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来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
阅读文章: 第 10292/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施湘雯 标题: 涅盘是永恒的、不是无常的 恰密禅师开示 时间: Wed Feb 07 15:54:19 2018 涅盘是永恒的、不是无常的 恰密禅师开示 涅盘不是生理现象,也不是心理的现象,所以涅盘是永恒的。如果涅盘是身体现 象,涅盘是无常的;如果涅盘是一种心理现象,涅盘也是无常的。但是因为涅盘它不 是身体或心理现象,它是一种身心状况的止息、是一种一切痛苦的止息、没有一切身 心现象,所以涅盘是永恒的、不是无常的。 而且涅盘是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候达到的,并不是死了才得到涅盘,如果涅盘是 在死了以後才能得到,各位就不需要来修□婆舍那内观;涅盘是在世的时候就能够达 到,只要你有足够的精进、付出足够的时间,你今生能够达到涅盘! 所以说我们修行□婆舍那内观的目的,就是要藉著彻底了知身心真相,来灭除一 切苦,达到涅盘。 因此我们必须要按照一切身心现象,它真实的面貌去观察它,这种情况我们必须 不存任何的成见、没有任何的推理、分析、反省、或者用任何哲学的角度去判断,这 些在我们修行的时候,完全不能用到,我们纯粹只是照一切现象它原本的样子,去观 察它、去了解它。 如果我们能够照著身心现象去观察它,照著它原来的样子,很有正念、 很准确的 来观照,这个时候我们观照的心,不会受到一切目标的影响。 附注:107年3月8日至3月27日(分二梯次),由恰密禅师带领禅师团队,到补里 正醒禅苑,指导四念处内观毗婆舍那禅修,有兴趣者请电话:0919352353或 0911123834 谛观禅修营。 恰密禅师今年90岁,在1967年,就被马哈希禅师委任为马哈希中心的指导禅师 □ 累积教导禅修已经有半个世纪(五十年左右)的宝贵教禅经验。请大家把握珍惜这个难 得的学习机会。 愿以此功德,回向花莲地震罹难者往生佛国净土,伤患者很快恢复健康,受困者 能够迅速获救,脱离险境,所有台湾人及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都平安健康!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Wed Feb 07 16:46:55 2018 忍不住提醒一下, 这篇的内容有一点混淆. 涅盘其实有好几层意思, 最简单的二分法就是有馀涅盘与无馀涅盘. 如果是无馀涅盘, 就可以说 【涅盘是一种身心状况的止息、是一种一切痛苦的止息 、没有一切身心现象】 . 但这个定义下, 就不可以说 【涅盘是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 候达到的】. 同理, 如果在谈有馀涅盘, 就可以说【涅盘是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候达到的】 , 但 此时就不可以说 【涅盘是一种身心状况的止息、是一种一切痛苦的止息、没有一切 身心现象 如果没有区分这二种, 那麽涅盘是同时又活著, 又没有身心现象, 一定会让人误解的 .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0:01:59 2018 如果是无馀涅盘, 就可以说 【涅盘是一种身心状况的止息、是一种一切痛苦的止息 、没有一切身心现象】 . 但这个定义下, 就不可以说 【涅盘是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 候达到的】. 以上说法个人是不赞同的。 玄觉和尚说: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杂阿含254经说: 若眼常识色,终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 推论起来,恰密禅师应是认为阿罗汉所证的涅盘就是无馀涅盘,个人的认知,这其实 是符合经典及玄觉禅师的说法。 所以您个人理解的涅盘定义可能不同於禅师及经典。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1:25:33 2018 有个经论上常提到问题,1 佛陀背痛 2 目犍莲为外道痛殴 3 叫河神小弟。为何?若 已得无馀涅盘,则不应有业报,亦不应有罪,因为涅盘是清净,不造业不生果报,是 唯作心,何以招致果报,所以佛陀和诸阿罗汉得涅盘後,仍受著其它成熟业果报。