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3535/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notself@kkcity.com.tw ( ), 看板: Buddhism 标 题: □婆舍那的实修介绍 发信站: KKCITY (Sat Nov 24 15:05:00 2007) 转信站: Lion!cbs.ntu!cbsnews!news.iyard.org!iyardnews!news.ccu!ctu-peer!news.nc 迦那卡禅师 □婆舍那禅修活动,也是正念的训练。马哈西大禅师所教导的□婆舍那修习的技巧,是根 据佛陀开示的一部经:大念处经(Maha Satipatthana)(四念住法)提倡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婆舍那这个字的意思。□婆舍那(巴利文Vi-passana)可分为两个字, □(Vi)和婆舍那(Passana)。□的意思是种种的性质,在这里(□)指的是身的现象和心的 现象之三种共同性质:无常、苦、无我。婆舍那的意思是具有正见或是彻底了悟。当这两 个字合起来,□婆舍那的意思是彻底了悟一切身心现象的共同性质:无常、苦、无我。唯 有当我们能够亲身去直接体验身心现象的三种共同性质,我们才算是走在□婆舍那之道路 上,也就是说能够了悟无常、苦、无我三项性质才叫做□婆舍那。 □婆舍那所注重是必须经由我们直接亲身的经验,经由我们直观的智慧去体验、证 实一切身心现象,无常、苦、无我。但是要达到亲身体验直接证悟,必须要有某种深度的 定力,否则修行者无法亲身体验到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而如何才能达到某种深度的定力 呢?要达到某种深度的定力,必须正念持续不间断一段相当的时间。比如说几小时、半天 ,乃至整天,如果想要正念持续不间断,必须勇猛精进努力修行。时时保持醒觉,注意观 察当下一切发生的身心现象,时时注意观察当下身心状况叫做「念」,而这样子的念用在 善的方法叫做「正念」。当修行者精进的力量强而持续,正念能够保持相续不间断,则定 力就能越来越深,内观觉悟力越来越敏锐,能够透视了悟身心的真实本质,无常、苦、无 我。当修行者了悟身心真实本质,心就能够从某些部份的烦恼当中清净出来。於是便能感 受到幸福、安乐、自在。但是这还不是□婆舍那修行法的目地,必须继续修行一直到你能 彻底了悟四谛。 四谛:第一谛,苦谛,苦的真理。第二谛,集谛,苦的原因这项真理。第三谛,灭谛, 灭除苦,解脱苦的这项真理。第四谛,道谛,达到解脱苦的道路之方法的这项真理,当你 能够彻底了悟四谛,你就是证悟了圣者的果位,你就能够完全根除烦恼,苦的原因是烦恼 ,当你灭除苦的原因,一切痛苦不再生起,达到解脱一切苦的境界,这才是□婆舍那的真 正目的。要达到这项离苦得乐的目的,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醒觉,正念观察当下一切发生的 身心现象。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奢摩他修行法,与□婆舍那修行法二者之间的差别,如此才 能够依照正确方法修行,得到离苦得乐的目地。在佛法当中有二种修行法,那就是奢摩他 修行法或是说禅定的修行法,及□婆舍那修行法或者说内观觉悟修行法。奢摩他禅定修行 法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深度的禅定,不是为了了悟身心真实本质解脱一切痛苦。除了得 到深度禅定之外,奢摩他修行法还能够令修行者得到神通,也就是超乎常人,超乎自然的 能力。□婆舍那内观觉悟修行法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一切痛苦,而藉著正确了悟一切身心的 三种性质,无常、苦、无我。让修行者能够了解烦恼的因,灭除一切烦恼,解脱一切痛苦 。□婆舍那修行法也需要某种深度的定力才能启发内观觉悟力,透视到无常、苦、无我三 项性质,证悟涅盘离苦得乐。这是奢摩他和□婆舍那的一项差别,二种目的不同。另一项 差别是奢摩他修行者只专注观察单一项目标,单一项修行者所攀的境界,而□婆舍那修行 者的不同,他必须观察许多项修行目标,许多项修行所攀缘的境界,一切当下所发生的身 心现象都必须注意观察,所以观察的目标不只单一项目标。也就是说奢摩他修行者必须深 度的专注单一项目标,当他心跑出去胡思乱想时,他必须将心拉回专注观察单一项目标, 不应该观察正在胡思乱想的心,一发现胡思乱想就必须马上将心拉回来,安住所观察的目 标,但□婆舍那修行者正好相反,当修行者的心跑出去胡思乱想时,不应该将心拉回来, 必须跟随他的心去观察当下心理胡思乱想的状况,也就是说必须观察正在打妄想的心。