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3839/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dhism 标题: Re: clearbook 与语病 时间: Fri Jul 10 21:55:35 2009 ※ 引述《clearbook@kkcity.com.tw ( )》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第二行也是不妥的:你应该把马胜比丘「回答舍利弗的话」,类比为化佛指引常啼菩萨的 > 「声音」才是恰当的。 你原本想为你自己的情况, 找一个例子, 结果找到的还是有指引的例子. 你自己的比喻整个都不妥了, 结果你不但无法在重点上著墨, 反而在小地方讨论起妥不妥当, 这有点在钻牛角尖了吧. 难怪有人说你都只是在挑语病, 总是见树不见林了. 这件事原本很单纯, 就是马胜指引舍利弗, 他是以威仪摄受为主. 而常啼比丘原本一开始就是被空中的声音所指引. 你要把马胜改成马胜回答的话, 这样有什麽意义? 只是因为二者都是声音吗? 难不成解释成这样, 你又要说以马胜比丘比喻不妥, 要用马胜比丘的威仪来比喻才妥吗? 这样真的比较有意义, 这样才能让人理解吗? 况且我一开始以马胜比丘比喻法涌, 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马胜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他的师长. 同理, 常啼的重点并不是找法涌, 他是要求般若波罗蜜多, 法涌亦不是佛. 这二个比喻都只是在谈一个很单纯的事, 真的有那麽多难懂的问题吗? 好像以前有提过, 佛陀说智者因喻而善得其解, 但若因喻不但未得其解, 反而在比喻的枝节处打转, 那就可惜了. > > 而好奇或质问者, 也是报出师长名号. > 好奇等等非为求法动机的质问者,我个人还是建议要谨慎应对。 借用你质疑别人方式来回应你 : 如果你是当代正遍知, 知道对方的动机, 那你要采用谨慎应对, 那自然没有问题. 像这类回答, 我都不知道说这些话是要做什麽用的?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决您学佛的疑惑 BudaHelp |
阅读文章: 第 3839/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