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Tech ◎ 佛典电子化讨论 板主: HeavenChow |
阅读文章: 第 1669/203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jt5354.bbs@bbs.csie.nctu.edu.tw (jt5354),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读「大藏经」杂记.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Sun Sep 30 02:39:00 2001)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Math.NCTU!netnews.csie.nctu!bbs 七、读「大藏经」杂记 上编 藏经的部类、重出与异译 一 「大藏经」,是我国对一切佛典的总称。佛法本有经——「素□缆藏」,律 —— 「□奈耶藏」,论——「阿□达磨藏」,总称三藏。在佛法发展中,又有大 乘的「般 若波罗蜜多藏」,□密大乘的「陀罗尼藏」,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 经』所说(大 正八.八六八下)。原始结集的法与律,都是称为素□缆(修多罗)的,所以 每泛称 一切教典为「一切经」。隋、唐的经录中,都有「入藏录」。『开元释教 录』中,有 本而「入藏」的,共五千四十八卷,这个数目,每被称为「一藏」。 称一切经为「大 藏经」,是赵宋初,开始刻印入藏的教典而引起的名词。华文的 [P222] 「大藏经」, 自宋代刻板以来,我国以外,契丹(辽)、高丽、日本,也都有华 文「大藏经」的刻 、印,板本是相当多的。到了近代,我国还有『频伽大藏经』 、『佛教大藏经』, 『佛光大藏经』(在编印中)的编印流通。五十年前,我在 普陀山慧济寺阅藏,阅读 的是「清藏」本。近四十年,除单行本外,我都用日本 的『大正新□大藏经』。在阅 读过程中,偶尔发现些问题,有的在记忆中,有的 在摘录中,现在把他分类的叙述出 来。由於阅读的,一向都是『大正新□大藏经 』,所以这里要说的「大藏经」,就是 以『大正藏』为主的。引用的教典编号, 出处在某卷某页,也都是依据『大正藏』 的。 日本的『大正新□大藏经』,是日本大正时代,高楠顺次郎博士与渡边海旭 博 士,共同发起编修的。得到小野玄妙博士的努力,经十三年的悠长岁月,才完 成八十 五卷,及『昭和法宝目录』三卷;後来加入「图像」十二卷,成为这部一 百卷的大藏 经。这部大藏经,质量并重,包含了部分新发现的资料,受到佛学界 普遍的尊重。在 八十五卷中,可分为三大类:一、初三十二卷,是我国古德,从 [P223] 西方传译来的 (四十九与五十卷中,还有传译的十七部),代表了传入中国的印 度佛教。二、从三 十三到五十五卷,是我国古德的撰述——注释、法义、史传, 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佛 教。三、五十六卷以下,除八十五卷的「古逸」与「疑伪」 外,是日本古德的华文撰 述,代表了日本的佛教。这部大藏经的内容,印度的, 中国的,日本的佛教,是以中 国佛教为中心的:印度部分,是中国人所传译的; 日本部分,是继承中国所宏传,探 究而又有所发展的。以中国佛教为中心的佛法 ,日本学者能编成这样的大藏经,中国 佛教界应该庆幸,也应该反省!在八十五 卷中,中国著述的二十三卷,而日本著述的 是二十九卷,日本古德的作品,似乎 分量多了一些,不过这是日本教佛界所编修的 呀! 『大正藏』的编修,据「刊行旨趣」说,不是顺从古传的「编纂旧习」,「 错杂 混淆」的。如「严密博涉的校订」;「周到清新的编纂」;「梵汉对校」, 列出梵、 巴原语等。而最便於阅览的,是全藏八十五卷,二九二0部,也就次第 编列二九二0 号目。含摄众多经而成一大部的,如四部『阿含』、『大宝积经』 [P224] 等,又将该 经一一的编列号目,所以检阅上的确非常便利。我的研究,重在中国 译传的印度佛 教,所以『大正藏』的前三十二册,成为我近四十年来的修学良伴 。然完善是不能 「一蹴即至」的,『大正藏』当然也还不能说「尽善尽美」。以 『南传大藏经』的经 藏,对勘华译「四阿含」,有些也还需要修正的,这里姑且 不谈。『大正藏』(前三 十二册)的编校,大抵以「高丽藏」为底本,而以「宋 藏」本等来校订的。所以部类 方面,虽已有新的分类,而校订的内容,还不免受 到古传的「编纂旧习」,「错杂混 淆」的影响。在我长期的检阅中,觉得有些是 重复而应该删削的;有些是编入部类不 适当的;有些是同本异译,分编在各处, 没有注明而不便初学的。我把他摘录出来, 不是为了批评『大正藏』,而是提贡 些意见,作为将来发愿修藏者作参考! 二 大藏经中,有些是重复的。重复的原因不一:有的是从大部中「抄出」别行 [P225] ,久了被认为不同的译本;或是被编入大部,而仍旧编列别本;也有是古人的 抄 录混杂,使人误认为又一译本。重复本是应该删去的,在『大正藏经』中(译者 人 名,这里姑且依『大正藏』说),如: 八六 佛说泥犁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本经从「闻如是」起,到「当复还入恶道 中」止(一.九0九中),确是『中阿 含』(一九九)『痴慧地经』的异译(缺智慧 一大段)。但接著说:「闻如是… …佛说教如是,比丘皆欢喜」(一.九0九中—— 九一0下),显然是另一经本。这一大 段文句,与竺昙无兰所译的,四二『佛说铁城 泥犁经』,可以说是一致的(不同 ,是抄录所引起的)。这是竺昙无兰的另一译本, 所以附在『佛说泥犁经』下的 部分,应该删去。如因文字小不同而要保存的话,可改 为四二经的「别本」。 图片 四九九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他]作苦经— 失译; 五0三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西晋法炬译, 这二经,依『出三藏记集』(卷四),都是「抄」出的。四九九经,与『杂阿 [P226] 含』(三0二)经;五0三经,与『杂阿含』(一三四四)经,文句都是相同 的 。这都是「抄」出的,应该删去。 一二八 须摩提女经 — 吴支谦译, 本经是『增一阿含经』(三0)「须陀品」第 三经的异译。『大正藏』所载 的别本——宋、元、明本,其实就是『增一阿含经』 「须陀品」第三经,文句相 同,所以「别本」是应该删去的。 二三二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梁曼陀罗仙译, 本经二卷,是『大般 若波罗蜜多经』(七)『曼殊室利分』的异译,一向列 为「般若部」的异译。到了唐 代,菩提流志编译『大宝积经』,本经被编为『大 宝积经』的(四六)『文殊说般若 会』。这样,注明彼此是同本异译(别编)就 可以了,本经没有再编入「般若部」的 必要,应删去以免重复。 三三六 须摩提经 —唐菩提流志译, 在『开元释教录』(卷九)中,本经题作 『妙慧童女所问经』,唐长寿二年( [P227] 西元六九三)译出。神龙二年(西元七0 六)起,菩提流志又译出『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四十九会,是采用固有译本, 补译新译本,新旧综合而成的。三 十会的『妙慧童女会』,就是采用本经的,文句相 同。本经只在「六种震动」下 ,少「天雨妙华,天鼓自鸣。说是语时,於虚空中花散 如雨,天鼓自鸣,三千大 千世界六种震动」(大正一二.八二下,一一.五四八 中)。缺少的三十四字,分明是抄写 者的脱落。先译『妙慧童女所问经』,後来编入 『大宝积经』的三十会。在译经 史上,有『妙慧童女所问经』,与『大宝积经』的 『妙慧童女会』,但决不是再 译。所以本经已编入『大宝积经』,不应在异译中再占 篇幅,应删去以免重出。 三三五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 姚秦鸠摩罗什译, 这部经,『出三藏记集』是没有 的。隋『历代三宝纪』(卷八),才说到鸠摩 罗什所译的『须摩提菩萨经』。检阅经 文,这是在竺法护所译的,三二四『佛说 须摩提菩萨经』中,插入竺法护所译的,五 六七『佛说梵志首女经』文一大段: 「女[汝]意云何?无上正真之道」(大正一二. 八0下——八一中、一四.九四0上——中)。 [P228] 「女意」上多三十四字,「之 道」下多九字,文义也不通顺。这不是鸠摩罗什所 译,也不是「失译」人名,而是妄 人拼凑所成的,应该删去。 四九二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汉安世高译, 本经与乞伏秦法坚所译的,四九 五『佛说阿难分别经』,是同本异译。『大 正藏』所依的丽藏本,与明本相同,而宋 、元本等大异,所以附为「别本」——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然检阅经文,宋、元 等「别本」,与法坚所译的『佛说 阿难分别经』,文句相同,所以应删去宋、元等 「别本」。 