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Sitting ◎ 禅与静坐    板主: prajna
阅读文章: 第 11/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meditator (出太阳了) 看板: BudaSitting
标题: 五停心观修行法《禅修菁华集六、五停心四念处》
时间: Mon Jun 24 11:09:28 2002



「五停心观」修行法                                        圣严法师


前言

佛教一向重视禅定的修习,不论在原始佛教、大乘显教、金刚乘密教,都有它
们各自的禅修方法。其中共通而基本的修行法门,即为五停心和四念处。此两
种方法於早期佛教论典便有记载,至今仍然沿用著。

简单地说,修五停心,是为了平息、净化心的骚乱和混浊的状态,使心念集中
,以达正定。由五停心得定,进而观四念处开发智慧,此即解脱生死轮回之要
道。

五停心的五种法门,虽然历来释义略有不同,但通常界定为:一、数息观,二
、不净观,三、慈悲观,四、因缘观,五、界分别观。汉文的佛教典籍中,亦
有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的。所有这些方法皆针对一般人深重难除的习气、障
碍而设,如数息观对治散乱,不净观对治贪欲,慈悲观对治□恨,因缘观对治
愚痴烦恼,界分别观对治我见,念佛观对治罪重及障深等人。止惑除障後,才
能以纯净、专一而有信心愿心,更进一步修行。

一、数息观

梵语为「安那般那」。数息观是最普遍而基础的佛教禅定方法之一。不论小乘
佛教、大乘佛教,皆视之为初学者最好的入门训练。因为数息观对治散心及妄
心,而散心及妄心是每一个初学者必定会碰到的问题。

虽然如此,数息观并不只是一个粗浅的基础方法而已;因著每个人修习程度的
不同,它可以由浅至深,含摄一套完整的解脱道进程。在中国佛教天台宗,讲
述修禅的要典《六妙门》中,指出数息观的六种层次为:1.数呼吸--数,2.
跟随呼吸--随,3.定或集中--止,4.识别--观,5.还,6.净。而所谓净
,即是解脱或开悟的境界。以下介绍三个基本的数息方法,大致等同於六妙门
的前三门。即为:(一)数息,(二)随息,(三)集中在身体上特别的一点
或能量的中心,即中国传统所称的观丹田。

(一)数息
数息就是计算呼吸的数目。一般而言,以数呼吸为主。把全部的注意力轻松地
放在享受呼吸的感觉上面,每感觉到气自鼻孔出去的时候,数一个数目,到十
为一个循环,数到十以後,再从一开始。

平常人的呼气较入气舒缓,时间也较长,所以把注意力放在呼气是较为容易的
,而吸气的时候,则须了了分明地知觉气息的进入,保持著觉醒在每一次呼吸
之时。若数息的功夫用上了,呼吸会渐渐变得缓慢而深长,甚至也不大感觉到
气息的出入了,则可以进而用其他的方法,或者还是专心於呼吸的出入,但可
不必计数。

有几个问题是初学者常常发生的,如数息时伴随著许许多多的妄想杂念,特别
是在出息、入息的中间或是正在吸气的当儿。此时只要立刻把注意力从妄念上
拉回来,继续数下去即可。另外,初学的人可能会头痛、头晕、呼吸困难,那
是因为头脑紧张、求好心切,所以气上头部,无法自然地呼吸了。呼吸应该是
放松而自然的,数息的功夫要绵绵密密,但身心则是轻轻松松,不可刻意地控
制呼吸或极力地想排除妄念,那会使得呼吸的速度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紧迫
,便造成更多的阻碍。

还有,数久了之後,初学者容易陷入一种机械化的数数目的情况,或者变成昏
沈无记的状态。此时应奋起心力,使心境保持清明和醒觉。或可暂时改用倒数
的方法,从十数到一;也可以跳著数,如一、三、五……或二、四、六……直
到二十。如果每次都数不到十就中断或忘失,也不必焦躁。

有的人妄想很多,可用出息与入息同时都数的办法,一个数目接著一个数目,
以减少念头的滋生。但要注意呼吸仍要保持平均而自然才行,有的人蓄意使用
腹式呼吸,其实,数自然呼吸稍久,横隔膜下降後,便成腹式的丹田呼吸。若
故意控制,则不健康。

