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Magazine ◎ 期刊文章随缘张贴区    板主: grace
阅读文章: 第 111/39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BlackJack (BlackJack) 看板: BudaMagazine
标题: [转载]「菩提道次第广论」简介
时间: Sat Jul 12 09:05:54 2003

转载自 福智佛教基金会http://www.bwmc.org.tw
已获得 福智佛教基金会同意转载


                           「菩提道次第广论」简介


                                                                  日常法师开示
                                                        民国八十二年六月三十日

                        浅谈值遇「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因缘

   民国五十五年我在狮头山出家,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佛法说任何事都是缘起,我
先略述自己三十年学佛的因缘,希望能对大家有鼓励作用。最初我所接触的佛法不是今天
要介绍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而是时下流通最广泛的念佛法门,它是末法时期最殊胜的
法门,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当没有法的时候,大家只有念佛了,为什麽没有法?了解佛
法的人都认识这就是业,一切都是业决定的,我们宿生造了相应的业,这生感得相应的果
;因为我们宿生造的是末法的业,这生感得末法的果。如果不想修学佛法就另当别论,如
果想修学一定希望把错误的减轻,乃至於彻底净除,好的把它增长,乃至於究竟成佛。今
天我们有幸还能感得一点佛法,不能再造损毁佛法之因,我们求功德,而功德当中最好的
是供养三宝,如理如法的修行,反过来,损法是严重的一件事。因此如果法衰微了,要战
战兢兢保护法,如果法还存在,更要谨慎保护最殊胜的法。

   寺门口那棵老榕树快十年了,还是老样子,但周围房子的面貌却改变了,这提醒我们
世间是无常的转变,但是佛法性空缘起之法却是亘古不变,什麽样的因缘就感得什麽样的
果报,我相信诸位都跟我结了颇为相似之业,才能一起接触佛法。那麽,我们为什麽学佛
呢?诸位想想:世间人都很忙,忙什麽呢?一个目标:离苦得乐!痛苦,希望能拿掉它;
快乐,希望得到它。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千变万化,而走入宗教寻求解决的人却很
少,因为,世间人认为这是迷信。所有世间的、出世间的目标是共同的,都是为了离苦得
乐,那我们为什麽选择佛法呢?因为苦乐真正的原因只有佛法能够正确的教导我们,怕痛
苦,唯有把痛苦的因拿掉,乃至彻底的净除,痛苦自然会消失。譬如生病,好医生找出病
因,你照著他指示的方法把病因拿掉,病岂不痊愈吗?找快乐,快乐的因到底在哪里?照
著它去做,不就得到快乐了吗?找到苦乐的因,从根本上下手。当然,不是目前能真正得
到快乐,但「因」对了,「果」自然会出现。譬如想赚钱,先念书获得赚钱的知识,因为
这是赚钱的因,佛法也是如此,为了离苦得乐,找到佛法,就应该把佛法教导我们的苦乐
的真正原因彻底了解,然後照著方法去做,苦乐问题自然解决。不幸的,现在是末法,佛
法的样子还在,但内容已缺失了,甚至快到隐没的阶段,使我们无法照著它得到我们所希
求的果。譬如科学,虽然科学的书籍还在,但是没有好的老师也没有好的学校,学生无人
指导也无处学习,那本书岂不形同「天书」?末法时期亦复如此。藏经、寺院还在,但是
能够将藏经里佛说的意趣如实完整说明的已凤毛麟角。正法时,佛在世,佛说的法是究竟
圆满的,愿意学的人只要下多少工夫就可获得多少果实。像法时,法本身还是很圆满,但
能够依法实践的人减少了。长此以往,书还在,学校也在,但是没有人有能力把法的内涵
如实如量的告诉我们,这就是末法的特徵。此时很庆幸的留著一个法,到了极乐世界由阿
弥陀佛亲口告诉我们法的内涵、苦乐的问题,这就是念佛法门的状态。

   开始接触佛法,我也念佛,而且念得相当得力。那麽,是什麽因缘使我从念佛到遇见
广论乃至於全神投入呢?最初的转变是我遇见了当代大德印顺导师,他告诉我:「像你这
样念书识字的人,应该读读佛经。」起初,我读起来觉得没有什麽兴趣,慢慢深入之後,
发现对念佛蛮有帮助的,於是信心大增,因而生起接触经教的兴趣。虽然局限於念佛持戒
方面的经书,但也是我深入经藏的渊源。

