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阅读文章: 第 2004/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fhlwww.bbs@bbs.fhl.net (信望爱全球资讯网),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今夜,我在关岛的杜梦湾畔看海、听海
发信站: 信望爱团契电子布告栏 (Mon Jul 23 11:38:10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news.ntu!feeder.seed.net.tw!netnews!
Origin: bbs.fhl.net

作者: 李良达

我在关岛时间七月十五清晨飞抵关岛,住进杜梦湾(Tumon Bay)畔的悦泰饭店(Fiesta Resort   Guam),
房间的落地窗就正面对著关岛西岸与菲律宾群岛之间菲律宾海的杜梦湾。
所以,今夜我是在海涛声中写夜深人语。
从小我就很喜欢到海边,虽然我从未曾真正在海边住过,但我喜欢海,喜欢看海,
喜欢听海。
因为在我贫穷的幼童时期,唯一的旅行经验,就是1965年参加学校所举办的夏令营
会活动,当时学校是带我们离开台北,远离尘嚣,住到宜兰海边的一个小渔村,我
们是借宿在一所小学的教室打地铺,所以收费很低廉,所以家里才能付得起费用让
我参加。
我记得活动第二天清晨,我是被海浪波涛声吵醒的,这对我是个新鲜的经验,睡眼
蒙胧之间,起初我还以为是下大雨(因为在都市里,我们唯一听得到的是下大雨的
声音),於是立刻惊醒,我难得来参加旅行,可不想遇到雨天,结果我发现天气非
常晴朗,再仔细一听,才知那是波涛声——从此,这个当时还不满十岁的小孩,就
爱上了海,我爱看海,也爱听海。
可是,我的成长过程中,真正接近海的经验并不多。
1974年我考上大学,当时我大姊就住在宜兰的海边,因为大姊夫在宜兰的养鸭研究
中心上班,於是我二话不说,搭火车、转客运,去打扰了他们大约两个礼拜之久—
—为了看海,也为了听海。
1978年我大学毕业,因为担任记者的缘故,常东奔西跑,接近大海的经验才多了些
。我曾搭海关的缉私舰从高雄到澎湖,我也曾搭海军的舰艇从基隆到马祖再回基隆
——夜里我几乎整晚没睡,就坐在甲板上:看海,听海。
但真正更多机会看海、听海,是随著孩子们长大,带他们出去旅游的时候。1991年
两个孩子都上了小学,带他们去琉球旅行,我们刻意选的是三天不都住在那霸市的
旅行团,其中有一晚就住在一个小岛上,旅馆阳台落地窗望出去,就是太平洋。我
就整晚看著太太、孩子沉沉睡去,也看著、听著我所爱的大海。
1992年带孩子们去新加坡自助旅行,我们也特地避开乌节路上林立的旅馆,而下榻
离圣淘沙比较近的Harbor View Dai   I-chi,为的也是能看海。
到了孩子稍大,就不只是看海、听海,而是玩海了。94年带孩子去夏威夷,95年带
孩子去义大利,包括卡布里岛、那不勒斯、威尼斯等,一路可真是玩海玩得过隐。

但接著孩子更大了,不跟我们玩了,我又没机会看海听海了。
所以,2000年时,我就和太太自行飞来关岛渡假,孩子不跟了,我们更可以自由些
——那四天,看海、听海也玩海,我们还平生第一次坐香蕉船呢。
但这次来关岛纯属偶然。
七月七日才从美国回到台湾,其实忙得很,但因这次在美国後半段行程——从七月
二日到七日,并没有讲课、讲道,本想安静预备一些课程,却不料,沿途每到一处
,都有些意外的插曲,许多的个别的协谈工作叫我分了心,也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
时间,使我无法如愿安静。回到台湾以後,当然更别想好好安静了。
刚好这次未随行去美国的小儿子,也因为暑假里接连办了几个营会,感到压力颇大
,自己就规划要去关岛渡假,於是我索性随他前来,我们是自助旅游,白天他自个
儿到处玩,我就一直安静在旅馆赶稿,各取所需。晚上他倒头呼呼大睡,我则继续
振笔疾书。两天下来,的确赶上了不少的备课的进度,心情也轻松许多,算是值回
票价。
当然,这次虽没时间玩海,但整整两天,一直看海、听海,在海边赶稿,真的是过
瘾极了。
深夜里海面一片漆黑,只能听海,不能看海。但听波涛声渐隆,我知道是清晨涨潮
的时刻临近了,也是该休息的时候了。(希望森林/www.seewant.org/良达写於关岛
杜梦湾)

--
    ※ Origin: 信望爱(wbbs.fhl.net) ◆ From: 210.202.31.150
阅读文章: 第 2004/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