也 就是有其馀业报与涅盘法短暂存在;另外色身本身也是果报,所以仍在业中,未达无 馀业的状态,所以称有馀依涅盘应该没错。但由馀色身之後,没有了欲爱等转生动力 ,所以即停止了生命流转,由馀没有了色法所依(没有结生心),其它有为法不再生 起,ㄧ切业无馀不生,仅存涅盘。所以heavy师兄没说错,玄觉和尚也没错。洽密禅 师也是对的。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1:35:26 2018 涅盘没有净或不净,因是不二法门。 请参看杂阿含254经说的解脱: 若眼常识色,终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 六祖坛经的涅盘: 无上大涅盘,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涅盘相约略是怎样呢?大师比喻说就像是劫末的火,冲进海水一烧见底,又像大风把 大山拔起在空中互相撞击。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1:37:38 2018 涅盘无为法,但其它色 心 心所三法是有为阿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1:43:38 2018 这部份我是参考□达摩概要精解和玛欣德禅师的演讲稿内容所得,若有谬误尚祈指正 。南无佛法僧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1:55:41 2018 还有不应解释涅盘相,无愿 无相 空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3:55:45 2018 YC Chiang 师兄说【推论起来,恰密禅师应是认为阿罗汉所证的涅盘就是无馀涅盘, 个人的认知,这其实是符合经典及玄觉禅师的说法。】 不知师兄能否解释一下您的推论是什麽? 您提出杂阿含254经说: 若眼常识色,终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 您是认同上面的描述是无馀涅盘吗? 您也认同【涅盘没有一切身心现象】吗? 但是【眼常识色】就是一种身心现象啊? 所以我觉得您的说法看来有些矛盾,不知您愿不愿意再说的清楚一点,谢谢。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11:26 2018 涅盘不能消除已生色及果报心,但涅盘者速行为唯作心,不再造业。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18:55 2018 Heaven Chou 是的,我认同"若眼常识色,终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是证道无馀涅盘的阿罗汉, 其馀三果都会有不同呈度的妨碍,但已先知法住,之後能证涅盘,故谓有馀涅盘。 >但是【眼常识色】就是一种身心现象啊? 身心现象不会妨碍到心、慧解脱。阿罗汉的身心已入於空性,以空的角度来说是无身 心现象的涅盘界,因身心是有为、因缘所生法、非我、非我所、无常、如梦、幻、泡 、影、无有真实。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30:03 2018 附上尸罗比丘尼的狮子吼: 尸罗比丘尼偈言: 「汝谓有众生,此则恶魔见, 唯有空阴聚,无是众生者。 如和合众材,世名之为车, 诸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 其生则苦生,住亦即苦住, 无馀法生苦,苦生苦自灭。」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4:32:41 2018 我知道身心现象不会妨碍到心、慧解脱。也知道身心现象就是有为法、无常、如梦、 幻、泡、影、无有真实。 但如果你认为阿罗汉是证无馀涅盘,又有身心现象,就不能说【涅盘没有一切身心现 象】,这二者是明显矛盾的。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36:04 2018 YC Chiang 佛陀及阿罗汉身未空啊!仍产生了眼耳鼻舌身意啊!有为法所生果报还在啊 !所以无为法与有为法在此仍共存啊!但这不妨碍涅盘的清净性! 所以才能所作已作, 梵行已立,此生已尽,自知不受後有啊!但这不妨碍涅盘啊,有馀涅盘和无馀依涅盘 的涅盘性一样清净! 涅盘只有一种,但因为状态才有有馀依和无馀依两种状况! 还有有学果未证涅盘啊!只有阿那含为最末欲身,得生般涅盘!要死亡心起,结生心生 ,然後得般涅盘。其馀在阿含中都不会以涅盘来形容初级二果!