七五一 佛说五无反复经 —宋沮渠京声译; 七五二 佛说五无反复经 — 宋沮渠京 声译, 同一经名,同一人译出,是可疑的。『大正藏』在七五一下,附有宋、元等 「别本」。七五二经,是「明藏」本所特有的。其实,二经及别本(共三本), 大体 相同,只是七五二经,末後增一小段,又少了一小段。这本是一经,不过在 展转传写 中,文字上略有出入与脱落而已。应列七五一经,而以其他二本为「别 [P229] 本」, 以恢复一经的古说。 六一 佛说受新岁经 —西晋竺法护译, 本经与『增一阿含经』(三二)「善聚品」第五经,文句相同。这是从『增 壹阿 含经』抄出,并不是别译,应删去以免重复。 二九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唐地婆诃罗所译的,从天主光童女,到德生与有德兄妹——九位善知识的参 访, 是晋译『华严经』所没有的,现已编入晋译『华严经』了(九.七六五上——七六 七 上)。後来,唐实叉难陀所译的八十卷『华严经』,也采取了地婆诃罗所译的( 一 0.四一七中——四二0上)。已编入二部『华严』,似乎注明这部分是地婆诃罗译的 就可以,不必再别立了。 三 在华文的译典中,同本异译是相当多的,也有只译出全经的一部分。不同译 [P230] 本的保存,可以了解我国佛教译经史的先後差别;对印度佛教圣典的理解,也 是 很有价值的!如我国的『中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诵本。『中含』(一八一) 『多界经』,共六十二界;赵宋法贤译的,七七六『四品法门经』,是五十六界 ;而 『中部』(一一五)『多界经』,仅四十一界。这是由於部派不同,同一经 典而内容 大有出入,这还是作为同本异译的。即使是同一经本,因时代先後而不 同,如『华严 经』的「入法界品」,在六十卷本、八十卷本中,及後出的四十卷 本,就可以发现增 益与变化的痕迹。同本异译的比较研究,对佛法的正确理解, 是很有价值的!凡是同 本异译的,应该先後次第,不适宜散编在各处;先後次第 的,也应该注明是同本异 译,这才能便於修学者的比较。对於这,『大正藏』是 相当不完善的。有些同本异 译,编者似乎也没有知道。这样,同本异译部分,『 大正藏』的编列,有些是应该改 正的,如: 八四五 佛说尊那经 —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中阿含』(七)『世间福经』的异 译。 [P231] 一四九五 善恭敬经 —隋□那崛多译; 一四九六 佛说正恭敬经 — 元魏佛陀扇多 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七五四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 赵宋施护译, 本经是『中阿含』(一七0) 『鹦鹉经』的异译。本经初没有「白狗」因缘 ,所以与『中部』(一三五)『小业分 别经』更为接近。本经共有(华文的)六 译,还有七八『佛说兜调经』,七九『佛说 鹦鹉经』,八0『佛为首迦长者说业 报经』,八一『分别善恶报应经』。八0经也没 有「白狗」因缘;八0与八一经 ,增多了部分业报说,所以文段要长一些。经典在印 度,是有部派不同,及先後 增减的。 七七六 佛说四品法门经 —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中阿含』(一八一)『多界 经』的异译。 七三七 所欲致患经 —晋竺法护译, [P232] 本经是『中阿含』(九九)『苦阴 经』的异译。本经也与『增一阿含』(二一 )『三宝品』的九经相当。 五三八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晋竺昙无兰译, 本经是『中阿含』(四0.四一) 两篇『手长者经』的异译。 五八二 佛说孙多耶致经 —吴支谦译, 本经是『中阿含』(九三)『水净梵志 经』的异译。本经又与『增一阿含』 (一三)「利养品」五经相当。 五一一 佛说□沙王五愿经 —吴支谦译, 本经主体部分,是『中阿含』(一六 二)『分别六界经』的异译。以□沙王 五愿为缘起,五愿出佛传。後说弗迦沙为牛所 触死,是取『杂阿含』(三0二) 经阿支罗迦叶的故事。——以上七经,应编入『中 阿含经』的异译部分。 八0三 佛说清净心经 —赵宋施护等译, 本经是『杂阿含』(七一0)经的异 译。 [P233] 八0二 佛说信解智力经 —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杂阿含』(六八四.七0三) 二经综合的异译。 八00 佛说无上处经 —东晋失译, 『杂阿含』(九0二.九0三.九0四)三 经,分别说佛、法、僧三宝的究 竟无上。本经是综合这三经的异译。 七八0 佛说十力经 —唐勿提鱼犀译; 七八一 佛说十力经 — 宋施护等译, 二 经同本异译,是『杂阿含』(七0一,参阅六八四)经的异译。 六五五 佛说胜义空经 — 赵宋施护等译, 本经是『杂阿含』(三三五)经的异 译。 五0五 佛说随勇尊者经 — 赵宋施护译, 本经是『杂阿含』(二五二)经的异 译。 五0二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晋法炬译, [P234] 本经是『杂阿含』(八一 五)经的异译。 二一0 佛说医喻经 —赵宋施护译, 本经是『杂阿含』(三八九)经的异译。 五0四 比丘听施经 —晋竺昙无兰译, 本经是『杂阿含』(二七一)经的异译。 七一八 佛说分别缘生经 — 赵宋法天译, 本经是『杂阿含』(一一八八.二九 八)经糅合而小有变化的异译本。 七一三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吴支谦译; 七一四 缘起圣道经 —唐玄奘 译; 七一五 佛说旧城喻经 —赵宋法贤译, 这三部经,都是『杂阿含』(二八七)经 的同本异译。 七九九 佛说略教诫经 — 唐义净译, 本经是『杂阿含』(二七二)经主体部分的 异译;也与『中阿含』(一四0) [P235] 『至边经』相当。——以上十五经,应编入 『杂阿含经』的异译部分。 七五六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唐义净译, 本经是『增一阿含』(四二)「八难 品」第一经的异译;也与『中阿含』(一 二四)『八难经』相当。 五一三 佛说琉璃王经 —晋竺法护译, 本经的事缘,与『增一阿含』(三四) 「等见品」第一经相同。 五九五 佛说嗟!B□曩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赵宋法天译, 本经的事缘,与 『增一阿含』(三二)「善聚品」六经相当。 一三八 佛说十一思想念如来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本经是『增一阿含经』的异 译。内含二「闻如是」,也就是二经,为『增一 阿含』(五0)「三宝品」第一经, (四九)「放牛品」第十经的异译,『大正藏 』所注不精确。——以上四经,都是 『增一阿含经』的异译。 二七一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P236] 二七二 大 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但二七二经多一「王论 品」。『大正藏』误以二七一及二 七0『大法鼓经』为同本异译,『索引』也同样误 注,应改正。 三一0 (宝积经45)无尽菩萨会 — 唐菩提流志译; 三0七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 三0八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元魏吉迦夜译, 上三经是同本 异译。三一0经已编入『大宝积经』,三0七与三0八经,应 该编为『大宝积经』的 异译。六六四.六六五——『金光明经』的「陀罗尼最净 地品」,就是依这部经而秘 密化的。 三一0 (宝积经18)护国菩萨会 — 隋□那崛多译; 三二一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 大乘经 —赵宋施护译; 一七0 德光太子经 —晋竺法护译, 上三经是同本异译。一 七0经不应编在「本缘部」。 [P237] 三一0 (宝积经14)佛说入胎藏会 — 唐义净译 本经是从义净所译的,一四五一 『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一一. 一二)中抄出,编入「宝积部」的,应该 加以注明。 三一0 (宝积经30)妙慧童女会 —唐菩提流志译 三三四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 晋竺法护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三三五『佛说须摩提菩萨经』,三三六『须摩提经』— — 『妙慧童女所问经』,应该删去,前文已经说明了。 