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untain ◎ 山 -- 世界之脊 板主: forjjlu |
阅读文章: 第 873/141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petzl.bbs@bbs.sjsmit.edu.tw (PETZL), 看板: mountain 标 题: 2004年玉山北壁攀登纪录报告 发信站: 淡水鱼bbs站 (Sun Feb 15 00:09:25 2004) 转信站: Lion!cbs.ntu!news.nsysu!news.civil.ncku!netnews.csie.nctu!news.cs.nthu! Origin: bbs.ee.sjsmit.edu.tw 时间: 第一队—2004年 2月6~8日 (2月7日 攀登) 第二队—2004年 2月7~8日 (2月8日 攀登) 天气:下雨有时夹带下雪 人员: 第一队—陈孝模、李伟忠、李美凉 第二队—章芳源、杨正琳 地点:玉山北壁 攀登路线:二号沟起攀点偏右往一号沟路线 前往路线: 塔塔加登山口→孟录亭→排云山庄→主北叉路口→玉山主峰 (上□线後因天气太差接传统步道後两队皆未登顶) 下降路线: □线→接主峰传统路线→风口→主北叉路口→排云山庄→塔塔加登山口 攀登路线及照片(第二队): http://www.myemage.com/v20/pretty/Album.aspx?AlbumID=53858 攀登装备(第二队): 个人:攀登吊带、硬底攀登鞋、冰爪(快扣式)、短冰斧(含槌)一对、岩盔、 确保器(ATC)、有锁钩环、小背包 团体:主绳40m/8mm(冰攀绳)、岩钉3支(一支薄片)、绳环快扣3组、□※□市□Friend)1只、普鲁士绳环3条 前言 此次路线原本预计攀登北壁二号沟,但我们越来越偏离了中央岩□并不断偏 右,下山後翻阅78年台大一号沟攀登的记录有几段地形雷同,肯定的是我们偏到□@号沟的攀登位置,可能绕过几段台大所攀爬的困难地形,但走的路线及叙述几 乎是很相近,路线的选择并不一定要照传统方式但仍可多样化,虽然这一段是78 年岳界首登後无第二队攀登,而我们这两队也意外的选择此路线,或许是天候不 佳让我们意外的攀上,当然也吃尽了不少苦头,确保时冷到不断发抖,快阖上眼睛, 手冻到冰斧快握不住,必须不断适时握拳头恢复知觉;下山後或许有人否定我们 走的路线,但我们觉得这不重要,无须为攀登几号沟而去争论,若真正照台大一 号沟正统路线上去,成为首登後的次登队伍,那又如何,登山运动追求的是人在 大自然领域中不断地追寻未知,回味攀登的过程并且检讨,将难度与技术不断提 升,更能踏入人类无法踏足的境地,山不断的包容著我们前往,我们也必须以谦 卑的心去前往亲近他,而不是征服,人在大自然中比蚂蚁还小,所要学习的是她 宽容广宽之心。 攀登纪录:(第二队) 0840 经过一号沟起攀点,典型的混合攀登地形近乎垂直的岩壁,窄沟上的冰溶化 成水,像水龙头一样不断的流,沿雪坡绕道,抵达中央岩□底下并未往二号沟内角□膜W而是不断的偏右。 绳距一(Pitch 1): 0930这一段不长(约10m)为横渡地形,采人身确保,身上绑上绳圈采绳队隔时攀 登,沿路上由章医生先锋後以Top Rope确保正琳攀登上来。 