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40:04 2018 和尚说: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空掉身心现象,才能证知涅盘实相。剩下的我也讲不来。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42:29 2018 因为不再有结生心,所以所有的业都变成无效业。因为不再有任何结生心,无所色依 ,也无从心起!无所馀业,所以...无馀 结生心是前世最後一个彼所缘的果报心,因为涅盘之後,在速行和彼所缘均为惟作心 ,所以也就没的生起心的结生心罗! 重业 惯常业 临死业 和 无效业 前三者在涅盘者都没了! 所以不再结生!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46:07 2018 郑锡聪 业是依缘而有的,不是变成无效业。圣者是不昧因果,不是断灭因果。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4:46:28 2018 我上面有提到,有馀无馀只是简单的二分法,因为不同的经文其实会有一点不同的定 义。但有没有身心现象,就是很明确的不同。 底下直接拿经文做来说明比较快: 《杂阿含经》卷13: 「尔时,尊者富楼那夜过晨朝,著衣持?,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出,付嘱卧具,持 衣?去,至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到已,夏安居,为五百优婆塞说法,建立五百僧伽 蓝,绳床、卧褥、供养众具悉皆备足。三月过已,具足三明,即於彼处入无馀涅盘。 」(CBETA, T02, no. 99, p. 89, c18-23) 上面经文提到,尊者富楼那到西方输卢那,三个月之後入无馀涅盘。 如果无馀涅盘是指活著就证得了,就不会写三个月之後入无馀涅盘。可见这里的无馀 涅盘是指没有身心现象的死亡。 《杂阿含经》卷35: 「尔时,世尊涅盘时至,告尊者阿难:「汝为世尊於双树间敷绳床,北首,如来今日 中夜於无馀涅盘而般涅盘。」」(CBETA, T02, no. 99, p. 253, c25-28) 这里经文也是,此处的无馀涅盘就是指如来色身死亡,这时才能说身心现象止息。 而佛陀活著的时候,身心现象是有的,这身心现象是不妨碍解脱,也是无自性,但就 是有身心现象,这是很明确的。 如果要将阿罗汉活著的时候称为【无馀涅盘】,这也是可以的,因为有经文的确如此 ,但此时就不宜说【无馀涅盘没有身心现象】,或许说【般涅盘没有身心现象】比较 妥当。 如果要站在第一义谛来说阿罗汉活著时也没有身心现象,因为身心是无常、苦、无我 、不实、虚妄..... 若要这样谈,那就不只阿罗汉没有身心现象了,大家都没有身心现象,因为凡夫的身 心是无常、苦、无我、不实、虚妄.....用没有身心现象来描述涅盘就没意思了,因 为大家都一样嘛。 :)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49:50 2018 非也,凡夫有我故,有身心现象;而阿罗汉无我,故无身心现象。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50:05 2018 YC Chiang 业是依缘而有,以果报呈现,若不及成熟则不成熟业就无果报生成的机会 了。业没消失,只是不再有果报,这不是断灭啊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50:53 2018 YC Chiang 阿罗汉会笑喔!佛陀会头痛喔!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53:13 2018 Heaven Chou 其实我比较喜欢有馀依涅盘这词!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4:54:00 2018 圣者无我, 凡夫一样也无我, 诸法无我是三法印. 不可背离. 只能说看来我们对 "身心现象" 的定义也不同. :) 我是认为阿罗汉能看, 能听, 这就是身心现象. YC 师兄的定义大概是阿罗汉能看, 能听, 但这不算是身心现象. > -------------------------------------------------------------------------- < From: YC Chiang Time: Thu Feb 08 14:54:49 2018 >如果要将阿罗汉活著的时候称为【无馀涅盘】,这也是可以的,因为有经文的确如 此,但此时就不宜说【无馀涅盘没有身心现象】,或许说【般涅盘没有身心现象】比 较妥当。 