三一0 (宝积经43)普明菩萨会 — 失译; 三五0 佛说遗曰摩尼宝经 —汉支娄 迦谶译; 三五一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失译; 三五二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 赵宋施护译; 一四六九 佛说迦叶禁戒经 —宋沮渠京声译; 六五九 (大乘宝云经 七)宝积品 —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P238] 前四经,是同本异译。一四六九 『佛说迦叶禁戒经』,是本经後分的异译, 古人编入「律部」,应改编为『大宝积 经』四三会的异译。六五九(七)「宝积 品」,也是本经的异译,却被编入『大乘宝 云经』中;『大乘宝云经』的异译本 (三种),都是没有这一品的。 四五七 佛说弥勒来时经 — 失译, 本经也是四五三.四五四.四五六——三经的 异译 四六0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晋竺法护译; 一四八九 清净□奈耶方广经 —姚 秦鸠摩罗什译; 一四九0 寂调音所问经 —宋法海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不应分编在 二处,以编入「经集部」为宜。 四八九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赵宋法护等译; 六五八 宝云经 —梁曼陀罗仙 译 ; 六五九 大乘宝云经 —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P239] 六六0 佛说宝雨经 —唐达磨流支译, 四经是同本异译,应该先後次第,编在一处。『大乘宝云经』多了 一品—— (七)「宝积品」,是『大宝积经』(四三)『普明菩萨会』的异译。 四九二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汉安世高译; 四九五 佛说阿难分别经 —乞伏 秦法坚译; 七三九 慢法经 —晋法炬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但『慢法经』仅是该经的 前分。『大正藏』分编在各处, 没有注意到是同本异译。 四七三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赵宋法贤译; 六九一 大乘百福相经 —唐地婆诃罗译; 六九二 大乘百福庄严经 —唐地婆诃罗再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四 八九『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及异译各本)中,卷 七说「菩萨如风」,有「百福 之相」,与本经大同。这部经传出迟一些,可说是 [P240] 摘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的「百福之相」,而自成一经的。 五五0 五母子经 —吴支谦译; (别本)五母子经 —吴支谦译; 七五0 沙弥罗 经 —失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五九八 佛说海龙王经 —晋竺法护译; 六00 十善业道经 —唐实叉难陀译; 六 0一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赵宋施护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後二经,仅是 『海龙王经』「十德六度品」的部分异译。 六九0 希有校量功德经 —隋□那崛多译 ; 六九一 最无比经 —唐玄奘译, 二 经是同本异译。 七二三 分别业报略经 —宋僧伽跋澄译 ; [P241] 七二五 佛说六道伽陀经 —赵 宋法天译; 七二六 六趣轮回经 —赵宋日称译 ; 七二九 分别善恶所起经 —汉安世 高译 , 四经是同本异译。『分别善恶所起经』,偈颂前多了一段长行。 七三四 佛说鬼问目连经 —汉安世高译; 七四五 佛说杂藏经 —晋法显译 ; 七 四六 饿鬼报应经 —东晋失译 , 三经是同本异译。七四五『佛说杂藏经』,後面多了 一段盘提王、月明夫人 等故事。 七七二 大乘四法经 —唐地婆诃罗译; 七七三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唐地婆诃 罗译, 二经同本,同一人译出,应该是初译本与再治本。 八一一 佛说决定总持经 —晋竺法护译; [P242] 八三一 谤佛经 —元魏菩提流支 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八四六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赵宋法天译; 一六四三 尼乾子问无我义经 —赵宋日称等译, 二本似乎是经、论不同,然文义次第是一致的,应为同本别传的异 译。 一五七 悲华经 —凉昙无谶译; 一五八 大乘悲分陀利经 —秦失译, 二经是同本 异译。 一九一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 —赵宋法贤译, 本经是一四五0『根本说一切有部□ 奈耶破僧事』,卷一——卷九的异译。 一九九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晋竺法护译, 本经是从一四四八『根本说一切 有部□奈耶药事』(卷一六——一八)中摘 出别译的。末品「世尊品」,在『药事』 作长行。 [P243] 一四九一 菩萨藏经 —梁僧伽婆罗译; 一四九二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汉安世高 译; 一四九三 大乘三聚忏悔经 —隋□那崛多共笈多译, 三经是同本异译。 一五五七 阿□昙五法行经 —汉安世高译; 一五五六 萨婆多宗五事论 —唐法成 译, 二本是同本异译。是一五四一『众事分阿□昙论』「五法品」,一五四二『 阿□ 达磨品类足论』「辩五事品」的异译。『阿□昙五法行经』,五法前有苦法 黠[智]等 八智的解说,应是抄写者附录上去的。一一五五『五事□婆沙论』,是「 五事品」的 广释。『大正藏』所注不分明。 一六四一 随相论 —陈真谛译, 本论解说一五五八『阿□达磨俱舍论』的四谛、 十六行相,应编於一五六一 『俱舍论实义疏』以下。 [P244] 一六一六 十八空论 —陈真谛译, 本论的内容,是一五九九『中边分别论』的部 分解释,应编在『辩中边论』 等以下。 一六一九 无相思尘论 —陈真谛译; 一六二四 观所缘缘论 —唐玄奘译, 二论是 同本异译。 一六二0 解卷论 —陈真谛译; 一六二一 掌中论 —唐义净译, 二论是同本异 译。 三五五 入法界体性经 —隋□那崛多译; 三五六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问菩萨经 —汉安世高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 一四六七 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 —汉安世高译; [P245] 一四六八 佛说目连所问 经 —赵宋法天译, 二经是同本异译。『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在「目连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下,又有「尔时,尊者目连即说偈言」一段,是『佛说目连所问经』所没 有的 。一般说,「闻佛所说,欢喜奉行」,表示经文的终了,「目连即说偈言」,是 不合常情的。偈颂是不属於这部经的,是译者或後人所增附,仰推为目连所说, 不过 为了引人的尊重而已。 一五一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元魏菩提流支译; 一五一三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 蜜多经论释 —唐义净译; 一五一二 金刚仙论 —元魏菩提流支译; 一五一五 金刚般 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 —唐地婆诃罗等译, 无著造偈颂,世亲长行解释,一五 一一与一五一三,是这部论的同本异译。 一五一二,是这部论释的广说。一五一五的 次第,也是依这部论释而说的,又兼 取龙树的中观说。後二论是解说前论,不能说是 同本异译的。 [P246] 四 印度传译部分,『大正藏』共分为十六部:「阿含部」、「本缘部」、「般 若 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盘部」、「大集部」、「 经集 部」、「密教部」、「律部」、「释经论部」、「□昙部」、「中观部」、 「瑜伽 部」、「论集部」。部类的区分,有了良好的新的开始;但对传译教典的 分部,有些 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审定,如: 一二0 央掘魔罗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央掘魔罗,与『杂阿含』(一0七七) 经所说的,当然是同一人。但本经的 内容,呵斥一切法空,说如来藏我,解脱身有 色,怎可编入「阿含部」!本经的 思想,与「阿含经」无关,应编入「经集部」,与 六六六『大方等如来藏经』, ……六六九『佛说无上依经』;及五八0『佛说长者女 □提遮狮子吼了义经』等 为一类。 一五六 大方便报恩经 —失译; [P247] 一五七 悲华经 —凉昙无谶译; 一五八 大乘悲分陀利经 —失译 ; 一五九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唐般若译 , 这四部经,编 在「本缘部」,都不大适合。前三经,应编入(大乘)「经集 部」。『大乘本生心地 观经』,说发菩提心,依月轮观修三种秘密法门,速证菩 提,应编入「密教部」。 一四八二 佛阿□昙经 —陈真谛译, 本经二卷,附题「出家相品」,被编入「律 部」。其实,这是真谛所传的, 「佛说九分阿□昙」的残本。本有九卷(九分),今 只存二卷。二卷的内容是: 前明因缘,与『稻!8□经』等相同,佛说(『稻!8□经』 等作弥勒说),这是「九分 □昙」中的「分别说因缘」——因缘施设。次明律相,出 家受具足的次第成立, 是「九分□昙」中的「分别说戒」——戒施设。这是真谛(依 正量部)所传的「 [P248] 九分阿□昙」残本,应编入「□昙部」。 一五0五 四阿□暮抄解 —苻秦鸠摩罗佛提等译; 一五0六 三法度论 —东晋僧 伽提婆译, 二论是同本异译。本论不是四阿含经文的解释,是犊子部系的阿□昙论。 不 是「释经论」,应编入「□昙部」。 犊子部系的论书,还有一六四四『佛说立世阿□昙论』,一六四九『三弥底 [正 量]部论』,与上二部,都应次第的编入「□昙部」。 一五四九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苻秦僧伽跋澄译, 本论就是瑜伽学者所传的, 「经部异师世友」的『问论』。在说一切有部中 ,这是「持经譬喻者」的论书,应编 入「论集部」。 一六三一 回诤论 —魏□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一六五六 宝行王正论 —陈真谛 译; 一六六0 菩提资粮论 —隋达磨笈多译; [P249] 一六七二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 说法要偈 —宋求那跋摩译; 一六七三 劝发诸王要偈 —宋僧伽跋澄译; 一六七四 龙 树菩萨劝诫王颂 —唐义净译; 後三部偈颂,是同本异译。上列六部论,都是龙树所 作,应编入「中观部」 。 一六五四 因缘心论颂释 —失译; 一六六四 广释菩提心论 —赵宋施护译, 一六 五四是龙树论,一六六四是莲华戒所造,都应该编入「中观部」。 一六六五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唐不空译[出], 本论应编 入「密教部」。 四九八 佛说初分说经 —赵宋施护译, 经说佛化三迦叶,化频婆娑罗王,化二大 弟子,是佛传的一部分,应编入「 [P250] 本缘部」。 二四0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唐菩提流志译; 二四一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 唐金刚智译; 二四二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赵宋施护译; 二四三 大乐金刚不空 真实三麽耶经 —唐不空译; 二四四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 赵 宋法贤译, 这几部经的心要,是二二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0)『般若理趣 分』 的异译。『般若理趣分』的经义,是属於「秘密大乘」的,但没有密教的事相。 二四0——二四三经,译文附入了秘密字义及咒语;二四四经更大为扩编,成为 秘密 教的要典。大乘经的陀罗尼或咒,以护持佛法(及修行者)为主。如著重秘 密字门, 三密加持,用作成佛方便的,就属於秘密教。上五部,应编入「密教部 」,但应注明 与「般若部」『般若理趣分』的关系。 二三0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 [P251] 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赵宋施护等 译; 二四九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赵宋施护译; 二五八 佛说圣母小字般若 波罗蜜多经 —赵宋天息灾译; 二五九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赵宋天息 灾译, 上四部,应从「般若部」移编「密教部」。在西藏大藏中,这都是属於密部 的。 三六八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宋求那跋陀罗译; 三六九 阿弥陀佛说 咒, 三七0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失译, 上三部,应编入「密教部」。『大宝 积经』四十九会中,(二)『无边庄严 会』,应属「秘密部」,但已编入『宝积经』 大部中,只能如旧编列。 三九七 (九)宝幢分 —北凉昙无谶译; 三九七 (一0)虚空目分 —北凉昙无 谶译; [P252] 三九七 (一三)日密分 —北凉昙无谶译; 三九七 (一四)日藏分 —隋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 (一五)月藏分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 (一 六)须弥藏分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三九七『大方等大集经』,『大正藏』所依的六 十卷本,是隋僧就编成的。 如(一三)『日密分』,(一四)『日藏分』,是同本异 译,却集在一大部中,是 极不合理的!『大集经』(九)『宝幢分』起,与前八分的 意趣不同,每分都有 陀罗尼,广说龙、神、夜叉、星宿吉凶等,与「秘密教」相通。 不过古来都作为 『大集』部类,也只好如此了! 三九七 (一七)十方菩萨品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 这一品,实是安世高所译的 『明度五十校计经』。僧就为了集成六十卷本『 大集经』,竟改变经名,说是高齐那 连提耶舍所译,未免太荒唐了!应恢复经名 及译者名字,编入「经集部」。 [P253] 四0五 虚空藏菩萨经 —姚秦佛陀耶舍译; 四0六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失 译; 四0七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宋昙摩蜜多译; 四0八 虚空孕菩萨经 —隋□那崛 多译, 上四部是同本异译。虚空藏,与上日藏,月藏,须弥藏,都以藏[胎]为名;性 质也相同,是「大集」而倾向秘密的。 七八七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唐义净译; 七八八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 经 —唐宝思惟译; 七八九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唐不空译, 前二经是同本异译。这 三部,都应编入「密教部」。 六二 佛说新岁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佛说『新岁经』,本出於『杂阿含』(一 二一二)经,又编入『中阿含』(一 二一)经,但本经的内容,已大为改观。说到 「虚空诸天八万四千,咸见开化, [P254] 皆发无上真正道意」;「十方诸菩萨,天龙 神王,各从十方面而来会坐」(大正一 .八六0上、中)。明显的已经大乘化了,不 能说是『中阿含经』的异译,应编入「 经集部」。 一五三五 大乘四法经释, 这是对世亲『四法经论』所作的「释题」。