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785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标题: 何谓不来? 时间: Tue Aug 07 13:05:23 2018 何谓不来? 因为不想投身三界六道,任何一种生命型态?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Aug 07 16:13:51 2018 那想投身做石头???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Aug 07 18:44:24 2018 噗 要附身石头应该比较简单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Aug 07 17:04:50 2018 所谓的「不来」,在梵语称为「阿那含」;阿那含的境界是「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 果名;汉语译为「不来」或「不还」,为断尽「欲界」烦恼的圣人之通称。凡是修到 这个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在「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我们「欲界」受生。所以称 之为「不来」。在金刚经当中记载,须菩提言:「......『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 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不来」或者「阿那含」,究竟不是「无上正等正觉 」的状态,所才说:「名为不来,实无不来」;实际上,还在三界之内,不在一真法 界。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ue Aug 07 18:06:04 2018 正解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08 13:46:54 2018 「实无不来」也可解释为「三果圣者已深入法性,悟我空,没有真实的不来者;悟法 空,没有真实的不来法。不著来相,也不著不来相。」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08 00:45:17 2018 在圣典中,经常如此的描述不来圣者: 「灭尽五下分结,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盘,不再从那世间回来。」 三果圣者如果在今生未能更进一步的证悟阿罗汉果,那麽死後可化生於五净居天,在 五净居天证得涅盘。 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天,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五部论注》中说:「不来者,名为对欲贪、□恚於心不动摇,以及决定性不会再从 其世间退回来者。」 由於三果圣者,已断尽了欲界的欲贪与□恨,所以不会再受到欲界的烦恼所牵引而投 生到欲界。 「不来」也意译为「不还」。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08 06:00:56 2018 金刚经 :名为不来 而实无不来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08 11:34:20 2018 在「净居天」中,只有三果圣者与四果圣者。 在「净居天」中,有许多圣者,是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证得三果的在家居士。 在「净居天」中,更有许多圣者,是过去七佛的圣弟子。 过去七佛的圣弟子们,齐聚一堂,真的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堪称是原始佛教中的 「极乐世界」!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08 13:30:27 2018 三果圣者在净居天中,证得阿罗汉果。 证得阿罗汉果之後,在入灭之前,依旧住於净居天中!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Wed Aug 08 13:52:51 2018 在经典中常提到【五种不还、五种般涅盘】这就是解说三果圣者在梵天界证四果的五 种模式。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09:51:23 2018 净居天的确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可惜过去无数的诸佛,他们没有任何一世曾投生 在净居天。现在看到此文的所有众生,他们的过去世也没有人曾经投生在净居天,听 起来净居天应该是很神秘的地方。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10:22:53 2018 净居天确实是个很神秘的地方。 所以,就连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後,都会好奇的想要去逛一逛,因为在无始劫的六道 (五道)轮回之中,从未能到过此处。 不知道我有没有记错? 印象中,释迦牟尼佛到净居天参访时,居然被过去佛的圣弟子们称呼为"贤友",被当 成是同辈、晚辈了?.... 