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Tech ◎ 佛典电子化讨论 板主: HeavenChow |
阅读文章: 第 436/203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maha@tpts1.seed.net.tw (Post Gateway), 信区: BudaTech 标 题: Re: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 发信站: 由 狮子吼站 收信 (Thu Mar 27 06:10:09 1997) 各位关心电子佛典的朋友: 再看这<行由第一>,觉得底下两处标点值得检讨。 >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儒宗学士三十馀人,僧尼道俗一千馀人 > ,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可修改为「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其实刺史只有一位 ,若照先前使用顿号,会被误以为刺史若干加上官僚若干总共三十馀人。 另个可以清楚表示的标点方式是:「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儒宗学士三十馀人、 僧尼道俗一千馀人」。但是顿号所分隔的文句好像太长了些。 若不考虑得这麽精确,而想保有最佳的读诵感觉,则可处理成:「刺史官僚三十 馀人,儒宗学士三十馀人,僧尼道俗一千馀人」。 -------- >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 ?』 「遂问客诵何经?」似乎处理成「遂问:『客诵何经?』」较好。前者平铺直述 ,後者引话叙述。若以後者来处理,则「遂问」与「复问」相应,感觉不错。 -------- 方才很专心的聆听著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波里尼钢琴.贝姆指挥 维也纳爱乐.1976)。我听到乐曲主题的丰富变化,听到钢琴洗练脱俗的诠释, 听到乐团天衣无缝的衬托。又再一次体会到音乐的美感,但你切莫问我听出些什 麽。 文字的意义,如果只是「它的意思是什麽」,那我们干麽还这麽累的读这些经书 ?乾脆看看白话本,听听某大师的讲解好了。在我而言,经文除了义理层面外, 文词美感或文学意境也是相当重要的。 每当处理经文分段、标点时,面对一堆文字,就像钢琴手面对一堆豆芽菜,除了 不能错弹半个音符外,还得用心把乐章整体架构清楚,让主题旋律挥□出来,以 及速度、节奏等。若你不能从我处理的经文里感受到这个,那可能我是一个差劲 的钢琴手,或你对我所谓字里行间的音乐性还很陌生。 ---------- 摩诃工作室 吴宝原 Tel:(02)6741715 E-mail:maha@tpts1.seed.net.tw |
阅读文章: 第 436/203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