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687/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标题: 如果恶口业深重 时间: Sat Aug 12 14:58:19 2017 如果恶口业深重,有什麽法门能用来针对性忏悔的吗?谢谢。。。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Aug 12 15:43:58 2017 忏悔就是不要再犯。谨慎口业,经常思维口业的过患,修行人面对外境反应不要太快 ,是习气的造作。法门很多,要选择适合您的根器。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Aug 12 19:02:10 2017 ?????? 我很後悔养成容易说谎的恶习,很後悔啊,现在就算是善意的谎言我都不想 说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Aug 12 20:03:40 2017 但也要看情境,有利众生时,不算犯戒造业,比如猎人追猎物,对方问猎物 往哪跑,你 指了反方向,是救了猎物,也救了猎人。佛不说妄语,不过在经典有这麽说,有一次, 佛陀在古印度的□桓精舍中,为无数的大众说法。 当时,佛陀打了一个喷嚏,有很多比丘见状便立即说道:「祝你长寿。」 不但是比丘,连比丘尼、在家居士也都纷纷说道:「祝你长寿。」於是,现场秩 序便一团纷乱。 佛陀表示,打喷嚏并不能长寿,并教大家不可迷信并口出妄言。 但这是古印度流行的一种习惯,大家也都乐於接受这种风俗。 又有一次,有一位在家居士打了一个喷嚏,比丘们因畏慎佛陀的教诲,故不敢畅 言长寿。 这位居士很不高兴,谴责道:「我们平时会礼敬出家人,现在我们打个喷嚏你们 竟吝於咒愿长寿,真是小气….。」 比丘们真的很为难,便将此事告知佛陀。 佛陀得知後便说:「既然这是在家人的风俗习惯,那麽你们以後遇到有人打喷嚏 ,我允许你们可以祝福对方长寿。」 《四分律》卷53:「尔时世尊在□桓中与无数众说法。时世尊□,诸比丘咒 愿言:「长寿!」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言:「长寿。」大众遂便 闹乱,佛言:「不应尔。」 时有居士[*]□,诸比丘畏慎不敢言长寿,居士皆讥嫌言:「我等[*]□,诸比丘不 咒愿长寿。」诸比丘白佛,佛言:「听咒愿长寿。」嫌言:「我等礼比丘,比丘不咒 愿我等长寿。」诸比丘白佛,佛言:「听咒愿长寿。」」(CBETA, T22, no. 1428, p. 960, b10-19)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Aug 13 23:04:45 2017 【忏悔法门】 西元前後兴起的「忏悔法门」,以念佛、礼佛忏除业障(「消业」)为其重要内容: 「『大正藏』「经集部」一,『千佛因缘经』以下,近三十部经,说「佛名」而都说 到灭罪。念佛礼佛而忏除业障的,首先出现於佛教界的,是『三品经』,代表原始重 信的法门。」(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570)。 这个法门很容易与其他法门结合而普及,过去印度佛教界如此,近代台湾佛教界也如 此,今日在台湾随处可见这个法门的倡导,举凡鼓励以诵经、助印佛经、助念、放生 、参与各种法会、超渡、供养三宝、布施、施食等功德作回向,念佛、礼佛、佛前忏 悔、□净、持咒、朝山等,大概都会指向能使过去恶业「消业」的利益,极具吸引力 ,这些是原始佛教所没有的。 【结语】 《杂阿含经》说「无始生死」,《相应部》说「轮回是无始的」(anamataggo sa?s?ro),我们过去所累积未报的恶业,应该多到难以想像的恐怖,而且还不知道 什麽样的果报会在什麽时候成熟,於是,「消业」,乃至「重罪轻受」就成为普罗大 众所殷盼的。原始佛教时代集出的《阿含经》对这方面记载虽然不多,但却□实可靠 ,那就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趣向解脱! 除此之外,面对苦报处理苦因等,应该是大家更重要的课题吧。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28.htm ~学佛的基本认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14:08:02 2017 「消业障」和「消业」是不同的两件事,不可混为一谈。 就像医生将「清血栓」简称为「清血」事情就大条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14:28:46 2017 成实论三障品第一百六: 问曰。经中说三障。业障烦恼障报障。何者是耶。答曰。若诸业烦恼及报。能障解脱 道故名曰障。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Aug 15 23:03:43 2017 慈悲三昧水忏:弟子某等今日所以忏悔者。