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y ◎ 历史园地 板主: medium |
阅读文章: 第 2481/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htycy.bbs@bbs.hs.ntnu.edu.tw (竹风), 看板: history 标 题: [文件]余英时教授荣获2006年克鲁格奖 黄清龙 中时部落格转载 发信站: 师大附中 BBS 站 (Sat Nov 18 10:41:29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news.ee.ttu!news.ntu!mars.scc.ntnu!news.h Origin: bbs.hs.ntnu.edu.tw 余英时教授荣获2006年克鲁格奖 黄清龙 中时部落格转载 Posted on 2006-11-17 11:12 余英时教授荣获荣获2006年克鲁格奖,消息传来,海内外华人同感 光荣。笔者来美期间和余教授略有接触,特别整理这篇小文在部落格 发表,以表敬意,也让更多人了解这位「在中国和美国领域中最具影 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克鲁格奖对余教授的形容〕 克鲁格奖: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诺贝尔奖 克鲁格奖是由商人兼慈善家克鲁格(John W.Kluge)赞助,透过美国 国会图书馆而设立,专门针对诺贝尔奖项中所忽略的学科领域,包括 哲学、历史、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研究、语言学、以及艺 术与文学批评等,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因此又被称为人文社会学科 的诺贝尔奖。 克鲁格奖的评选过程相当严谨,首先自全球□围内邀请了2000多名 大学校长、高等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提名推 荐。评选标准有三项:其学术研究被同行公认为对本学科具有杰出贡 献、在人文科学界具有跨学科的意义,以及对公众生活产生过重要影 响。终审评委会由五位著名学者组成,自最後的九位入围人选进行讨 论,再由馆长亲自决定谁能得奖。 2003年首届"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授予波兰出生的哲 学家考拉克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二○○四年是由耶鲁大学历 史学家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和法国哲学家里克尔(Paul Ricoeur) 获奖。2005年没人获奖。今年则是余英时教授与美国非裔历史学家 约翰.霍普.弗兰克林(John Hope Franklin)共同获奖,两人将在十 二月五日前往国会图书馆领奖。 谈到获得这个奖的意义,余教授说他完全不知道为何得奖,「或许是 因之前两次都是颁给研究西方的人,所以今年扩大到其他的研究领 域」,无论如何,都代表著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念正在改变。他谦称得 这个奖是超乎他个人成就的,「这份荣誉不属於我个人,而是属於中 国古代史与近代史整体学门。」而因他的许多著作都是用中文写的, 今天他能得奖,表示「中文学术论著的写作已日渐受国际重视,国内 学者不应枉自菲薄,年轻一代很有希望。」 在中国和美国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 克鲁格奖形容余英时教授是「在中国和美国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华裔 知识分子」,毋宁是真实而贴切的。余教授生於中国天津,祖籍安徽 潜山。燕京大学肄业,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师从国学大师钱 穆。後赴美国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升,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自一九五五年赴美留学至今,余教授在美国学界已超过半个世纪。他 历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正教授、香港新亚学院校长兼 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 座教授。此外,余教授还是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美国康乃尔大 学第一任胡适讲座教授。