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Tech ◎ 佛典电子化讨论    板主: HeavenChow
阅读文章: 第 431/203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maha@tpts1.seed.net.tw (Post Gateway), 信区: BudaTech
标  题: Re: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发信站: 由 狮子吼站 收信 (Tue Mar 25 06:01:13 1997)


各位关心电子佛典的朋友:

关於这品经文,在新式分段标点方面,我主动提出两个状况就教於各位。

一、说话层次

本品共有四个说话层次,并因此而造成引号不敷使用。

第一层是编辑此经者(比丘宗宝)的直接叙述。如:

>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儒宗学士三十馀人,僧尼道俗一千馀人
> ,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第二层是惠能对韦刺史等众开示,并自述得法因由。以「」含括,如:

> 大师告众曰:
>
>     「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
> 能行由得法事意。

第三层是惠能自述得法因由当中的人物对话内容。以『』含括,如:

>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
> 千有馀。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
> 性,直了成佛。』

第四层是惠能自述得法因由当中人物对话时所引的经句。暂无适当符号可用,如
下所引《涅盘经》句。

>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
> ,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
> 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
> 讲《涅盘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
> 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
> 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
> 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
> 佛性。』

坊间的标点版本,少有把这四个层次□清楚的。尤其是以下这最後两段:

>     「惠能於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
> 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
> 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
> 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
>     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经文进行到这倒数第二段,说话层次还停留在第二层,惠能说话对象由印宗转向
最前头的韦刺史等。而最後一段的「一众闻法」等,说话层次却应退回到第一层
,即是以编者宗宝的直接叙述角度来陈述的。这两段的说话层次若不清楚表示,
很容易就引人错解。

其实这一品《坛经》结构完整,从头到尾像极了通常的佛经结构--如是我闻..
.信受奉行。可不是吗?

二、《涅盘经》句

上面所说的第四层说话层次,因无适当符号可用,所以常使人搞不清楚该结束於
何处。对於这点,我也很无奈。例如:

> 讲《涅盘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
> 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
> 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
> 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
> 佛性。』

您可知道上例中,佛答覆高贵德王菩萨的内容结束於何处?好多本子都以为是从
「善根有二」一直到最後「即是佛性」。我本也做如是想。但是今天把《大般涅
盘经》(Fg0374)档案叫出来看,在卷二十<光明偏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
之二>中,其相关原文经标点後是这样的:

>     光明偏照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谤方等经、作五逆罪
> 、一阐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复堕地狱?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复
> 言无常、乐、我、净?世尊!若断善根名一阐提者,断善根时所有佛性云何不
> 断?佛性若断,云何复言常、乐、我、净?如其不断,何故名为一阐提耶?..
> ..。」
>
>     尔时,世尊告光明偏照高贵德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云
> 何一阐提断善根者?善男子!善根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
> 以是义故佛性不断。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
> 故不断。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复有二
> 种....。」

请留意这个原经文当中,高贵德菩萨所问的内容以及佛所答的内容,跟《坛经》
里头惠能所述的内容有何不同。您是否发现:

1.惠能所引经句并不完整,只是说个大概。
2.原《坛经》中,「当断善根佛性否」,应可修改成「当断善根、佛性否」,这
  是我的疏忽。
3.原《坛经》中,「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
  故不断,是为不二....」,从「是为不二」一直到最後,好像是惠能自行加入
  的,因为原《涅盘经》中并没有这些文字。

所以,假设说话层次可以向上推升,这段问答我会这样标:

> 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
> 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
> 。」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
> 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而若仍维持说话层次的整体架构,则这段问答只好标成这样:

> 讲《涅盘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
> 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
> 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
> 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
> 是佛性。

P.S:《六祖坛经》是个了不起的经本,不但旨意深切,且内容生动。若能破除少
    许文字障,相信会有更多人亲身领受其内涵,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不知所云。

----------
摩诃工作室
吴宝原
Tel:(02)6741715
E-mail:maha@tpts1.seed.net.tw

阅读文章: 第 431/203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