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 教育 -- 百年大计 板主: |
阅读文章: 第 5746/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Odio.bbs@cd.twbbs.org (□), 看板: education 标 题: [转录][文章] 台湾 大学品质倒退15年 发信站: 中正□梦园 (Fri Dec 22 07:33:05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cu!reader.ccu!ccudream Origin: cd.cna.ccu.edu.tw 作者: scarlee (Mr. Big~~~~~好好听) 看板: share 原文为简体 http://www.phoenixtv.com.cn/home/phoenixweekly/159/70page.html 台湾高等教育的现实是,人人想要一张大学文凭,更想读公立大学,却只有20%的 人能够挤进公立大学,而公立大学学费又只有私校的1/3。"拼公立"成为16万名考生的 奋斗目标,再也没有人问"你考上了吗?",大家问的是"你考上哪里?要念吗?" ,但 无论如何,87.05%,台湾又创下一个纪录:世界第一的大学录取率。 你考上大学了吗? 8月放榜的台湾区大学联考,联招会公布了一个87.05%的录取率,也就是说,在回 缴志愿卡的考生中,十个有九个大学新鲜人,人人都说大学真好考,躺著考随便考都有 学校念,真理大学数学系采计三科成绩,原始总分68.5就榜上有名;因为有学测英文、 数学均标的门槛,佛光大学的文学、资讯两系原定招生75名,结果只取到 9人,经过加 权後的资讯系,录取分数是70.43,平均每一科20分。 但是大学真的好考吗?答案是 yes and no ,极端的例子是医学系,有一个血泪斑 斑的例子,是关於一个意志坚强的考生连考10年终於挤入医学窄门,含泪耕耘,欢喜收 割的故事。十年或许太残酷,但重考个两年、三年,愿意把大好青春托付给补习班的考 生永远大排长龙,以今年"永远的第一志愿"台大医学系来看,国英数物理化学生物六科 ,没有加权,总分要540.3,平均每一科要考到90分才有机会进入,所以有人以538.3分 落榜,这位老兄只填了一个志愿:台大医学,这种天怒人怨的故事年年都有。而90分难 吗?一位考取"私校第一名"元智大学工业工程系的学生,数学得10分,所以90分,就相 当於奥运男子百米赛中,跑进十秒内的选手吧,就算如此,一项最新的医学院生评鉴报 告指出,医科生虽然专业科目强,却"人文素养不足"。 退一步说,大学好考,学生就放弃努力了吗?佛光大学校长赵宁亲自打电话给9 位 文学、资讯系录取生,结果没有人愿意来念,都要重考,而佛光大学才刚获评为优良私 立大学,其它如"掉车尾"的立德管理学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则提供高达 50万到100 万的奖学金以吸引学生,中华大学、义守大学、大叶大学---在平面媒体刊登广告,以" 教育国际化" "e 世纪学习环境"用力替学校宣传,而在大学博览会上,老牌的铭传大学 派出了青春亮丽的模特儿学生亲自接待,百分百的辣妹绝招。 台湾高等教育的现实是,人人想要一张大学文凭,更想读公立大学,却只有20%的 人能够挤进公立大学,研究型公立大学的更只有12%左右,招收学生一万多人,而公立 大学学费又只有私校的三分之一。更残酷的的现实是,私立大学学生中,有80%是中低 收入户的子女,为了筹措学费只好去办助学贷款,或者因四处打工而相对剥夺了学习的 时间,而一流的台大学生,80%来自社经地位高的家庭,他们不需要为学费打工,去兼 家教的钟点费又是打工的四到六倍,"拼公立"成为16万名考生的奋斗目标,再也没有人 问"你考上了吗?",大家问的是"你考上哪里?要念吗?",但无论如何,87.05%,台湾 又创下一个纪录:世界第一的大学录取率。 大学品质倒退15年 这个堪称"台湾奇迹"的"世界第一"让上任未久的教育部长杜正胜略显尴尬,因为接 下来他还要面对监察院对教育部提出的纠正,"大学品质倒退15年"。 "大学品质倒退15 年"真正的意思其实是"大学生分配到的教育资源大幅退後15年"167所,大学生从127 万 人增加到185万,博士生多了1.4万人,硕士生的增幅尤其惊人,高达333.57%,多了9.3 万人,但同时期大专院校专任教师只从3.3万多人成长到4.4万多人。十年前,每一名国 小国中生可享有两万元台币资源,大学生9万元,到2002年度,国小国中生增加到10 万 ,而大学生仅增加到为16万元,增幅同比倒退到1989年的水准,总括说来就是"大学 品 质倒退15年"、"研究所由菁英教育下降为普及教育"。 研究所由菁英教育下降为普及教育"。 何以至此?监委认为罪魁祸首在"广设高中大学"的"教改行动方案",教改导致 教 育部在五年之中对大专院校的设立或升格快速松绑,而且欠缺退场机制,不允许大学倒 闭,於是大学暴增,结果是品质下降,大学高中化,研究所大学化,一项针对全台20所 大学生英语能力的统计显示,32%的大学生英语能力不到高中毕业程度,甚至有8.8% 程 度仅达"初学者",反映在托福成绩上,则是落后於中国大陆、泰国、南韩、印尼。 更有意思的是,大学生也大方承认自己"很逊",这是1111人力银行针对在校生(高 中职、大学、研究所)的调查,高达九成一觉得台湾大学生素质低落,只得55.4分,不 及格,也有七成九的在校生说台湾的大学生比不上对岸大学生,只有8%的人认为自己比 对岸年轻人强。监察院的纠正案意在敦促教育部进行全面性的大学评鉴,逼迫资源缺乏 、竞争力薄弱的大学退场,而部长杜正胜的响应是,纵然教改致使大学生人数快速膨胀 ,教师人数增加比例无法跟上,但是"教改列车不能停",教育部将在年底召开研讨会, 和社会各界研商"大学品质倒退15年"对策。 大学之道 究竟读大学是为了什麽?人人都非读大学不可吗?广设大学错了吗?满街大学生有 什麽不对?大学应该如何评鉴才公平合理?大学的理想是什麽?台湾为什麽产生不了一 所"亚洲第一"的大学? 首先要□清一件事,所谓"大学生满街跑"的大学生到底有多少?统计数字显示,台 湾18岁到22岁人口就读大学比率,十年前是13%,现在则是37%,前教育部长黄荣村认为 ,相较於先进国家,这个比率并不算高,更何况还有六成三的"大多数"青少年没有念大 学。这样看来,所谓"人人有大学念"其实是一个很深的误会,中研院院长李远哲则说, 如果1%的人读大学是菁英,八成的人念大学就叫素质降低,"理论上是有问题的",所以 他认为大学的问题不在人数多,而在"好的大学学生人数太少",研究型大学人数如果能 够从一万多人增加到4万人,一方面减少升学竞争压力,一方面也能提供高科技产业 足 够的高科技人才。 担任台湾大学校长12年的陈维昭在接受联合报专访时指出,教育部长"研究所大 学 化,大学高中化"一说并不全然为事实,台大的好学生还是很好,就算是冷门科系, 录 取门槛仍然比他校的热门科系高,问题在於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落差太大,有的大学学生 出类拔萃,也有"学生程度差到不知该怎麽教"的大学,这就牵涉到高等教育的政策和理 想了。 不可能每一所大学都能变成台大,但台湾一方面要在5年内投入500亿,希望让至少 有一所大学在10年内进入世界100大,一方面又普设大学,稀释大学资源,陈维昭说 , 这样的政策下,台大的国际竞争力每况愈下,2000年时,台大顶多输给日本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2003年上海交大所公布的全球大学排名,台大是第190名,虽然还是华人 地 区榜首,"但迟早会被追过去",原因正是资源不够,"就算一年给台大100亿,每位学生 获得的资源还是不如汉城大学"研究型大学的菁英学生资源分配不够,学校也没有能 力 聘请世界一流名师进驻。"韩国先进科技学院(CAIST)今年以年薪60万美元请来诺贝尔 奖的Laughlin担任校长,而台大以自筹款项设讲座教授,一年顶多给50到100万台币 薪 水,然後很快被挖到中研院当特聘研究员。""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人,不可 能每一个人都当经理,更非所有学生都适合一般的大学教育。"