说到大乘宗 见,有胜义皆空,唯 识中道,法性圆融——三宗,是我国古德的作品,不应该编在 「释经论部」。 二0四四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失译, 本经共十三则,先举一事缘,然後以佛 (天尊)说,「示语後世人」。这是 「譬喻」集,应该编入「本缘部」。阿育王事, 只是本经的第一则,编在「史传 部」,是不适当的! [P255] 下编 杂附、疑伪与倒乱 一 华文佛典的传译,从汉代到赵宋(以後还有少数的译品),起初是抄写流通 的。 部类这麽多,有的又部分抄出(别生)流通,经过了近千年的时间,错误是 难免的! 有的是不同的经篇(或残篇),有的是我国古德的作品,汉、魏、两晋 所传出的,错 误、杂乱的情形,特别严重。古代的「经录」,都曾为此而尽力, 但不免还有些可讨 论的。先从附录於经後(或中间)的说起: 五 佛般泥洹经 —西晋白法祖译, 『佛般泥洹经』末附记说:「从佛般泥洹,到永兴七年二月十一日,凡已八 百八 十七年,馀七月十有一日。至今丙戌岁,合为九百一十五年:是比丘康日所 记 也。……一千九百九十四年」(一.一七五下)。这是佛灭年代的一项传说。经是 [P256] 西晋白法祖译的;「永兴」是西晋惠帝的年号,但永兴是没有七年的。所说的 「 永兴七年」,可能是惠帝「元康九年」的误写?这一附记,可另行编入「史传部 」 的。 一六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汉安世高译, 经文终了,「作礼而去」。以下有 「佛说呗偈:鸡鸣当早起,披衣来下床, 澡漱令心净,两手奉花香(供佛)。……不 与八难贪,随行生十方。所生趣精进 ,六度为桥梁,广劝无极慧,一切蒙神光」( 一.二五一下——二五二中)。在多部异译 中,没有这一「呗偈」,这是後人所增附 的。偈文古□通顺,表示在家佛弟子, 在信佛持戒的基础上,以「六度为桥梁」而求 成佛道。提到了般若波罗蜜——「 无极慧」,是在家菩萨的形象。这是中国人所造的 好偈颂! 二三 大楼炭经 —西晋法立共法炬译, 「比丘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经文已 毕。以下有「地深二十亿万里,… …尽地起故」(一.三0九下)一段文,「元本」 、「明本」缺。这不是经文,可能 [P257] 是古人解答世间成坏问题,因便附在这叙述 世间成坏的『楼炭经』下。 二六 中阿含经(二一五)第一得经 —东晋僧伽提婆译, 经文末段,是错乱的。 一、「欲,若有人习此法,……爱敬无厌足」一段( 一.八00中),宋本等是附在 经後的。这是『增一阿含经』(二二)「三供养品」 ,第十经的後段( 二.六0八下 ——六0九上),错附在这里,应从『中阿含经』中删去 。二、经後附有「若有断乐 速者……欢喜奉行」(一.八00下)。这正是『中阿含 经』文,上接「於中若有断 乐」的,但抄写者略有增损,原文应为: (於中若有断乐)「若有断乐(四字重出,应删)速者,此断乐速故,此断亦 说 下贱。於中苦[若]有断苦迟者,此断苦迟故,此断亦说下贱。於中若有断 苦速者,此 断苦速故,此断(亦说下贱。此断)(应增补六字)非广布,不流 布,乃至天人亦不 称广布」。……(此下依经文说)。 三二 佛说四谛经 —汉安世高译, 末附「持宿命观……如後事是也」——二十七 字,是後人所附,应依宋本等 [P258] 删去。 六二 佛说新岁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本经在「闻佛所说,莫不欢喜,作礼而 去」下,又有「钵兰和偈」,五言与 七言的都有,中间还有「一月已过,即得一智」 等一段长行。这是元本、明本所 没有的,大概是校刻者认定为古人所附而删去的! 一二五 增一阿含经(一)序品 —东晋僧伽提婆译, 品末,附有「於今我首 上,……便说偈曰」——二百九十九字,应依宋本等 ,在「序品」的「如上作偈」下 (二.五五二上)。这样,也与『增一阿含经』(五0) 「礼三宝品」第四经(二. 八一0上)相合。「序品」的长寿王,经(译)作长生; 「善观者优多罗比丘是」, 经说善尽是调达,小有不合。依「序品」,优多罗是 『增一阿含』的承受者,似乎 「序品」是再加修正的。 一二五 增一阿含经(四六)结禁品 —东晋僧伽提婆译, 品末,附有「闻如是, 一时,……欢喜奉行」(二.七八0下)。依内容而论, [P259] 这是「结禁品」第五 「十念」经。应该依宋本等,编在「十力」与「十非法」亲 近国家间,才能与「结禁 品」的「录偈」相合。 一二五 增一阿含经(四七)善恶品 —东晋僧伽提婆译, 品末,宋本等有「经言 百岁,当经三百冬夏秋,……盖译者不善方言也」一 段(二.七八五下),是後人对 经文的解说。多读经论的,自然知道印度的一年三季 说,附文可以删去。 一四五 佛母般泥洹经 —宋慧简译, 宋、元本等,在这部经的末後,附有『佛般 泥洹後变记』(二.八七0中——下) ,叙述佛泥洹後,从百岁到千岁,佛教出家众 渐渐堕落的过程。在『出三藏记集 』(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中,有『泥洹 後诸比丘经』一卷,异名有『泥 洹後变记经』等,可见这是另一经文,与『佛母般泥 洹经』无关,应别立为一篇 。 一六一 长寿王经 —失译, 经末,附有礼赞佛的五言二十偈,宋本等是没有的。 二十偈中,如「敬谒法 王来,……光若灵耀明」(一.一七九中);「佛为海船 师,……缚解致泥洹」(一.一 七八上——中);「佛所以度世,……龙敬承行礼」 (一.一九0上):以上六偈,见於 失译的『般泥洹经』。「八正觉自得,……从是 通圣道」;「至道无往返,…… 皆莫如泥洹」(四.一四八上——下):以上四偈, 见於汉昙果共康孟详译的『中本起 经』。「听我歌十方,……大悲敷度经」(三.四 八0上):四偈是见於吴支谦所译 的『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吾师天中天,…… 心净开法门(四.二五五中——下) :二偈是见於吴支谦译的『撰集百缘经』。虽还 有四偈,没有查明出处,而偈颂 也偶有一二字的润饰,但可以断言的,这赞佛的二十 偈,是我国古德所纂集的, 应该编入「赞颂」类。 一七二 佛说菩萨投身饲虎起塔因缘经 —北凉法盛译, 经末「礼佛而去」下,宋 本续有「尔时国王闻佛说已,……终无绝时」—— 百二十七字。这是後人对该塔现况 的记述,不是经文。 [P261] 二0四 杂譬喻经 —汉支娄迦谶译, 经说十二譬喻以後,又说:「有十八事,人 於世间甚大难,……是为十八事 」(四.五0二上)。十八事,与「譬喻」的体裁不 合。在『出三藏记集』(卷四)「新 集续撰失译杂经录」中,有『十八难经』一卷, 「旧录所载」。可见十八事本是 另一经篇,一定是被抄写者写在经後,这才错了;应 从经末删去,自成一篇。 二二五 大明度经 —吴支谦译, 在第一「行品」中,附有非常简略的注释。注中 每说「师云」,不知道是谁 注的?不会是道安的『道行集异注』,可能是支遁的『道 行旨[指]归』。 三八三 摩诃摩耶经 —齐昙景译, 『摩诃摩耶经』终了,附有『摩诃摩耶经』 「八国分舍利品第二」。有人以 为是『涅盘後分』,其实是从『长阿含经』(二) 『游行经』抄出的;文句大致相 合,只删略些重复的,加上五言的两偈,七言的五偈 半。这是古人抄出增附,妄 称「摩诃摩耶经八国分舍利品第二」。与『摩诃摩耶经』 无关,「疑伪」而没有 [P262] 保存的必要! 四0九 观虚空藏菩萨经 —宋昙摩蜜多译, 在经的末後,丽本与宋本,又有众多 的佛名、咒语,「该是校人采集虚空藏 经咒,并诸经中佛名及咒,以为劝世修行法」 ——「校勘大藏竹堂讲师」所批, 是正确的,元本、明本都删去了。丽藏本虽说「徒 存似是,姑为删之」,不知为 什麽还是保存在经後?这是应该删去的! 四三四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元魏吉迦夜译, 经後附有「巍巍十方佛……愿礼 天人师」——六偈,称扬十方世界佛功德, 劝学大乘。这是出於『六菩萨亦当诵持 经』的(一四.七五二中),应删去。 四九一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失译, 本经初列六菩萨名号,後又「别有四菩 萨」,是说念诵菩萨名号功德的。中 间有赞佛偈:「巍巍十方佛……愿礼天人师」— —十二偈,与经义不合,应别立 。 [P263] 六0三 阴持入经 —汉安世高译, 经後,丽藏本附有「佛说慧印三昧百六十三章 定解」,宋本等是没有的。考 六三二『佛说慧印三昧经』说:慧印三昧的境界,「佛 身有百六十二事,难可得 知」(一五.四六一中——下)。百六十三事,与『慧印 经』相当,但文字小异。可能 是古师,对慧印三昧,依原文而校勘修正,别出流行, 应编在『慧印三昧经』等 以後。 六一0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失译, 经文後,有「十一因缘章,……得道疾」— —百二十四字,这是另一经文。 『出三藏记集』(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 在十与十一间,有『十二一因 缘章经』,应别立。 