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Xfile ◎ 佛教 X-FILE    板主: root
阅读文章: 第 8279/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作者: yggdrasils (尤克特拉西尔) 看板: BudaXfile
标题: Re: 魔扰与拜忏
时间: Mon May  3 23:36:46 2010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刚)》之铭言:
> ※ 引述《yggdrasils (尤克特拉西尔)》之铭言:
> > 所谓的魔是真有外魔还是只是心魔?
>     都有。不管哪传的佛教经典,都有记载外魔以及心魔。
> 《阿含经》(或尼柯耶)中天魔波旬是佛弟子外最常出现的
> 角色之一。

>     以您所提的如来成道後遇到波旬,在许多阿含及尼柯耶
> 的经典中都以不同的角度记录波旬找佛的例子,而且都很明
> 确的指出是外魔,可很容易的确认佛陀不是说他的心魔,而
> 是在讲外魔。若只有少数的经有提到,则还有怀疑的空间,
> 但多如牛毛的经典都以不同的方式记载外魔的存在,意义都
> 很明确。例如


巴利经集 第三品 精进经

我在尼连禅河边精进努力,意志坚定,专心修禅,为了获得解脱。

那摩支〈1〉来到我那里,说著怜悯的话语:「你消瘦赢弱,气色不好,死亡已经临近」

「你死亡的可能有一千分,活命的希望只有一分。您活命吧!还是活命更好,你可以做种种
的好事」

「通过梵行生活,通过供奉祭火,你已经累积许多功德,何必还要这样努力精进呢?」

「精进努力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难以通过,难以成功。」摩罗在佛陀身旁,说著这些偈颂。