经行时亦可数息。把注意力放在同一只脚掌的举起、落下的知觉上,跨出一步
时吸气,这脚再提起来时呼气,数一个数目,一到十为一循环。此方法亦可理
解为跨出一脚时吸气,再跨另一脚时呼气,呼气同时数一数字。

经行时的呼吸亦可不数数目,只要配合呼吸的出入,注意脚掌的起落。在妄念
很多的时候,就加上数目,以自己觉得最自然的经行方式来数即可。

(二)随息
随息可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注意力集中於鼻孔,清清楚楚地观照每一次呼吸的出与入,但不
数数目。气息自鼻孔端部呼出去的时候,心中很清楚明白,气息自鼻孔端部吸
进来的时候,也很清楚明白,念头随著呼吸的出入而紧紧地系在鼻孔上,不到
其他地方去。这是随息的第一个阶段。通常若是数息的方法已经用得不错,更
进一步用随息方法的人,即能将呼吸的出入观得很好。另一种情况则是自己感
觉非常疲倦了,没有办法集中心力来数呼吸,此时用随息,可能时而迷糊,时
而清醒。

第二阶段,及因随息用得了力,呼吸渐渐深沈,吸气时直往下去,沈到丹田,
小腹自然而然地有起伏的动作。切要注要的是,不是故意地控制呼吸,不是把
气往下逼,并用头脑指挥小腹起伏蠕动,那样做是不安全的,甚而对身体有害
。若气是自然地沈到小腹去的,便没有问题。此时虽然知道小腹随著呼吸在动
,注意力仍宜放在鼻端。有人已把数息数得好,在数息时,气已降到了小腹,
到随息一开始,便已在用小腹呼吸了。

第三阶段,虽然仍是在用小腹呼吸,但在自己的感觉上,每吸一口气,会输送
到全身,如同整个身体都在呼吸似的。每一条血管、每一支经脉、每一个细胞
、每一个毛孔,连脚趾尖、手指头等,都在吸气似的,觉得极为舒畅。又好像
在一间本来闷塞的房间里,当用抽风机,把室外的新鲜空气一抽进来,整个房
间便充满了新鲜的空气;在吐气时,则似将身体里用过了的浊气通通被排出去
,也像房间内的废气全被抽出去了一样。此时还是随息,但自己会觉得,随著
气息的进出,全身上下,通体内外,就像一个气球般地充满气又放气,放完气
又充气。而且不管充气也好,放气也好,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好享
受、好舒服。如能持续著这种状态,到最後一定能得轻安,轻安以後就会入定
。所谓轻安即是身体非常的轻松安定,好像是一点点烦恼也没有了,一丝丝妄
念也没有了,一些些障碍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念不在鼻孔,是在全身
,随著呼吸的感觉而贯透到了全身。

一般打坐的人,为了使自己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常常会把呼吸气往外往内压挤
。因为压气闭气的时候,妄念似乎会减少一些,也由於压气闭气的缘故,腹部
便会一起一伏。这里要非常注意,如果随著气息的出与入而故意动自己的小腹
,可能会有两种情况发生:1.会有小腹胀痛的现象;2.若是女性,也许会影响
到经期的提早。

另外,在打坐的时候,有的人会感觉到身体发热或发冷。如果身体发热,应注
意入息,不要注意出息,体外的空气较体内冷些,所以入息的感觉是凉的。反
之,如果身体发冷,则应注意出息,出息是暖的。冷暖的感受在鼻孔,只要去
感觉它和注意它,不一会儿,身体的情况便会改善。

还有人会觉得头部发晕发胀的,那可能是因为注意力集中於头额部位的关系。
如果只注意鼻孔的出入息,不会产生问题,可是由於吸气必定会经过脑门这个
地方,很容易就会把注意力放到脑门的位置上去,加之以自己太过於用力,因
此觉得头胀而痛。若有这种情形,宜暂时放下随息的方法,把注意力放到脚掌
的中心。先观盘著腿的上面一只脚掌心,注意力集中後再同时观两只脚的掌心
。

