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616/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Jack0.bbs@bbs.wretch.cc (知母、念恩、报恩),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佛教]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所讲之法 发信站: 无名小站 (Sun Nov 12 17:59:41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Spring!news.nctu!news.ntu!news.ee.ttu!netnews.csie.nctu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所讲之法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所讲之法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修持正行支分捷径往生法。 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分六: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解脱利益,依止上师 。 一、人生难得 人生难得之引导分四:思维本性□暇,思维特法圆满,思维难得之喻,思维数目差别 。 思维本性□暇 总的来说,未生於八无暇之处,有空□修持正法,称为□暇。无暇是指八无暇处,如 云:"地狱饿鬼及傍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如果生在 地狱中,则日日夜夜感受寒热之苦,而无有空□修法;如果生为饿鬼,则□时感受□渴之 苦,而无有空□修法;如果生为傍生,则感受被役使及相互损害的痛苦,而无有空□修法 ;如果生於长寿天,则在无有意念、无想之中虚度光阴而无有空□修法;如果生在边鄙地 方,则无有佛法,所以无有空□修法;如果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则自相 续被邪见染污,所以无有空□修法;如果生於暗劫,则连三宝之声也听不到,不了知善恶 ,所以无有空□修法;如果生为喑哑,则心相续无法调顺,所以无有空□修法。 八无暇中三恶趣的众生□时不断感受由各自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所引发的寒热□渴等 痛苦,所以无有空□修法。 所谓的边鄙地:据说罗卡查族等共有三十二种边地。他们的宗教以损害为正法,并将 杀生视为善业。那些边鄙地的野蛮人,虽然形象似人,但是意识不调顺,所以不能转向正 法方面。又有随行娶母为妻等祖辈所传下的恶习陋规,违背如法行为,并且对於杀生狩猎 等造不善业的方法极为擅长。一生中唯有造恶业,多数人死後立即堕於恶趣,所以是无暇 之处。 所谓的长寿天即是无想天。认为无有任何善恶之念的禅定是解脱。修持无想禅定後生 于无想天,在禅定中安住数个阿僧祗劫,如果引业穷尽後,将以邪见之因转生於恶趣,所 以无有空□修法。 邪见:总的来说,除佛法以外的外道邪见者或常断见者,这些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 对真实正法生不起信解,因此也无有空□修持正法。但在藏地因邬金第二佛曾嘱咐护地母 十二尊守护西藏,所以外道不能进入。如果是对真实正法和上师起邪见、类似外道种姓 的那些人,也没有空□如理修持正法。例如:善星比丘虽然承待世尊二十五年,但是对佛 陀无有丝毫信心,唯生邪见,所以最後於花园中堕为饿鬼。 佛不出世:即是转生於无佛出世的暗劫中。如果生於佛未出世的空刹中,则连三宝之 声也听不到,远离正法的光明,所以也是无暇之处。 喑哑:如果生为喑哑,则自相续无法调顺,所以不能进行任何的闻法、讲法、修法。 所谓喑哑,总的来说是指语言喑哑,也就是指不具足知言解义这一人之法相,所以是无暇 之处。因为意根喑哑、十分愚痴,不能领悟正法的含义,所以也是无暇之处。 思维特法圆满分二: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 五种自圆满:所依圆满,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乐圆满,信心圆满。 如龙树菩萨说:"得人生中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若未获得人身,则不能值遇佛 法,而如今已得暇满人身,故所依圆满。如果生於无有正法的边鄙地方,则不能值遇正法 ,而如今生於佛教兴盛的中土,故环境圆满。不具足诸根,则将成为修法的障碍,而如今 无有这类过患,故根德圆满。如果业际颠倒,则经常行不善业,违背正法,而如今对善法 生起信解,所以意乐圆满。如果对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则意识不能趋入正法,而如 今自心已趋入正法,所以信心圆满。这五种圆满是观待自己方面应该具足的,因此称为五 种自圆满。 所依圆满:要想修持真实正法,必定需要获得人身。若未获得人身,虽然三恶趣中最 好的是傍生,但尽管现在人间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的傍生等,无论被认为多麽好的,可是 你对它说:"现在如果你念诵一遍'嗡嘛尼叭美□'(观音心咒),便可成佛。"然而它既不 懂心咒的词句,也不了知意义,更不会讲话,甚至现在冻死,也只能低头忍受,而不知道 想任何其他办法。若是一个人,无论多麽脆弱,起码他也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 火取暖。但是傍生却连这种本能也没有,更何况说思维修法呢?天人等虽然身体极为善妙 ,但是却不能成为具相别解脱戒的法器,所以其相续不具有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 环境圆满:所谓的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和佛法中土。地界中土:总的来说,南瞻部洲 中央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地方,据说空劫也不会毁灭并且远离四大的损害,宛如 空中悬桶一般。中央有菩提树严饰。以金刚座为中心的圣地(印度)诸城市,称为地界中 土。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教正法所存在之地。