此说疑似断灭论。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实尔,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 答言:「是苦。」 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於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 ,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为时说耶?」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Thu Feb 08 14:55:26 2018 Heaven Chou 不成啊!这就否定了阿罗汉的惟作心和生笑心了!如果没有这两类心,那 业就不停了!因为善不善心会造业啊(有思心所?)!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4:58:18 2018 有馀依涅盘在四阿含没有用到, 所以我比较少用. :) 刚查了一下, 这段刚好就在谈此事, 阿罗汉活著是 "有馀依涅盘界" . 寿尽则是 "无 馀依涅盘界". 但我说过, 也有不同定义的经文就是了. 《阿□达磨发智论》卷2:「如契经说。有二涅盘界。谓有馀依涅盘界。及无馀依涅 盘界。 云何有馀依涅盘界。答若阿罗汉。诸漏永尽。寿命犹存。大种造色。相续未断。依五 根身。心相续转。有馀依故。诸结永尽。得获触证。名有馀依涅盘界。 云何无馀依涅盘界。答即阿罗汉。诸漏永尽。寿命已灭。大种造色相续已断。依五根 身。心不复转。无馀依故。诸结永尽。名无馀依涅盘界。」(CBETA, T26, no. 1544, p. 923, b12-19)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5:06:35 2018 YC 师兄, 这和断灭其实没有关系. 因为我原本在质疑二种涅盘与身心现象的关系. 我原以为大家的看法都是一样, 也就是 "身心现象" = "能看能听" . 所以我看到 【活著可以涅盘,涅盘没有身心现象】就觉得矛盾。 而 YC 兄也认同阿罗汉活著能看能听, 只是能看能听不等於身心现象, 所以这只是定 义不同而已. 如果恰密禅师所谓涅盘是身心止息,但却能看能听,那就没问题了,只是这样可能一 般人看不懂,不知那他所谓的身心止息是什麽意思?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Wed Feb 07 17:32:26 2018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Wed Feb 07 17:32:28 2018 上段说著涅盘的无为法超越色法和名法,下段说了有馀依涅盘,若非周师兄提醒,还 没注意到会造成混肴 > -------------------------------------------------------------------------- < From: Cathy Kao Time: Wed Feb 07 20:49:54 2018 谢谢 heaven 每次都很细心分辨法义,而且帮忙□清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还请 heaven 继续这麽做,小小的解说,大大的帮助。?? 借分享。 > -------------------------------------------------------------------------- < From: Peter Yang Time: Wed Feb 07 22:21:41 2018 禅修营要去几天?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18:15:44 2018 >【请问师兄,金刚经的无我人众生寿者,能不能用在这里解释呢?】...下略... 这同样是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如果要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来为【没有身心现象】解释,理论上是 可以的。 但如此一来,就不能再说【涅盘是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候达到的】。不然,请问是什 麽东西今生活著?人?众生?五蕴?这些都在前面用第一义谛去否定了,然後却又说 有什麽东西在今生活著,这同样会造成混淆的。 > -------------------------------------------------------------------------- < From: Ming-Hong Bai Time: Sat Feb 10 12:34:54 2018 补充一下: 金刚经的这四句是从不同角度讲「无我」的意思,是指在种种身心现象中,没有一个 永恒的实体,不是指「没有身心现象」。 > -------------------------------------------------------------------------- < From: Russ Wang Time: Thu Feb 08 18:35:24 2018 同意 Heaven Chou ,会有这个些疑惑,□结还是在於提问者仍执取有我,对於已经 自我相解脱、亦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来说,有馀涅盘的身心现象不过就是因缘法, 与天地日月无异。原本就只是翳眼空花,哪有什麽有馀与无馀的差别?? > -------------------------------------------------------------------------- < From: Cathy Kao Time: Thu Feb 08 20:59:27 2018 From 施湘雯 同学,感谢施同学提供自己的看法。 昨天贴的涅盘是永恒的,不是无常的,我有看到 Heaven Chou 同学用杂阿含经回答 的问题,他有讲到慧解脱跟心解脱,应该会更了解,在佛陀的时代,许多人都在生前 证得阿罗汉果位,解脱烦恼得涅盘,所以涅盘是烦恼痛苦的止息。这一点他如果再深 入仔细读杂阿含经,包括勤加练习,实际印证,就不会觉得混淆了。 还有从开始贴文,如果他都有仔细的阅读,就会更清楚明白禅师开示的,都是实 际修持的方法,都是要透过真正的练习,才得以了解明白他教导的内含,是有前後次 第,前因後果的。 就像我要了解 Heaven Chou 整理的阿毗达摩的心得,我也是一样,回头从开始读 起,前因後果□清楚了,才能真正的掌握到心要。才不辜负他的发心整理。 本来我是想整理几篇,佛在杂阿含经开示的如实知五蕴的观照,及跟求法者的对 话内容,但实在太忙,无法一下子整理出来,因为教为因,证为果,不是盲从的。 希望大家都能够透过教法的学习跟禅修,身心能够真正的离苦得乐! 其实佛法真正要能够落实在生活上,必须真正的做禅修练习,也就是心的培育,正念 觉知当下的身心无常、无我的生灭变化的真相,究竟本质,才能把佛法的道理融入在 内心去贯通运用,生活上才能真正的得受用解脱。 也就是了解在缘起的当下,是即生即灭,虚幻不实,是当体即空,这个是要真正 的练习,如实的观照,看清楚一切生灭变化,无常无我的真相,在虚幻不实的当下, 才能不随著外境转,不执著在贪嗔痴爱染里面,烦恼痛苦的分别妄念当中,真正的安 住在法性寂灭当中。这个没有禅修的练习,如实观照,就会落入在道理上,说空说有 ,但实际上只有嘴把讲道理做文章,但身心是不容易改变的,仍然在我执实有里面的 。 在杂阿含经里面,佛对弟子所说的,不管是五蕴、六处、十八界,包括您上次分 享杜正民教授的心得里面,都不离开当下的如实观照,当下发现真相,当下就解脱, 不需要等到死後,如果活著都不能解脱,死後怎麽能解脱呢? 但是这个观念,如果杂阿含经佛的开示,没有深入理解,讨论最後就容易落入情 绪偏见跟纷争,因为学习当中,没有坚固的知见的薰习,禅修的练习,我执都是很强 的,谁也都不认同谁,不是那麽容易讨论跟沟通的,尤其是公开的大众资讯场合,更 要慎重,所以刚好您今天发文过来,藉著这个因缘让您了解,也请您转达。谢谢!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Thu Feb 08 23:46:13 2018 或许施同学不了解我所提的重点吧? 我当然同意活著就可以证涅盘,也同意涅盘就是烦恼痛苦的止息。但既然是活著,这 时就不适宜说涅盘是【身心状况的止息】。就像经中可以看到佛陀与阿罗汉们,他们 会托钵,会吃饭,会说法,会打坐。这些都是身心活动,可见这些活著证涅盘的圣者 ,并不是【身心状况的止息】。 除非他们能针对【身心状况的止息】提出不同的解释,否则我是认为打坐吃饭走路就 是身心状况的活动啊。 :) > -------------------------------------------------------------------------- < From: Cathy Kao Time: Fri Feb 09 08:57:33 2018 《增壹阿含经》卷7〈火灭品16〉:「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盘界。云何为二?有馀涅盘界、无馀涅盘界。 彼云何名为有馀涅盘界?