想一想也是啦: 这些过去佛的圣弟子们,当他们在证得圣果之时,释迦牟尼佛那时也还只是个凡夫菩 萨,都还不知道在哪里轮回呢???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16:52:40 2018 有意思! 因为「净居天」是「不还天」,所以没人见过从「不还天」回来报喜的人。 联想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典故。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1:23:30 2018 先说好喔,你们谁先去了净居天,要回来报信,而且不可以很敷衍,要很认真,说很 清楚才可以喔 ~ 说好了喔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25:07 2018 如果有人从「净居天」回来跟你报信,我想你可能会直接开骂吧: 「既然净居天是不还天,那麽你怎麽能够回来跟我报信呢?显然你是个骗子....」??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28:02 2018 Jiss Ye 嗯,也对耶,可是逻辑好像不是这样 ?? 。说「不还天」只是不再投生入 胎,你飘过来说几句话应该不算是「再来」吧?□ ~ 是这样的吗???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39:21 2018 净居天只是不再转世,来欲界还是可以来啦。 :) 这里有三个故事,一个是佛陀下生时,净居天来报信。 第二个是佛陀在菩提树下大破魔军时,净居天也来帮忙。 第三个魔军被打败後,去佛陀故乡放假新闻,说佛陀死了,净居天立刻去澄清。 《增壹阿含经》卷32〈力品 38〉:「诸辟支佛若如来不出世时,尔时此山中有此五 百辟支佛,居此仙人山中。如来在兜术天上欲来生时,净居天子自来在此,相告:『 普敕世间,当净佛土,却後二岁,如来当出现於世。』」(CBETA, T02, no. 125, p. 723, a24-28) 《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破僧事》卷5:「魔王见已复作是念:『我能几时围□娆乱 ?凡诸声者能破三摩地,我今应变菩提树叶令为颇[皮*氐]迦。复令风吹相鼓作声, 彼若闻声心不能定。』作是念已,即为此事。时菩提树叶相鼓作声,菩萨闻已不能专 定。时净居天遥见是事念言:『我今应助菩萨。』尔时诸天皆来至菩提树,各把树叶 不令叶动。时彼魔军犹不肯散,净居天等复作是念:『此罪魔军久恼菩萨,尚不退息 。』即以神力,掷诸魔军铁围山上。」(CBETA, T24, no. 1450, p. 123, c5-14) 《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破僧事》卷13:「尔时世尊在菩提树下,降伏三十六俱胝魔 军,证得无上正遍知觉。时魔即往劫比罗城,於虚空中告净饭王及诸宫人群臣百姓曰 :「沙门乔答摩今夜已死。」时净饭王闻之,心怀懊恼闷绝擗地,及诸宫人群臣百姓 ,亦皆如是悲泣懊恼。时净居天观察下方,乃见斯事即下空中,告迦比罗城国王人众 曰:「乔答摩不死,今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遍知道。」时净饭王及宫人国臣,忽 闻此言踊跃欢喜。」(CBETA, T24, no. 1450, p. 165, a8-16)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40:27 2018 以上,【不还天的天人回来报信,却被人间的凡夫当作骗子】的这个案例,是我以前 学习北传佛教时,曾经看过的经论故事。 我个人也是觉得: 「不还天」的天人,是有能力、也能够来欲界教导有缘的人类!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42:52 2018 长阿含也有净居天去见佛陀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对话。 《长阿含经》卷12:「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释翅提国迦维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尽是罗汉,复有十方诸神妙天 皆来集会,礼敬如来及比丘僧。 时,四净居天即於天上各自念言:「今者,世尊在释翅提迦维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 人俱,尽得阿罗汉,复有十方诸神妙天皆来集会,礼敬如来及比丘僧。我等今者亦可 往共诣世尊所,各当以偈称赞如来。」 时,四净居天犹如力士屈伸臂顷,於彼天没,至释翅提迦维林中。尔时,四净居天到 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一净居天即於佛前,以偈赞曰:....略....」 (CBETA, T01, no. 1, p. 79, b2-13)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43:55 2018 Jiss Ye 所以啊,说好了喔 ~ 你看起来最有可能先去净居天,记得回来跟我们说 净居天长什麽样什麽的 .....要不要现在先订个暗号什麽的,不然你被别人假冒了怎 麽办???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50:15 2018 由以上诸经,可见净居天的天人,是非常护持恭敬三宝的。 ~毕竟净居天的天人是圣者啊!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3:03:14 2018 Cathy Kao师兄,不知您是何方神圣,居然有能力为我记说,说我能去净居天啊??? 小弟真是受宠若惊、诚惶诚恐.... 小弟至今未能证得初果,何能妄想三果? 但愿来世能不堕恶道,就倍感甚幸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3:07:44 2018 Jiss Ye 说说而已,说说而已,请别介意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09:14:52 2018 真的升天能干嘛……整天飘来飘去?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09:45:30 2018 天界有许多的圣者,可以跟天界的圣者学习佛法! ^_^ 由於欲界天人、色界天人身心轻安、智慧敏锐, 所以天人学习佛法很容易就能证悟!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1:26:50 2018 可是可是,不怕到了天界之後,贪图那份轻安愉悦而不再精进向前吗?我超怕的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01:26 2018 禅定之乐,是佛陀所鼓励赞叹的! ^_^ 凡夫应该感慨得不到禅定之乐,而不是害怕沉迷於轻安愉悦。 在家众应该努力追求,导向出离的禅定之喜乐。 给孤独长者和五百位在家信徒去拜见世尊, 世尊对他们说: 「你们以衣服、施食、住处、病人的需要物、医药必需品服侍比丘僧团,你们不应该 就以此为满足,你们应该时常努力学习,以进入、安住於出离的禅定之喜乐。」 舍利弗尊者补充说明: 「当圣弟子安住於出离的禅定之喜乐时,在他身上不存在五种事:没有和感官有关的 痛苦与悲伤;没有和感官有关的快乐与高兴;没有和不善有关的痛苦与悲伤;没有和 不善有关的快乐与高兴;没有和善有关的痛苦与悲伤。」(AN 5:176)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22:15:53 2018 啊是了是了,重点在「导向出离的禅定之喜乐」,请用萤光笔把「出离」二字划起来 ,考试会考(?)。 原本我所害怕的,是像我这样贪图逸乐的凡夫,一旦到了天界,老婆 500 个,食物 太好吃 (还不必煮,吃完不用洗碗),衣服免钱不会脏也不用洗澡,当然不必洗衣服 ,没事还可以和阿修罗打打电动切磋切磋,这几乎是吾人梦想中的生活啊 ~ 对比西 方欧蜜头猴的极乐世界,一大早起床,还要到处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回来听说还 要做一堆功课,在莲花当中还要念佛念法念僧。这样一比去天界实在是太自在快乐啦 ?? 所以超害怕如果不小心去了天界,一下子就堕落了怎麽办??? 经过 Jiss Ye 师兄的说明,原来在天界要努力的是「进入、安住於出离的禅定之喜 乐」,最终的目标仍是出离三界,不来不再来。 ??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14:53:02 2018 如果希达多成佛之前真是凡夫(完全没断烦恼)的话,至少告诉我们不应随便轻视他人 ps.一个人能教导他人证果,而自己却隔了很久却完全没断烦恼,说真的这方面不太容 易被接受..~仅供参考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15:52:01 2018 看不懂 Yen Chung Lee 师兄说什麽? (1)师兄说:【如果希达多成佛之前真是凡夫(完全没断烦恼)的话,...】 如果菩萨真的是圣者而非凡夫,那才是令人无法理解! ^_^ 因为,即使是证得初果,最多也只剩下七世的轮回,那就不符合菩萨要"累世多劫"培 育波罗密的说法! ^_^ 依据经典,释迦牟尼佛成佛後,自述: 成佛之前娶妻生子,这些是基於欲乐烦恼的凡夫行为.... (2)师兄说:【一个人能教导他人证果,而自己却隔了很久却完全没断烦恼,说真的这方 面不太容易被接受..】 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的希达多太子,就是名副其实的真菩萨,然而希达多菩萨在成 佛之前,娶妻生子,处於欲乐烦恼,哪有能力教导他人证果呢?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这两位阿罗汉,致力於广渡众生,教导 他人证果。 舍利弗尊者致力於教导众生证得初果~生诸梵行,因此,舍利弗尊者被佛陀赞喻为「 生母」。 目犍连尊者致力於教导众生证得阿罗汉果~长养梵行,因此,目犍连尊者被佛陀赞喻 为「养母」。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还有一位名副其实的真菩萨~弥勒菩萨。 然而未见弥勒菩萨有广渡众生,教导他人证果。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17:35:18 2018 喔!或许我误解你上文的意思了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Thu Aug 09 17:45:10 2018 没看到「过去佛」…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at Aug 11 22:23:44 2018 释尊教导居士,多是「先说端正法,後说正法要」。 