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阅读文章: 第 3487/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chanz.bbs@bbs.cs.nthu.edu.tw (晨星)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讨论] 康节之学评述
发信站: 枫桥驿站 (2010/11/15 Mon 05:31:04)

    前言

    宋明理学家,所建立的学问,称之为「新儒学」,特别重视天理、心性的探
索;因而,《易经》也往往成为重要的讨论资料。今天开《易经》大会,又纪念
邵康节先生的1000岁生日,想在这里贡献一些康节之学的研究心得。

    康节其人

    康节先生姓邵名雍,字尧夫。他的祖先是范阳人,晚年是河南人。学者称她
为康节先生、也称为百源先生。
    他曾经住在苏门山百源之上,穿布衣、吃粗食,刻苦自厉了多年。後来安葬
他的父母在伊水旁,就改成了河南人。宋神宗熙宁十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元
佑年间,赐□号为康节。所以学者称他康节先生。
    他的著作,有:《皇极经世书》《观物篇》《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等
》。

    康节之学

    1.以心为体:心是一切的主体。认为天地万物之转运变化,一切都由人心观
      察而生。所以说:「万化万事生於心」。认为心就是太极。(见《先天图
      、卦位说》
      按:《易经》的太极是产生一切有形之物的道,康节则认为这太极或道就
      是我们的心。心能观察万物,万物才存在,则万物由我心产生,也是合理
      的。

   2. 以人为本:人是一切的本位。原来人与万物,都得到天地造化的一部份。
      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能把主体、客体充分交会,而达到人道最完备的
      境地。
      〈观物内篇〉说:「声色气味,是万物的体;耳目鼻口,是万物的用。」
      圣人是人的最高境界,所以能「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
      事」。由一部份发展成全部,而成就了人的本位。也就是,「上识天时,
      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造人事。能以弥纶天人,出入造化。进退古今,
      表里人物的意思。」(同上引)所以圣人的境界,竟可以如上帝一般慈仁
      惠物了。

    3.观物之情:康节以为,观物之理,明白宇宙人生真理的底蕴,必需除去有
      我之见(个人的主观见解),即绝对之客观,不「以我观物」而「以物观
      物」。天地万物之转运变化无穷,人心所能观察的有限,要把自己置於「
      物」的地位,也就是「无我」,而消除成见。如此才能达到天地与我融会
      之境界(亦即孟子:「万物皆备於我」的意思)。他说:「圣人能够看清
      万物真情的原因,是因为他能反观。反观的意思,就是不以我观物,而以
      物观物。那就没有我见的存在了」。

    4.心一不分:就是修养功夫,要让心思凝聚专一、不要分心。并且空虚安静
      ,那就可以应付所有的变化,穷究天地最奥妙的所在。
      康节《观物外篇》说:「心一而不分,则能应万变,此君子所以虚心而不
      动也。」,

    5. 尽物尽民:康节的学问,穷究了天地性理的奥秘,最後结论在「尽物」
       「尽民」的要旨。这就让他成为振古铄今的豪杰M,并且成为纯粹的儒者
       了了。
       康节《观物内篇》:「天之能尽物,谓之昊天;人之能尽民,谓之圣人
       。」
       按:〈中庸〉说:「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就是「发挥自
       己的善性(希圣希贤)、发挥他人的善性(助人为善)、发挥物质的本
       性(利用万物、造福民生)」,这是一种仁爱、利他行为的极致,也是
       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与基督的博爱牺牲,可以贯通。值得吾人之敬佩
       、颂扬。

评论

    康节的「观物之情」说,大约得自《易经、系词》「观象」。所谓「观象」
,就是观察宇宙之现象或象徵意义,因而得到人生的启示或灵感。

    康节「去有我之见」,接近庄周「不师成心」的意思。《庄子、齐物论》:
「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就是要「去有我之见」。

    康节「以物观物」,也就是庄周「照之以天」的意思。《庄子、齐物论》: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於天。」「天」就是自然,没有己见、没有人为的造作
,是最高的人生智慧。康节《观物外篇》说:「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
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康节「心一而不分」,实在是根据荀卿「虚静而壹」的理论。《荀子、解蔽
篇》:「虚静而壹,谓之大清明。」意思是:心如果能空虚、安静又专一,就叫
做「大清明」,那就能把智慧发展到最高境界。

    所以康节之学,能集诸家之大成,又能融会贯通它们。他讲「无为」,却不
会流於「虚无」。(认为宇宙就是一个虚空无有的东西,而人生也是消极无意义
)。注重「心主」而不失其客观。(「心主」是心的主宰,像是人的灵魂、理智
。强调「心主」的流弊,就会限制在自己主见之中,而不客观)。

    康节认为,说话、发笑、取得,都能合乎自然之性,不造作,那就能得到别
人的喜好、欣赏,才是真正的自然无为。这又是我国道家的智慧,

尾语

    敝人所学有限,此文的一些内容,大半取自本师林景伊先生之《中国学术思
想大纲》,加之个人之诠释、阐发、整理。掠美之罪,在所不免,特此声明。或
许有些许之参考价值,则出於想望之外了。

--
   ********************************
基督教网路传道中心」欢迎参观:
用滑鼠左键点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进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
※ Origin: 枫桥驿站<bbs.cs.nthu.edu.tw>
◆ From: chanz @ 123-195-15-103.dynamic.kbronet.com.tw         
阅读文章: 第 3487/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