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3841/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clearbook@kkcity.com.tw ( ) 看板: Buddhism 标 题: Re: clearbook 与语病 发信站: KKCITY (2009/07/11 Sat 08:59:58)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而常啼比丘原本一开始就是被空中的声音所指引. 如果你有办法证明:就算常啼菩萨对於般若经没有任何的希求,而化佛仍然会出声指引他 去找寻法涌菩萨;那麽,我认为:需考量询问者的动机,再决定回应其「请问上人?」的 方式与内容,就算是被你推翻了。 > 你要把马胜改成马胜回答的话, 这样有什麽意义? 若要用「类比」模式看这两则经文,确实要将其中的角色、对象弄清楚: 常啼菩萨 → 舍利弗尊者 马胜比丘 → 出声指引常啼菩萨的化佛 释迦牟尼佛 → 法涌菩萨 马胜比丘的威仪 → 大般若经的殊胜 释迦牟尼佛的教导 → 大般若经 > 况且我一开始以马胜比丘比喻法涌, 也是有道理的. > 因为马胜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他的师长. 所以单由人物方面的类比来看,你的想法是: 马胜比丘 → 法涌菩萨? 常啼菩萨 → 舍利弗尊者? 请问:出声指引常啼菩萨的化佛、马胜比丘的答案:释迦牟尼佛,怎麽消失了?这样算 是法华经譬喻品所云:「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 同理, 常啼的重点并不是找法涌, 他是要求般若波罗蜜多, > 法涌亦不是佛. 所以,你认为舍利弗不是为了求法?而是要找佛?那麽,以上这两则经文,「在你的认 知中」就不该拿来进行类比。 > 借用你质疑别人方式来回应你 : 如果你是当代正遍知, 知道对方的动机, > 那你要采用谨慎应对, 那自然没有问题. > 像这类回答, 我都不知道说这些话是要做什麽用的? 或许,等你「有兴趣」将「喇嘛千诺」的意义弄清楚、「有机会」阅读乃至修持「虔心 悲切遥呼上师祈请文」,你自然就「有办法」知道我的回答有什麽用了。 -- ┌—————◆KKCITY◆—————┐ □□ 只要你通过身份认证 ~ □□ │ bbs.kkcity.com.tw │ □□— 免经验、五人连署即开班系板 □ └——《From:61.224.98.104 》——┘ □□ 赶快为班上设个秘密基地吧! □ -- |
阅读文章: 第 3841/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