中阿含38经:「世尊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 ,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 ...」。 杂阿含1033经: 长者白佛言:「世尊!依四不坏净,於上修六随念,我今悉成就,我常修念如来事, ……乃至念天。」 佛告长者:「善哉!善哉!汝今自记阿那含果。」 杂阿含554经: 「汝当依此四不坏净修习六念。.... 念天功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清净信 、戒,於此命终,生彼天中,我亦如是清净信、戒、施、闻、慧,生彼天中。 长者!如是{觉}依四不坏净,增六念处。」 长者白尊者摩诃迦旃延:「世尊说依四不坏净,增六念处,我悉成就,我当修习念佛 功德、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长者言:「善哉!长者!能自记说得阿那含。」 *** *** *** 佛陀教导在家居士修六随念,包括「念天、生天之法」: 在家居士忆念天人的美德,想要求生天界,这是佛陀所鼓励的居士修行! 许多的在家居士,就是「依四不坏净,上修六随念」,证得三果阿那含,而投生天界 。 然而,很奇怪的是: 中国的传统佛教,对於念天、生天之法」不但不「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反而是劝 诫居士:「不要欣求天界,天界太快乐了,天人贪图享乐,不思解脱...」。 天人具有很多殊胜的美德,普通的凡人嘲讽天人,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 如同佛世之时,确实是有许多权贵富豪,一味的耽溺於享乐,而不思解脱。然而更有 许多的超级富豪,虔诚的以黄金铺地乞求佛法、一心只想听法而放任家产被贼偷窃 ....。 同样的,天界很大、天人很多,虽然耽溺於享乐、不思解脱的天人不少,但是精进修 行的天人也非常多,毕竟天界有很多天人已经证果。 *** *** *** 十几年前,我在大病未痊愈的情况之下,不顾医生的警告,勉强出国禅修,禅修没几 天,我就狂吐、腹泻不止,全身裹上厚重的棉被,依然全身发冷、全身颤抖。 我心知不妙,有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了,没想到此时遇到了"神奇的贵人相助".... 以此奇妙的因缘,我得知有二位禅修法友,前世是欲界天人。 我对欲界天很好奇,就跟他们"打听"欲界天的情况,他们说: 「我知道你们人间,总是喜欢嘲讽:欲界天的天人,贪图享乐,不思解脱....。 其实,欲界天根本就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 在欲界天,佛法是很兴盛的,修行的天人很多,经常有举办法会,有时候,欲界天的 天王亲临会场说法,有时候,更高级的梵天神也会下来欲界天说法....」。 约20年前,一位台湾的禅修法友,在缅甸禅修时,突然感觉到从高不可测的天上,投 射下来极其明亮美妙的光明。 他问禅师是何缘故,禅师微笑不答,禅师要她自己入定观察,探索放光的源头。 原来是有一位梵天界的天人,曾经是她过去世的朋友,梵天人看到她在人间禅修,非 常欢喜,於是就对她放光,以示随喜!~ ^_^ 约十年前,与一为熟识的禅修法友,聊起[慈心禅定]的禅修经验。 她笑说:「梵天人真的是很有慈心的美德啊!我的慈心力弱,只能散发少许的慈心给 天人,可是梵天人总是以数倍、数百倍的慈心回传给我.... 无论我在何时散发慈心给天人,梵天人总是立刻以数倍、数百倍的慈心回馈给我!就 算是礼尚往来,梵天人也真的是太有礼貌了!...」 ^_^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Aug 12 00:12:34 2018 Jiss Ye提到 [「依四不坏净,上修六随念」]~若成就了四不坏净应该是已经证初果 了,以下经文提供不同的进一步修习的方向~仅供参考~:杂阿含1034经(节录)[[..汝当 依四不坏净,於上修习六明分想],何等为六?谓:一切行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 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SN55.3(节录)[因此,在这里,[依止於 这四入流支上,你应该在六个明的一部分之法上更进一步修习]。长寿!这里,你要 住於:『对一切行随观无常,对无常苦想,对苦无我想、舍断想、离贪想、灭想。』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034.htm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Aug 12 10:07:53 2018 我个人觉得: 在【四不坏净】成就之後,进修【六明分想】,是更为合理的修行次第。 > -------------------------------------------------------------------------- < From: (作者已退出社团) Time: Sun Aug 12 00:28:26 2018 刚刚才注意到,庄春江居士SN55.3是翻[四入流支],有时可能会被认作[四预流支(亲近 善士等等)],但菩提尊者译文是these four factors of stream-entry,再配合其他经 ,以[四不坏净]去理解或许较妥当~仅供参考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785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