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 教育 -- 百年大计    板主:
阅读文章: 第 4745/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Odio.bbs@cd.twbbs.org (□), 看板: education
标  题: Re: 「教育家」都在批评爽的吗?
发信站: 中正□梦园 (Fri Oct 13 09:47:08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news.ee.ttu!news.ntu!Spring!ctu-gate!news
Origin: cd.cna.ccu.edu.tw

※ 引述《Verstand@kkcity.com.tw (一起到乌干达走走)》之铭言:
>     那位教授没有学艺不精,他叫李家同,柏克莱大学资讯学博士。问题在於既然他不
>     知道,就不要在联合报社论大发社论。我的偏好说了很多次,我会拿六、七十年前
>     的报纸来翻。他只要在报纸发表意见,我大概都会看过。高官没有压住专家意见,
>     反而是拖尔维克所说的:一个专家,最好再多几个头衔,那麽他所说的话会更令人
>     相信。李家同和李远哲顶著的「专家」头衔,他们的话,比大官的意见还要大声。

喔?你对他们的描述,拿来套用到杜先生身上,也挺适合的哪!
既然杜先生不是学教育的,你怎不请他安静一点呢?
你不觉得话最多的就是他?你既然存心批评他人,
又何必最初遮掩姓名装的自己很泱泱大度?
你说杜先生坚持要人家称呼他部长是正确的事,
你怎麽不称呼李先生为教授?

>     没有读过墨池记是很离谱,没有读过苏东坡的词也很离谱,没有读过韩愈的师说也
>     很离谱。你一直在用「文化相对论」来讨论问题。我已经说过了,有些东西就叫做
>     经典,这不容否认。不然诺贝尔文学奖你可以去抗议不要颁发。不然就像李家同一

你那伟大的杜先生,前阵子还干掉、否定了不少别人视之为经典的古文作品呢!

另外,你知道现在的社会现实当下,
有多少比例的离谱的人没念过你所谓的经典吗?


  由亚洲周刊编辑部与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学名家联合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六月揭晓,鲁迅的《呐喊》夺得百年小说冠军。紧接著是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
骆驼祥子》、张爱玲的《传奇》、钱锺书的《围城》、茅盾的《子夜》、白先勇的《台北
人》、巴金的《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及刘鹗的《老残游记》。


其实这些我多半都还没看过哪,或许你都看完了吧。

>     样,论述到最後说「作者已死」,既然作者已经死了,没有办法问出正确的意思,
>     也就是没有正确答案,那就什麽都不用考了。既然什麽都不用考,李家同投书投爽
>     的吗?还是批评中文测验。请他回归到自己的专业,然後对於其他的事情不要乱发
>     表意见。同样的话,对李远哲说。

李家同教授发表很多篇投书,横跨多个领域。

当然,他和李远哲先生的议论是有很多讨论空间的。可是你到底在批评他哪一篇作品,
好歹也讲一下他支持什麽,你又反对他什麽论点吧?

>     测验有很多种,我在行文时只用了教育部官员的两种说法。要知道,请自己参加研
>     讨会。

所以你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叫人家自己去参加研讨会?

不不,还是你这篇文章是让你自己抒发一下、批评一下、爽一下而已?
我是不懂所以跟你请教,你叫我自己去参加研讨会,那还要讨论什麽?

>     什麽叫测验教授度量?没这种问题,度量是感觉,用「测量」或是「测验」是莫名
>     其妙的说法。请你把语言哲学读清楚之後再来说。

okok,这是我的疏忽,不过我不会去读语意哲学的。

>     无聊的人讲话的声音和讲话的方式就让我觉得很无聊,少爷我就是不喜欢。你如果
>     喜欢,那我尊重你。这是多元社会,需要多元意见。

嗯?你这篇文章不是正在请李先生闭嘴吗?

>     另外,请不要用臆测的说法来讨论问题,很令我讨厌。既然你讨厌杜正胜,去上他

单从归纳与演绎的起步,假设、臆测就已经是免不了的事。
你不喜欢是你的自由,大部分的人都在用它。

>     的课啊。看他在课堂上讲得话有没有道理,看你在课堂上可不可以跟他辩论,看你
>     要跟他辩论时,他会不会叫你闭嘴。我上过郑端耀教授的课,他一天到晚反李登辉
>     ,我还是安静地听。

若这是你的论点,你就不太需要在这里讲杜先生的事。
反正讲了不容他人反驳嘛?反正要反驳就一定要去上他的课嘛?

他上课上的怎样我不知道,他课堂上讲的话有没有道理我不知道。

我只是再讲一次:就我所知,我们的学生竞争力越来越差、品行越来越糟,
教育经费越来越让人无法负担,投注教育能得到的回报是越来越少。

他是不是一个好的教育部长,你我心中自然有各自的答案。

>     反对别人的意见是一回事,用理性探讨别人的意见又是另外一回事。
>                                                        余心乐  Oct. 13, 2006

你可以选择对我的文章视而不见,我并不反对。
当然,你批评我不是用理性探讨别人的意见,我只想说,
我对杜先生没有什麽私人恩怨。相较之下,我觉得你支持杜先生的理由略显牵强。

同样的话,我不妨贴上第三次:

我只是再讲一次:就我所知,我们的学生竞争力越来越差、品行越来越糟,
教育经费越来越让人无法负担,投注教育能得到的回报是越来越少。

他是不是一个好的教育部长,你我心中自然有各自的答案。

--

「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
「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
  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
--
* Origin: 中正□梦园 (CcuDream.twbbs.org) ★ From: 140.130.189.10 
阅读文章: 第 4745/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