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Sitting ◎ 禅与静坐 板主: prajna |
阅读文章: 第 1/511 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editator (出太阳了) 看板: BudaSitting 标题: 禅修疑难解(1)《禅修菁华集五、默照》 时间: Mon Jun 17 15:12:19 2002 禅修疑难解 圣严法师 编案∶本文系一位热心於禅修的居士,四、五年中,发生的若干疑难,汇为九 题,来信请教圣严法师,法师以可能还有其他人也曾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故用 书面公开答覆,以飨有心於禅修的读者。 一 问∶古德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观一片心。」有时心中一片空灵,连 一句佛号的念头也提不起来,是否即保任空灵状态?这里指念十方佛,是否有 取代杂念的意思? 答∶我不清楚居士所引古德句的出处,不敢臆断。至於用功到达空灵状态,尚 能念佛名号,乃是不可能的事。应否守住空灵状态,当有两说∶一者系心不动 ,任其继续沈淀澄清,以至於不见一物,虚空沈寂,自亦不觉处於空灵状态, 是为正途;否则,若滞於空灵--例如「光音澄湛,空旷无涯」的觉受之中, 尚未真入深定,仅胜於轻安境界。 第二种方法,即是用参话头的工夫,打破空灵状态。若由念佛名号而至空灵状 态,当下提起「念佛是谁?」的话头,以此时心念专注,易发疑情,促成疑团 ,是为禅法的活路;否则,耽滞於空灵,而误以为保任,那就浪费时间,误了 前程。 念佛法门,在四祖道信,即曾引用《文殊说般若经》的专念一佛名号的一行三 昧,非关净土,目的乃在由定发慧。散心时念佛名号,实乃无上妙法,念至无 佛可念,可能出现空灵,亦未必出现空灵。 二 问∶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皆论及观心法门,不知有何不 同?得以截长补短、相辅相成否? 答∶四念处是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一科,虽云小乘观法,然於《大智度论》卷一 九也有介绍,是观身、受、心、法的不净、苦、无常、无我,而破凡夫的我执 我见,乃是通用於大小乘的基础佛法。所以近世日本禅宗的龙泽寺派,教授初 学禅众时也用数息法,我本人亦常以数息法教人,偶尔教人不净观,此乃四念 处观的流类或基础,观行摄心,散心已摄,则继之以大乘禅法。 禅法可分作两类∶一是六祖惠能及早期禅宗祖师们所揭示的「直指」,不用任 何观法,顿断烦恼,顿悟自性,那便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无可依附,不假 修行,自然天成的。类似的利根机人,究竟不太普遍,故有第二类的参话头、 参公案。话头与公案,是用来堵塞偷心和妄情的,有人终身抱定一句话头,参 问下去,犹如念佛法门之抱定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此即适合於一切根机的 观行法。 再说大手印,是某派密教的观法,它跟「顿悟」、「直指」的禅法不同,大约 类似前举,由空灵状态,而进入虚空沈寂的境地,禅门曹洞宗的默照禅,可能 与此相近。 居士所说「截长补短、相辅相成」,粗见则不然。修行贵在一门深入,所举诸 法门,固有其共通处,然皆有其特胜处。修行过程中,最好顺从师教,抱持一 门,勿作调人,否则可能会成为顾此失彼而两头落空。《楞严经》列举二十五 位大菩萨,个个专精一门,最後始臻门门圆通,不是初学之时,即能尝试相辅 相成的。 三 问∶四年前某天早上上班,突然身心内外一片空,实则连空的感觉也没有。从 停车库到办公室的电梯口,原来要走五分钟,似乎一秒钟就到了。