六一六 禅法要解 —姚秦鸠摩罗什译, 『禅法要解』卷上後,有「净观者……甚 可患也」一大段文字。从「净观者 三品」,到「是名初学禅门」(一五.二九二 中),是引用六一四『坐禅三昧经』卷上 [P264] 的(一五.二七二上),应删去。 「若定得胜心」以下(一五.二九二中——下),也是净观 ,出处待考。 七三五 四愿经 —吴支谦译, 『四愿经』後,附有一千多字的长文。内容是:一 、「佛念天地八方之外, ……弟子闻经欢喜前受教」(一七.五三七上——中),是 一篇经文;经前缺些,不知 是什麽经?这是应该别成一篇的。二、「是为痛痒要识如 谛知也……欢欣受行」 (一七.五三七.中——下),是『七处三观经』的後半;别 处已有『七处三观经』,这 里的可以删去。 七四一 五苦章句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在经末「作礼而去」下,有五言偈: 「天上福已尽……三界皆礼佛」——二 十六偈,说三恶道与八难,劝人信佛修行的, 应离此经而独立成篇。 七七一 四品学法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经後附有二则:一、「若失威仪一事 者……疾成大愿」(一七.七0八上),是上 [P265] 品出家戒律事。二、「散侍法: 问曰:令受真戒号」(一七.七0八上),是对下下品 「散侍法」的再解说。这二 则,是「四品学法」的解说。 九七七 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 —元真智等译, 经後附有『大白伞盖佛母总 赞叹祷祝偈』,可以别立。 一四二五 摩诃僧□律, 律文终了,有『摩诃僧□律私记』。『记』後,附有『佛 说犯戒罪报轻重经 』,与一四九七『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相同,所以应从『摩诃僧 □律』後删去 。 二九七 普贤菩萨行愿赞; 一一六七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这两部,都是唐不空译 的。在经文後,都附有『八大菩萨赞』:「圆寂宫城 门……如彼成赞器」十偈(一 0.八八一中——下、二0.六七五下——六七六上)。这都是附出 ,不属经文,应 从二经中删去,别立『八大菩萨赞』一部。 [P266] 二 大藏经中传译的教典,有些是名不符实,有些是内容不纯,应值得提出辨别 的, 如: 一六0 菩萨本生□论 —赵宋绍德等译, 论是圣勇菩萨造的,赵宋绍德、慧询等 译出。这部论,实是两部论的凑合, 而又有所缺少的。从第一卷偈颂——归敬述意, 「投身饲虎缘起第一」,到卷四 「出家功德缘起第十四」止,是「菩萨本生」;藏译 的『本生□』,也与此相同 。卷五起,前有缺文,说到「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义 边十一」(三.三四四下) 。这样的十二、十三,一直到卷十六末,「菩萨施行庄 严,尊者护国本生之义第 三十四:是谓菩萨修行胜行」(三.三八五下)。这明显的 是,以护国[赖吒和罗]尊者的 本生事缘,阐扬布施的深义,共有三十四节,而本论从 十一起,显然的少了前十 节。这部论,实是两部论:一、「菩萨本生□」(十四 事);二、「菩萨施行庄 [P267] 严尊者护国本生□」。本论合为一部,又有所缺佚, 到底是译者还是传者的错误 呢? 三一五 佛说普门品经 —西晋竺法护译, 本经是『大宝积经』(一0)『文殊师 利普门会』的异译。『普门品经』的 宋、元、明本等,与唐译虽有长行、偈颂的差 别,而内容是相同的。『大正藏』 以丽藏本为主,与宋本等非常不同。审细的研考, 丽本是依竺法护所译经,敷衍 解说,加入可怪的异义。如经中说:「案:内历 观……」,就是增附的异义。如 「入色为金翅鸟,出色为文殊师利」(一一.七七三 中);「入欲为师子王,出欲为维 摩诘」(一一.七七四上)。特别是「等游□ 恚」,说三尊、六度无极。内三尊——心 ,耳,眼;如清净了,名波旬、师子王、金 翅鸟。外三尊——佛、法、僧,外六 度无极是事行(一一.七七四下——七七五 中);所说是非常的怪异。经是佛为溥首童真说 的;增附者不知溥首就是文殊师利, 所以别说文殊师利名字。五阴——色、痛痒 、思想、生死、识,是安世高的古译,增 附者也糅合在内(一一.七七五中)。站在译 [P268] 经史的严正立场,这(丽本)不 能说是异译,而是那一位敷衍附会的作品。在『 大宝积经』异译中,应该删去;如从 保存资料著想,那可以编入「疑伪部」,再 加注明。 四四一 佛说佛名经, 『佛名经』的三十卷本,是依菩提流支的译本(十二卷), 增入法、僧与忏 悔文;每卷末,引伪经『大乘莲华宝达问答报应沙门经』。从所引经 论,可推定 为隋、唐时代所编的。种种错误,经卷一末按语,说得很明白。虽因为 「举国盛 行」,不敢删削,但不是译本,就不应该编入印度传译的「经集部」。最好 是编 入「疑伪部」;或在中国佛教部分,立一「忏仪部」来容摄这些部类。 四四三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 —失译, 本经八卷。卷二——五,经名 『五千五百佛名经』;『古今译经图记』(卷四 ),『开元释教录』(卷七)全经都 是称为『五千五百佛名经』的。这部经有几点 是值得注意的:一、经名「五千五百 佛」,而实际是四千七百二十佛,为什麽名 [P269] 称与内容不符?二、经名有「五千 五百佛名」,「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 的二类差异。三、『大正藏』本在(卷 三)一千五百佛以下,体裁有了变化,佛 名、陀罗尼杂出,一直到(卷五)一千七百 三十五佛处,又恢复了专称佛名的体 例。这就是经名与内容不符的原因吧!除去了七 、八百佛名,加入了众多的咒语 ,这才名实不符了!也许是印度的原典如此,印度的 某些教典,是在不断的修正 、补充、窜改而流传的。 四四六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失译; 四四七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失译; 四四 八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失译, 四四六经明本前,有「三劫三千佛缘起」,是从一 一六一『佛说观药王药上 二菩萨经』中录出编成的(二0.六六三下——六六四 上),可以删去。 这三部「千佛名经」,丽本、宋本等,与明本相当的不同。丽本等在佛名中 ,尤 其是贤劫千佛,每百佛就附入忏仪。过去劫的末後几位佛,是「南无须弥力 [P270] 佛,南无摩尼珠佛,南无金刚王佛」(一四.三七一上),与佛教一般所说不合。贤劫 千佛名号,是依『贤劫经』的。从过去劫千佛名的不合,可以推定为:我国古德 ,依 贤劫千佛名而成为礼忏仪。或者再加上过去及未来劫(忏仪也不全),不免 有些随意 编集。到明代,发现了过去佛名的错误,才纠正、删去忏仪,重在称念 佛名。明本末 後说:「其无常者,生无量寿佛国」(一四.三九九上)。宋代以来,念 佛往生西方 净土,成为佛教界的风尚;这是明代的修正本。最好,这都应该编入 中国佛教部分的 「忏仪部」。 六0六 修行道地经 —晋竺法护译, 『修行道地经』卷七,是「弟子三品修行品 第二十八」。依『出三藏记集』 (卷二),竺法护所译的,『修行经』七卷,二十六 品。『三品修行经』一卷,「 安公云:近人合大修行经」。可见这本是不同的,但合 而为一,已经太久了!前 六卷是『修行道地经』,第七卷是『三品修行经』。虽译者 都称之为经,其实『 修行道地』是论书中的「观行论」;『三品修行』是分别三乘修 行的论典,最好 [P271] 是恢复为原来的二部。 七四一 五苦章句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五苦章句」,是摄集佛说,没有序起 与流通的。但丽本等都有「尔时,佛 告阿难」,到「莫不欢喜,作礼而去」(一七. 五四七下——五四八上)一段流通文。文 中说到:「是经名净除罪盖娱乐佛法,一名 授无思议光菩萨道决」,与「五苦章 句」不合。这段经文,与鸠摩罗什所译的,四八 四『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的流 通分(一四.六七三上),文句不同而意义相合。考 竺法护所译,『出三藏记集』(卷二 )说有『无思议孩童经』一卷,或名『无思议光 经』,已经佚失了。「无思议光 」,正与本经流通分相合。可以断定的是:这是竺法 护『无思议光经』的残篇, 被抄写者误附在『五苦章句』以後的。为了保存残篇,应 编在罗什所译,『不思 议光菩萨经』以下。 七四二 佛说自爱经 —东晋竺昙无兰译, 这部经,是依二一一『法句譬喻经』 「双要品」,佛说「心为法本,心尊心 使」的譬喻(四.五八二中——五八三上)为 底本而成的。『法句譬喻经』原文,可以在 本经中勾画出来,所以这不是译本,是我 国古德的改编,应编入「疑伪部」。 七六八 三慧经 —失译, 经名与内容不符。 