   另一个转变是在二十年前,我到美国後所遭遇到的种种。未到美国之前,不管在哪一
个道场,生活都很单纯,除了念佛看书还是看书念佛,说起来很可笑,三年内总共参加两
个法会,以致於佛事上的仪轨、梵呗等都没有机会学习。到了美国之後,住在华侨圈子里
,为了带动大家,样样事情要亲自动手,这下可惨了,好在我的依止阿□黎--仁俊法师
,他是我一直感念敬佩的师长,法师的法器敲得好,唱念更是第一把,我就在老师谆谆的
教导下认真学习。由於参与各种佛事的因缘,扩大了生活层面,涉猎的佛法也增广了,除
了汉系外,还接触北传的,如日本、韩国,南传的,如泰国、缅甸等,乃至遇见西藏的藏
系佛法。

   原本我对藏系有很深的误解,但因为那段时期的接触了解,让我对藏系有个崭新且深
刻的认识。这或许和当地的民族融合性有关。纽约是个有名的「万国博览会」,来自世界
各地的人在此彼此相融,这种风格使人心胸开阔,进而以包容的心情与人相处,以欣赏的
态度接纳别人,我就在这种奇特的因缘下发现藏系有其殊胜的特长和内涵。如果我们不故
步自封而能敞开胸怀,善学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对我们修学的助益是不可小觑的。
如果我们能全心全意为正法久住而努力不懈,即使是末法时代,我们仍然有机会改善自己
的「业」,这个概念是我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的转变绝不是胡搅瞎碰,而是具足内
外条件。外在条件是有师长介绍引导藏系的内涵,其内涵包括了理论上的完整无瑕,实践
上的可修可证,让我感到相应甚至完全信服。内在条件是自己肯不肯去除己见接纳,及有
没有具足智慧辨别。

   内在的条件尤其重要,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非洲的稀有动物--犀牛,已经濒临绝
种,很多国家就想尽办法制定法律保护它,甚至专门为它设立一个「动物保护区」,让它
在保护区内安全的生长。於是,问题就出现了,捕捉犀牛带至保护区的人,其动机是爱护
犀牛免被残忍的捕杀,但犀牛能了解吗?不!以它的「痴」性不但无法了解,且因为无始
以来的习性,使它一看到有人要捕捉它,即本能的逃跑,甚至於顽强抵抗。我们仔细的观
察自己,是否也有这种心态?隐藏在我们八识田内的观念其实是涵盖六道的,如果所遇的
境和自己不相应,尤其贪□现起时,我们的反应和畜牲是没有两样。这是一个多麽可怕愚
昧的观念呀!这种心态会阻碍甚至断绝我们进步的机会!我们要认真的思考,如果我们遇
到一个人,看到一件事,是否也像犀牛一样内心就生起排斥的念头呢?

   今後,诸位善学广论後,会发现广论也明白的告诉我们:不是佛不救我们,是我们内
心的障碍没有去除,使佛没办法救我们,外支已成,内支不具呀!所以,现在回想起来,
自己在纽约能认识广论,是因为没有心生排挤,才能进一步认真学习,终至发现这个教法
实在是美不可言。那时,再回过头,看看我们汉系的教法,才真正地有一番以前从未有过
的了解,我终於体会什麽叫「末法」了。汉系、藏系本来都是佛的教法,经论就是经论,
只是如果没有师长教导是无法了解其中真实的内涵。从此,我发现,以前我认为懂的其实
不懂,不懂的也弄懂了,更重要的我一直无法在佛法上向前跨的难题也一步一步的解决,
这真是让我欢喜无比。

   我恳切的告诉诸位:我从我的师长及《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教授得到太多太多的好处
!所以才会尽心尽力的介绍给出家众和在家众!真希望你们一起品尝甘露法味,而後改善
自己努力增上!现在我叙述一位广论学员的心声供诸位参考,这一位同学工作很忙碌,身
兼数职,但是他对「佛法」很有好感,对广论更是好乐,我问他:「你为什麽能在百忙之
中读广论呢?」他的回答是:他目前经营的事业当中,管理的理念,最精华的部分都在广
论中,他把广论说的道理用在生活上,结果走得一帆风顺。诸位,佛法把世间的真相说得
淋漓尽致,特别是人对境时的起心动念,你们不妨努力,会有不可思议的感受!