观脚掌心,使得我们身体上半部的压力,慢慢地解放、松弛,把胀著头部的气
导引到脚上去。这个时候,仍然是随息,但是渐渐地可能会感觉到,随著每一
次的一呼一吸,脚掌心的部位会一涨一缩,彷佛胀大了一点。最初只是有个感
觉在那里,但慢慢地觉得暖,也有人觉得清凉。

观脚掌心是在身体不舒服时才用的方法,并不需要一直用它。

(三)观丹田
丹田,在佛教的天台智□撰《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另有一个名词,称为「
气海」。修止的初门,共有身的五处:顶上、发际、鼻柱、脐间、地轮。脐间
又名气海,即是脐中之下关元之上的小腹部位,即是中国道家所称的丹田。观
丹田并不是佛教专有的法门,而且用这个方法也达不到禅定的最终目的,但可
以将之当作修定的基础。

丹田有三个: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位於整个头面最中心的部分
,即两眉的中间。中丹田,在胸部的两个乳头之间,横隔膜的上面。下丹田,
则是肚脐眼下三横指处。通常所观丹田,即是将意念系缘於气海的位置,唯不
可故意随著呼吸蠕动丹田,若丹田自然随著呼吸上下起伏,则是正常现象。
首先讲上丹田的观法。此即一般所称的眉心或印堂,是在注意力不易集中,并
且有昏沈感觉时,可以用此法,但观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头痛;或有得通的
幻觉,似会向上飞升,也是不好。刚开始先假想在眉间的地方有一个光点,像
颗珍珠般,晶莹明亮,是很清凉的光。起先仅是米粒般的一点,然後渐渐地扩
大,整个头部都变成光团,再继续从头往外发展,全身成为一个光团,你的存
在就是光,其他都消失了,除了光没有馀物。

其次,当我们胸部不舒服,呼吸不畅,身体虚弱而没有精神的时候,观中丹田
,此在针灸穴位名为「膻中」。观中丹田时,想像它整个部位是一轮满月而不
是身体。最先,在两乳头之间,画一个十字,於十字交叉点上观想有一轮满月
,离我们好远好远,像是在太空之中一样。逐渐地,月亮越来越近,越来越大
,大到中丹田的部分都是月亮,後来,甚至自己整个成了月亮,周围的环境也
不见了。本来月亮在心里,结果自己消失在月亮里了。

至於下丹田的观法,男女有别,应特别留心。下丹田以脐下三指为中心,男性
在作观时,不要低於肚脐眼下三个手指宽的距离,否则,观的部位太低,易产
生生理上性欲的反应。女性则因为脐下三指处是近子宫的位置,若观久了,可
能使得月经提早,或是在月经来时,直观它而导致流血不止。所以作观时,男
性不要超过脐下三指,女性以观自己的肚脐为佳,或观肚脐眼下一或二指为宜
。而且不要用专注的方式,当用若有若无地系心该处。如果每天打坐的时间不
超过一小时,或是早晚各坐一小时,观下丹田大致上仍是安全而容易摄心的好
方法。

佛教把观丹田视为修止的初步方法(系缘止)里的一种,故在《释禅波罗蜜次
第法门》说,修成五种系缘止的方法之後,接著当修制心止及体真止,到第三
种止,始开智慧。

观下丹田时,由於气向下沈,重心在下部,便能把所有的能量储蓄在这里,所
以於人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使得轻浮的人、紧张的人和讲话讲得很快的人,觉
得稳重、沈著,也能使胆小而常缺乏安全感的人,以及没有自信心的人,性格
改善。智□大师说:「若系心脐下,脐是气海,亦曰中宫,系心在脐,能除众
病,或时内见三十六物,发特胜等禅。」

下丹田观到稍得力时,可能会产生几种现象:首先是发暖,再则,这个暖的感
觉会传到你的全身;暖流或向後通过肛门,顺著督脉从背椎上达头顶;或从小
腹,顺著任脉,向上经过胸口到达喉咙,若以舌舐上颚,便易接通督脉,道家
即谓打通任督二脉,唯与发慧无关。第二种现象,则是从小腹局部的温暖感,
渐渐扩散到全身都觉得柔和的暖感。经过暖的阶段以後,身体所有的不舒服和
紧张都没有了,最後连身体的负荷感也没有了,所以能治病健身;坐在那里,
已经忘掉自己在做什麽;但其享受轻安和舒服的感觉还在。