无有佛法存在的地方称为边地。因此,从 以前佛出世以来到佛法存在之时,印度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但是据说现在印度金 刚座已被外道所占(当时作者在世期间,确实被回教所占,但如今又恢复成为佛法中土) ,无有佛教,所以已成无有正法的边地了。此藏地雪域,在佛陀出世的时候,无有很多人 类众生,并且佛教也未得以弘扬,所以称为边鄙藏地。後来人类众生逐渐增多,出现了许 多圣者化身的国王。拉托托日年赞时期,《百拜忏悔经》和神塔小像印模降落到王宫上 ,此为正法的开端。根据当时授记,再过五个朝代以後会有人了知经中含义。大悲圣尊( 观音菩萨)化现为国王形象法王松赞干布,当时国王松赞干布派遣译师囤弥桑布扎前往 印度学习声明、文字等,结束了西藏没有文字的历史,开创了文字,并将二十一种观自在 经续及玄秘神物等翻译成藏语。依靠法王的众多神变以及大臣嘎尔东赞的种种护国方便 ,迎娶汉地及尼泊尔的两位公主为王妃。并将佛陀的代表两尊释迦牟尼佛身像等许多三宝 所依迎请到西藏,并且修建了以拉萨大昭寺为主的镇肢寺和镇节寺等许多寺庙,开创 了正法。到了第五朝代天子赤松德赞时期,迎请了三地无与伦比、密咒大持明者邬金莲花 生大士等一百零八位班智达,建造了桑耶不变自成大殿等身所依的寺庙;大译师贝若扎那 等一百零八位译师学习翻译,翻译了印度圣地十分兴盛的所有经续论为主的语所依;预试 七人出家创立了僧团为意所依。当时佛教十分兴盛,犹如阳光普照大地,留传至今虽然 经历了一系列的兴衰,但实际上如来的教法与证法从未毁灭,所以西藏是佛法兴盛的中土 。 根德圆满:如果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也不能成为出家持戒的法器,并且因为无有 亲见恭敬对境所依如来的身像等或者阅读、听闻、思维的对境经典如意宝的缘份,所以不 能堪为真实的法器。 意乐圆满:所谓的业际颠倒是指生於猎人、妓女等的种姓,从小就趋入了业际颠倒之 道。但实际上三门所做的违背正法的行为都属於业际颠倒。所以(我们)虽然起初没有生 於这样的种姓,但将来也很容易变为业际颠倒之人,因此必须精勤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 信心圆满:如果对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而对其他世间大力天龙等或外道教派无 论生起怎样的信心,也不能从轮回和恶趣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真实了知如来的教法 和证法的道理,并因此而生起坚定不移信心的正信者,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此为五种自 圆满的根本。 五种他圆满:如来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摄受。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若未生於佛出世的光 明劫,那麽将无有正法的名称。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虽然佛 出世,如果没有宣讲正法,也无有利益,而今佛已三转法轮,所以为佛教正法圆满。虽然 佛已宣讲正法,但若佛教隐没,也无有利益,而今佛法住世尚未满期,所以为时间圆满。 虽然佛法住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门将无有利益,而今已入佛门,所以为自之缘份圆满。虽 然已入佛门,顺缘善知识若未摄受,也不能了知法性,而今善知识已摄受,所以为殊胜悲 心圆满。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他圆满。 如来出世:三有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圆满如来正等觉出世之劫称为明劫, 佛未出世的劫称为暗劫。过去的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随後出现一百暗劫,後於 具圆劫中有八十俱祗佛出世,随後又有一百边鄙劫,後於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祗佛出世, 後有五百暗劫,後於见喜劫中有八十俱祗佛出世,後出现七百暗劫,後於具喜劫中有六万 佛出世,随後此贤劫出现。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 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得知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因此 说:"如今此劫是贤妙之劫。"所以将此劫取名为贤劫。从人寿八万岁时拘留逊佛出世至最 後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之间有一千尊佛到此世界南瞻部洲中央的(印度)金刚座现前 成就圆满正等觉,转妙法轮,所以是光明劫。後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後於具数劫中有一万 佛出世,後有一万恶种劫。这样暗劫和明劫交替出现。若遇暗劫,则连三宝之声也没有。 尤其是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其他时无有。如邬金莲花生大士说:"往昔初 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泛宣扬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出现密法,将 来千万劫过後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相同的文殊师利佛出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这三 劫的众生可堪为密法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无有密法,因为众生不能堪为密法法器。"而 如今於此贤劫中人寿百岁之时,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所以是光明劫。 佛已说法:虽然佛出世,但若值佛不说法而住於平等定中,则虽然佛已出世,也不会 有佛教正法的光明,与佛未出世无有差别。