正为无始以来。在凡夫地。莫问贵贱。罪 相无量。或因三业而生罪。或从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诸染 著。如是乃至十恶增长。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然其罪相虽复无量。大而为语。不出有 三。一者烦恼。二者是业。三者是果报。此三种法。能障圣道。????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16 09:15:29 2017 所以简单来说,消业障的目标是「消障」,也就是消除修行的障碍,而不是「消业」 (庄老师此文显然是误解了这层意思)。业只能随缘受报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原理。 「消障」的方法其实佛陀在「杂阿含第916经」、「相应部42相应8经」、「别译杂阿 含131经」有很清楚的教导,我简单地摘录一下要点,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参看经文 。 先以忏悔的方法,去除内心(修定)的障碍: 「佛告聚落主:『以能修於正见缘故,身坏命终得向善趣,生于天上。以能忏悔,正 见之故,能净一切众生之心,亦能净於众生结业、烦恼、罪垢。』」 忏悔之後,可以消除习定的障碍,再修习四无量心: 「贤圣弟子心得定故,得与慈俱;与慈俱故,无怨嫌恨,得於无嫉,其心广大,志趣 弘博,无量无边,善修慈故,於彼东方一切众生都无怨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亦复如,是於一切世界普生慈心,作是意解,当修立如是善心,於善中住。」 最後以无量的善业超越有量的恶业: 「聚落主言:『如是!如是!恶业□量可知,如是少业,不能牵人令堕恶道,亦不能 住,亦不可计,夫行慈者,所得功德,如大地土,杀生之罪如爪上土;悲之功德如大 地土,偷盗之罪如爪上土;喜之功德如大地土,邪□之罪如爪上土;舍之功德如大地 土,妄语之罪如爪上土。』」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16 11:03:48 2017 我觉得业指的是罪业讲,消罪业好比清河石头,才能清除障碍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01:04:59 2017 [任何人所体验的乐、苦、不苦不乐,一切都是因为过去所造之业。]~这句话是有问 题的!~参见杂阿含977经SN36.21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77.htm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01:12:05 2017 [佛陀今生有十二种严重的恶报,他都不能消恶业,我们消什麽]~说真的,有点怀疑这 样说会不会产生另一种误会呢?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01:30:09 2017 [业的果报是不应该被思惟的不可思议,凡思惟它们者,或会有发疯、恼害的分]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659.htm [There are these four unconjecturables that are not to be conjectured about, that would bring madness & vexation to anyone who conjectured about them. Which four?....... [The [precise working out of the] results of kamma] is an unconjecturable that is not to be conjectured about, that would bring madness & vexation to anyone who conjectured about it..]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an/an04/an04.077.than.html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07:45:20 2017 啊!不好意思!不知道是否让你误会了,我不是针对你的文章说的,其实,我并不反对北 传许多不同形式的忏悔法门的,讲白一点,其实我认为是很有用的~我是针对法师的那 篇文章提供浅见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11:13:09 2017 说[佛陀今生有十二种严重的恶报,他都不能消恶业,我们消什麽]的部份,是法师吧 ?