有人评论说,余英时能被哈佛、耶鲁和普林 斯顿三所大学选为全职教授,这份殊荣已足以证明其崇高地位。另据 他的学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王泛森透露,早在二十年 前,余英时即被日本学术院院士岛田虔次尊称为「二十世纪後五十年 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 然而要谈及余英时教授的终身成就,他的学识又远比这类生涯方面的 成功来得更重要。余教授中英文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有《历史与思想》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 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 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 中国学术》《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等。余教授2002年的著作《朱熹 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书中将十二世纪的宋代 大儒朱熹和十三世纪义大利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做一比较,是中西学术上的创举。而余教授目前进行中的 《唐代的文人与高僧》,更已受到华人世界学者的引颈企盼。 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反映在他面对极权的态度 尤其不能忽略余教授作为一个知识份子,看待时局与面对强权的基本 态度。王泛森接受中国时报访问时指出,余英时是纯正的自由主义知 识分子,也是韦伯所说的,以学术为一生志业的知识分子。但他不是 「唱高调」的自由主义者,而是有著深厚的中国儒家与西方启蒙思想 的人文主义传统在背後做为支撑。王泛森说,余教授对人的根本主体 性无可妥协的尊重,反映在他面对极权政权时的态度。他记得,一九 八九年大陆发生六四天安门事件,民运人士流亡异乡,当时在美国普 林斯顿大学任教的余英时四处奔走、出钱出力,协助柴玲、刘宾雁等 大陆民运领袖;也因为中共政权在「六四」上展现的暴政,余英时当 时发誓,不再踏上中国大陆土地一步。 一九四九年离开中国之後,余英时教授只在一九七八年随美国国务院 的访问团去过一趟大陆,此後就不曾踏入中国一步。余教授告诉笔 者,中共曾直接间接邀请他前往访问,都被他拒绝。他说,共产党并 没有解体,它只是从一个苏联式的专制体制转变为法西斯的专制体 制,但它的政府和党都是封闭性的。它继续控制媒体、控制思想、抓 异议份子;它倡导和谐社会,是叫人民不准反抗政府,它鼓吹所谓的 儒家文化,却是禁止人民犯上的「专制儒家」。它的作风完全没有改 变,何来「中国崛起」之有?他批评现在有些人专为中共说好话,说 穿了都是私人利益在作祟,一些商人及政客为了自己的利益,屁股决 定了脑袋。 六四後不踏上中国一步 著作却在大陆广为流传 余教授虽不再踏上中国大陆土地一步,但近来他的著作却在大陆广泛 流传,有人形容2004年继“钱穆热”之後,中国读书界兴起了“余英时 热”。笔者今年六月前往大陆参访,在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 广州中山大学附近的书店,就看到许多余教授的著作,被醒目的摆在 书架上。余教授说这叫「书到,人不到」。无论如何,他的书能够让 更多人看到,总不是坏事。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大陆官方的任何善意表 示,只不过是市场有需要,出版社竞争的关系。 我注意到余教授得奖之後,大陆媒体几乎都没有报导这则消息,连新 浪网也刻意「漏掉了」。余教授说,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中共不准 媒体报导他的消息。事实上,即使大陆媒体要访问他,他也不会接受, 因为他们都是官方的。笔者询问此间一位大陆媒体同业知不知道余教 授获奖,他说知道,问他有无发稿或访问余教授,他说没有发稿也没 访问,因余英时被大陆列为禁止上报的对象,写了问了也不会刊登, 何必白费力气。 认为当前台湾乱象只是民主的过渡 没理由悲观 虽然长年在美,但余英时教授对台湾的关心没有少过。王泛森说,九 六年台海飞弹危机发生,台湾岛内动□不安,当时余英时忧心如焚, 立刻越洋传真文章回台,希望台湾民众沉稳度过难关。这些文章在中 国时报连载,引起广大回响。至於台湾的民主政治发展,余英时更是 念兹在兹。面对国内当前的乱象,他不表悲观,认为是「从威权到民 主的过渡」。余英时不认为可以把当前政治的纷扰归咎於某一群人,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民主的文化与传统,他说,「台湾的民主没有理 由悲观」。 後记:一、余教授是老派学者,至今不用电脑、不上网,与他联系只 能靠电话或传真。