观丹田的极致是只能到这样的程度,它可使你获得到粗定的经验,故尚不知深
定何味。就佛教而言,尚未到初禅定境的离生喜乐地。观上中下三种的任何一
个丹田,到最後观成时,情况皆同,其中尤以中丹田和下丹田较易得定。

二、不净观

佛陀时代有两个基本而重要的修行方法,一是数息观,二是不净观,合称为二
甘露门,即两种进入不死境界的灵药,一直至今日,小乘佛教地区仍普遍沿用
此二教法。数息观已如前述,主要为对治我们的散心及昏沈心,现介绍可以帮
助我们对治贪欲心,特别是淫欲心的不净观。

不净观即观身不净,观察我们的身体毕竟不清净,此法观成,能离五欲,故可
得出世间禅,一般人之所以会有种种的烦恼,归根究底,在於执著自己的身体
,以身体为我,所以产生许多的欲望和贪心,由於身体经常是在不满足的状态
下生存;肚子饿了想吃、口渴了想喝、冷的时候想穿、热的时候希望凉爽……
然而在没有饥、渴以前,就担忧、防备著即将来临的饥渴,因我们是常常会饿
、会渴的。正是为了己身的饱暖、安全和舒适,必须积蓄更多的饮食、衣物、
金钱、家产等,这种对身外物强烈的贪著心,便成了心理上沈重的负荷。同时
,我们的身体、除了有饮食、衣物的其本需求,还有男女性欲的冲动,告子所
谓「食色性也」,便是「饮食男女」,称为「人之大欲」。当吃饱了、穿暖了
时,第三个淫欲的问题马上就会发生。一切的纠纷、烦恼,都是从身体而有的
。因此,修不净观,即是针对此一妄执,对症下药,若能观成,便可以解脱烦
恼。

在南传佛教地区,直到现代,尚有一些隐居山林的比丘,师父教弟子们修行这
个方法的时候,如果要很快地、非常彻底地修成,往往会去募化一具□首来让
他观。因为不净观有两种,第一种是观他身不净,第二种是观自身不净。观自
己比较不容易观成,总觉得自己没有什麽不净的,所以要先观人,观他身不净
成功了以後,再看自己,就容易了。

若是因缘巧合,修行者找到了一个濒死的信徒,而这个人和他的家属都愿意把
遗体捐出来,供作修行不净观用的工具,等他死後,修行者就把□体带到深山
里,放下来,面对这个刚死不久的躯体打坐,并留心观察随後发生臭烂不净的
种种变化。

慢慢地,□体改变颜色了,先变成黄色,再变成青紫色、黑色,继而开始浮肿
,肿了以後,经过日晒,就开始腐烂了,皮肤渐渐地裂开,一块一块、一条裂
痕一条裂痕地裂开;在此同时,苍蝇群集而来,直到整个身体都给苍蝇盖满。
随著旦、暮,晴、雨等天候的转变,苍蝇时来时去,并且在□身的腐肉里产卵
,因此□身上就开始长出蛆来,这和露天厕所里的蛆是一样,是很肥痴的,它
们的嘴很尖,有点黑,钻爬起来动作很快,一钻一个洞,在腐肉里钻进钻出的
;大概最容易看到它们钻动的地方,是鼻孔、两眼、双耳、嘴巴,和身上已经
出孔、流水的裂缝中。到後来,整个死□都被蛆□占据吃光了。

这时□体的味道是非常臭的,死老鼠、死猫死狗的味道,想必各位都闻过,死
人的臭味则比死老鼠、死猫狗,还要浓上千百倍!闻到这种臭味,你会不想吃
东西,看到那种景象,你会想到身体是如此的不净,一向被贪恋的人体的色相
、形容、威仪、言声、细滑及相貌,都是不净的;并且你也会想到自身死了也
是这个样子。

继续观察下去,这个死□啊,本来是膨胀了的,现在经过蛆□一段时间的吸吮
钻营,蛆又变成苍蝇了,苍蝇又产卵,於是有第二代、第三代的蛆在里头。死
□被蛆越吃越瘦,最後只看到摊在地上黑黑的一堆。如果没有遇到大风大雨的
吹打,这个□体就是脏脏的、枯枯的、焦焦的,像什麽野兽的骨头堆。骷髅上
面,身体还是连著的,但极为难看,面孔、五官完全没有了,皮也没有了,肉
也没有了,只剩下尚未烂掉的筋骨。