                            「菩提道次第广论」简介

                                      释名

   现在,我简略地向各位介绍这本书:《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就是我们祈求的
果--佛果,佛是我们尊崇敬仰的人,是一个觉行圆满的人,佛是梵文,翻译成中文是「
觉者」,觉悟世间的真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我们祈求彻底的离苦得乐,而达到的目标
就是佛。「道」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次第」是努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地循序
渐进。「广论」就是详细说明从凡夫到成佛这一条路,使我们了解後照著次第努力实践,
结果就会出现。

 正法的时候,佛陀的条件高,众生的根器利,佛陀视个人的根器即能应机解决每个人的
问题,根性利的众生也能够把佛所说的经教,从浩瀚深远的教诲中提纲挈领,依教奉行而
解决问题。末法的时候,具足像佛那麽圆满的善知识少了,众生的根器也越来越钝了,要
想通晓一切圣教,真是难如登天,因为不仅没有时间精研,即使有时间,也看不懂经教的
真正含意。幸好,有一个大善知识--宗喀巴大师,掌握佛法的全貌,把三藏十二部的精
华提炼出来,规划出一条直接扼要且必不可少的成佛次第,做为凡夫成佛的指标。所以,
广论这本书就像一张「藏宝图」,依著它,可以正确迅速的找到宝藏,你愿意将它置放一
旁吗?诸位,广论确有其殊胜的内涵,一定要珍惜并善加利用啊!

                                    道前基础

    这本书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前基础」。我们不管学习任何知识或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有妥善
的准备工夫,做为往前跨或更深入的基础。比如建造一栋摩天大楼,要先勘察地形,请建
□师规划,看看这块地是否能负载得了这栋摩天大楼?然後才可以一层一层往上建。道前
基础就是「心理准备」。前面叙述的犀牛故事,明白的告诉我们,如果不认清一件事对我
们有殊胜的利益,要去接受它是很困难的;同样的,一个圆满的教法,如果我们心理上不
准备接受、甚至排斥,或者虽然不排斥,但对它要引导的方式,我们不懂或误解,一样起
不了任何效用。因此,道前基础就是教导我们:既然得到了殊胜圆满的教法,应该准备什
麽?要具足什麽条件、用什麽方法才能趣入,进而修学?广论告诉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才
能趣入佛法,要思惟人身难得易失,才会策励自己修学佛法。

                                    下士道

    第二部分是〔下士道〕。透过道前基础的准备和认识後,趣入佛法所修学的三士道,
也就是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次第。下士道的说明分为四大段:一、念死无常,二、
三恶趣苦,三、皈依三宝,四、深信业果。其中最主要的是皈依,为什麽要皈依呢?为了
要离苦得乐,既然要离苦得乐,为什麽一定要皈依三宝呢?可以皈依天主教、回教乃至於
其他宗教啊!这个道理何在呢?要解决困难一定找能真正帮助我们的人,贫穷的人找富有
的人救济;被官司缠身的人要请律师辩护;要离苦得乐当然要找究竟圆满解决苦乐问题的
佛。所以皈依三宝是理智的抉择,不是莽撞的瞎碰。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人要具足
四个条件,第一:他自己已解脱一切怖畏,彻底究竟圆满解决。第二:他有能力帮助我们
,能善巧方便度化求助於他的人。第三:他愿意帮助我们,以大悲心遍救一切众生。第四
:他能普利一切有恩无恩,佛有大悲大智大力,救护一切有情,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即
使是屡次伤害他的提婆达多,佛依然救度他。至於供养与否都无关紧要,佛真正欢喜的是
我们依著他教导的方法如理行持,因为佛的目标是救我们,他把自己解决的方法如实告诉
我们,还得靠我们自己依法实践才有可能跳出生死轮回。以上四个条件唯佛真正具足。

   有人曾如此质疑:「皈依佛後仍然要依法行持,皈依耶稣後只要信就得救。」那麽,
教堂里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虔诚信徒,都得救了吗?又有人质疑:「佛法也说是信
佛啊!」不错,佛法也讲「信」,但佛法讲的信是「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藉著对佛的
信心进入佛法,趣入後听闻佛说的道理,以智慧去体认苦乐之因,跳出生死轮回。佛世时
,正是印度历史最辉煌的时候,有九十六种外道,大名鼎鼎的有六种大外道,都是绝顶聪
明的一时之选,佛和他们论辩晓以真理,不但摧毁外道似是而非的论调,更赢得他们的信
服。这证明佛说的道理是经得起考验的,佛的方法是可以修证的,因此我们的正皈依是法
。皈依法後,要把痛苦彻底解决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造成痛苦的因要拔除,造成快乐的
因要深埋,断证的过程是点点滴滴努力,不能一步登天,这个道理就是所谓的「分分断证
」。禅宗顿悟的真实内涵就是分分断证,绝不是立刻就能开悟呀!如果真能顿悟,我也想
学佛那样,在十二月八日到尼连禅河畔,天亮时抬头一望即明心见性成佛。真是如此吗?
不!佛是经过无量阿僧□劫修证的结果,而觉悟是最後的一刹那。就像求学,经过无数次
的考试毕业了,而拿到文凭也是最後的一刹那。那麽,我们从何做起呢?依因果缘起的法
则,一句话:业!造什麽业就感什麽果,如果能对「共下士道」所阐明的业果法则生起定
解,就能常造善业少造恶业,终至止恶行善,而求得人天果报。