七九一 佛说出家缘经 —汉安世高译, 经说犯五戒的过失,与出家因缘无关。 八0一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契经 —唐义净译, 经分三段,所以名为「三契」。 初後是偈颂,传说是马鸣所作。中段,是『 佛说无常经』正文。『佛说无常经』,可 说是『杂阿含』(一二四0)经的异译 ;所差异的,只是对比丘或波斯匿王说而已, 可参考『杂阿含』(三四六)经初 段(为比丘说);『佛说无常经』是依此而来的。 在人病重,死亡,印度大乘佛 教时期,是诵读这三契『无常经』的。 在经终了後,有「若□刍,□刍尼……」大段文字,这是印度佛教的『临终 [P273] 方诀』。『三契经』与『临终方诀』,是印度佛教应付病、死的宗教仪轨,可 编 入「忏仪部」。 八0六 佛说枯树经 —失译, 经上所说的,是僧伽尸自移塔的事缘,与经名「枯 树」不合。『出三藏记集 』(卷三) 「新集安公失译经录」,有『枯树经』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 增一阿含经』(三三)「五王品」末,确有名为「枯树」经 的,但古译已佚失了 。这不是「经」,可以编入「史传部」。 九八二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 —唐不空译, 『孔雀明王经』,现有六种译 本。九八二是唐不空所译的,经前有「读诵佛 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末後有回 向发愿偈。九八四、梁僧伽婆罗所译,九 八五、唐义净所译本,九八七、附秦录的失 译本,经前经後都有同样性质的文句 。这不只是经文,而是诵经仪轨,如一般「戒 经」,实际是诵戒仪轨一样。秘密 教典而称为经的,多数附有坛法、持诵法等,与大 乘经的体例不同。 [P274] 一三三二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 失译, 本经四卷,简称『七佛 所说神咒经』。依唐『开元释教录』(卷三)说:「诸 失译录,阙而未书」,这是到 了唐代,才被记入「失译录」的。这部经的内容, 七佛……龙王等说咒、说偈(二 一.五三六中——五五六下),被编入一三三六『陀罗尼 杂集』前三卷。五戒神、三 归神、十八护伽蓝神(二一.五五七中——下),被编入『 陀罗尼杂集』卷六。四天 王所说大神咒经,共六十六首(二一.五五七下——五六一中) ,被编入『陀罗尼杂 集』卷七。本经所说的八菩萨,救脱是出於『拔除过罪生死 得度经』——『药师经』 的古译本。大势至,得大势,本是同一菩萨的异译,而 本经却误解为二位了。本经说 断二十五有的二十五三昧,十六童子(主众生命) ,释迦佛的十大说法等(二一.五 五七上——中)。二十五三昧出於『大般涅盘经』, 但本经的三昧名字,大都与『涅 盘经』不同。十六童子的名字,多数依经典立名 ,如法华三昧,涅盘三昧,首楞严, 放光,华严,维摩诘,大集,金光明,佛藏 三昧,华首三昧等,也有些不合理。这不 是依原文翻译的,与一三三一『灌顶神 [P275] 咒经』等相类。『出三藏记集』(卷 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中,有『七佛神 咒』一卷,『七佛各说偈』一卷。大抵 依据部分译典、传说,由古德纂集所成的 ,约成立於晋代。『陀罗尼杂集』,也就是 纂集的作品,不免有「疑伪」的成分 。 一四八七 佛说菩萨内戒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本经题作宋求那跋摩译。经文分 二大段:一、菩萨戒十二时;二、十住菩萨 行。「佛说菩萨戒十二时竟」以下,与题 作东晋□多蜜所译的,二八四『佛说菩 萨十住经』的文句相同。这二部,不可能是二 人别译的。考寻「经录」,『出三 藏记集』(卷四),有失译而阙本的『菩萨内诫 经』。隋『众经目录』(卷五)与『大 唐内典录』(卷六),都是失译,唐『开元释 教录』(卷五),依高齐『法上录』,说 是宋求那跋摩译的。□多蜜译的『菩萨十住 经』,也初见於隋『历代三宝纪』( 卷七)。『菩萨内戒经』,可能是「疑经」。一 、十住菩萨行部分,与竺法护所 译的,二八三『菩萨十住行道经』,文句大同而明确 些。二、「菩萨受戒十二时 [P276] 」,可说是非常的异义。中国说十二时,印度是分 昼夜为六时的。三、内戒的「 内」,是魏晋时代佛教的特殊术语(将在别处说明)。 这部经成立於东晋(或宋 );有的「抄出」十住菩萨行部分,这才又成为一经。保存 『菩萨内戒经』,可 见中国古代佛教的一斑;但『佛说菩萨十住经』,是可以从「华 严部」中删去的 。 三 古代译出的『阿含经』,每部都含有多数的经典,在长期的抄写流通中,不 免有 缺佚与次第倒乱的情形,如: 九九 杂阿含经 —宋求那跋陀罗译, 『杂阿含经』五十卷,是宋求那跋陀罗译出 的。近代学者公认:五十卷中的 二三,二五——两卷,不是经的原文。『杂阿含经』 佚失了二卷,大概是以求那 跋陀罗所译的『无忧[阿育]王经』来补足的。『出三藏记 集』(卷四)「新集续撰失译 [P277] 杂经录」中,有『阿育王获果报经』,『阿育王 於佛所生大敬信经』,『阿育王供 养道场树经』,『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经』,都注 明是「抄杂阿含」的。可见『 杂阿含经』译出以来,到『出三藏记集』的撰集,不过 五、六十年,就已经佚失 错乱;阿育王譬喻,也已被编入『杂阿含经』了。这两卷, 应从『杂阿含经』抽 出,别立『无忧王经』,编入「史传部」。缺失以外,经卷次第 也有错乱的,如 卷二、四、一0、一二、一三、二三、三一、三六、四一、四三、四 六、四七 ——一二卷。『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中,我已有详细的叙述,这里不再重 说。 一二五 增一阿含经 —东晋僧伽提婆译, 『增一阿含经』,是由昙摩难提诵出而 翻译的。译经当时的释道安,在『增 壹阿含经序』中说:「四十一卷,分为上下部。 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 十五卷,失其录偈。……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 (二.五九四上)。依安公说, 似乎全部完整的诵出,只是下部(以全经五十一卷来 说,下部约为後十八卷)没 有「录偈」而已。但现在所见到的,没有所说那样的完 整。前三十二卷、三十八 [P278] 品中,有十二品没有「录偈」,这能说「全无遗忘」 吗?反而与下部相当的十四 品中,却有五品是有「录偈」的。经文的录偈不全,也就 是诵出者对经文次第的 记忆不全,经文就有颠倒错乱的可能。依经中的「录偈」,可 以指出次第错乱的 ,有一、(卷七)「一入道品第十二」与「利养品第十三」间的错 乱:「利养品 」末「录偈」说:「调达及二经,皮及利师罗,竹膊,孙陀利,善业, 释提桓」 (二.五七六上)。比对经文,「调达……师罗」,是「一入道品」的七、 八、九、 十——四经;「竹膊……提桓」,是「利养品」的三、五、六、七——四 经;「 竹膊」与「孙陀利」间,有四「那忧罗」经:全偈有九经。剩下「一入道品」 的 一……六经,「利养品」的一、二经,共有八经,也可自成一品。二、「安般品 第 十七」,「惭愧品第十八」,「劝请品第十九」——三品间的倒乱:「劝请品 」二经 下,有「录偈」说:「罗云、迦叶、龙,二难(陀)、大爱道,诽谤、非 、梵请,二 事最在後」(二.五九三下)。依偈比对,「罗云」是「安般品」一经; 「迦叶…… 非」,是「惭愧品」的四、五、六、七、八、九、十——七经;「梵 [P279] 请、二 事」,是「劝请品」的前二经。以上十经,成一偈一品。「劝请品」三… …十一—— 九经,别有录偈,自成一品。「安般品」除了第一经,还有十经,也 自成一品。「惭 愧品」仅剩前三经,一定有所脱落了。三、「声闻品第二十八」 ,与「须陀品第三 十」间的倒乱:「声闻品」末「录偈」说:「修陀、须摩均, 宾头、尘翳、手,鹿头 、广演义,後乐、柔软经」(二.六五四上)。「宾头……柔 软」,是「声闻品」全 品七经;「修陀、须摩均」,是「修陀品」全品三经。依 「录偈」次第,「修陀品」 应在「声闻品」前,而且只是一品(十经)。依上来 三偈,可见在一法、三法、四法 中,有「录偈」也还是有倒乱的。 『增一阿含经』的次第倒乱,实由於诵出者的遗忘。除「录偈」外,还可以 从次 第去发见倒乱。『增一阿含』是增一法,从一法到十一法(说一切有部本, 以十法为 止)的次第,是结集者依据的原则。然(四五)「马王品」是九法,而 第五经说「声 闻部」,辟支佛部,佛部——三乘行,而称叹(佛的)慈心最胜 (二.七七三中); 第六经说三三昧耶,而以空三昧为王三昧(二.七七三下);第七经说 [P280] 佛、法 、众[僧],三宝的没有三毒(二.七七五上)。这三经都是三法,却编在九法中, 显 然是错乱了!『撰集三藏及杂藏传』说:「难[问]答一一,比丘念佛,以是调意 ,故 名增一。……十一处经,名放牛儿,慈经断後,增一经终」(四九.