并 且内心做记号妄想、妄想、妄想,或想、想、想,或回忆、回忆、回忆,或者内心看到任 何影像的时候,则观察说看到、看到、看到,必须这样正念观察当下所发生的心理状况, 一直到这些妄想、回忆、影像消失为止,他才能够回来观察他主要观察的目标,这项是很 重要的差别,要特别注意。 我们或许会问一个问题,为什麽□婆舍那修行者必须观察妄想心,同时内心做记号妄想 、妄想、妄想呢?因为妄想心是一种心理现象,具备无常、苦、无我三种性质,为了要了 悟妄想心的无常、苦、无我三项性质,修行者必须正念的观察妄想,一直到妄想消失,才 回到平常观察修行目标。当修行者勤观妄想很精勤的观察当下所生起的妄想,他的心就能 够越来越专注,定力则越来越深。在他观察主要所缘的目标,这时候他越来越能够深度的 专注,反过来说:如果修行者不愿意精勤的观察妄想,他不能以敏锐的警觉力,觉察每一 个妄想,他的心就不能够达到深度的定力,心会常常分散,会浮动不安,妄想会一直很多 ,唯有他能够精勤观察妄想,内心的警觉性才能够越来越敏锐,定力则越来越深,渐渐的 他会感觉非常平静、安宁、妄想越来越少,心能够深度专注在修行的目标上。所以当□婆 舍那修行者的心打妄想时,不该将心拉回来,如果将妄想心拉回来,那麽表示他用奢摩他 修行法在修毗婆舍那,这是混淆的状况,应当特别的注意。我们了解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的 差别之後,我们也就能够正确的来修行□婆舍那是一种觉悟修行法,能够令修行者觉悟真 理,灭除烦恼,解脱痛苦。 在这里我们还必须了解□婆舍那的原则。□婆舍那修行法是要看清楚当下一切发生的身 心现象,发生时自然的面貌,实在的样子,以单纯的正念去观察他、了解他。任何一项当 下发生的身心状况,修行者都必须照著他们的样子去了解他们。因此□婆舍那的原则很简 单,是一种训练心、培养心正念的方法。当身心现象发生时,将用单纯的正念去了解观察 。不应该去推理、思惟、分析、批评、判断、教理、对照等等。在□婆舍那修行法当中没 有这一些分别,思惟、推理、判断等等作用馀地,修行者唯有用单纯的正念,直接观察来 修行。用如此的正念,定力才能渐渐加深,内观觉悟力才能变得锐力,才能透视了悟身心 的一切现象。单纯的正念来观察一切当下发生的身心现象,正念能够持续不间断,一小时 、二小时、三小时,乃至半天,一整天与正念打成一片,持续不断。 根据念住经我们必须从事三方面的修行,第一方面坐禅、静坐,第二方面行禅经行,或 者说走路修行,第三方面观察日常生活的每一举动。在每一次坐禅之前,一定要先行禅, 也就是说每次静坐之前必须先经行,而每一次的行禅经行至少要走一小时,在行禅的时候 ,脚步的移动是非常清楚,且容易注意到观察的目标,因此在行禅时修行者的心很容易专 注下来,容易得到定力。而且所得到的定力相当稳固,所以说在每一次静坐之前必定先行 禅一个小时然後才静坐,修行者将行禅的定力一直保持到坐禅当中,慢慢的走到禅坐的位 子,然後慢慢的蹲下,慢慢的坐下,慢慢的移动手臂和脚,调整坐姿,每一个举动都必须 很慢很专注在观察,直到调身稳定坐好,这样子他行禅当中的定力就一直保持住,带到坐 禅当中,因此当开始坐禅的时候,他的定力已经相当好,所以每一次坐禅前必先行禅。除 了坐禅行禅之外,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保持醒觉正念观察,佛陀在念住经中 特别在专门一章里面讲到观察日常生活,这章的名称意思是彻底的醒觉或是完全的了悟, 佛陀在这一章当中特别强调修行者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举动都必须正念观察,不管是行 、住、坐、卧、吃饭、睡觉,在自己的房间、浴室、厕所,每一举一动都是修行者不应该 放过的。因为正念观察日常生活的举止行动,对於开悟真理非常重要,这也就是我们之所 以时时强调大家必须保持正念,观察日常生活的每一项举动,而且要越来越慢、越观越细 心。 想要修行□婆舍那顺利、进步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观察一切的妄想,譬如贪心、生 气、□心、我慢、悲伤、懒惰、昏沈等等,一切当下发生的心理现象都必须去觉照他,正 念观察他,如此我们才能了悟我们的心。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KKCITY 市民小密技 -文章标题上- □ │ bbs.kkcity.com.tw │ Ctrl+y 可设定单篇文章加密 └——《From:122.126.56.242 》——┘ □ Shift+y 可设定单篇文章密码 -- |
阅读文章: 第 3535/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