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y ◎ 历史园地    板主: medium
阅读文章: 第 1796/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gogostbin@kkcity.com.tw (GOGO圣兵), 看板: history
标  题: 【转贴】十九世纪中美关系
发信站: KKCITY (Fri May  5 20:00:31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isu!News.a6Crazy.twbbs.org!news.au!zoonews.ee.ntu!
Origin: bbs.kkcity.com.tw

十九世纪的传教士与中美关系
作者:贺璋□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旨在复兴基督福音的“第二次大觉醒运动”在美国兴
起,各教派纷纷成立海外布道事工。一八一○年,“美国海外宣教委员会”成立。
两年後,派遣传教士赴印度传教,开启了美国向远东的宣教。 一八三○年二月
十九日,传教士裨治文(James Bridgman)与雅裨理(Rev. David Abeel)受美部
会差派,乘美国商人的船只抵达澳门,拉开了美国对华传教的帷幕。

美部会传教士在传教策略上比较重视出版书刊、医药传道等活动,注重与满清仕
绅的交往与接触。


裨治文与林则徐

雅裨理由於身体因素,在华传教时间并不长,而裨治文除於一八五二年曾回美四
个月之外,在华服务达三十年之久,其中十七年在广州,十三年在上海。而一八
三○ 年至一八四七年间,适逢中国近代史的发端。裨治文除传教外,还参与了
英文刊物《The Chinese Repository》(译为《中华丛报》、《中华丛刊》或《中
国丛报》)的出版,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历史、政治、风土人情和文化等。这本刊
物自一八三二年五月出版,到一八五一年八月停刊,前後二十年,合共二十大册。
内有论说、书评、报导、时事、宗教消息等,各类文章共一千三百七十八篇。裨
治文本人就写了三百五十篇,可算是该丛报的主力撰稿者。

裨治文还参与教育和医疗的活动,他参与创办并负责“中国益智会”、“马礼逊
教育会”等教育机构,旨在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艺介绍给中国。他也是发起医
疗传教的人士之一,担任过中华医疗传道会的副主席。除办报、教育与医药传教
等活动外,他也曾与林则徐、耆英有所接触,并担任过负责签订《望厦条约》的
美国特使顾盛(Caleb Cushing)之译员,实为早期中美关系的重要人物。

在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前後,裨治文主编的《中华丛报》,从宗教信仰立场极力
反对鸦片贸易,谴责烟贩,为中国政府禁烟运动辩护。一八三六到一八四○年,
禁烟问题最突出的几年里,《中华丛报》发表了四十八篇有关鸦片问题的专题文
章,有相当部分是谴责鸦片贸易的,其中裨治文就写了十五篇。林则徐在粤禁烟,
曾令人翻译西书西报,以窥测西人情势与舆论,而以翻译《中华丛报》最多,辑
为《澳门月报》。

梁发的儿子梁进德是裨治文的学生,随裨治文学习八年,精通英文,在林则徐到
粤後,为林氏翻译,藉梁进德关系,林氏对裨治文主张禁烟言论认识固多,一八
三九年六月十五日林氏在虎门销毁鸦片,裨治文也被邀到场参观。裨治文对林的
销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其全部工作进行中所凭藉之严谨与忠诚的态度,实
远出於我们意想之外,我们无想世上可有比这更见忠诚执行的任何事业。” 4

裨治文在《中华丛报》上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及其对禁烟行动的支援与宣传,
无疑使林氏觉得其禁烟行动得到西方“正经商人”等舆论之认同。是以林则徐之
坚决禁烟,与裨治文的交往有关。而美商亦通过裨治文了解,林氏虽坚决打击鸦
片贸易,却保护正当商人,於是安心从事中美商贸往来。美部会传教士经常把“关
於鸦片贸易种种弊害的报告”发回国内,这些报告是形成国内舆论的有力因素,
在鸦片战争前後,美国屡次向中国政府表示不支援鸦片贸易,就是最好的证明。


