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146/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gogostbin@kkcity.com.tw (GOGO圣兵),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基督教与自由在中国的相遇(下) 发信站: KKCITY (Thu Oct 5 22:01:10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Spring!news.nctu!news.ntu!bbs.ee.ntu!news.kkcity.com.tw Origin: bbs.kkcity.com.tw 基督教与自由在中国的相遇(下) [日期:2006-07-10] 来源: 作者:江登兴 看哪!这是中国基督徒光荣的传统,也是中国自由史上光荣的一页。如是,如 果面对一场良心的拷问,我们可以回答,我们中国还是有人坚持了良知和独立。良 心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前提。 此一艰难时期,政府扶持“三自教会”,而王明道等数位长辈坚持“教会是属 天的”,不愿意参与这一运动。在以他们为代表所坚持的信仰自由,教会独立於世 俗政权的立场上,之後产生了中国大陆的家庭教会。 此一教会一直未进入公共视野,相信对於中国公权力机关及一般知识份子都显 得神秘。 其实,家庭教会传统可以用两点来概括:那就是信仰自由及纯正教义。 前者为政教分离的立场、坚持信仰对於政权的完全独立;後者为持守以圣经为 本的教义,一般所谓“基要主义”(有人称为原教旨主义)尚不足以完全概括其特 性。 3、一个被遗忘的传统 然而,中国教会还有一个被遗忘的传统,那就是以孙中山、许春草、张圣才、 林昭为代表的信仰追求与自由追求同步进行的传统。此传统在1949年前当以许春草 为典□,他在信仰的敬虔深度上可以位列历代最杰出圣徒之行列,而在为正义而抗 争之实践上也可以成为中国20世纪的典□。(参张圣才著《圣徒与战士□□许春草 传》,http://www.cclw.net/book/xuchuncao/) 张圣才先生建国前是为一文化人而转为一流特工,建国後久在狱中,当时以对 监狱管理人员“你有手枪吗?有手枪你毙了我!”“你关了我这麽久,我更加信基 督教了!你因为我信基督教要枪毙我,我很高兴!”数语,及80年代後的深深忏悔 及1990年87高龄时对在对此前重大政治事件的抗议而奠定其信仰与为人典□。 而相信林昭在狱中的归主,将成为新生代知识份子信仰基督教的一个前兆。林 昭姊妹在给《人民日报》社的信中署下“主历”二字可以成为惊天地的一笔,使她 足以位列中国追求自由与坚持信仰最优势人士的行列。 林昭在死时曾嘱故人:“请将我今天的苦难,告诉未来的人们。”此语划破东 方古国之长夜,让後来者望见那黑暗牢房□被天光照亮的信仰者。当然,她也是一 个自由知识份子。 这个被忽略的第三个传统,其实刚好可以弥补中国基督徒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 及政治伦理缺失。这一社会及政治伦理是中国基督教1949年以来在罕见的逼迫中, 因为不得不退守地下而暂时放弃的。 三、两个传统的相遇 很有趣的是,1949年後自由的传播与信仰的传播形成奇异的同步共进的局面。 1980年代有启蒙思潮,及1990年代末自由主义传播,在两思潮的传播过程中都 有不少知识份子信了基督教。 1、两传统的共性及冲突 共性: 第一个共性是草根民间立场。基督教是紧贴著地面在民众中传播,而自由思潮 也多是在体制外的知识份子中传播。 第二是对专制的态度。自由理想追求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而基督教一直反对 政权对於信仰的插手,相比之下基督教的信仰自由诉求更低调,是为信仰领域□的 “消极自由”。 第三是文化源流。1807到1949,西方文化在中国150年的传播,面对1949年後的 风雨,政治层面马克思思想占了绝对主流,此家独大,馀者扫地以去。然而所留下 的70万基督徒,据长辈说成了绝对的“馀民”,最少的时候恐怕如圣经所说的只剩 下“七千人”,然而这一微小火种最後却得以光大。从福音的真理性说,基督教是 属天的,是超越文化的。但它也具体在文化源流中彰显自己,所以从文化源流上说, 基督教是西方的,尤其是英美的。 在80年代,当基督教已经开始在农村大复兴时,城市知识份子正在进行思想启 蒙,通过对於西方文化制度渊源的探寻,最後纷纷对於基督教传统产生极大的兴趣, 导致他们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对於基督教的认同,进而进入信仰的关注与寻求。 冲突: 冲突之一是文化性的冲突,基督教是从西方传入,而有洋教色彩。 二是,一般而言,在中国学人的视野□,理性与信仰是冲突的,或者说学术是 理性的,而信仰是非理性的。这个思想有两个来源,前者是启蒙思潮,後者是後现代。在理性上,对於基督教教义的质疑应当是目前自由知识份子信仰基督教的障碍 之一。 2、冲突的解决 洋教问题的解决:中国传统上对於基督教有“洋教”的看法。这一点在1949年 後反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代价就是西方传教士的被扫地出门,和一大批的本土 传道人为了信仰所付出的代价,殉道或者长时间囚禁。