遇到下大雨了,数日,或是一连数十天的雨季,乾枯的死□又再度腐烂,筋也
腐烂了。等到皮、肉、筋全都烂掉,便现出白骨。这以後,越看越乾净,越看
越清爽,逐渐地就像在博物馆里所看到的骷髅标本一般。可是博物馆里的骨架
子是完整的,这时修行者所见的骨头都是零散的,东一根西一根地散在地上。
然後再继续看下去:有些细小的骨头,或被风化了,也可能给雨水冲走了,或
是给什麽小动物拖散了,只剩下几根粗大、乾净的骨头。渐渐地,这些骨头也
不再是骨头了,只见其洁白的颜色,然後,白色也不再是白色,从白色变成了
白的光,而修行者四周的环境已消失不见,修行者自己就在这白光里头;接下
来,甚至也感觉不到白光了,根本忘掉了环境,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已然入定
了。

修行者在修不净观的时候,是不见人的,因为他身上也薰染了浓厚的□臭气味
。每隔几天,他到一定的地方拿取他人供养的食物,直到修毕全部过程,过一
段时间才能下山。

最初作观时,他是从观实体的死□开始,一直到看见枯骨,看见白光为止,要
相当长的一段时日。等到观成以後,每次一打坐,便能快速地由□体的腐化观
想到光,一直到自己消失在光里面,每次观的程序皆同。那时,已经没有真正
的死□在眼前了,完全是观想,但是对所有的步骤已经掌握得很纯熟了。
我们若依照如上所叙述的过程,用想像力,耐心而细心地观察一个陌生的死者
遗体,虽无实体,但当我们集中念头观想的时候,仍然可以得到力量,尤其是
对於贪欲、淫念强的人,是有帮助的。

依据《禅法要解》所说,另一种从善师学习观自身不净,是观自己身中三十六
物,不净充满,观所执著的他身亦然,若已达到厌离淫欲的目的,便息观想之
心。倘若欲著之心不息,当用两种方式:其一是心理上贪□冲动强的人,最好
用一点情绪性的意志力来辅助观想,例如告诉自己:看到我自己了,唉,真是
难看透了!太可厌了!人死了是这个样子!现在又变了……。每一个过程都提
醒自己一下、强调一下,一直到白骨出现为止,再进入白光。第二种人不常因
身体而产生强烈的烦恼,所以不需要用情绪,只是很清楚地、一步一步地观想
一切的变化经过,到看见白骨出现以後,接下来两个方式就完全一样了。而所
谓白色的光,这光是明亮、清凉而柔和的,不是像夏天猛厉的阳光。

依上述的方法修行,能够很快地进入定境,因为这其间观想的过程较为复杂,
在注意观想的时候,便能排除许多妄念。一连串的境界显现时,心也同时跟著
对象的变化而在变动,但这个变动是连续的,而非散漫、纷杂的妄动。平日心
很散乱、念头很多的人,最好还是由数息观入手,否则可能一开始就妄想纷飞
,不净观观不起来了。

依据《坐禅三昧经》卷上的介绍,凡是淫欲多者,习不净观,当观血肉之身,
从足至发,不净充满。活著的时候,身中三十六物,皆是不净,何况身死之後
。又说多淫欲人,有七种爱,以观七种不净对治。1.若著好色,当习青瘀观法
,乃至黄赤不净等色。2.若著端正,当习月月逢胀身散观法。3.若著仪容,当
修新死血流涂骨观法。4.若著音声,当习咽塞气绝命断观法。5.若著细滑,当
习骨观及乾枯病观法。6.若爱著众生,当习六种观。7.若都爱著以上六种,则
遍观一切。

该经又说:「人心狂惑,为颠倒所覆,非净计净,若颠倒心破,便得实相法观
。」「爱著心息,即知不净。」身为父母精血不净合成,既得为身,常出不净
,衣服床褥亦臭不净,何况死後遗骸!可见,若能修习不净观法,初则可以离
贪淫,终则能成实相无相的观法。


(续下篇…)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阅读文章: 第 11/511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