绳距二(Pitch 2): 1035往右,最右侧已是岩壁尽头,下方应为台大一号沟纪录中pitc1内角,开始往 上为50~60度左右的冰雪坡面,钉了两根岩钉当先锋攀登支点,绳距不够将身上 的绳圈拿掉,确保位置也前进了3~4步,此段大约45m左右,原本要切回二号沟 位置,但左侧有岩□阻挡很难横渡,只好不断直上,不久上到雪坡岩阶上的平台, 有颗很大石头,以此为固定点,当确保站,往左侧观望,中央岩□离我们的视线 有段距离。 绳距三(Pitch 3): 见到孝模第一队攀登的足迹,隔了一夜,足迹似乎变的不是很明显,往左横上, 50度左右雪坡算蛮好爬的,约30m,不久抵雪沟底下的冰壁,在下方钉了一根岩 钉当作确保站,站姿确保立足点只有3个脚步。 绳距四(Pitch 4): 由冰壁底下攀登,这一段近乎垂直覆满了薄冰,而薄冰也几乎被雨水给溶化,爬 起来真是心惊胆跳,不断往上,采法式步会比较容易立足,不久出冰雪沟,往右 侧地势稍缓,以雪阶上的一颗小石头当作确保点,此时右侧已是悬?了,还能看 到整面正北壁,以及下方缩小的传统铁栏杆路径,肯定我们在一号沟的位置没错~ 这一段绳距约38m 绳距五(Pitch 5): 往左横渡,钉了一根岩钉为支点,来到岩阶下方,又是一段垂直高约3~4米左右 的冰岩地形,挥动著双冰斧设法找出好砍的点,□透的手套使得攀爬时不断地设 法让手恢复知觉,刮风下雨冻的冰斧都快拿不住了!攀过了这约10m左右的沟, 往左踏上雪坡,有如踏回平地上,往左约45度,在前方的沟口,挖出一道雪阶以 座式人身确保开始另一段绳距 绳距六(Pitch 6): 往前观望右侧离悬?边很接近,像是玉山北壁的尽头,不太可能是二号沟的内角, 中央岩□也被这道沟的岩□所阻挡,先以香青为支点, 进入一段雪坡後,被前方 巨大的岩壁所阻挡,再内角下方钉了一根岩钉,一样只容纳2~3只脚的步阶上, 利用站姿的方式开始确保。 绳距七(Pitch 7): 确保站正前方为一有点over的内角岩壁,穿岩鞋爬看似很简单,但穿冰爪模式与 曝露感下攀爬,难度似乎增加了不少,往右侧有2~3段近乎垂直75~85度左右的 岩阶,是整段路线中最不好爬的一段,难度约有5.7~5.8,在台大一号沟纪录中应 该是第八段绳距尽头与第九段绳距之间『绳距快结束了时,突然变成台阶状,阶 与阶之间为两三米高的露岩所分隔,攀登时必须迁就露岩上的薄冰,难度顿时提 高不少。这一绳距攀登完已是夜里十一点了。』起攀没多久,冰斧一直找不到支 点可以砍,最後利用有点open的右手点,左脚勉强用冰爪平贴在岩壁上,小心翼 翼的在将左冰斧往上砍,右脚痛苦的抬到右手点的位置,接著左脚在往上平贴在 岩面上,心想一定要撑住,好不容易度过难关上至岩阶上方前方又有一段,比第 一段好爬多了,前方的雪坡是前往成功的路径,慢慢的往上攀,终於到了□线上 方,这段采人身确保方式,此时已经1500了,□线上风势渐强,几乎要将人整个 带往□线下,用已准备战斗的低身姿势缓缓前进,没多久看到中央岩□旁的内角 雪沟,之後接上铁栏杆传统路径,登顶对我们来说已没多大意义,重点是我们完 攀了!从起攀至完攀大概花了6小时20分,我们绕过台大一号沟的第一段绳距, 时间上也减少了许多,此段他们用到人工攀登的方式,这一段也是他们花费绳距 时间最多的地方,之後不断偏右侧攀登,有两次往左横上,与第一队孝模口述的 路线线是雷同,而中央岩□很明显的就在远方云雾中若隐若现。 -- ┌┼ Origin: 圣约翰学院SJSMIT□淡水鱼BBS bbs.sjsmit.edu.tw └┘ Author: petzl 从 61-224-2-64.hinet-ip.hinet.net 发表 |
阅读文章: 第 873/141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