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阅读文章: 第 793/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发信人: adagio.bbs@bbs.csie.nctu.edu.tw (dog),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林语堂所著"信仰之旅"
发信站: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Mon Dec 11 21:38:15 2006)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netnews.csie.nctu!netnews2.csie.nctu!bbs

  林语堂所著"信仰之旅"。 林先生为牧师之子,但少年时不愿接受圣经,因此写了一本
 "从基督徒到异教徒"。但是林先生的夫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年老时,林先生见到
  林夫人从信仰而得到的让林先生"...赞赏她而暗中嫉妒在她□面虔诚的真精神,
  它的要素我相信是谦卑。" 林语堂先生後来写了"信仰之旅"这本书,描述他如何由
  异教徒回到基督徒。

  "信仰之旅" 章节:

     序-
     童年及少年时代-
     大旅行的开始-
     孔子的堂室-
     道山的高峰-
     佛教的迷雾-
     理性在宗教-
     物质主义的挑战-
     大光的威严

    (网路版: http://ccgn.nl/ft-book/xyzl/8.htm)

  最後一章: 大光的威严     节录

  「把蜡烛吹熄,太阳升起来了。」当尧帝登位的时候,一位隐遁的大先知说。这是当人类
看见一个无可比拟的大光时自然的意义。耶稣的世界和任何国家的圣人、哲学家,及一切
学者比较起来,是阳光之下的世界。像在积雪世界的冰河之上,且似乎已接触到天本身的
瑞士少女峰,耶稣的教训直接、清楚、又简易,使想认识上帝或寻求上帝者一切其他的努
力感到羞愧。

把耶稣放入一切人类教师中,他那种独特的、炫目的光是从那□来的呢?那如爱默生所称
道的耶稣吸引人的魅力是从那□来的呢?我以为这种光、这种力(炫目的光常有力)和耶
稣教训的内容没多大关系,而是来自他教训的态度与声音,及来自他的个人示□。耶稣说
话不像任何教师说话。耶稣从来没有解释他的信仰,从来没有申论出它的理由。他用了解
知识的平易及确信的态度来说话。他最多是说:「你们到如今还未明白吗?」他教人不用
假设也不用辩论。他用极度自然和优美的态度说:「人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他用完
全简易的态度说:「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有了命令又遵守的,这
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这统统是在历史
上的一种新的声音,一种从前没有听过的声音。「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
。後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
对你们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
相爱。」这和他後来在十字架上所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是同一种声音。这种简明的话极有力,例如下文:「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
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他有一种真
正高贵的声调,例如:「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是
耶稣温柔的声音,同时也是强迫的声音,一种最近二千年来浮现在人了解力之上的命令的
声音。

说这些经文所以有此语气,是因为圣约翰把它收入他的作品中。我不以为会有任何争论,
的确,这些话由四福音的作者之一圣约翰写下来,并非一种逐字报告。但它们是如圣约翰
所曾听过的情形,或如他在多年之後所记忆。关於这个问题,苏格拉底的对话也不是苏格
拉底准确的话。我常想及柏拉图所作的「斐都篇」( Phaedo)及约翰福音十三至十七章
,因为它是谈及两位大思想家临死时谈话的最动人的一段;虽然圣约翰不是一个像柏拉图
这样的作者,但在这四或五章约翰福音□是无可比拟的最令人感动的东西。它们和
Pheado(斐都篇)不同,理由很简单,它们包含这种超卓的美,一种这个世界自耶稣死後
再听不到的声音的美。让我们姑且承认圣约翰在写他的福音时已懂得希腊的逻辑哲学,像
「我就是道路,真理,及生命」这样的经文可能是希腊哲学。(马太也谈及同样的讯息,
但没有记载在马太福音。)可是在约翰福音中有令人惊异的笔触;例如,当耶稣开始洗门
徒们的脚的时候,或当在言语上有突然转变的时候,耶稣称他的门徒为「朋友」;「你们
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
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这不是说约翰可能曾有所虚构。在他的福音中有一种可靠的
性质,正如在某些小说中有一种可靠的性质。

这样,在耶稣的世界中包含有力量及某些其他的东西 □□光的绝对明朗,没有孔子的自
制,佛的心智的分析,或庄子的神秘主义。在别人推理的地方,耶稣施教;在别人施教的
地方,耶稣命令。他说出对上帝的最圆满的认识及爱心。耶稣传达对上帝的直接认识及爱
慕之感,而进一步直接地并无条件地拍对上帝的爱和遵守他的诫命,就是彼此相爱的爱,
视为相等。如果一切大真理都是简单的,我们现在是站在一个简单真理的面前,而这真理
,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那就够了。

他的教训是属於一个和以往哲学家的教训不同的等级。它不再是孔子的实证主义及常识,
不再是他的□对人与人的关系稳定的研究,或他的逐渐自我培养的劝告;也不再是道教的
一个不断地变形的世界的幻影,及它的对於无的复归;也不再是佛的有力的理智主义,以
及他在克胜知识心,和逃入无限及绝对之中的英勇努力。所有这些都曾对於人类的心飞进
神圣的真理的较高层有它的贡献,对於试图解释生与死的性质有它的价值。儒家是显著地
实际的,非抽象的,容易遵行及了解的;但它妨碍对人生及宇宙的真正性质作任何进步的
审察。它教人以忠诚和一种责任感,及一种向著我们人类的至善的继续努力。道教与佛教
则刚好相反,它们教人以灵性之自由为最後目标。二者之中,佛教除了禅宗之外,是智识
的多过神秘的。不错,庄子的道教,最直接地有助於灵性的解放;他有一种难於在较小的
理性哲学家中看到的大领悟。庄子的立足点,像巴斯加一样,是真正宗教的,如我们在上
文所看到。老子有时在他的对爱及谦卑的力量的信念中,及他因给人类以和平而蔑视一切
人类的措施,如政府、刑罚,及战争中,升到非常之高。老子和耶稣在精神上是兄弟。耶
稣说:「我心□柔和谦卑」,而老子说:「守其雌,为天下溪。」二者都建立在灵性贫乏
的国上,一句使尼采发怒的话,但耶稣用为门徒洗脚来示□,那是一件老子在意料中可能
做过的事,但没有他曾这样做过的纪录。


  http://ccgn.nl/ft-book/xyzl/8.htm







--
※ Origin: 交大资工凤凰城资讯站 <bbs.csie.nctu.edu.tw> 
◆ From: 140.116.141.225
阅读文章: 第 793/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