伯驾与林则徐、潘仕成、耆英

第一个来华传教的医生伯驾(Peter Parker),一八三四年十月抵达广州,第二年
在广州开办眼科诊所,名新豆栏医局,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西式医院。伯驾的
外科手术效果显著,加之分文不取地治病给药,深得当地官绅商民信赖。根据伯
驾的报告,开办的头三个月中,他收治了九百二十五人,一年後超过二千人。以
後逐年增加,到一八三九年底,收治的病人达七千人。这些人主要是下层乡民,
但在其声誉得到传播後,一些官员也前来就医。5

林则徐本来患有疝病,到任广州後,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苦不堪言,听说伯
驾的名气後,想请他治病,但碍於朝廷命官身份,不便迁就。於是,伯驾特地为
林建了一张编号为6565的病历卡,此卡不仅记载了伯驾对林的资料方案,也记载
了林曾请伯驾译述瑞士人滑达尔(Emeric de Vattel)所撰的《各国律例》,并讨
教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及治疗鸦片烟瘾的方法等。显然,林则徐是想通过和伯驾
接触,增加他执行禁烟任务的能力。伯驾答应帮助翻译《各国律例》中的相关内
容,还主动送林氏一份地图、一本地理书和一个地球仪。据魏源《海国图志》所
载,伯驾翻译的《各国律例》皆为节译,因与禁烟有关,对於林则徐了解世界法
律惯例,处理中英外交事务很有帮助,可谓中国最早的国际法译本。6

随著中英关系渐趋紧张,伯驾抓住给林则徐治病的特殊机遇,写了一封信给林
氏,企图调停中英冲突。信中提及,由於林则徐对“外国的法律和外国的强大”
茫然不知,“采取了与友好国家习俗相冲突的措施,在不适当的程度上冒犯了英
国”。伯驾觉得,必须用条约来规□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不过,林则徐并未重视
这封信。林氏虽然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世界的认识,还没到
接受与“英夷”或“美夷”订立条约的地步,客观上更没有这样做的国内政治环
境。

通过治病,伯驾与清政府的官员潘仕成、耆英均有交往。潘仕成原本为十三行商
人,因“与米利坚商人颇多熟悉,亦素为该国夷人所敬重”7,而被耆英调至衙
署专理夷务,他後来还参加了《望厦条约》的一系列谈判。潘仕成本人及父母都
曾是伯驾的病人,8 对伯驾怀有感激之情。两广总督耆英也是伯驾的病人。据记
载,耆英因患皮肤病,曾通过马礼逊的儿子马儒翰请伯驾帮助医疗,後又派随从
向伯驾讲述病情。伯驾精心为他配好药方,使其病情明显好转。耆英多次在公众
场合赞美医药传教,并手书条幅“妙手回春,寿世济人”,赠给伯驾。9


雅裨理与徐继畲

徐继畲在鸦片战争後不久任职广州按察使。他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版《瀛
环志略》,这是中国第一部关於世界地理的书籍,该书采集西方地理的资料和方
法,详细介绍世界各地真貌,客观?述列国政情,打破以中国为天下中心的传统
观念。

最早来华的传教士雅裨理,由於身体的缘故,到爪哇、南洋等地传教。第一次返
美述职後,又二度来华,在澳门、广州都有逗留,他是第一个进入闽南传教的人,

一八四三年迁往厦门定居。

一八四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徐在厦门会晤了英国首任驻厦门领事葛□布
(H.Gribble),因雅裨理通晓华文华语和闽南方言,故充当徐氏与葛□布的译员,
他藉机送一些宗教书报,希望向徐氏传扬基督信仰,却由此开始与徐氏的数次交
往。雅裨理认为,“(徐氏)是我迄今见过中国高级官员中最爱寻根究底的人。
他询问了许多外国的事情後,我们提出,拿一本地图集,向他说明最感兴趣的各
地方和区域。对此,他欣然表示赞同。”