或是我弄错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19:56:25 2017 对!~我是回应另一篇文章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Aug 15 21:16:32 2017 郑玉如 对不起,您贴的法师影片已经删除了,您上面写的心得都很好,可是狮吼这 边希望不要贴这些团体啊,法师啊,开示的文章影片什麽的,会被删除喔。谢谢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16 20:09:49 2017 了解,其实大家可以用私讯交流啦,用私讯板规就管不到啦 :p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07:54:01 2017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例如这一段经文,从实际 情况看,是很有道理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14:54:09 2017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17:45:09 2017 忏罪方法,共有三种:无生忏、取相忏、作法忏。 以下是取相忏介绍: 忏悔法当中,大乘的忏悔法里面,它 确实可以灭罪。 我们讲取相忏,我们前面讲的犯四重戒,这个时候要修取相忏。什麽叫取相忏?不是 我取这相来忏,不是,是我们在拜忏,根据忏的仪轨,该要长跪合掌要长跪合掌,该 拜的时候要拜,根据仪轨这麽做,认真的把心安住,惭愧心生起来,真正的忆念我这 样的过失是不对的,我以後不再犯了,认真的拜,因为那里面就是佛菩萨,拜佛菩萨 ,有发露的文。基本上来讲,後面的文,发露的文就是天台的五悔法门,所谓的忏悔 、劝请、随喜、回向、发愿,就五悔,这五种都是忏悔,就是忏悔里面叫做五悔法门 。□益大师的占察忏,我们那个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後面的文也是具足五悔法门。 中国的祖师是有智慧的,这个忏法都是我们祖师根据经文里面把它作出来的,真正灭 罪。我们透过拜忏之後得到瑞相,什麽瑞相?依我们菩萨戒来讲的话,佛来摩顶、见 光、见花,种种异相,梦见我吐了很多东西,我去上净房,这些都是属於瑞相。要保 险,好一点,自己感觉还不够,再继续拜,见光、见花,见到莲花,拜的时候当下。 以前我们的同学他有拜八十八佛,拜的当下起来的时候见到前面一片都是光明,那就 见光,那也灭业。在家居士修忏的时候,拜大悲忏,念观世音菩萨,他要睡觉的时候 ,晚上要养息,一躺下马上就见到观世音菩萨,那罪也灭了,表示灭罪。取相忏的灭 罪其实是伏业,把这个罪业伏住了,真正的灭业要到初果,登圣果的时候才真的灭业 了,取相忏就是伏住。所以□益大师在《梵网忏悔行法》里面讲,犯戒的罪,虽由取 相忏灭,但是业道还在,除了你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你入涅盘,不然世间的因果你 还要去承受。所以真正的灭就是要入圣道,得圣道的时候是灭。但是取相忏,把那个 业种子伏住,不再动了,那叫取相忏,取瑞相证明自己的罪业灭了,这个意思。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17:49:26 2017 忏悔可以灭罪吗? 忏悔可以灭罪 忏法有三种:(1)作法忏悔:对所犯之罪□清表白。须具体的依开遮持犯□订犯相, 才能针对所犯「作法」。(2)取相忏悔:於佛前用功以取瑞相,瑞相可能是见光、见 华、见佛相等则罪灭。(3)无生忏悔:深达罪源,诸法寂静,实相无相,尚无有福, 何况有罪。这是般若境界,不是凡情所可臆测。忏悔的意义深长,下文将再详述忏悔 的方法。 忏悔是转化罪业的助缘 《阿□达磨大□婆沙论》(大正藏卷27,页593)「说一切有部」的「譬喻师」言: 「一切业皆可转故,乃至无间业亦可令转。」这理论说的是业可以转,忏悔就是转变 业力的助缘。 忏悔与业的关系如上所说,从果报不失来说,业果宛然;由於忏悔的助缘,而重罪转 轻受或递延受报。由重到轻,由立即到递延,这是罪业的转化。由於忏悔而改变因缘 、改变命运,对灭除罪业和转业都有正面的助力。 佛法讲「性空」是指万法都依缘而起,但「性空」常被误解为万法不存在。佛法讲「 缘起性空」,别忘了《大智度论》云:「信戒无基,名妄取空。」善业和罪业都是存 在的。说「性空」旨在说明诸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正向的改变是 建构在持戒、修定、修慧的基础上。若不是如实知见,只一味妄取空见,就如同认为 墙壁是空,你的头也是空,硬是撞过去,到时是头破血流,粉身碎骨,悔恨不及。修 行之所以可能,是由於万法的缘起性空,建构在善法上,在持戒的基础上,让我们更 加增上,这是智慧的作用。 