有趣的是他得奖的消息才刚宣布,当晚我就在网路 的维基百科余英时栏目上看到了这个最新讯息。哪天碰到余教授,要 举这个例子游说他加入网路族。 二、余教授有抽烟习惯,他抽的是纸烟。在美国抽烟是很麻烦的事, 但他不愿戒掉。九月初,笔者和余教授在纽约同桌用餐,吃到一半余 教授突然从餐桌上消失了,恰巧我也跑到外头抽烟,两人就这麽□聊 起时局来。隔了好一会儿主人跑出来找人,这才进去继续用餐。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noa/archive/2006/11/17/128626.html 2006.11.18 中国时报 余英时的不虞之誉 傅建中 中研院院士余英时获得本年度的「克鲁格」人文奖,可说是当代整个 中国知识界的盛事,而此一有诺贝尔人文学术成就奖之称的荣衔,也 使余英时在西方学界成为继胡适之後不作第二人想的中国知识菁英 大师。 自从纽约时报报导余英时与美国史学家富兰克林合得今年的「克鲁 格」奖,共享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後,普林斯顿镇余府来自世界各地的 道贺电话响个不停,连中共的「新华社」都透过一位纽约时报的华府 研究员向余英时致意(由於余英时一向反共,支持大陆的民运,「新 华社」并未报导他得奖的消息)。 今年的「克鲁格」奖由全球二千多位学术界人士推荐候选人,经过严 格的审核与筛选後,一共有九人晋入决赛,最後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长 毕林顿选了余英时和富兰克林为得奖人。富氏得奖不难理解,一方面 他是非裔美人,另一方面他毕生致力研究美国黑人史逾七十年,其成 名之作为「从奴役到自由」,完全符合「克鲁格」毕生学术成就奖的 要求。 余英时得奖连他自己都觉得意外,因为去年就有人推荐他竞选此奖, 但没能入选,他自揣此生已与「克鲁格奖」无缘。当上月下旬毕林顿 馆长亲自打电话给他,向他宣布得奖的消息并道贺时,对余英时而 言,真是「很大的意外」。 事实上余英时会得奖在十月中已露端倪,因为那时毕林顿博士打电话 到普林大学找余,本来毕氏要亲到余府拜访余的,余氏谦让,遂决定 透过电话谈,没想到这一通电话竟谈了一个多钟头,结束时,毕氏对 余英时说:「和您谈话是场飨宴(a treat)」想来这一席谈已使毕林顿 决定余英时为得奖人了。 毕林顿评论余英时得奖时说:「余博士的学术极其博大精深。他在研 究中国史学、思想与文化的影响力跨越了许多科际(disciplines),时 空和议题,已深深触及重大问题,和人性的真谛。」 另一评审的学者指出:「余英时曾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大名校 任教,显示了他在学界享誉之隆,可是他实际学术的成就远较他学术 生涯的成功,更为重要。」 余英时并不清楚究竟是那些人推荐他角逐「克鲁格奖」,只知道华裔 的Paulin Yu(现任洛杉矶加大副校长,蒋经国生前心脏科名医俞南庚 之女)大力支持他竞选。余英时谦虚的说,这个奖是对所有中国知识 分子的肯定,尤其肯定了以中文从事学术著述的地位与重要性,因为 选拔委员会把这个大奖给了他,主要是根据他的中文著作,而非英文 著作。 十二月五日美国会图书馆举行「克鲁格奖」颁奖典礼,届时余英时将 跃登学术殿堂的巅峰,在他已逾半世纪「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 的寂寞生涯中,他的夫人陈淑平(名教育家陈雪屏之女)功不可没。 当然余英时在一九四九年身陷大陆,能幸运的於次年离开中国,选择 定居香港,师从钱宾四先生也是他整个人生的转捩点;否则,在毛泽 东的统治下,以余英时对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执著,能否幸存,都 不无问题,遑论成为今天诺贝尔人文奖的得主了。但更重要的是,余 英时继承了中国存亡绝续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之,而他也以其高洁的 人格,保留了知识分子的气节。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 newslist-content-forprint/0,4066,110501+112006111800027,00.html -- 历史如此遥远却转瞬现身眼前 令人措手不及而迷人.. http://www.wretch.cc/blog/htycy 史记.历史与文化 http://140.111.161.146/historyweb/ 佛光历史系 bbs://bbs.hkday.net 香港的另一扇窗 http://tw.myblog.yahoo.com/htycy 史家.书缘.世事之际 -- ★ <师大附中 BBS 站> bbs.hs.ntnu.edu.tw ★ From: 125-228-158-189.dynamic.hinet.net |
阅读文章: 第 2481/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