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1767/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Jack.bbs@yikun.nstdc.nthu.edu.tw (杰克零),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佛教] 《佛教科学论》第二章 对佛教应抱有正确的科□发信站: bodhi (Sat Jun 23 08:44:08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isu!gem.nstdc.nthu!yikun.nstdc.nthu!bodhi 第二章 对佛教应抱有正确的科学态度 第四节 超越您的经验 索达吉堪布 世间上普通的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判断一切事物,但这往往是不可靠的, 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己。比如在看电影时,观众认为电影里人物的动作是那麽 活灵活现连续不断的,但懂得一点电影原理的人们都知道,电影的放映实际上是由一幅幅 静止的画面串起来的,因为播放的速度很快,人的肉眼就觉察不出来了,误认为是连续的 动作。又比如一个瓶子,在没有破碎之前,对於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瓶子,人们都会认为 是完全同样的一个瓶子,但佛陀则告诉我们,它是在刹那刹那地变化坏灭!因此,人类的 经验往往就是对事物表层现象的一种虚假体验,对此,科学家们也有类似看法,著名的麻 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威斯柯夫说:「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 因它不可看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它和不相信它。在科学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超过你的直接 经验的。」而佛教里一些高深的道理,比如说空悲不二的哲学教义,更是超越一切相状的 ,是凡情不可思议测量之处。 现在人们不会仅凭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是因为自己不能领会理解,就敢随意地去指 责当代科学家们的发现是「唯心」或者是「迷信」。而佛法是更加地微妙难思,人们就更 不应该在没有深入观察之前就任意随便地下结论。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证悟後,曾经自语 道:「甚深离垢染,光明如虚空,甘露微妙法,我今已获得。我虽欲示说,他人莫能解, 意欲趣林薮,不说默然住。」但後因梵天王的劝请及忆念起以前的大悲愿力才开始转法轮 。 虽然佛法很深邃,但是对於信众来说,由於有历代证悟了的传承上师们的教授,佛菩 萨又有广大无边和无穷善巧的智慧把那些微妙难思的佛法深入浅出地道来,所以只要通过 不断地闻思修习,具善缘和有信心的佛教徒们也是很容易地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对於一些 非佛教信徒来说,也许他们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良好的机缘深入到佛法那广阔的智慧海洋 中,但通过以上这种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对比思索,或许间接地能对佛法生起信心。 有些对於佛法基本道理都不懂的人,却好望文生义,比如对於空性,误解为既然佛教 认为「四大皆空」,就是悲观主义,消极逃避等等,这样随意猜测,妄加诽谤,这显然曲 解了佛法里所讲述的甚深道理。在世间上,若是还没有搞清或是根本不了解对方的观点, 就那麽喋喋不休,除了以为你是疯子和别有用心外,人们对你还会有什麽其它的想法呢? 若是一个对是非毫无观察能力非常愚笨的人,说一些疯话也许还情由可原,但对於一个有 智慧和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来说,做什麽事情说什麽话都应该经过详详细细周密的观察, 特别是对於在中国和世界上流传影响达数千年的佛教,不但有精深博大的哲学文化内涵, 而且在历代都有亿亿万万的人们在追随,所以就更应该慎重才对。戊戌变法的主要领袖、 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康有为说:「佛学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语道断 ,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出处: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sdj/fjkxl/mulu.htm -- 【俺爹俺娘】flash动画档 http://nt3.ftm.ks.edu.tw/great/library/%A5X%A5h%A8%AB%A8%AB/ppt/mamailoveu.swf 父母恩重难报<(_ _)> ※ 来源:·菩提心园 bodhi.twbbs.org·[FROM: 218-168-207-34.dynam] |
阅读文章: 第 1767/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