於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世,是谓名 为有馀涅盘界。 彼云何名为无馀涅盘界?於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 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馀涅盘界。 此二涅盘界,当求方便,至无馀涅盘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579, a13-22 ) 世尊在这经好像说得很清楚了。 :D > -------------------------------------------------------------------------- < From: Russ Wang Time: Fri Feb 09 09:28:16 2018 我倒是觉得这一经非常深哩,应该多想想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Fri Feb 09 14:06:57 2018 Cathy Kao 真的感谢您如此如理求知,如实知的态度。我也把我查找的部分分享给大 家。 首先就是@Cathy Kao所提到的《增壹阿含经》卷7〈火灭品16〉 此中提到 彼云何名为有馀涅盘界?於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世,是谓名 为有馀涅盘界。 在杂阿含中提到有馀涅盘的经文则有 (七三八) [0197a10] 如是我闻: [0197a10]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0197a11]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 二果,得现法智有馀涅盘及阿那含果。」 [0197a13]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四□) [0197a21] 如是我闻: [0197a21]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修习此七 觉分,多修习已,当得七果。何等为七?谓现法智有馀涅盘,及命终时,若不尔者, 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若不尔者,得生般涅盘。若不尔者,得无行般涅盘。若不 尔者,得有行般涅盘。若不尔者,得上流般涅盘。」 [0197a27]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两篇经文似乎都将有馀涅盘与阿那含果分开来看。738提到两果,而740提到了七果 ,包含现法智有馀涅盘和属於阿那含的中、生、有行、无行、上流般涅盘。所以由 738和740来推测,有馀涅盘和阿那含果似乎不是同位的果。下方的1221经,提到了尼 拘律想般涅盘後,婆耆舍想知道尼拘律想是有馀还无馀涅盘。没有直接答覆,但从纪 中所说 [0333b09] 尊者婆耆舍复说偈言: 「今闻无上士,记说其功德, 不空修梵行,我闻大欢喜。 如说随说得,顺牟尼弟子, 灭生死长縻,虚伪幻化缚。 以见世尊故,能断除诸爱, 度生死彼岸,不复受诸有。」 意味著阿罗汉果,所以在1221经似乎指出有馀与无馀涅盘的差别与......不受诸有 ..有关联。即隐约中指出有馀涅盘和阿罗汉果(无馀涅盘)不同。 (一二二一) [0333a03] 如是我闻: [0333a03]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0333a04] 时,有尊者尼拘律想住於旷野禽兽之处,疾病委笃,尊者婆耆舍为看病人 ,瞻视供养。 [0333a06] 彼尊者尼拘律想以疾病故,遂般涅盘。 [0333a07] 时,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和上为有馀涅盘?无馀涅盘?我今当求其相 。」 [0333a08] 尔时,尊者婆耆舍供养尊者尼拘律想舍利已,持衣?,向王舍城。次第到 王舍城,举衣?,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而说偈 ........ [0333b09] 尊者婆耆舍复说偈言: 「今闻无上士,记说其功德, 不空修梵行,我闻大欢喜。 如说随说得,顺牟尼弟子, 灭生死长縻,虚伪幻化缚。 以见世尊故,能断除诸爱, 度生死彼岸,不复受诸有。 (九)中阿含七法品七车经第九(初一日诵)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Fri Feb 09 14:24:38 2018 [0430c21] 答曰:「贤者!