摩罗说了这些话,世尊回答道:「你这懒惰的亲友!罪恶者!你来这里干甚麽?」

「我不需要哪怕一丁点儿的功德,摩罗可以去跟那些需要功德的人说这些话」

「我有信仰,从信仰中产生智慧和力量。我如此精进,你还问我甚麽活命不活命呢?」

「既然风能吹乾河水,那麽当我精进努力时,它怎麽不会吹乾我的血液呢?」

「血液乾□时,胆汁和黏液也乾□;肌肉消耗时,心更平静,我的意念、智慧和禅定更坚定
。」

「我这样生活著,虽然体验到最强烈的感觉,但我的心不渴求爱欲。请看看这个人的纯洁性
。」

「爱欲是你的第一支军队,第二支叫做烦恼,第三支叫做饥渴,第四支叫做贪欲,第五支叫
做昏沉,第六支叫做怯懦,第七支是疑惑,第八支是虚伪自私。」

「靠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荣誉、崇敬和名声;吹嘘自己,扁低别人。」

「那摩支啊,这就是你这个黑家伙〈2〉赖以进攻的军队,懦夫不能战胜它而获得幸福。」

「我拿著蒙□草〈3〉;可怜啊,活在这世上。我宁可死於战斗,也不愿屈辱求生。」

「那些执著现世的沙门和婆罗门没看到,也不知道有道德之人所走的路」

「看到摩罗乘坐大象,统率全军,我上前应战;他不可能把我从这地方赶走。」

「人界、神界都征服不了你的军队,我将用智慧粉碎它,就像用石头击碎未经焙烧的泥灌」

「我将控制思想,集中意念,从一个王国到另一个王国,教诲许多弟子。」

「他们勤奋努力,按照我这个摆脱爱欲的人的教诲行事,走到哪里都不悲哀。」

摩罗答道:「我亦步亦趋跟随世尊七年,在这个富有思想的佛陀身上找不到任何机会。」

「就像乌鸦盘旋在色如肥肉的石头附近,心想:我们能在这里找到软食,或许是美味的」

「乌鸦没有得到美味的肥肉,只能从那里飞走。正像乌鸦飞近石头又失望地离去,我们也将
离开乔摩答。」

於是满怀悲哀,琵琶从腋下失落,这邪恶的夜叉〈4〉从那里消失

〈1〉摩那支即摩罗

〈2〉黑家伙即摩罗

〈3〉这句意思可能是指佛陀拿蒙□草作坐垫,已禅思击溃摩罗大军

〈4〉指摩罗

>>>>>>>>>>>>>>>>>>>>>>>>>>>>>>>>>>>>>>>>>>>>>>>>>>>>>>>>>>>>>>>>>>>>>>>>>>>>>>>

二  精勤经1

    四二五        尼连禅河畔         瑜伽得安稳
                  极勤修禅思         专心我精勤                        (一)
    四二六        恶魔障解脱         悲悯语近我
                「汝瘦颜色恶         汝之近死期                        (二)
    四二七        汝死有千分         汝生只一分
                  汝生为殊胜         有命行诸善                        (三)
 75 四二八        汝若行梵行         向火献供物
                  汝应积多福         汝何作精勤                        (四)
    四二九        精勤道难至         难行到达难」
                  恶魔述此偈         立於佛之前                        (五)
    四三○        如此示恶魔         世尊如次说
                「放逸之波旬         来此何目的                        (六)
    四三一        世间福微量         於我无所用
                  目的求诸福         恶魔为人说                        (七)
    四三二        先信次精进         又是我有慧
                  如此自专心         何须汝求生                        (八)
    四三三        我起精进风         涸竭诸流水
                  如此自专心         使我身血涸                        (九)
    四三四        身体血涸时         胆汁痰亦涸
                  身体肉灭尽         我心益澄静
                  我具念慧定         愈能善立住                      (一○)
    四三五        如斯善住立         得最高受用

        三 大 品 二 精勤经                                     一一一
    --------------------------------------------------------------------------
        小部经典二                                             一一二

                  心不求诸欲         有情中清净                      (一一)
 76 四三六        汝欲第一军2        不乐第二军
                  饥渴第三军         渴爱第四军                      (一二)
    四三七        □眠第五军         怖畏第六军
                  疑为第七军         覆情汝八军                      (一三)
    四三八        恭敬利名誉         邪行得名声
                  称扬赞自己         贬下毁他人                      (一四)
    四三九        汝军障解脱         黑魔之军势
                  无勇者不胜         勇者胜已乐                      (一五)
    四四○        我著文邪草3        不乐著生命
                  若我败之生         不如战死胜                      (一六)
    四四一        沙门婆罗门         没於战不见
                  寻行诸善者         不知涅盘道                      (一七)
    四四二        驾象意无怠         四方见魔军
                  斗战我抗衡         此场不能动                      (一八)
    四四三        含天诸世人4        不堪胜魔军
 77               我慧破汝军         如石破土钵                      (一九)
    四四四        自由善思惟         善念使住立
                  诸国我游行         广导诸弟子                      (二○)
    四四五        我教诸弟子         专心不放逸
                  无忧至彼处         无欲得涅盘」                    (二一)
    四四六      「我於七年间5        缠付从随彼
                  有念正觉者         不得乘机会                      (二二)
    四四七        石有脂肪色6        或有此柔软
                  有此美味食         如鸦步徘徊                      (二三)
    四四八        不得其美味         鸦舍此处去
                  如近石之鸦         我等厌瞿昙」                    (二四)
 78 四四九        彼魔败忧闷7        由胁落琵琶

        三 大 品 二 精勤经                                     一一三
    --------------------------------------------------------------------------
        小部经典二                                             一一四

                  夜叉意销沉         从此便消失                      (二五)
            精勤经竟

注1 本经与前经之最後偈:「意喜精勤非诸欲」,精勤是佛在成道前六年间有关与恶魔争
    斗而说者。此亦成为佛传之一部分。此一故事亦多由佛传中出。与本经同源之偈者有
    Mahavas-tu II,PP.238-240佛本行集经卷二五(大正藏三、七六九b以下),
    Lalitavistara ( Lef- mann)PP.261-263,方广大庄严经卷七(大正藏三、五八二b以
    下)等。

