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y ◎ 历史园地    板主: medium
阅读文章: 第 2663/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liin.bbs@moca.csie.chu.edu.tw (天下一等水贼), 看板: history
标  题: 关於三国时代的门代思想
发信站: 摩卡小□ (Sat Jun 23 15:18:13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ctu-peer!news.nctu!netnews.chu!news.csie.
Origin: moca.csie.chu.edu.tw

最近一时兴起在奇摩知识找了一下有关赵云的经历,看了之後得出了一些小结论是赵云
虽屡建功荣、也没犯什麽大错,但却在蜀军中没有很高的官阶;有人说这是赵云非出身
望族的关系,是否真的是这样?

虽说三国时期乃一乱世,应有才者则重用之,但是否还是仍忘不了门弟观念?以三国君主
来看:

曹操,算是最不重视门弟的人,有才必用;我的看法是曹操虽自黄巾之乱便任将军讨贼,
心有大志,但仕途并不顺畅;特别是他欲刺董卓失手之後,逃亡陈留举兵时才思得天下
要有各方人才;故广开纳才之策

曹魏有较蜀吴多的人才、将领除了领地大的客观因素外,曹操的用人策略也是主因之一;
即便曹操後身贵为丞相、魏王仍不忘此道;曹操能收庞德,让庞德在樊城抬棺与关羽
交战,可见一般


刘备,虽算是三国之中一开始最低微的君主,仅一卖草鞋的小贩;但他领义勇军抗黄巾贼
时便有关羽、张飞二位猛将助他,再说刘备一开始的心志可能只是匡辅汉室、天下太平;
加上对黄巾之战大都告捷,故没有特别激励他找寻人才

不知刘备一直被人叫皇叔的关系,我总觉得三国之中刘备的门弟观念比较重


孙权,十几岁便继承父兄基业,算是三国之中一开始最年轻的君主;或许也因如此孙权用
人较重年轻人,至於门弟观念则介於刘备与曹操之间,因一开始就受江南大都士族的支持
,故也用士人望族;但本身又好武人,也纳武人;如甘宁、周泰等


总结来说,虽三国君主皆知人才的重要,但因其出身及对门弟的看法;对人才也有不同
对待,但令我不解的是门弟观念是从何而来?又为何各朝代皆如此看重?而有上品无平民
、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呢?

--
※ Origin: 摩卡小□ <moca.csie.chu.edu.tw> 
◆ From: a146-93.staff.chu.edu.tw
阅读文章: 第 2663/278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