陈维昭说的没有错, 不 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读大学,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读大学,但是广设大学,让大学成为大 众教育,却是贫穷子弟向上流动的一个机会,桃园县某社区高中辅导主任崔宇华投书媒 体给予大学高额录取率正面肯定,"以往社经地位低的学生无法上大学,所幸大学录 取 率年年攀升,提供这些孩子上大学的机会,不致因没钱重考或某些障碍而自我放弃。 " 一位宋姓高中老师也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他有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却拜低分录取之 赐进了私校,进入大学後忽然茅塞顿开,一改过去贪玩习性,努力读书,准备考研究所 ,"对於文化刺激比较少,没有机会挤进明星学校的乡下孩子,广设大学等於提供他 们 机会和环境。" 让大学倒闭与好好读大学 但是广设大学再加上社会性的少子化趋势,"台湾一定会有大学倒闭。"陈维昭预言 台湾学术界有个说法,中国大陆是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办教育 ;台湾是在资本主义底下,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办教育,也就是走英国"以评鉴结果决 定 大学经费,严格管制学费"的大学之道,但这一条路,英国失败了,包括牛津剑桥在内, 大学生素质不升反降,最後只有修改法律,解除学费管制,放手让大学自由竞争,无法 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便鞠躬下台。 以社会主义精神办教育,所碰到的困境,就是"教育预算有限,但学生不愿负担 教 育成本"。政大财务管理所教授周行一为文指出,因此他主张,这也是经济学家高希 均 二十年前便提出的诤言:解除学费管制,开放大学竞争,扬弃集中经费"让少数学校 杰 出"的思维,"学校不是一个产业,只有少数好、多数学校不好的教育产业,是无法造就 未来主人翁的;集中资源,但没有良好的竞争环境,是不会造就杰出学校的。" "多留在学校几年总是好事"李远哲说。 现在以及未来,每一年都将有十多万个台湾青少年成为大学新鲜人,有的进入第一 志愿,有人是第100个(注:考生可填100个志愿),台北市长马英九的两个女儿则直接 到美国念哈佛和布朗大学,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要作为一个怎样的大学生,发展出 什麽样的自我,却是自己可以规划的,无关学校排名。20世纪最佳经理人,GE奇异公司 总裁Jack Welch在回忆录《Jack》中说,未能如愿念到理想中的哥伦比亚大学或达 特 茅斯学院,进入竞争比较不激烈的麻州大学,"反而为我带来极大的优势",他的成绩在 麻州大学非常优异,遥遥领先,但也因此有一点点自卑,对学业上"系出名门"的人另眼 相看,聘用工程师时总喜欢任用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或加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 我最 後发现,人们就读的学校,并不代表他们的优秀。" □ 大学品质倒退,人的品质可不能。 -- ★ □ □ ★★ ★ □□□□ 咕噜咕噜哄!我是神龙ZZZZZZZZZ9! ★★★ □ .\/. □ ★★ ★ ★★ __□ ≡ □__ ★★ ★★ *s 你有什麽特别的愿望呢 ★★★ □□□..□□□ ★★ ★ ★★ □□□ □□□ ★★用七颗龙珠推这篇文章 ★★ 愿望就会实现 -- ※ 发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52.158 [Modified by Odio] From: 218.165.127.20 (2006/12/22 Fri 07:33:26) |
阅读文章: 第 5746/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