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lk ◎ 大家来灌水 板主: magelinus/Masakiko |
阅读文章: 第 10300/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作者: 施湘雯 标题: 第一观智 恰密禅师开示 时间: Sat Feb 10 13:48:12 2018 第一观智 恰密禅师开示 痛是开启涅盘大门的钥匙;当各位观疼痛的时候,刚开始,疼痛似乎变得更强烈 ,虽然不是真的变强了。你必须忍耐,心要很专注、很有正念的、很准确的观察疼痛 ;然後定力会渐渐深,内观的力量能够透入疼痛的中心,然後你开始了知疼痛的特性 :是一种不舒服的身体感受;然後你能够分辨疼痛和观察疼痛的心,中间有很明显的 差别。 这时候你就是开始能够分别,客观的目标这个疼痛和主观观察的心,这就达到了 第一观智□能够分辨色心差别的智慧。 在内观的修行过程中,有十三种观智,然後有一个道智、一个果智、还有一个返 照智,总共是十六个、十六层的智慧。修行者必须修行到这十六种智慧,然後他就能 够证到初果□须陀还。 因此当你的定力够深,你能够透视到疼痛的本质;如果你的定力还不够深,你就 还没办法透视到疼痛的真相。 当你到达这种足以透视疼痛本质的定力,这时候叫作「心清净」,你的心有相当 的定力,能够不受五盖、不受烦恼的干扰。 在修行的过程中总共有七种清净,第一种是「戒清净」,修行者必须遵守至少五 戒或者八戒,这样子身体的行为和言语,才能够清净;尤其是持八戒的人,他有更充 分的时间可以来修行,因为中午之後他就不吃食物,没有其他事情做,能够专心修行 。 受持八戒,持「过午不食」这条戒的人,下午可以喝一些饮料;但是这里的修行 人,有些人他连饮料也不喝,他将喝饮料的时间也完全用在修行上,所以他修行的时 间更多。 当修行者身口业清净,他的心就能够专注观察修行的目标,不会有任何的打扰, 所以他的修行很容易进步。 但是如果一个修行者他过去的行为不清净,当他回忆到过去所做的错事,心中就会生 起罪恶感,就会感觉到烦躁不安,也就不能专心修行。 相反的,如果修行者他持戒清净,当他回想到自己过去所做的行为,都是清净的 善业,他内心会感觉欢喜,更容易能专注修行,所以修行就很容易进步。所以说戒清 净是修行的基础,是其他一切清净的基础。 当修行者的心专注观察目标,定力渐渐深、深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内观力也随 著变得锐利,能够透视到身心的特性,到达能够分辨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差别,就 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一观智。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阅读文章: 第 10300/1033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转寄 | 转贴 | m H d | 返回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