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2059/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fhlwww.bbs@bbs.fhl.net (信望爱全球资讯网),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今夜,我有点近乡情怯 发信站: 信望爱团契电子布告栏 (Tue Jul 31 15:30:25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news.ntu!feeder.seed.net.tw!netnews! Origin: bbs.fhl.net 作者: 李良达 我是福建泉州人(同安兑山),可我却从没去过福建,更没到过泉州。 我家先祖来台到我这一代已是第六代,所以我几乎不可能知道故乡的任何事物,也 从未曾自父祖辈的口中,听闻故乡任何事物——因为多数的家族里的长辈,都和我 一样,缘於自日据时代起两岸的隔离,从未踏上过故土。 虽然我有一位堂伯父——李友邦将军是毕业於黄埔军校(二期),并领导过福建的抗 日义勇军,但他在我尚未出生之前,1952年即因白色恐怖惨遭枪决,所以我也无从 由他口中获知故乡事。(他的父亲与我的祖父是兄弟) 然而,一个礼拜之後,我将应邀到福建晋江去主领一个2007年大学生联谊会,这将 是我首度踏上故乡的土地,当然难免近乡情怯。 难怪唐代的大诗人王维会写下这样的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 前,寒梅著花未?』 想到,不知道是多少年前——应该至少也是两百年前,我的那位祖宗,不知道他是 一个人、还是一家人,漂洋过海来到台湾,然後来到北台湾落脚,後来,又不知道 到了什麽时候,他选定了在芦洲定居,并起造了一个格局相当宏大的、古中原式的 四合院;後来,一度这四合院已没落。 直到我的曾祖父李树华那一代,才又重修整建,成为今天的芦洲李氏古厝,一个被 订为三级的古迹。 这个古厝、其实也包括整个家族,在日据时代起了很大的变化。 曾祖父李树华原来官拜七品,又为光绪皇帝所钦封,望重士林,却不料台湾割让, 一时衣食都几乎无著。 但他选择回归乡里,改以本即专擅之歧黄之术,行医济世,又因对家贫者分文不取 ,德被庶民。据家父转述,曾祖父过世而出殡那天,真的可以说是万人空巷——送 葬行列,长达数里之远。 但是,当日据时期,他与辜显荣先生(辜振甫先生之尊翁)率先响应日人的『皇民化 』政策,却从而被连横先生(连战先生之祖父)的台湾通史并列为两大『汉奸』。 我无意、也无从为曾祖父辩护,他与辜显荣先生确实交情颇深,但是,同样支持皇 民化政策,辜先生因此自日人手中包下盐馆来经营(当时盐属专卖),从此荣华富贵 已过三代;但我家曾祖父则仍两袖清风、一介布衣以终(一度曾任保良总局董事等 无给职)。我深信,他是有意避免一身事二君,既已食清朝俸禄,岂能再依日人为 生? 更何况,若他真是汉奸,日据时期李家祖厝不可能成为抗日的秘密基地之一,堂伯 父李友邦(族名:肇基)在台北抗日事迹败露,即逃回芦洲李家祖厝,後来曾祖父见 情势越来越险恶,恐无法再为其掩护,为免累及偌大的家族,遂买通渔船、趁夜让 其偷渡回大陆,乃有日後的李友邦将军。 实则,据家父所述,当时曾祖父是见清朝已无能再取回台湾,而全台各地抗日已死 伤惨重,而且越来越如以卵击石,遂决心以其声望带头支持皇民化的行动,来使当 时台湾同胞激烈抗日的行动冷却下来,以减少不必要之牺牲。 但这样的历史公案,可能已经永远都很难以翻案了。 基督徒并不祭拜祖先,所以历来芦洲李家祖厝祭祖的年度盛会,我鲜少出席。但是 ,我们遵从神的真理,不祭拜祖先,却总是纪念祖先,芦洲李家固然不如板桥林家 、或是鹿港辜家等,到如今都还家大业大,可我永远以身为李家後代为荣,更以曾 祖父的高风亮节为荣。 我不知道真正踏上故里的感受将如何?也许,下周的夜深人语,我就是在福建泉州 写作也说不定。欲知後事者,就请容我留待下回分享。(希望森林/www.seewant.org/李 良达写於台北) -- ※ Origin: 信望爱(wbbs.fhl.net) ◆ From: 210.202.31.150 |
阅读文章: 第 2059/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