譬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在印度金刚 座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後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 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之後於七七四十九日中未说法,因此梵天 、帝释天请求世尊转法轮。不仅如此,如果持教的高僧大德也未传讲正法,则很难直接利 益众生。例如: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为了救度转生於孤独地狱的母亲,在前往西藏的途中 ,其译师去世而漂泊于康区,因语言不通,而以牧羊为生,最终未能以正法广利众生而圆 寂。後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听到此事,感慨万分:"呜呼!你们西藏人福德实在太浅薄 。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超过美德嘉那尊者的。"边说边合掌流泪。 而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三转法轮,为适应所化众生根机而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 第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 佛法住世:虽然佛出世说法,但若圣教住世期圆满、正法已隐没,则与暗劫无有区别 。前佛的圣教已圆满,後佛的圣教尚未出现,期间称为圣教空世。除了有因缘福德的刹土 中有独觉出世外,无有讲法、闻法、修行。就如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说,普贤密意的圣 教期或名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行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唯持形相期为五 百年共有五千年。现在已经到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了,虽已是时世、众生、寿命、 见解及烦恼五浊炽盛时期,但教法与证法还没有隐没、尚存於世,所以也具足圣教正法圆 满。 自入圣教:圣教虽然住世,但如果自己未入佛门,则自相续不能得到教法和证法。如 同太阳出现在世间,但对盲人无有少许利害,或者到了海边而自己不饮水不能解除乾渴一 样。如果入佛门是为了息灭今生的病魔或者害怕来世恶趣的痛苦,那麽虽然已入佛门也只 能称为救怖之法,不可能真正趣入正道。另外,为了追求今生的衣食等利益或者来世人天 的乐果,虽然已入佛门,法只能称为善愿之法(也没有真正趣入正道)。如果是因知晓一 切轮回无有实义,为求解脱而趣入佛门,这样才能称为入道者或入佛法者。 师已摄受:虽然入了佛门,但善知识若未摄受,也无有利益。如《汇集经》云:"佛 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因为佛经浩瀚、圣教数多、所知无有穷尽,所以若未 依靠上师的窍诀,就不可能了知摄集诸法的要点而修持。从前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库鄂 种三人曾问尊者:"一个修行人要得到解脱和遍知的果位,经论教典和上师的窍诀二者 哪一个重要?""上师的窍诀重要。""为什麽呢?""因为虽然能够读诵传讲三藏,也通达了 诸法的法相,但如果修行时没有上师窍诀的修法,那麽正法和修行人将脱离。""若将上师 窍诀的修法归纳,能否概括为净持三种律仪、勤修三门向善?""仍有不足。""这又是为什 麽呢?""虽然清净守持三律仪戒,但若对轮回未生起厌离,仍然是轮回之因。即使是三门 日日夜夜精勤修善,但如果不知回向圆满菩提,那麽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念灭尽。虽然具 有智德持戒修学等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则一切所为只能成为今生的生计,不 可能获得来世之道。"因此上师善知识的摄受非常重要。 这样观察自相续中若圆满具足八□暇十圆满共十八种,则可称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 。此外还有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 八无暇,我们不被这些逆缘(十六违缘)所转是非常重要的。 暂生缘八无暇。《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 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 五毒粗重:嗔恨怨敌、贪爱亲友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种姓的人们,虽然暂时生起修持 正法的念头,但是由於自相续中五毒力量强大,大多数人被烦恼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愚昧无知:极其愚痴种姓的人们无有少许智慧的光明,他们虽然已入佛门,但丝毫也 不能了知正法的句义,无有闻思修习的缘份。 被魔所持:如果被见行颠倒的魔知识所摄受,则自心将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懈怠懒惰:虽然想修学正法,但是丝毫也无有精进的懈怠者,常被懒惰、懈怠所控制 ,不能修持正法。 恶业涌现:恶业如海涛涌现、罪障深重之人,虽然精进修法,但自相续不生功德,其 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生起厌烦心。 为他所转:自己无有自在、被他人役使之人,虽然想修持正法,但被他人控制,得不 到修法的机会。 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衣食或者害怕被他人所害之人,虽入了佛法,却对正法无有稳 固的定解,并由於往昔的串习力而行非法。 伪装修法:为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伪装修法形像的那些人,虽然在他人面前装作修法 者,但是自心唯一追求今生的利益,远离解脱正道。上述八种也是无空□修持正法之处。 断缘心八无暇。