有一次,那先比丘跟弥兰陀王对话,国王问:「经典说,一个人在世间做恶多端,临 命终时念佛一句乃至十句,就可以往生佛国?我不信。」那先比丘回答:「就像一块 大石头,如果直接放在海上会立即沉下去。但是将石头放在船上,石头不会立刻往下 掉。」这就是忏悔的功德。所以若犯了戒,做了不如法如律的事,要有善知识协助, 可向其表白忏悔。他做你修道的助缘,真正完成的还是你自己。 在佛门修学,法门、佛陀或僧团师友、善知识都是修道的助缘。有同参一起共住、共 修、共学,这是福报。这个福报是别人给我的,是佛门的福德,所以要报佛恩,报三 宝恩,报众生恩,报施主恩。佛法重视报恩,尤其是出家众,既然出家,是方外之人 ,要常念袈裟、钵盂、法器。袈裟钵盂是佛教沙门行化世间的象徵,是礼佛求忏悔的 法器。祖德常说:「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为什麽沙门不敬王者?沙 门从方外的角度看生命,是很尊贵的。不是你高我低,你我是非的争辩。发心出家、 修行、忏悔都是善根。应自尊自重!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20:00:32 2017 郑玉如 我说过了,我认为北传的忏悔法门是很有用的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21:00:20 2017 提醒下,请不要贴任何团体,法师的连结喔,有的请自己删,不然管理员就会出手删 除,谢谢。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22:16:26 2017 如同 Jiss Ye 所说,曾经造下的业因,不可能透过忏悔来消灭,但是这个业因当来 会产生甚麽样的果报,却可以能透过「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来改变(中阿含业 相应品盐喻经第一) 在相对应的南传尼科耶增支部经文中,佛陀这麽说: 「一个人作了各种的业, 他会因此而受回各种的报。 若如是说, 便没修行这回事, 也不可能把苦彻底灭除。」 「一个人所受的各种报, 是由於作了各种业所带来的各种果。若如此说, 便有修行这 回事, 也能够把苦彻底灭除了。」 以上佛所说的这两句话,应该仔细的去分辨其中的差异。 回到主题,真正的忏悔是修心的一种,自然也有影响业果的功能,而且忏悔也是四正 勤中「已生恶令永断」的重要过程。 所以,「忏法可以消业障」这一句话,如果理解为可以毁灭已造下的恶因,那是不可 能的;但如果理解为是一种可以影响业果的善法,那是可能的。 盐喻经是很重要的一经,值得细细思考。 http://buddhaspace.org/agama2/3.html#一一_-_8_-中阿含业相应品-_9_-盐喻经第 一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16 21:49:36 2017 Russ 所言甚是,佛陀所说的话,应当放到生活当中,来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影响。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Mon Aug 14 22:42:55 2017 回覆蒋扬扎西的问题:北传佛法中的忏法百百种,藏传佛法中的金刚萨□百字明更是 基本功,然而回到最源头的佛法去寻找,那麽依我所解,忏悔的最核心仍是在「断不 善法」,更广泛来说即是四正勤,只要把握住四正勤的基本精神,那麽任何忏法都能 成就: 一、已生恶令永断:对已生之恶,使永除断,为勤精进也。又谓五盖等烦恼心,离五 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断除,不令更生也。 二、未生恶令不生:对未生之恶,使更不生,为勤精进也。又谓五盖等烦恼恶法,今 虽未生,後若生时,能遮五种善根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不令生也。 三、已生善令增长:对已生之善使增长,为勤精进也。又谓五种善根已生,为令增长 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不退失也。 四、未生善令得生:对未生之善使生,为勤精进也。又谓五种善根虽未生,为令生故 ,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令得生也。 四正勤属於七觉分之中的精进觉分,在忏法的过程中满足四正勤,那麽便可以满足精 进觉分,精进觉分满足,便可以依次满足七觉分,直至最後在舍觉分之中证得解脱。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Aug 15 07:24:39 2017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687/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