虽然五官功 能照常,但丝毫不觉知。到电梯口才「醒」过来,其实,在那失去知觉时才正 是醒,这到底是何现象? 答∶这种经验,通常发生在努力修行某一方法或沈潜於某一观念的思考之後, 其他宗教徒的身上也可能发生。当此种经验发生以後,会有身心舒畅、如释重 负的感觉,观察任何事物,均较平常清楚明朗,但却不宜也无法立即做需要思 考、计画的工作。此乃处於一度专心的状态之後,突然失去了心所依托的观象 ,程度浅的,会感到恐慌,程度深的,便有如置身心、世界及环境於另一度空 间之外的感受,仁者得此经验,实是可嘉。 四 问∶大约四年前开始,偶尔感到有气胀胀地从左脚心,经背脊,到达眉心,後 来则经常发生,偶尔头顶中央,亦会感到胀胀地。上午七、八点左右,中午十 二点至一点左右,下午五、六点左右,感受较强,工作劳累或疲倦时,感受也 强,不知是何现象? 答∶左脚心是肺、胃、左肾、心、十二指肠、胰、脾等内脏的反射区,跟脊椎 都有关联。从睾丸与肛门之间的会阴向後,经背脊、头顶的百会,至人中,是 督脉;从会阴经腹部、胸部,至下巴,是任脉。道家练气行脉,要将任督二脉 前後打通,称为小周天。仁者尚未打通二脉,故气动时,有胀胀现象。随著各 人体质及劳逸等健康状况的不同,故有时段现象的症状。此在禅宗,一向采取 不予理会的方式,否则,便成吐纳导引的道术而非禅法了。其治疗方法有三∶ 1.不予理会,2.将注意力集中於脚心,3.用参话头来转移注意。 五 问∶大约也在四年前开始,在静坐时偶有举阳现象及性交快感,导致性欲冲动 ,出精外漏数次,事後身心均感不适,最近则极少有此现象。如何才能突破男 女关?将来结婚後,为了修行,是否以「有名无实」较妥当? 答∶依据生理现象,性冲动或性反应的原因,大别有二∶1.是新陈代谢正常, 精力充沛,血气旺盛,自然发生性的冲动以及寻求性的发□,乃至所谓精满自 溢,偶有梦遗现象,亦无损健康。2.是身体虚弱,肾水不足,肝火旺盛,脉动 精摇,心气浮躁,亦会产生亢阳的性冲动而梦遗、滑精;虽也有举阳现象,唯 其举而无力,精液外□,势将越漏越衰,必须治疗。 静坐的初步功能,在於调理生理机能,使弱者强而衰者健。当一个人的气脉运 行比较通畅时,内分泌腺自然活泼,当气行至生殖系统而不及时向任督二脉乃 至全身疏散,稍久即会引起性欲亢奋的现象,举阳、快感,逼著要求射精。此 时如果放弃静坐而去求助於太太,或以手淫,使精液外漏,都是最伤元气的事 。 习定之人,必须宝爱精气,故在静坐放腿之後,亦不得立即如厕,最好先做柔 软运动,使精气疏至全身;否则,精气随著便溺外□,对健康无益。 如果坐中性欲冲动,宜起座礼拜、经行,若以冷水毛巾敷小腹,最为快速,唯 体弱者不宜用。如果气脉已经畅通无滞,便不会由於气聚生殖系统而致引发性 欲冲动的现象了。如能专精於方法,不顾生理反应,气脉极易通畅,而得轻安 境界。别说获致定乐,即使轻安之乐,亦较性交快感,快乐十倍;故在定功得 力之人,不易贪爱男女色,亦不易有性冲动。 定境至初禅以上,称为色界,已无欲念,更无欲事。不过,凡有身在,如果不 在定中,纵然已无欲念欲事,纵然已经心得解脱,仍可能有举阳□漏的性徵, 此在部派佛教的初期,即有为了罗汉应不应该尚有夜眠遗精的问题而起过诤论 。 至於如何突破男女关?对於出家人,尚不容易做到,何况在家居士。出家人以 戒防身,以定制心,故较在家为易。在家之身,能不邪淫即好,夫妇仍以正常 随俗为宜。今日社会的居士生活,也不允许有离群独居,专精於禅修的可能; 若能保持五戒清净,并且订有禅修静坐及读经、礼诵的日课,以健康的身心, 对家庭、社会、众生,尽其所能,即是菩萨道的行者。 (续下篇…)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http://cbs.ntu.edu.tw ⊙ 禅与静坐板 - 真心交谈的坐坐板 From: 140.112.41.28 |
阅读文章: 第 1/511 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