   但很不幸,因为无量劫所造的苦因--恶业未尽,即使生到最高的天「非想非非想天
」,还须堕落轮转为苦;换句话说:下士道指点我们业的理路,而我们也了解业的特徵,
但我们凡夫仍在轮回中受苦,为什麽呢?一个原因:无明!也就是「迷」、「不觉」。对
什麽事不了解呢?「第一义愚」和「业果愚」,前者是不了解性空之理,後者是不了解缘
起相循的因果关系。佛法的甚深义理,性空所以缘起,缘起所以性空,两者是分不开的。
阿底峡尊者谆谆教诲并且要我们认真学习的就是缘起。经论上告诉我们:「宁取有见如须
弥山,不取空解如芥子许」,虽然因缘的深义大得像须弥山,只要如理如法一步步地走,
定会走到山顶,获得目标;相反地,如果忽视误解空见,那就永无成功之日。龙树菩萨曾
在《中论》提醒我们:为什麽我们对佛说的道理会知见稠林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知见
一直在「空」上转,错误的执著使我们不了解性空的真义,不能看见真如本性,不能跳出
轮回之苦。因此,为达究竟圆满佛果,只修习下士道是不够的,而是要以此为基础进入中
士、上士。所以,广论在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就说明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内涵。
                                  中士道

    第三部分的「中士道」包括:一、思惟苦谛,二、思惟集谛,三、思惟十二有支,四
、思惟解脱生死正道。修道证果这一条路困难重重,若无强盛的推动力,是会半途而废终
至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先认识苦,感其逼迫性策发修学,因此中士道说明的就是四谛:
苦集灭道。集谛为因,苦谛是果,道谛是因,灭谛是果。为什麽世尊不顺因果次第先说因
後说果呢?世尊先说「苦谛」後说「集谛」的原因,就是众生为无明所暗覆,把痛苦执为
安乐,生不起求解脱的心,就如世间人,若不是为生活重担所逼迫,会心甘情愿耐苦耐劳
,学习技艺,求职就业吗?所以佛为众生说明总别苦相令起厌离,进而研求苦因。那麽,
苦的□围是什麽呢?依三种受相的不同分为苦苦、坏苦、行苦--遇到苦的事当然苦,这
是「苦苦」;遇到快乐的事耽溺於乐受中,但这种感受既不真实又不长久,当乐受变坏时
便痛苦无比,这是「坏苦」;遇到不苦不乐的舍受中,因为迁流变动,无常所随逐,感到
不安稳,这是「行苦」,有一句话说「花好月圆」,反过来变成「人去楼空」,就是这种
状况。

    如果我们能深入观察苦性,就会了解世间的事一无可取而生起厌离心,而下定决心依
著方法消除苦因、积累乐因。照理世尊应该接著宣说「道谛」,为什麽又先说「灭谛」呢
?如果我们不能脱离惑苦,不就永远为世间所绑而安於其中吗?反正一切都不能改变,何
必努力呢?因此世尊为启发我们的信心,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灭谛的果就在前面,只要
做对一定会得到它!痛苦的力量在後面推动著我们往前进;圆满的果实在前面牵引著我们
向前冲,如此一推一拉,大家努力地修学,灭尽惑、业、苦三种杂染,证得究竟寂灭的涅
盘。讲到这里,诸位应该能清楚地认识,欲修学佛法先得生起厌离心,否则会贪著世间的
安乐,欲救度众生也得靠出离心升华为菩提心,否则自不知苦怎知众生苦?小乘解决自身
的问题尚且要厌离心,大乘要度众生不修厌离心可以成办吗?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
次第的必要性,由修习中士道进一步修学上士道。

