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2154/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YHHuang.bbs@bbs.cs.ntust.edu.tw (昂首阔步看蓝天),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佛教] 《金刚经释》~32 发信站: 台科大资管银河之旅 BBS (Sun Aug 12 17:31:53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news.ntust!NTUST_MI Origin: bbs.cs.ntust.edu.tw 金刚经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著疏 「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麽想的,得到阿那含圣果的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执著『我已得 到阿那含果』!」须菩提问答说:「不会的,世尊!什麽原因?虽然名言中阿那含不再来 欲界,而在实相当中,阿那含并无来与不来的分别妄想,所以称为不来果。」 佛经的缘起是很稀有的,有些佛经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对弟子亲口宣说的,有些内容是 弟子懂得佛的密义,弟子宣讲,由佛印证而成为经。如《心经》,是观世音菩萨宣说五蕴 空性,佛陀予以印证,成为佛经。此处虽然是须菩提所说,但经过佛的印证,与佛的密义 相一致,其所说之语也列为佛经。 阿那含是小乘圣者果位当中的第三果,也称无来果,玄奘法师译为「不还果」。从名 相上无来果可以有无来的概念,但从胜义谛的角度分析,无来的概念也是不存在的,何况 恒常的果。三界九地当中无来果者不再来欲界,但是色界、无色界还是要经常去转生,所 谓的无来果可以分三无来向、三中端、三种超越、一个无来果,共计十种类别。阿那含的 修证成就是断除见惑五种结、色受结,无受结、掉举、无明、我慢和欲界九品修惑中的七 至九品,若把无色界最上的非非想天的烦恼断除,即可成就阿罗汉果。阿那含虽然没有断 除生死轮回的一切烦恼,但也断除了九品的烦恼,欲界再也不用转生,并且能自在转生色 界、无色界天,这样的小乘圣果,唯在名相上显法存在的角度可称为是无来果。 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sdj/000_jingangjingshi.htm -- ※ Origin: 台科大资管银河之旅 BBS <bbs.cs.ntust.edu.tw> ◆ Author:YHHuang AT 218-168-213-228.dynamic.hinet.net |
阅读文章: 第 2154/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