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不善恶行心离法,失坏 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为今束缚:因被今生的财产受用、亲戚子女等紧紧束缚,仅为了这些利益辛勤劳做而 散乱度日,无有空□修法。 人格恶劣:因自相续恶劣,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有,一切行为无有进步。如往 昔的圣者们说:"弟子学识诚可改,人格下劣不可改。"这种人虽然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 却很难转向正道。 无出离心:虽然已听述了恶趣和轮回过患以及今生的一切痛苦,但如果内心根本不畏 惧,则根本不会生起趋入佛法之因--出离心。 无有正信:如果对真实正法和上师无有少许信心,则阻塞了佛法之入门,不能趋入解 脱正道。 喜爱恶行:因爱好不善恶行,所以三门极不调顺,远离殊胜的功德,违背正法。 心离正法:如果无有善法功德和正法的光明,对正法无有一点兴趣,则如於狗前放置 青草,自相续生不起功德。 毁坏律仪:如果进入了共同乘後毁坏发心及律仪,那麽只能转生到恶趣而无其他去处 ,不能从无暇之处解脱。 失毁誓言:如果进入了密乘後以上师和金刚道友为对境而失坏三昧耶,则损害自他, 从而断绝了成就的缘份。上述八种无暇远离圣法,称为息灭解脱灯。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这十六种无暇,在当今浊世之中,虽然具足暇满和修法的形象,但 也只能是象法座上的法王、伞盖下的上师、深山中的苦行者、云游各地的舍事者等一样, 自以为贤善,实际上已被这些无暇之因所控制了,虽然表面上修法,但终不能趣入正道。 因此,不应过早草率地进入修法的影像,而应该首先善加观察自相续,是否具足这三 十四种(藏文原文中为二十四种,请作观察)暇满的自性。如果已具足,应生起欢喜心, 并且再三观修,诚心思维:如今已获得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不应空耗,而应尽力修持正 法。如果不具足这些暇满,应想方设法使自己具足。随时随地都应励力精进观察自相续是 否具足此等暇满之功德。若未如是观察,假设这些功德中仅有一个不具足,则不会有真实 修持正法的缘份。甚至仅仅成办世间一件平常的小事也需要许多因缘、缘起聚合,更何况 永久的计画--修持正法,怎麽会不需要许多因缘、缘起聚合呢?例如:一个人在途中烧茶 ,也需要具备烧茶的茶器、水、火等许多因缘。其中单单生火也是一样,需具足火燧、火 石、火绒等许多因缘,如果其中仅仅火绒不具备,其他一切都具足也无济於事,只好从根 本上放弃烧茶。同理,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有一个不具足,那麽根本不会有真正修持 正法的缘份。 因此若善加观察自相续,则仅仅十八暇满也必定很难以具足。即使获得了□暇,也很 少能具足十圆满。尽管已获得人身,诸根具足,生於中土,但是如果入於业际颠倒的邪道 ,并且不信仰佛教,那只具足三圆满了。如果上述二者中任何一者不具足,则具足四圆满 。尤其是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如果三门行持恶业,并且一切所作全是为了今生的生计,虽 然被称为贤者或智者,实际上也是业际颠倒之人。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说法, 佛法也住世,但如果未入佛门,只具足三种圆满(未入佛门则善知识不可能摄受,故此二 圆满不具足)。入了佛门,但仅仅表面求法或得法,不可能真正趋入正法。 真正趋入解脱道者,必须了知一切轮回无有实义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若行大乘道, 也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至少也要对三宝有坚定不移的诚信,纵遇命难也不退 转。如果没有这种决心,仅仅在表面上口诵经文、身著僧衣等也不决定已趋入佛法。因此 ,如理无误了知、观察暇满之自性至关重要。 思维难得之喻 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之孔与海底盲龟之颈相遇很困难。佛说得到人身较此 更难。也就是说,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连结耕牛角用的木材,通 称为木轭,其上有一孔,木轭随著波浪四处飘荡,一刹那也不停息。在海底有一只盲龟, 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这两者相遇十分困难。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之心,盲龟无 有能见木轭之眼。如果木轭静止於一处,也可能相遇,而它却一刹那也不停息。如果盲龟 经常漫游在海面上,也可能相遇,而它每百年只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相遇十分困难 。但以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中,获得暇满的人身比这更难。依据经 中所说的意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教言:"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傍生转人 较此难,故王修法得胜果。"寂天菩萨也说:"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 此外,《涅盘经》等佛经中也讲述了"在光滑的墙壁上撒豆,豆难以附著"以及"在针尖上堆 豆连一个也难以留住"等比喻。因此我们应当了知人身极为难得。 思维数目差别 若观察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则可推知获得人身实属仅有。如经中说:"地狱众生犹如 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傍生则如白昼之星;傍生众 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此外又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 众生犹如□河沙,傍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的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象指甲上的微 尘一样。"