三上——中) 。 一法以念佛为始,十一法以「放牛儿品」的慈经为最後,这一次第,与『增一 阿含 经』是大体相近的。如(四九)「放牛品」,以放牛十一法为第一经,慈心 十一功德 为最後。但「放牛品」第八经,说沙门、婆罗门行,沙门、婆罗门义; 第九经说五逆 ——调达的事缘,都与十一法不合。反而「放牛品」後,(五0) 「礼三宝品」的一 ——三经,说礼佛、礼法、礼僧,当念十一事,倒是应该编入 「放牛品」的。「礼三 宝品」第四经以下,(五一)「非常品」,(五二)「大 爱道品」,都不是十一法, 与增一法的编次原则不合!可说是诵出者忘失了次第 ,一起编在後面而已。『中阿含 经记』说:起初,『增一』与『中阿含』等,「 违失本旨,名不当实,依稀属辞,句 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 耳」(五五.六三下)。『增一阿含 经』,虽在洛阳修正一番,远不如在建康重译的 [P281] 『中阿含经』来得好。次第错 乱,文义又不善巧,在我国所译的「四阿含」中, 『增一阿含经』是最不理想的! 一0一 杂阿含经(一卷.二七经) —失译附吴魏录, 全部二十七经;末後一 经,别题『七处三观经』,其馀的都没有经名。梁僧 佑的『出三藏记集』(卷三)的 「新集安公古异经录」中,列举『色比丘念本起经 』,到『说人自说人骨不知腐 经』,下注说:「安公云:上四十五经,出杂阿含 。佑校:此杂阿含唯有二十五经, 而注作四十五,岂传写笔散重画致误欤」!「 古异经录」的二十五经,虽次第略有倒 乱,大致与这一卷本的『杂阿含经』相合 。一卷本的第九经,与六一二『身观经』的 文句相同。第十经说四种妇的譬喻, 应该就是竺法护所译的『四妇喻经』(五五.九 上)。九、十——二经,是「古异经 录」所没有的,是後人附加进去的。一卷本的 『杂阿含经』,与「古异经录」的 对比,仅缺『署杜乘披[婆]罗门经』。佚失一经而 增多二经,末後再加『七处三观 经』,就成为二十七经了。第九经就是『身观经』, 应删去以免重复。第十经与 [P282] 『七处三观经』,应别立为二经。今对列「古异经 录」与『大正藏』本的次第如 下: 图片 「新集安公古异经录」│ 『大正藏』 ——————————————┼———————————— 色比丘念本起经 │ 一二经 佛说善恶意经 │ 一三经 比丘一法相经 │ 一五经 有二力本经 │ 一六经 有三力经 │ 一七经 有四力经 │ 一八经 人有五力经 │ 一九经 不闻者类相聚经 │ 二0经 天上释为故世在人中经│ 二一经 爪头土经 │ 二二经 [P283] 身为无有反复经 │ 二三经 师子畜生王经 │ 二四经 阿须伦子披罗门经 │ 二五经 披罗门子名不侵经 │ 二六经 生闻披罗门经 │ 二经 有桑竭经 │ 三经 署杜乘披罗门经 │ (佚) 佛在拘萨国经 │ 一经 佛在优堕国经 │ 四经 是时自梵守经 │ 五经 有三方便经 │ 六经 披罗门不信重经 │ 七经 [P284] 佛告舍(利)日[曰]经│ 八经 四意止经 │ 一四经 说人自说人骨不知腐经│ 一一经 │ 九经 │ 一0经 │ 二七经 以上二十五经,安公说出於『杂阿含』,後来也就总称为『杂阿含经』了, 其实 也有出於『增一』的。舍利曰(今本误作「舍日」)是舍利弗的古译。阿须 伦,经中 是译为「阿□轮」的;披罗门,经中已改为「婆罗门」了。 一五0 A七处三观经 —汉安世高译; 一五0 B九横经 —汉安世高译, 本经应 分别的解说。一、A『七处三观经』,二卷,四十七经。四十七经中 [P285] ,『佛说 九横(经)』,『佛说积骨经』,『佛说七处三观经』——三经是有经 名的;其他的 四十四经,没有经名。检寻「经录」,这就是『出三藏记集』(卷二 )中,安世高所 译的「杂经四十四篇,二卷」。附注说:「安公云:出增一阿□ 经」。今本四十七经 中,除去有经名的三经,恰好是四十四篇,而又是出於『增 一』的。『七处三观 经』,是『杂阿含』(四二)经的异译;『积骨经』是『杂 阿含』(九四七)经的异 译;『九横经』,在安世高的译典中,也是自成一经的 (与一五0B『佛说九横 经』,是同译的别本)。所以,应除去三经,恢复「杂 经四十四篇」的古称。或仿照 一卷本『杂阿含经』的先例,改名『增一阿□经』 二卷,附注「古称杂经四十四 篇」。『七处三观经』与『九横经』,都应自成一 经。『积骨经』是从一卷本『杂阿 含经』抄出的,文句相同,这里的应该删去。 二、本经二卷四十七经,『大正藏』所依(丽藏)本,与「宋藏」本等次第 不 同。依「宋藏」本等,『大正藏』编号的一——三经,三一——四七经,是卷 上;四 ——三0经是卷下。不但二本的次第不同,同一经文而分在两处的,就有 [P286] 三 经。如一、(一)经是『七处三观经』,只说到「何等是思」(二.八七五下六行) ,到(三)经才接著说:(何等是思)「想尽识?栽尽是思想尽识。……欢喜奉 行」 (二.八七六中一行——下一行)。二、(三)经是三人,说到「从後说」(二.八七 六上 一六行——中一行);(四一)经接著说:(从後说)「绝:无有财产,……佛 说如 是」(二.八八一中二二行——下三行)。三、(四一)经是三恶行,说到「不 舍身恶行, 便」(二.八八一中一八行——二二行);在(一)经中接著说:(便) 「望恶,便望苦, ……亦如上说」(二.八七五下一六行——一八行)。经文次第紊 乱,今依增一法次第,改 编如下(下是『大正藏』本次第): 图片 增一法 │改编次第(原本) │『大正藏』本 ————┼———————————┼—————— 二法 │一经:二人世间难得 │三二经 │二经:二人世间难得 │三三经 │三经:二人世间难得 │三四经 │四经:二人世间难得 │三五经 [P287] │五经:二人世间难得 │三六经 │六经:二人世间难得 │三七经 │七经:二人世间难得 │三八经 │八经:二人世间难断难胜│三九经 │九经:二清白法 │四0经 三法 │一0经:三恶行 │四一经上.一经下 │一一经:三世(间) │四二经 │一二经:三行 │四三经 │一三经:三安善乐 │四四经 │一四经:三大病 │四五经 │一五经:三恶本 │四六经 │ │一经上,三经下(『七处三观经』) │一六经:三守(身口意)│二经 [P288] │一七经:三辈人 │三经上.四一经下 四法 │一八经:四行为黠所有 │四七经 │一九经:四著 │四经 │二0经:四颠倒 │五经 │二一经:四施[摄] │六经 │二二经:四行法轮 │七经 │二三经:人有四辈 │八经 │二四经:人有四辈 │九经 │二五经:四辈云 │一0经 │二六经:四舍 │一一经 │二七经:四行 │一二经 │二八经:四家欢喜 │一三经 五法 │二九经:色力病寿豪 │一四经 [P289] │三0经:五福施 │一五经 │三一经:布施有五品 │一六经 │三二经:五法得道 │一七经 │三三经:五行 │一八经 │三四经:五种烦恼 │一九经 │三五经:步行五德 │二0经 │三六经:五法行 │二一经 │三七经:五恶 │二二经 │三八经:五恼 │二三经 │三九经:五恶不忍辱 │二四经 │四0经:五恶不耐行 │二五经 │四一经:象有五相 │二六经 │四二经:五恶不依他 │二七经 [P290] 八法 │四三经:八欲 │二八经 │ 疮有八辈 │ 九法 │四四经:九漏 │二九经 │ │三0经(『积骨经』) │ │三一经(『九横经』) 三、出於『增一阿含』的「旧经四十四篇」,是汉安世高所译的。名为『杂 阿含 经』一卷本的二十五(今缺一)经,『出三藏记集』是「失译」,今推定为 也是安世 高的译典。如色、痛□、思想、生死、识(二.四九六中、下),与安译的『 七处三 观经』相同。经中说到:「从移[後]说绝辞」(二.四九四上),「说是绝」(二. 四九四下),「从後说绝」(二.四九五中、四九八上、下)。「从後说绝」,就是 「而说偈 言」,「复说偈曰」等异译。这一特殊的译语,在一五0『七处三观经』— —「 旧经四十四篇」中,「从後说绝」(二.八七六上、下、八七七下、八八一下、 八八二上),也 一再的说到。安世高所译(六0七)『道地经』,是『修行道地经』 的略译。『 [P291] 道地经』说到:「从後来说」,「从後缚□说」(一五.二三一 上);「从後现说」( 一五.二三一中、二三二中);「从後现譬说」,「从後说」 (一五.二三一下);「从後缚 □」,「从後来结说」,「从彼[後]舍来说」(一 五.二三二下):这都是『修行道地经 』「於是颂曰」的异译,也就是「从後说 绝」。「绝」是□夜或伽陀的音译;『 道地经』的「缚」与「结」,都可能是「绝」 的讹写(「结」可能也是音译)。 □夜,是歌颂,重颂,以歌颂重说,使意义更明白 些,所以意译为「从後说现」 ,「从後现譬说」。『道地经』可能是安世高(重禅 观)的初译,所以译得很不 统一,後来才一律的改为音译——「绝」(後人又改为 「偈」)。我国诗中的绝 句——五绝、七绝,大概是依此而称为「绝」的! -- ※ Origin: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bbs.csie.nctu.edu.tw> ◆ From: 249.c230.ethome.net.tw |
阅读文章: 第 1669/203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