                                上士道与止观

    第四部分「上士道」包括:一、发大菩提心,二、修菩萨行。修中士道後,进一步就
该想到: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海,只是自己解决生死,仍不能救度一切众生;为救度一切
众生,自己必须成就无上佛果。由此发起菩提心,求受菩萨戒,学习六度,修学四摄,就
是上士道。成佛的因是菩提心,怎样使这个因究竟圆满呢?广论在最後一部分说到「止观
」,止观兼修才能明了见真实义,详细抉择清净正见。以上五个部分不是孤立无关,而是
脉络贯穿的,是成就无上菩提必经的过程。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诸位!修学佛法,以远程看,究竟的是成佛,但成佛须经过三大阿僧□劫的时间,大
家一听这数字,心就冷了半截,实际上,真正的问题,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内容的好坏。
若是坏事,即使一刹那也如坐针毡;若是好事,即使长时期也值得等待,三天、三年、三
大阿僧□劫,甚至无量阿僧□劫也不怕啊!因此并不是一口气立刻修得佛道、证得佛果,
而是要步步增上,这就是广论教授最美妙的地方。

   以近程的利益来看,假若能深入学习佛法,并且运用得当,即能改善生活的品质,摆
脱命运的束缚,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立命之学」即是明证。了凡先生遇见一位精通命理的
孔老先生,为其卜算命运,纤细皆验,使袁先生更加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从此澹然
无求,终至悠悠放任。後来又遇精研禅学的云谷法会禅师,为其晓以儒家思想、佛法义理
,使袁先生将往日之罪尽情忏悔,积极行善,从此战兢惕励,终至所求必应。诸位是不是
也希望改善命运?时值末法,这本《菩提道次第广论》统摄佛法圆满的道理,你忍心把它
束诸高阁吗?

   这本书之所以殊胜圆满,是因为它是由世尊传承下来的,圆满的师承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由佛连绵不绝地传承,第二、理路内容完整无缺,第三、延续传承的祖师大德都是
有修有证。因此这本书的教法是悲智双运互相摄持,经得起千锤百□的。

                              设立研讨班的意义

   各位是否生起欲学心呢?我觉得自己的根性仅在「学法」的阶段,不够格「说法」、
「弘法」,因此,我建议大家向财团法人福智寺弘法中心洽询,加入「广论研讨班」。之
所以设立研讨班有其深远的意义,各位是否有这个经验?如果独自研读书籍,虽然书的内
容很动人,但总觉得印象模糊不够深入,如果与人切磋研讨,甚至各抒己见愈辩愈明,最
後通晓文义刻入心板!这是第一个意义。各位是否有过这个感觉?虽然想学佛,但总被俗
务缠身或为世间朋友牵扯,而力不从心甚至退怯不前!如果加入研讨班,看到圈子里同行
善友对佛法的好乐心、精进心,自己怎敢放逸懈怠呢?无形中团体就对我们起了保护作用
,这是第二个意义。各位对「业」是否真实的认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应该能了解:今
天能学习研讨是宿生努力的结果;而今日认真研习是往後继续学习的因。更重要的,只要
我们如理如量的努力,所谓「感应道交」,一定感得佛菩萨摄持,使我们今生修学顺利,
来生在佛法团体里,这是第三个意义。

   关於来生再来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我是念佛法门,到了极乐世界就不要回来了
!如果真实信佛,而说到了极乐世界不回来,是完全不合佛法意趣的,为什麽呢?学佛最
究竟圆满的是成佛,要成佛是不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要解救一切众生,要解救一切众
生是不是要普缘尽虚空有情?如果娑婆世界的众生不救度,符合菩提心吗?那麽,再来娑
婆世界的时候是不是希望有个佛法团体呢?依「业」的道理,就该在今生造和法相应的业
,做为来生修法的顺缘。

   有一类人肯定下一生再来,但却担心「隔阴之迷」,「隔阴」有什麽关系?造的业是
善、是恶最重要!认识佛法,了解业的特徵,都清楚——「业」其实掌握在我们手中,现
在有了圆满的教法,自己能如理行持,眼前增长我们的认识改善我们的生命,将来,受到
造下的共业团体的保护,得以生生增上乃至究竟成佛!大家在这个团体中同心同愿,凝聚
共识创造共业,生生世世不断改善直至成佛!例如:福智法人团体,聚集了各方好汉,他
们放弃高职高薪全心投入,只为追求更高的无上菩提!又如:参加了研讨班越学越欢喜,
不断受到法的摄受接引,最後走入僧团,共同为成就佛道而努力!

   各位加入研讨班後,第一轮研读时,听懂了会很欢喜,这时,播下善根种子,不要停
,要继续灌溉施肥,一直到开花结果为止。这是我自己多年学佛的经验,《菩提道次第广
论》的殊胜内涵真是美不可言,这个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希望我们都能用心探索
,尝到甘露法味。

--
    行善作恶会改变命运之常轨,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之心;一切祸福,不离步步所行。」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典电子化讨论板 - 三藏十二部经, 部部电子见真迹                  BudaTech
阅读文章: 第 111/39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