总之,善趣的身体极其稀少。现在我们观察夏季仅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 仅仅一个蚁穴中蚂蚁的数量,也超过了南瞻部洲的人数。如此人与傍生的比例显而易见。 思维人间也是一样,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众生数量,就会了知生在佛法光明地 方的人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绝无仅有。思维这些道理之後想到自己 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应当生起欢喜心。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完全具足,则从今天起实 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如果不具足,虽然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算是珍 宝人身,只是普通人身了,或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象手中已 得到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返回一样。如颂云:"获此人身宝, 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 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转轮位难比, 诸无誓言者,岂不徒灌水?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这样 的暇满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 的果报。大智者称幢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虽然仅仅得到人身 ,但若无正法的光明,(未信佛教者)□时造恶业,则比恶趣众生更恶劣。如米拉日巴尊 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极难得,但看见象你这样的人,便觉得人 身并没有什麽珍贵难得的。"如此没有比人更容易成为恶趣的坠石。如今无论行善或者造 恶都是自己作主,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 之奴仆。"因此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 殊胜妙法精华,而在寻求今生的衣食和世间八法中无义空耗暇满人身,临终时只能是手抓 胸口,追悔莫及,多麽可惜!《入行论》云:"已得此□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无惑, 除此更无痴。"因此,今生是决定永远行善或永远做恶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当思维:如果 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难以获得如是□暇。如果转生到恶趣之中,则无有 正法的光明,不知取舍之处,将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如今应当精进,并且 应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後行回向三种殊胜摄持,反复观修、行持。如是修持在自相续 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应象金厄瓦格西一样,因为他从来 不睡觉,唯一修持善法,所以善知识仲顿巴说:"弟子呀,应当去除身体的疲劳,否则四 大不调,身体会生病的。"金厄瓦格西说:"身体健康(固然好),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 时,就觉得无有空□休息。"金厄瓦格西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一生中从未睡眠过。 所以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应当精进修持。 虽得□暇而乏真实法, 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 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人生难得之引导终 图:无著菩萨 图:世亲论师 附:吐番王朝世系表 在位时间/汉译名/备注 天赤七王 约西元前360年至西元前第二世纪 聂赤赞布 穆赤赞布 丁赤赞布 索赤赞布 美赤赞布 达赤赞布 师赤赞布 地上勒六王 约西元前第二世纪至西元第二世纪 艾雪勒 德雪勒 提雪勒 古茹勒 仲谢勒 伊雪勒 地德八王 萨南森德 德楚南雄 色诺南德 色诺布德 德诺南 德诺布 德结布 德珍藏 赞王五代 约西元第二世纪至西元629年 结多日隆赞 赤赞南 赤扎邦赞 赤脱吉赞 赤脱脱日甯谢 幸福十三代 赤宁松赞(揭利失若) 仲甯德乌(勃弄若) 达日宁色(讵素若) 南日松赞(论素赞) 唐贞观三年至唐高宗永徽元年西元629-650年 松赞干布(弃宗弄赞) 西元650-676年 芒松芒赞(乞黎拔布) 西元676-704年 都松芒布吉(器驽悉) 西元704-755年 赤德祖丹(弃隶缩赞) 极乐五代 西元742-797年 赤松德赞(娑悉笼腊赞) 西元797-798年 牟尼赞布(足之煎) 牟笛赞布 西元798-815年 赤德松赞 西元815-838年 赤热巴巾(可黎可足) 出处: http://www.zhihui.org/browse/mulu/mulu_dymqxydw.htm -- 只顾自私自利过活而不管他人死活的人, 下场通常会寂寞而悲惨。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8.216.128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6-162.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6/11/12 17:59:41 从 218.168.216.162 修改这篇文章 |
阅读文章: 第 616/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