品11〉:「生死众生。若先生渐有老。而後有死者。则生无老 死。法应生有老死老死有生。」(CBETA, T30, no. 1564, p. 16, a25-27) 白话翻译为:生死轮回当中的众生,如果说「生」是第一因,然後渐渐老、再死,则 是说「生」之前没有(上一世的)「老死」(为因)。然而照理来说,生了就会有老 死,老死後又有生,也就是鸡生蛋、蛋生鸡,如果说蛋是第一因的话,那蛋又是谁生 的呢?因此没有第一因啦! 其馀的我先前解释过了 :) 其实这些并不难,只是论的文字让简单的逻辑变得很复杂,建议对佛法有兴趣的人还 是要先读完《阿含经》,有了经的基础,就会发现这些论只是将经中所说的内容用各 种逻辑加以包装,然後再加上作者个人的见解 :) > -------------------------------------------------------------------------- < From: 宝王 Time: Tue Sep 29 14:00:26 2015 谢谢邱贤友. 您摘录的, 是青目的注释. 但是青目并没能解说 "若使先有生" 则 "不 生有老死" 的逻辑. ps. 我不是反对 "没有第一因", 我是想知道 "先有生" 为什麽 能导出 "不生有老死" 的结论. 若没答案, 也没关系. 不用再回头谈 "本际", "第 一因", 这不是我不懂之处. 谢谢您.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Sep 29 15:07:52 2015 不老死有生....否定(若使先有生, 後有老死者)和老死有生(不存在中有存在 ).....那就产生了~~生有老死(存在中有不存在)的否定,(不)生有老死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Sep 29 15:13:16 2015 当作参考....想了许久...(不存在中有存在)==有见,(存在中有不存在)==断见 > -------------------------------------------------------------------------- < From: 邱大刚 Time: Tue Sep 29 15:16:46 2015 「反证法」是先假设 A 成立,然後进行推导,推导到最後发现矛盾,因此 A 不成立 。 此偈中的「A」就是「先有生」,「先假设 A 成立」就是「若使先有生」,结论是「 A不成立」叫做「不生有老死」。 龙树或许认为他的读者已经读过他读过的经典,例如作为基础的《阿含经》,因此一 些细节读者应该知道,就不详细解释了,有些义理就须要一些依据经典常识的「脑补 」 :D > -------------------------------------------------------------------------- < From: 乔瑟夫 Time: Tue Sep 29 15:26:07 2015 报告:刚偷翻了杂阿含经和解深密经 > -------------------------------------------------------------------------- < From: 张景程 Time: Tue Sep 29 17:38:55 2015 这是佛法破除「定相」荒缪的逻辑。 生的义是 : 无常。(绵延相续不断..) 老的定相是: 老。死的定相是: 死 。 (老不会生死, 老生死即破.."老相" ) 同理 .. 病相 , 死相 , 因 "生" (无常)而自破。 所以 ~ 不生老病死。 注: 注意 "生" 是 : 无常。自无常相。 > -------------------------------------------------------------------------- < From: 张景程 Time: Tue Sep 29 17:58:08 2015 我是想知道 "先有生" 为什麽能导出 "不生有老死" ...................................... 譬如说 : 生就像..持续无限分裂的东西。 所以~不俱老死。 (一直无限分裂中) 当然就..导出 "不生有老死" 。 也可以当作了解 " 生是无常 " 之义。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593/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