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连线宗教版 板主: fox |
阅读文章: 第 970/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发信人: Jack0.bbs@bbs.wretch.cc (知母念恩), 看板: religion 标 题: [佛教] 《百业经》(65) 一头□牛□辱骂罗汉 累世为牛 发信站: 无名小站 (Thu Jan 18 08:52:14 2007) 转信站: Lion!news.nsysu!news.cis.nctu!netnews.csie.nctu!wretch 《百业经》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65)一头□牛 □辱骂罗汉 累世为牛 一时,佛在舍卫城。祗陀园的附近有一群□牛,其中两头大□牛互 相角斗,一头□牛斗输了,被另一头牛将其肚皮挑破,内脏都流了出来。 虽然它身受重伤,无力地躺在地上,但它的嗔恨心却如烈火般难以抑制。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是众生唯一的怙主、救度众 生的慈航,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著一切众生,即便是 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那头受伤□牛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便从祗陀园来到了□ 牛身旁,对这头受重伤未死的□牛做了很细心的包扎:把全部的内脏洗干 净,轻轻地放回体内,然後把伤口缝好。此时的□牛嗔心小多了,佛陀喂 它一些水草,并对它宣说:「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盘即寂灭。你 应对我生起欢喜心,这样,能使你脱离傍生界。」(译者:不仅是□牛, 另外的许多有情也是通人性的,虽然它们不能用人的语言表达,但从它们 的动作、眼神上,都能体现出它们也通人情,请大家仔细观察。)如是宣 说後,□牛对世尊生起了欢喜心,(译者:在临终时的起心动念特别关键, 无论如何要生一个善念,最好是生起一个往生清净刹土的念头。)在欢喜 心中它去世了。之後,它投胎到舍卫城中的一位大商主家。商主的妻子生 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商主夫妇给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用牛奶、 酸奶等精心□养著,给他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七岁时,他对释迦牟尼 佛的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得到父母开许後,於佛陀教法下出家。出家 後他精进修持,很快灭尽了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具有种种神 变。经常依靠神变去别的地方找一些果实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对他的 成就都感到稀有。(师言:如果守持清净的居士戒,精进修持大圆满法, 到弥勒佛出世时,肯定能得果位。这位沙弥年仅七岁,就已得罗汉果。) 便於世尊前赞曰:「稀有!稀有!年仅七岁,便已得到了如是功德和神变。」 世尊言:「此非稀有。你们还记得祗陀园附近曾有一头受伤的□牛吗?当 时,我为它包扎好伤口,对它宣说了佛法,後来已在对我的欢喜心中去世 了。」「记得,记得。」世尊告曰:「当时,因它对我生起了欢喜心的缘 故,去世後,投胎在商主家 。七岁时,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精进修学, 断除了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这位沙弥以何 业感转生□牛?又以何业转得人身,对佛生欢喜心,断尽三界烦恼,获证 阿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其前後因缘。」 世尊告曰:「曾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 佛出世。时有一比丘僧是僧众的供水执事员。一次,有位罗汉比丘无意中 撞到了他,把他手中的水瓶碰掉在地上。他生起嗔恨心,恶口骂道:『你 简直象□牛一样,走路也不看,把我的水瓶给碰掉了。』罗汉比丘听了, 觉得他这样恶口骂人,造了很大恶业,想救度他。罗汉比丘把他叫到没人 的地方对他说:『你觉得你是什麽人,我是什麽人?』『怎麽?你是出家 人我也是出家人呀!』『当然都是出家人,可我已远离了一切束缚和烦恼, 而你还是烦恼粗重的出家人,我们两个根本不同,你如果不好好忏悔,恐 怕生生世世要受极大苦报的。』听了罗汉比丘如是劝诫後,他生了很大的 後悔心,马上顶礼罗汉比丘,发露忏悔罪业。在临终时他发愿:愿我恶口 辱骂圣者的果报不要成熟,愿我一生出家的功德,将来在释迦佛教下令佛 欢喜,出家证得罗汉果位。诸位比丘,你们是怎麽想的?当时的这位供水 执事员即现在证果的沙弥。当时,他以嗔心恶口骂罗汉的果报,於五百世 中转生□牛。(译者:《百业经》中,讲恶口骂人的果报比较多。所以, 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不可随便恶口骂人,别人若有小小的触犯之处,不 必去计较生气,一旦造了口业,事後追悔莫及。)因他当时在迦叶佛教下 如是发愿故,今於我教法下获得人身,对我生欢喜心,七岁出家,精进修 持,获证罗汉果位。这是他的愿力所致。」 出处:《百业经》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218-168-204-70.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7/01/18 8:52:14 从 218.168.204.70 修改这篇文章 |
阅读文章: 第 970/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