及至《瀛环志略》出版,全书载有雅裨理一名计有九次,其中有五则提述雅氏之
意见。10而徐继畲撰写考略之时,论及美国民主政制及对华盛顿的赞辞,更非参
引他书,而是雅裨理牧师直接的传授。1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费正清认
为,徐继畲是“满清官僚政治下,具有外国人和他同僚都可接受的美德的夷务专
家,真诚的学者官员之一。徐在福建承担与夷人联系的重大责任,远远超出他的
实际职位。”12

雅裨理於一八四四年十二月返美,一八四六年九月病逝於纽约。


卫三畏与中美《天津条约》

一八三三年,美部会派遣传教士卫三畏(S.W. Williams)来华。卫三畏一度在广
州主持《中华丛报》的出版,他在该报上发表了一百一十四篇文章,篇数仅次裨
治文。他还编《广东方言发音字典》、《中文音节字典》和《中国总论》等,这
些书籍被当时的外国人视为研究中国的必备工具之书。卫三畏後来又去日本等
地,一八五六年第二次来华後,辞去传教士之职,专任美国驻华公使馆的秘书兼
翻译,完全从事美国对华外交事务。卫三畏在华任美国政府的外交官员达二十年
之久。

一八五八年,卫三畏和传教士丁韪良(W .A. P. Martin)一起担任美国首任驻华
公使列卫廉(William B. Reed)的译员,参与签订中美《天津条约》的谈判,并
在条约的签订中起了重要作用。卫三畏回忆说:“感谢上帝,我终於在条约中争
取到这一权利。在这问题上,我们可谓开风气之先,当时中外签订的其他条约中
是没有的……後来,中英条约中关於宗教问题的条款,就是仿照我们这一条制定
的。”13


丁韪良的外交活动

一八五○年,丁韪良二十三岁,奉差派与其哥哥一起携妻子来华传教。他首抵广
州,略作逗留後,旋即抵宁波,自此以後,他在中国六十馀年。

丁韪良在中国的工作分为几方面:一是传教,最初十年(1850~1860年)以在宁
波传教为主,14但成效不太大。二是译介工作,一八六二年,丁韪良在上海著手
翻译美国法学家惠顿(Wheaton)的《国际法精意》,一八六四年冬天,该书以
《万国公法》为名刊行,是晚清第一本系统介绍国家法的译著。丁韪良呈送此书
三百部给总理衙门,该书的翻译出版影响深远,对中、日、韩三国国际法知识的
获得及译名的确立,均产生了很大作用。

三是从事教育工作,丁韪良曾在北京开办教会学校,但由於各种原因而不太理
想。满清政府设立同文馆後,他担任第三任英文总教习。同文馆为新式教育的先
驱,其在中国教育史上自有一定地位。戊戌维新期间,满清政府又设立了京师大
学堂,被赏为二品顶戴的丁韪良,又被聘请为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虽然只有短
短几年,他一直都是尽心竭力。四是作为美国政府的译员,短短两年参与了美国
的对华外交工作,主要是参与签定中美《天津条约》和一八五八至一八六○年的
两次英法联军之役的交涉事务等。

一八五九年初,美国新任公使华若翰再次相邀丁韪良加入使团服务,丁韪良在使
团任翻译期间,比谁都更忙,因为他总是在谈判□暇时,向清廷官员散发自撰的
《天道溯源》,讲述基督福音。他还以多年经验向华若翰保证“我的经验是,我
和中国人越自由地谈论宗教问题,他们就会表现得越加友好。”丁韪良於一九一
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病逝北京。

传教士来华本以传播基督福音为重,但在十九世纪的中国,由於时代与客观条件
的限制,传教果效并不大,但他们在中美文化交流,尤其在政治与外交关系上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许是其始料不及的。


作者为广州华南师□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恩福杂志
http://ccool.ccim.org/htdocs/bf21.nsf/e68dc19e63a9f71985256b42005d2dae/7f0d108958c4f83485257114007093f9?OpenDocument

--
┌—————KKCITY—————┐—┐     优质连线服务///!!
         bbs.kkcity.com.tw            └—   KKADSL 带你环游全世界
└——From:218.164.119.180    ——┘ KKADSL http://adsl.kkcity.com.tw
--
阅读文章: 第 1796/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