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 连线佛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881/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notself@kkcity.com.tw ( ), 看板: Buddhism 标 题: 修行四念处的受用 发信站: KKCITY (Sat Oct 21 10:40:33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news.ee.ttu!news.ntu!bbs.ee.ntu!news.kkci Origin: bbs.kkcity.com.tw 修行四念处的受用 林武瑞 讲 李慧娟 笔录 修行四念处法门的受用: (1)正念分明-在整个觉悟的过程中,正念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甚至可以拿来检证修行成果。即是修行越好,正念越强,持续性越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有正念,有时没有正念,那就是失念。失 念就是你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想起来,一直没有在观。刚开始在 修行的时候,会有这种困难,虽然知道很重要,可是还是会忘记,经 过很久,才会被想到。然而这种能力经过不断的练习之後,就会自然 的培养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常常会跑掉,但是到後来,曾发现那种能力是人类内 在所拥有的。你不必刻意要去保持正念,它就是起来了,就是一直存 在。我们可以检证自己觉醒的程度怎麽样,就可以了解你修行的功力 到哪□。一天中若保持正念的精神很强:那就表示你有进步。正念很 强,就表示你觉醒的能力越好,对什麽东西都很清楚,对当下自己身 心的状态,或者跟别人互动的状态,或者外在的环境都是很清楚,正 念分明的作用就存在。 当烦恼一起来的时候,你的察觉性很强,你就可以及早察觉到。我们 说一棵树刚开始冒芽,冒出一点点的时候,我们就察觉到,便很好处 理。烦恼升起的时候,都是从很微细之处开始,在越微细的地方,马 上察觉到,便很容易去解决。例如地上冒出小草,你就两手一拈,就 把它拔掉。地上有一棵大树,你要动用多少人来拔都拔不动。烦恼产 生的过程就跟那棵树一样,刚开始很微细很微弱。我们观照力和觉察 力不够,所以让它一直滋长,到後来很强大的时候,那时烦恼已经在 身体展现,结果已出来,我们只能亡羊补牢。当然我们凡夫在修行当 中,是从果追溯到因,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说正念分明,它有 非常好的作用。 (2)现断烦恼- 道跟刚才讲的有连带关系,我们对於当下的烦恼, 本身就具备解决的能力。一个情绪起来了,如果平常没有修行的话, 他的情绪波动有时高、有时低,没什麽规则可循;怎样升起,怎样降 下,他通通不晓得。烦恼何因何缘升起,烦恼何因何缘消失,他都不 清楚,也许他是转移注意力,或者是逃避,或者是什麽原因,使烦恼 缓慢的消失了,可能他下次还是会重覆出现烦恼。 然而我们一旦开始修行,就不是这样了。烦恼起来的时候,它会逐渐 升高,而当我们开始观的时候,它将会保持平行状态,然後就慢慢的 下去了。也许一开始我们没有察觉到,等它到某种程度,我们才开始 察觉,开始作观。可是因为它有力道,所以持续一阵子才下去。我们 察觉能力越高的时候,它刚出来一点点,我们一察觉,它马上就消失 了。察觉力很强的人,就是这样。 我们没有办法让烦恼不来,因此,一起烦恼的时候,我们就单纯的去 观它,等它减轻、下去,最後便消除了。烦恼一起当然是先「止」, 让它停下来,这很容易可以得到实验证明。比如说我们当下在紧张的 时候,先作深呼吸,吸一口气再慢慢的吐气,紧张的现象马上就舒缓 下去了。或者我们在生气,一口气□在胸口闷闷的,准备要骂人了, 就先深呼吸一下,愤怒马上就会减弱下去,这都马上可以得到验证, 所以说修行四念处具备断烦恼的功能。 (3)消除业力- 在佛法□面常讲这些,佛教的理论说我们在轮回就 是惑业苦,所谓惑业苦就是一直在转。你要从哪里断?当然你可以从 惑断。但是问题就是说,如果我们连惑也看不清楚,连业也看不清楚 ,你怎样断苦。佛法讲惑业苦、惑业苦啊!对不对!惑就是烦恼的现 象,连烦恼的现象都看不清楚,开头在哪□都找不到,你怎麽样去处 理?生病的原因找不到,怎麽治病? 我开始修行这法门,才知道什麽叫做「业」,不然以前都不晓得。以 前的消业方式,就是看哪个地方在超渡,就捐献几佰元,以求消灾消 业。传统中国佛教就是如此消灾消业来超渡。如果我们连业本身都看 不清楚,不知到业在那,怎麽去消业? 修行四念处的法门就会知道什麽明菜,当你无法制止身心冲动的行为 ,当它一起来,就没有办法让它停下来,这东西就是「业」。 每个人过去的习性通通不一样,我们内在业的内涵也全不相同。平常 它不会显现出来,可是当外在的东西,跟我们内在某些好恶相应的时 候,内在的东西就冲出来了,这就是每个人有他特别的好恶。所以我 们可以了解「业」的东西,就是因为内在某些习性跟好恶,和外在的 环境一感应的时候,那种东西就冲出来了。当然,它就在我们的身、 受、心上面展现。 所以修四念处就是对於这些东西,可以察觉到。身是最粗糙的,我们 很强烈的烦恼就在身心上展现。当发现自己闷闷的,还是有什麽东西 起来,全身发热,这时已经在身上展现,那是很粗糙的。所以如果个 人的修行越高竿,他可能知道越清楚,他心□动个□念,他可能知道 「我起□了」。也许我们从他外表的肢体或表情察觉不出来,可是只 要他自己的心念动一下,他就晓得。我们凡夫比较粗糙,可能要展现 到某种程度,自己才知道。所以修四念处,就是从我们自己的身心下 手,先知道最粗糙的现象。 至於何因何缘起□,何因何缘起贪,刚开始我们并不清楚,可是却在 身心上展现。比如小偷到百货公司去顺手牵羊,他一定要透过肢体, 眼睛观察四周,有没有人在注意他的动作。这些动作就是他的果,他 的因是什东西?贪嘛!对不对?佛陀知道我们众生的烦恼现象,一下 子要断除很难,所以教我们修四念处从最粗浅的地方下手。 凡夫烦恼身,在身口意方面就是贪、□、痴的展现。因为贪、□、痴 是比较根源性的问题,刚开始,它躲在哪□,你都不清楚,所以叫我 们修四念处,就是从最基本的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一天 到晚注意自己的手举在哪□,肢体在做哪些动作,观察那些做什麽呢 ?有的人觉得奇怪,一天到晚注意自己的身体怎麽样,到底有什麽作 用呢?首先这是为了培养觉醒的能力,对某些东西能感觉出来。 观察身、受、心,最主要的是培养觉的能力。就好像磨刀一样,把这 个能力越磨越利。所以要你一直观。而观只是一个练习的目标而已, 观我们身、受、心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一个方法而已。 我们知道精神是依靠物质展现出来的,离开物质没有精神现象,对不 对?你自己有没有专注,有没有正念,旁人看不出来,可是你很清楚 ,我现在讲话,如果你有正念的话,所讲的话你是听得很清楚。如果 中间有失念的话,会听不清楚,对不对?若是你从头到尾很清楚,表 示正念很强,正念强就是觉醒能力强,我们藉由觉醒能力,能把现象 观察清楚,才知道什麽叫业力。 业力的东西去不掉,我们刚刚在讲惑业苦、惑业苦,你就没办法断, 那还是一样轮回。所以谈到消除业力,比较艰难一点,但这也是我们 最後努力的目标,因为它是不自觉的东西。我们会轮回就是这种东西 ,一直在推动我们。这种东西,你要看得出来,若看不出来,你怎样 消业呢?所以我说修四念处法门,对於业力有消除的作用。 (4)五蕴离系-佛陀讲凡夫是五蕴和合的,所谓五蕴和合的有情众生。 可是我们都习惯那五蕴的变化,色、受、想、行、识的运作很快。好 像我们拿一根火把,在空中一直划圆圈,跟你所看到的圆圈一样。没 有错,那五蕴运作之快,给我们一个错觉,认为这个就是「我」。好 像火把所划的圆圈一样,事实上它是五种东西一直在变化而已。 我们透过很强烈的观察,观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受,发现身体热 的时候,没有经过我们同意。