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Magazine ◎ 期刊文章随缘张贴区 板主: grace |
阅读文章: 第 87/39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bv4pr (BBCALL) 标题: Re: 判断佛教教义的真假方法-愿众生皆能明白 时间: 2003年 6月 2日 12:59:58 星期一 佛学判教的学问,故名思义就对其各经典或学说的内容予以判定其是真是伪,或是 予以判断是满教或是不了义的学问。这样一来我们才不会陷於经文或学说的不同而 产生矛盾与冲突。 之前,介绍了法相唯识宗的四项判教方法,所以不得不再说一些关於天台宗及华严 宗的方法,但是由於此两宗派的解释是偏向宗教方面为起点,而不像唯识宗较以严 谨的哲学方向为出发,以故,此两宗派的思维比较不适合拿来作为判教之标准,反 而比较适合当作了解其宗派之学说的立足点。 由此,如真要细说此两派的判教法,得彻底了解其宗派学说,而不像法相唯识宗一 开始便定义清楚而较能明白,所以只能非常的模糊来提一些了。(更何况以吾之德 行本为粗浅,故不敢乱论) 天台宗: 四教仪  智□法师,隋代。 又称化仪四教、化法四教,这是一种将各种不同的佛学经典,依据从学之人的根器 高低及了悟的方法来分类;或者是就内容的差别与相近似来作为分类。 化仪四教:从了解的程度来分类,讲的是顿、渐、秘密、不定。 化法四教:就经律论及哲学专门学说的内容分类,说的是藏、通、别、圆。 这些的分类出发点皆是以华严经的一品→作性起品,即「如来性起品」为根据的。 本法大体上是由「五时教」的区分法。(此”几时”教是判教的学说为了说明而大 体上的共有几种分类) 华严宗: 以小乘及大乘的三品分类为主,作为判教之法,与法相唯识宗的方法,是有些接近 的,因为此法也是主张「三时教」的区分法。法相唯识宗是以楞伽经中的「三自 性」的观点来将人类的思想分为三个阶段,而华严宗大致上则更直接采用人类的根 器来分类与解释其中的不同,进而包含了圆、通、渐、顿。所以华严宗的的方式便 把广大无边的法界给包括於内了。(从另一方面来看华严宗也有相似天台宗之法, 但似乎更为圆满) ------------------------------------------------------------------------ 我们讨论过了中国佛教的判教问题之後,对於许多佛教经典的内容上面的冲突、矛 盾等等困难,就可以有一个适当的解决。因为,假使就佛教本身说起来,它有两个 方面方面,它是完整的哲学体系;第二方面,它又是一种宗教。那麽就哲学思想体 系这一方面看起来,当然它有酝酿时期,酝酿时期□面又有发展过程,而在不同的 发展过程□面,自然是进到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就这一方面说,其中有先後 秩序的不同,而哲学智慧的程度也有高低之别。等到这一思想的发展达到极高的境 界、极高的层次,然後再回过头来,回顾以前的发展,当然会发现:思想不是从天 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生命的过程中阅历、体验出来的;体验的层次有高低,哲学智 慧的表现也有程度上的差别。等发展到最高境界,从纯粹的智慧,就从无分别智看 起来,耍想契合下面的境界、下面的层次,就很困难了。这一对比之下,显然不能 够完全一致。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发展,就是一个人的心灵发展也有程度上的 差别,所以前後也不一致。 假使就宗教这一方面看起来,宗教的教义不仅仅是以教主本身来观察的,同时这个 教义表达出来之後,要取信於人,那麽就它的信徒来说,显然包括整个人类各方面 的智能才性,又包括不同时代的人。因此。假使这个宗教的教义、教条完全拿教主 的标准来衡量,那麽这一种宗教在世界只能是教主本身单独的信仰,他自己可以达 到宗教精神的最高点,但是却无法取信於教徒。因为教徒的智能才性,有凡人、有 钝根、也有中材以上的人、以及天才同利根人,那麽耍想适应这许许多多教徒的了 解的能力,在教义上就不能夥完全取法乎上,否则一完成为寡头宗教,只有少数人 能夥了解,而大众是没有法子接受的。因此,任何宗教的教义必须能适应信徒的需 要,它在教义显扬出来之後,要让大多数的教徒,中人以上或中人以下,乃至於钝 根人、凡夫都可以领悟。所以,从这一方面看起来,宗教的教义不能够陈义太高, 陈义太高就变作少数人的宗教。宗教大众化的目的是要拯救人类,使人类的大多数 都能移接受。所以,有时候很高的教义也要把它通俗化,然後才能取信於一般的平 凡人。在一点上,我们可以说,佛教同世界上其他的宗教是一样的,也要迎合大多 数教徒的。就是说,很高的教义也要拉下来,把它变作通俗的信仰。 由此看来,我们就不难了解大乘与小乘之不同。不但如此,小乘裹面也还有差别; 至於大乘,可以就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化作许许多多不同的层次,然後我们 把它们放在一个平面上一比,当然其中就难免有冲突矛盾的地方。但是这种冲突矛 盾并不是教义本身的缺憾,而是为了迎合一般大众的理解能力,然後把一个真理剖 开来从许多方面(这许多方面原有不同立体的发展)放在一个平面上来对照比较。 这样一来,当然其中显现有矛盾。所以从这一方面看起来,我们就可以驳斥印度原 来所谓大乘佛学的教义陈义太高,□能当作佛学後期的发展,而不能当作释迦牟尼 的原始佛教的见解了。也就是说,印度所谓「大乘非佛说」的说法可以不攻自破 了。 -- ★★★★★★★★★★★★★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 净丰/BBCALL _____________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cbs.ntu.edu.tw> ◆ From: !211.75.118.56 |
阅读文章: 第 87/395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