这使基督教一脱原来外来洋 教的色彩而成为本土受苦民众的信仰,一脱原来倚靠外国权力与金钱的色彩而有受 苦与面对专制不屈服的色彩。 理性障碍的解决希望 这一冲突在中国是剧烈的,但解决之天机却已现出端倪,那就是中国自由理想 与教会神学取向的同步上溯: 自由取向的历史上溯: 如果说1980年代更多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是欧陆的。那麽经历1990年代 末自由知识份子却有了的历史性转向:从大陆取向转向海洋性取向,从欧陆转向英 美後。其代表就是自由主义诸位学人如朱学勤先生、徐友渔先生几位。 与启蒙及後现代思潮不同的是,对於英美现代文明奠基时代的宗教改革理想而 言,基督教信仰与理性不仅不是冲突的,而且是一致的,理性应当为对上帝的信仰 所用,信仰应当引导理性,并且二者又有清楚的边界划分。 中国教会神学取向的历史上溯: 1990年代以来,随著新生代知识份子在教会中的兴起及海外牧者的传扬,基督 教的加尔文主义神学(改革宗神学)普遍受到新一代传道人的重视,新生代知识份 子亦乐於接受此神学传统。而此神学传统是与英美自由历史紧密相连的。许多历史 学家认为,是加尔文神学开出了英美的自由宪政。 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班克罗福特说的:“加尔文是美国之父”。 当霍布斯与洛克开始世俗化自由主义政治学说构建前20馀年,清教徒温思罗普 已在北美构建源於圣约的宪政制度。 而且,当启蒙思潮及世俗自由主义冲击欧陆信仰根基时,美国却因为远离欧洲, 远离人本自由理想,而相对独立地在美洲坚持其基督教敬虔与社会自由完美结合的 清纯。 法国启蒙运动打倒一切信仰,随後巴黎血光冲天,而美国却以立法确定公众禁 食祷告日,华盛顿则跪在行军帐篷□泪流满面地祈祷。 前者是人本反叛的自由,後者是以上帝为本的敬虔之自由。但是後者的勇气与 力量丝毫不逊於前者。 在这一双向上溯过程□,新生代基督徒知识份子将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寻求世俗自由的历程与他们信仰寻求的旅程奇异地重叠,并且绽放出异彩。 而新生代知识份子的神学研究能力将为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做出极大的贡献, 而中国基督教及将得到英美新教丰厚传统的滋养。 在此相遇中,也将是英美自由理想有可能与中国的土地相遇。当然,这个自由 是基督教的自由,它是基督教的,就是以十字架的救赎和个人的因信称义为本的, 它有世俗层面的自由关怀,是因为这样的自由与正义是源自於圣经爱与公义教导的伦理。 不过需要提出的一点是,基督教对人的生命的改变,不止是知识性的改变。塑 造生命的不止是一场思想运动,或者一场神学运动,哪怕是改革宗的加尔文主义神 学运动。上帝对於人的生命的改变是需要经历理性认识的过程,然而把被理性认识 的真理被更深地雕刻入人的生命,需要圣灵细致而持久的工作。 今日之中国,对於英美敬虔年代的神学,从思潮上关怀者有,耐心精研者少。 而能够在个人生活及家庭公众生活中活出来的更是微乎其微。 英美敬虔年代的自由理想,其实建奠於圣经,再加上常识的运用。他们的世俗自由理想都是由深刻的圣经教义的基础上开掘出来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怀自由,更需要关怀它背後深刻的属灵根基。 3、知性与信仰合一的崭新希望 从知性与信仰的关系而言,在现代科学兴起及英美自由奠基时代,基督教信仰 与知性在当时的知识与社会精英身上是完美结合的。随後在现代理性主义及进化 论、无神论、泛神论思想等的冲击下,是一结合分裂。美国之基督教信仰得以保留 至今,恐怕不是因为其在主流精英中的世界观强势,而是靠文化传统。 但是,在中国随後新生代基督徒知识份子的加入,基督教与知性经历19世纪的 分裂後,有可能产生又一次的结合。是一结合可能产生怎样的冲击,绽放出何等的 异彩我们尚不得而知。 “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兴於以色 列。”(《圣经》民数记24:17) http://www.21sz.org/show.aspx?page=2&id=5491&cid=425 -- 好站推荐:jlovem的福音分享室~~^_^~~ http://groups.msn.com/jlovem/page.msnw 圣经预言、天堂阴间异象、个人见证、圣经科学见证、考古论证,基督信仰疑惑 解答、神创论VS.演化论,资料丰富、文章多多,快来看唷!^_^ 好站推荐:圣经与世界了望台 http://bibletimes.netfirms.com/ http://noah.ccim.org/archive.nsf 左侧栏目有极多护教文章,包括驳方舟子集 -- ┌—————◆KKCITY◆—————┐□—┐ 优质连线服务隆/重/□/场!! │ bbs.kkcity.com.tw │┴ └—□ KKADSL 带你环游全世界 └——《From:220.143.166.31 》——┘ KKADSL ┴ http://adsl.kkcity.com.tw -- |
阅读文章: 第 146/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