感冒的时候,没有经过我们同意。生病 的时候,也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我们对它如实观、如实受。 受的感觉也是一样,反正打下去就会感觉痛,那是它自己在痛。平常 没有经过修行的时候,对五蕴的现象很会黏著,黏著得死死的,分不 开来。不是黏著在色蕴,就是黏著在受蕴。若黏著在色蕴的话,就是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身体在失调的状况之下,本来只是身体的痛苦而 已,可是因为对身体有黏著性,大部份人生病的时候,心情不好,情 绪低落,是消极、厌世的。有的人久病就想自杀,没有办法忍受,为 什麽没有办法忍受?他跟生理的现象认同了。 受蕴也是一样,所以说我们对那种很好的感受,一直去贪著它,便分 不开。比如凡夫的淫欲性很强,贪著那种感受,就黏在那上面。那种 很苦的东西也是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出离,就黏在这边。想蕴也是, 什麽人对我们不好,就一直记在心□,甚至想得睡不著觉,那就是想 蕴突出,你的烦恼就黏在想蕴上,便分不开了。 我们再来观察行蕴,例如某人对我不好,我已忍无可忍,今天非杀他 不可。所以当一个人要杀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的行蕴已经很突出了 。行蕴很强的时候,他理智性比较弱了,甚至没有,所以他就跟行蕴 认同,而被绑在这儿。 讲到识蕴就比较难一点,识蕴我们最原始、最根本对身心的执著性。 假若我们真的可以观察到这边的话,才有可能出离。因为通常我们都 绑在五蕴□面,在五蕴自动变化的过程中束缚住了。 (5)见法悟道-在修持的过程中,我们对於烦恼产生的原因是经过层层 的剖析,而「见法」即是「见缘起」,亦即贯通事情的因果法则。比 如说对於何因何缘烦恼生起很清楚,才有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真 正走向修行的道路。 当我们对於身、受、心、法很清楚,然後透过观察,就开始能了解四 念处跟四圣谛的配合之处,就是说四圣谛苦、集、灭、道是我们身心 上展现。所以我们清楚这个的话,就是「见法」。佛法讲「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谈到无常,我们怎样去体会无常 ?从自己身心现象去体会。因为透过观照,知道身体的变化随时在改 变,一下子这边□,一下子那边痛。它生起、持续,又消失了。 真正了解无常,体验身心的无常、无我,曾发现那种不能主宰的必然 性。身心的现象,它要起来,就是起来,根本没有办法去控制。当你 了解到因缘性的无我,就能体会到我们人是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因缘的 ,可是偏偏我们却经常想要去掌控、去扭转许多因缘,而当主宰不得 的时候,我们就生□。所以见法悟道之後,便可了解这些。 (6)自觉觉他-我们人类的身心现象,具备普遍性跟共通性,其烦恼产 生过程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当我们真正在下功夫,很清楚这里过程 ,对於别人的烦恼才具备解决的能力,所以修持到後来应该具备自觉 觉他的能力。换言之,一个人的四念处修得很好的话,他才具备帮别 人解决烦恼的能力,至少他本身的烦恼也会比较薄弱一点,这就是自 觉觉他。 (1993.4.《新雨月刊》第66期)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KKBOX□歌名□歌手□歌词□专辑□搜寻 │ bbs.kkcity.com.tw │ ★ http://www.kkbox.com.tw ★ └——《From:122.126.33.149 》——┘ 超过80家唱片公司合法授权 音乐尽情下载 -- |
阅读文章: 第 881/491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