若以戒净故,世尊沙门瞿昙施设无馀涅盘者,则以有馀称 说无馀;以心净故、以见净故、以疑盖净故、以道非道知见净故、以道迹知见净故、 以道迹断智净故,世尊沙门瞿昙施设无馀涅盘者,则以有馀称说无馀。贤者!若离此 法,世尊施设无馀涅盘者,则凡夫亦当般涅盘,以凡夫亦离此法故。贤者!但以戒净 故,得心净,以心净故,得见净,以见净故,得疑盖净,以疑?净故,得道非道知见 净,以道非道知见净故,得道迹知见净,以道迹知见净故,得道迹断智净,以道迹断 智净故,世尊沙门瞿昙施设无馀涅盘也。 这边指出以道迹断智净故,世尊沙门瞿昙施设无馀涅盘也。所以,与色身的存在无关 ,阿罗汉应该就是无馀涅盘。 《经藏?小部经典一?如是语经》 四四 (二、二、七) 我闻应供已?,世尊?此:「诸比丘!此等有二涅盘。何之为二?为有馀依涅盘 界及 无馀依涅盘界。诸比丘!有馀依涅盘界为何?诸比丘!於此应供之比丘已尽 ?,住於 □梵?□,办应作之事,舍负重担 ,证得自义 ,以尽有结,依正智而解 脱 。彼五 根安?,无伤彼事,故经验喜与?喜,能感?与苦。彼为灭贪、灭□、 灭痴者,诸比丘 !?彼为有馀依涅盘界。然,诸比丘!无馀依涅盘界为何?诸比丘! 於此应供之比丘 已尽?,住於□梵?□,应作已办,舍负重担,证得自义,以尽有结, 依正智而解脱 。诸比丘!然於此生所觉知者已为无喜悦而清凉,诸比丘!?彼为无 馀依涅盘。诸比 丘!此为二涅盘界。」世尊?此义,此处如是?: 「此等二种涅盘界 具眼者 依无依 明 初界导者现法有 灭尽□爱等□有馀依 他灭未?一?有 成为?终无馀依 知此无为 之道者 尽导有者心解脱 逮达法味悦灭者 彼已舍此一?? 」 我闻世尊?此义。 以小部经典,这篇与您提到的增一阿含引用经文有点雷同,但所指对象不同。这部经 文中所指都是阿罗汉,差别在於1.彼五根安?,无伤彼事,故经验喜与?喜,能感?与 苦。彼为灭贪、灭□、 灭痴者,诸比丘!?彼为有馀依涅盘界。2.然於此生所觉知者 已为无喜悦而清凉,诸比丘!?彼为无 馀依涅盘。依据小部经典,有馀与无馀是依据 心和心所状况而有有馀和无馀涅盘分别。有馀能感受,无馀不感受。而要不感受,就 必须要无五门心识或是意门。这要不就甚深禅定,要不有分断? 结论: ???? 就是管它有馀还无馀涅盘,升进就是了!^^ 南无佛法僧 圣戒成就 > -------------------------------------------------------------------------- < From: Heaven Chou Time: Fri Feb 09 18:26:28 2018 增壹阿含经火灭品那篇,就是我说定义与其他不同的情况之一。 由上面大家贴的经文,应该很明显就可以看出,经中对於涅盘的确是有多种不同的定 义与名相。不过这里我们也不用过於追究哪个名相才是对的,只要知道这些名相背後 想要表达的意义就可以了。 先前我是简单分成二种涅盘,因为火灭品提出来,就要分为三种。 1. 彼云何名为有馀涅盘界?於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世,是 谓名为有馀涅盘界。 第一种涅盘就是指三果圣者,灭五下分结,不会再转世在欲界,而是出生在色界,在 色界般涅盘。 2. 第二种涅盘就是指阿罗汉圣者在还在世的情况,五蕴依然运作,依然有身心现象 ,但已灭贪□痴等烦恼结。 3. 《杂阿含经》卷35:尔时,世尊涅盘时至,告尊者阿难:「汝为世尊於双树间敷 绳床,北首,如来今日中夜於无馀涅盘而般涅盘。」 世尊在活著的时候,就已经证了上面第二种涅盘了,但此时却又说【涅盘时至】,如 来今日中夜於【无馀涅盘而般涅盘】。可见这又是另一种涅盘的定义,这种涅盘就是 阿罗汉圣者和佛陀色身死亡之时。因此这种涅盘就是没有任何身心活动,不再有轮回 转世,不再於三界十方出生。 在此先不用计较这些涅盘应该叫什麽名称,或许古来各部派见解不同,名称也不同。 但可以了解,涅盘在细分上是有不同的,因此我在看到恰密禅师说 【涅盘它不是身体或心理现象,它是一种身心状况的止息、是一种一切痛苦的止息、 没有一切身心现象】 又说 【涅盘是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候达到的,并不是死了才得到涅盘】 就知道这是二种不同的情况,但或许有些同学不清楚这部份的细节,误以为涅盘是同 时活著又没有身心活动,所以才提出来,以避免误会。 佛陀活著的时候会背痛,也有托钵、经行、说法、禅坐、睡眠等等身心活动,所以此 时佛陀所证涅盘是恰密禅师说的第二种,不是第一种。 而佛陀在双树下於无馀涅盘而般涅盘,这就不是活著的时候,此时佛陀不再有身心活 动,一切痛苦都止息了,所以此时是恰密禅师说的第一种,不是第二种。 > -------------------------------------------------------------------------- < From: Jiss Ye Time: Sat Feb 10 22:11:32 2018 恰密禅师在本篇中开示: 【涅盘是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候达到的,并不是死了才得到涅盘】 恰密禅师师在其他篇中也有开示: 【当佛陀80岁临涅盘前,於卫萨之夜躺在库辛那格拉公园的床上...】 这是否矛盾? 既然[涅盘是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候达到的,并不是死了才得到涅盘],为何佛陀在 80岁之前,还没达到涅盘? 所以,读者要懂得善思维: 佛陀活著的时候所证得的涅盘,与佛陀80岁的涅盘,这是一样的涅盘或是不一样的涅 盘! ^_^ 显而易见的: [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候达到的涅盘],这是指:有馀涅盘。 [佛陀80岁的涅盘],这是指:无馀涅盘。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11:24 2018 刚才我师父(跟在恰密禅师身边2-30年学习,现在也是世界各地带禅修)寄了一个阿 毗达摩概要,有关涅盘的解释的图片,是用pdf档,给您回覆,不知您看到了否?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13:23 2018 我尝试转成word档寄给您,但一直没成功。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16:22 2018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21:15 2018 师父说:佛陀的教导是很少谈到涅盘的境界,开示的重点是修行的方法,如何证悟涅 盘。 > -------------------------------------------------------------------------- < From: Jiss Ye Time: Sat Feb 10 23:22:52 2018 谢谢! ^_^ 我能理解恰密禅师的意思: [能够在今生活著的时候达到的涅盘],这是指:有馀涅盘。 [佛陀80岁临涅盘],这是指:无馀涅盘。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at Feb 10 23:30:04 2018 欢迎您来参加三月八日在正醒禅苑的禅修,可以直接向他请教,我相信他会很高兴的 回达你们所有的问题。如果有兴趣可以跟我连络。谢谢! > -------------------------------------------------------------------------- < From: Jiss Ye Time: Sat Feb 10 23:31:22 2018 谢谢! ^_^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Sun Feb 11 09:24:21 2018 施湘雯 这本概要精解是菩提比丘的著作,可以在网路上得到完整的PDF?? 推荐这本书,几乎是教课书等级的著作喔!?? 另外在app商店也有可以下载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Sun Feb 11 09:37:40 2018 依据该书内容,涅盘法是清净无为的究竟法,所以不应是涅盘本身有有馀或无馀的, 有馀和无馀依都是形容涅盘法存在时期其它已生成果报的存在状况或已无其它果报, 仅存涅盘法。这是本书的读後感想?? > -------------------------------------------------------------------------- < From: 施湘雯 Time: Sun Feb 11 10:56:40 2018 谢谢!菩提比丘是美国佛教会的会长,我的朋友长期在那当义工,跟他很熟,他们在 美国有开课,我也正在读他的阿毗达摩,还有一个缅甸修持很好的戒喜法师,讲的阿 毗达摩也很殊胜,我只整理二个讲稿,有兴趣也可以跟您分享。 > -------------------------------------------------------------------------- < From: Haber Cheng Time: Sun Feb 11 14:36:26 2018 谢谢??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0292/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