  2 以下四偈被引用於MNd.P.96;P.174;P.333f CNd(暹罗本)P.144f。又与此等四偈相当
    之偈,可见大智度论卷五、卷一五(大正藏二五、九九b以下、一六九a)。而在其卷五
    则被引用於杂藏经所说与此四偈及以後数偈相当之偈。

  3 「文邪草」(munja)为世尊於成道时在菩提树下敷座之草。属禾本科,汉译吉祥草。

  4 以下三偈可参照大智度论卷五(大正藏二五、九九c)。

  5 本偈被引用於DA.III,P.994;MA,III,P.373;SnA,P.37。

  6 以下二偈亦出於S.I,p.124。与之相当之偈可参见杂阿含二四六经、一○九二经(大正
    藏二、五九b、二八六c),别译杂阿含三一经(大正藏二、三八三b)。

  7 本偈亦出於S.I,p.122被引用於DhpA.I,P.433。汉译相当之偈可参见杂阿含一○九一经
    (大正藏二、二八六b)。

<<<<<<<<<<<<<<<<<<<<<<<<<<<<<<<<<<<<<<<<<<<<<<<<<<<<<<<<<<<<<<<<<<<<<<<<<<<<<<<

查了一下巴利文 魔罗

Mara : (page 524)

form mayura occurs nearly always in the Gathas and is the older form of the
two m. and mora. The latter contracted form is found in Prose only and is often
 used to explain the old form, e, g. at VvA 57. See also mora.

Mara
Mara (adj.) [fr. m?] dying; only neg. amara not dying, immortal, in phrase
ajaramara free from decay & death Th ii.512; Pv ii.611. See also amara.

>>>>>>>>>>>>>>>>>>>>>>>>>>>>>>>>>>>>>>>>>>>>>>>>>>>>>>>>>>>>>>>>>>>>>>>>>>>>>>>

Mora : (page 542)

Momuhatta
Momuhatta (nt.) [abstr. fr. momuha] silliness, foolishness, bewilderment of t
he mind M i.520; A iii.119, 191, 219 (=mandatta); Pug 69.

Mora
Mora [the contracted, regular P. form of *Sk. mayura, vi牎�*ma-- ura>mora. Se
e also Geiger, P.Gr. § 27 & Pischel, Prk. Gr. § 166. -- Vedic only mayuri
f. pea-- hen] a peacock J ii.275 (?upasevin, see C. on this passage);

<<<<<<<<<<<<<<<<<<<<<<<<<<<<<<<<<<<<<<<<<<<<<<<<<<<<<<<<<<<<<<<<<<<<<<<<<<<<<<<

这边末学以为这个魔罗会不会是心魔拟人化的手法呢?

毕竟魔王十军,都是与心有关。

再引述一下,班迪达尊者在「就在今生」的一段话:

为了克服心的黑暗力量□—十魔军,我们要修习四念处,培养对佛法的信心,以正念之剑
,斩断烦恼的束缚。

前言

禅修可以看作是善心与不善心之间的战争。处於不善这边的是烦恼的力量□—我们所知的
「十魔军」(The Ten Armies of MAra),在巴利语中,MAra (魔罗,恶魔)(1) 意指
「能夺命者」,他是扼杀美德与存在状态力量的化身,他的军队早已准备就绪,要攻击所
有的行者,甚至在佛陀成道之夜,努力要战胜佛陀。

      《经集》(Sutta NipAta) 有一段佛陀对魔罗说的话 (2):

      汝欲第一军,
      不乐第二军,
      饥渴第三军,
      渴爱第四军,
      昏眠第五军,
      怖畏第六军,
      疑为第七军,
      傲慢不知恩(第八军),
      恭敬利名誉,邪行得名声(第九军),
      称扬赞自己,贬下毁他人(是第十军的受害者)。
      汝军障解脱,黑魔(Namuci)(3) 之军势,
      无勇者不胜,勇者胜己乐。

为了克服心的黑暗力量,我们要修习四念处的善的力量,它能给予我们正念的剑,以及攻
击、防御的战术。在佛陀的例子中,我们知道谁赢得了胜利。现在,那一边会战胜你呢?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                         BudaHelp
阅读文章: 第 8279/864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